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業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理念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一、背景及意義
1.農業產業發展的背景
連雲港農業產業集群有其存在的背景,一方面是國家層面的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另一方面是國家新農村建設政策。為抓住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大力開創沿海地區科學發展新局面,2011年7月4-5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推進會,明確沿海開發的目標,積極創新沿海開發模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戰略選擇。連雲港作為江蘇沿海開發中的龍頭,其作用更加凸顯。江蘇省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中,連雲港計劃總投資4672億元。可以說,沿海大開發為連雲港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新農村建設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個方面的「二十字方針」,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可以說,國家的新農村建設政策推動了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反過來,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路徑[1]。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2.研究意義
在已開發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的理論研究和發展實踐已經較為成熟,一些依託農業產業集群的特色農業產業已經成為一些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如荷蘭的花卉產業集群、美國加里福尼亞的葡萄酒產業集群等[2]。由於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理論出現相對較晚,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期,相關的實踐也較少,理論研究也相對滯後。通過對農業產業集群理論研究,旨在更好地指導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和產業政策的制定,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優化,更好地豐富農業產業集群理論在區域經濟中的應用。所以對農業產業集群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機構及專家學者對農業產業集群進行了探討,這對豐富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理論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向會娟,曹明宏,潘澤江(2005年)提出了農業產業集群的農業高科技園模式、中心企業型模式和市場型模式[3]。李志春(2006年)認為,農業產業集群是以傳統農業為中心,有大量專業化的企業及相關機構,由共性和互補性在農村(或城鎮)範圍內柔性集聚,結成密集的合作網絡[4]。KathrynJ.Brasier,StephanGoetz等(2007年)認為,產業集群是由產業中地理位置相近、具有相同特徵的、在業務活動上能夠協調一致並具有競爭力的部分產業構成的[5]。武雲亮,董秦(2007年)認為,農業產業集群是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為龍頭,以上下游具有共性和互補性的農業企業為龍身,輔之各類支撐服務體系,圍繞著特定的農業產業鏈,在一定地理空間形成規模化的優勢農產品產業集聚區[6]。龔學琴,張洪吉(2008年)認為,農業產業集群是指在接近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一定區域範圍內,同處或相關於某一特定農業產業領域的大量企業和關聯支撐機構,由於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相對集中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有機群體[7]。王艷榮(2009年)探討了農業產業集群的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規範農民合作組織、完善市場體系和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等發展途徑[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把農業產業集群定義為「一組在地理上相互臨近的以生產和加工農產品為對象的企業和互補機構,在農業生產基地周圍,由於共性或互補性聯繫在一起形成的有機整體[9]。」毫無疑問,上述機構及專家學者對農業產業集群定義及發展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在理論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有問題有待探討和商榷。比如農業產業集群建設是否「和諧」、「可持續發展」,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是否體現「低碳」、「生態」、「環保」的理念,是否為「循環經濟」等方面研究較少。
三、理論基礎
農業作為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古老的產業,自從人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以來,一直長盛不衰,它所生產的食物,為人類的繁衍和生息、社會的文明發展提供了永恆的動力。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發展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只有實現農業產業的現代化高速發展,國家和社會才能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我們的各項事業才會興旺發達,人民的生活才能富裕安康。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其他產業息息相關,還涉及到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工程、環境工程、社會工程、系統工程。它是以「科學發展觀」理論、「和諧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理論為基石,充分體現「生態」、「環保」、「低碳」、「循環經濟」等理念。
1.科學發展觀
早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指出:農業的發展前景要依靠科學,尤其要依靠尖端科學技術。農業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多種經營,現代農業之科學發展要走生物工程和生態農業之路[10]。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科學發展觀是推進我們黨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包括了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科學發展觀對和諧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11],它是指導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發展的行動綱領。
2.和諧理論
和諧理論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的席酉民教授於1987年提出的一種管理理論,其理論的核心基礎是:任何系統之間及系統內部的各種要素都是相關的,且存在一種系統目的意義下的和諧機制。和諧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個子系統中形成一種和諧狀態,從而達到整體和諧的目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應該和大自然及人工生產系統和諧相處,而不應該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循環鏈[12],和諧是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發展的基石。
3.可持續發展理論
1987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CommonFuture)研究報告,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在滿足當代人的需要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發展才有不竭的生命之源。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發展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理論、可持續發展,必須以農業低碳化為前提,要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為主要目的,要大力發展農業節能產業,充分重視綠色製造,積極鼓勵循環經濟,從而實現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健康、高速、有序地發展。
四、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內涵的思考
中國農業文明自古以來親和自然之風之傳統,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候,都有恰當的固定時限和度數,按照規定的時節進行,充分體現了古代樸素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然而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沒有節制的消耗,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失衡等加劇了人類社會的困擾。值得欣慰的是,我國黨和政府充分認識到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迫切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生態」、「低碳」、「循環經濟」的理念。這就對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不少學者對農業產業集群的研究更注重其功能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13]、[14]或「乘數效應」[15];二是從市場競爭力[16]角度進行研究;三是產業集群能有效促進企業技術創新[17];四是從專業化分工的角度去研究農業產業集群的優勢[18]等。更多的學者側重於地方農業產業集群的個案研究,對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進行了探討,進而提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對策。而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具有「生態」、「低碳」、「循環經濟」為特色的農業產業集群研究較少。所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對農業產業集群理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的「生態」的理念
生態農業最早於1924年在德國興起,20世紀30至40年代在英國、日本、瑞士等國也得到發展。1970年美國土壤學家W.Albreche提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農業」概念,其主要優勢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正如農學家石山所指出的那樣,隨著生態時代的到來,人類將由自然界的主人轉變為自然界的夥伴,由征服自然界轉變為與之和睦相處、協調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必須以現代生態農業為基礎,必須體現「生態農業」的理念。農業產業集群建設要改革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能為了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要用全局的觀點正確處理好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農業產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農業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從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
2.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的「低碳」理念
低碳意指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低碳生態產業集群主要是指用生態工業園的理念與模式來發展和管理的低碳產業集群。所以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的發展要有「低碳」理念,不能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的低碳化,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植樹造林、木業加工方面做好文章,大力培育林地,發展經濟林、生態林,營造生物質能源林,合理利用林業資源,延伸產業鏈,努力打造木業產業集群,創造最佳的低碳、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二是節水農業產業的建設,我國水資源總量(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700m3)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9],可以說水資源的匱乏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沒有節水農業,也就談不上農業產業的低碳化;三是有機農業產業的建設,要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為主要目的,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生態產業,以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種植產業集群為主體,努力打造新型農業的發展方向。
3.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的「循環」理念
農業產業集群建設應走現代化農業的道路,應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能有效節約農業資源,節能增收,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20]。要以「高產、高質、高效」農業產業發展的切入點,以「生態、和諧、循環、再生」為農業產業發展的目標,在現代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等方面加快農業產業集群的建設,以生態農業循環經濟、農業產業高新技術、優質安全農產品產業集群為主導,進而形成良性循環經濟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龍頭產業集群以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主線,一方面向市場延伸,一方面向農業生產延伸,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逐步形成種植、養殖、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為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經營模式。優質農產品產業集群生產基地是現代農業產業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的載體。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節水、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過現代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等建立起結構合理的具有較強產業聚集度和轉向擴散功能的現代生態農業經濟走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