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頸椎前路手術的圍術期護理路徑研究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作者:王愛蘭,史琳,佟艷昆,禹娜,牟玲芳,王玲玲,成曉園,李海霞
【關鍵詞】 頸椎前路手術;圍術期;護理路徑
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具有簡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壓物、又可行椎間植骨穩定頸椎的特點,是目前 治療 頸椎病和頸椎骨折脫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於頸前部解剖的複雜和險要,頸脊髓損傷的全身生理、病理改變, 科學 規範的圍術期護理路徑對提高療效減少手術併發症,患者儘快康復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1]。我們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護理患者226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將我們學習探索、實踐 總結 的圍術期護理路徑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226例,男137例,女89例,年齡20~70歲,頸椎病118例,頸椎創傷骨折脫位88例,先天畸形20例。術後切口均Ⅰ期癒合,術後隨訪5~32個月,122例得到系統隨訪,效果良好,手術前後JOA評分具有顯著性改善,圍術期護理路徑有效推廣。
   2 術前護理路徑
  2.1 常規準備 對新入院患者詳細介紹病房情況,使患者儘快熟悉適應新的環境。認真做好入院評估,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判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程度,制定出個體化的術前準備和護理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增強患者體質,並提高其對手術的耐受性。完善各種檢查,術前常規備血、備皮(鬍鬚、髮際),各種皮試,準備合適的頸托(必要時備留置口頸托、備氣管切開包),備三個袋裝食鹽(每袋0.5 kg),其中兩個固定頭部兩側,一個備壓迫取骨處,用鹽袋代替傳統沙袋既相對無菌又可用於術後補鈉使用等方便實用。
  2.2 床上肢體功能鍛鍊 主要為上下肢體伸屈,手足活動,這有利於手術後患者的功能恢復,又可增加心搏出量而提高患者手術當中對失血的耐受能力。
  2.3 心理準備 頸椎手術由於部位特殊,靠近脊髓,周圍有大血管及神經通過,患者對手術抱有恐懼心理,護士應耐心向患者和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交代術前準備及術中術後配合,介紹成功事例來增強患者信心。
  2.4 氣管、食管推移訓練 氣管和食管推移訓練主要是為頸椎前路手術作準備的,因頸椎前路手術的入路系經頸內臟鞘(包在甲狀腺、氣管、食管)與頸血管神經鞘(包括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間隙而抵達椎體前方。故術中需將內臟鞘牽向對側,方可顯露椎體前方或側前方。術前應囑患者自己或護理人員用2~4指插入切口一側的頸內臟鞘與血管鞘之間,持續地向非手術側牽拉推移,或是用另一手牽拉或是大拇指推移,必須將氣管推過中線。
  氣管食管推移訓練一般在手術前3~5天進行,開始時每次持續時間10~20 min,每天6~8次,以後推移時間逐漸延長至40~60 min左右,每天3~5次,如果形體較胖,頸部粗短者,氣管食管訓練適當加強。在做推移時,易刺激氣管引起反射性乾咳等症狀。因此必須向患者及家屬反覆交代其重要性。如果推移不符合要求,不僅術中損傷大,而且出血多,且可因無法牽開氣管而被迫中止進行。如勉強進行,則有可能引起氣管或食管損傷,甚至破裂。
  2.5 呼吸功能鍛鍊 呼吸功能的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減少術後併發症,術前要求戒煙以減少術後呼吸道併發症的發生。鍛鍊方法:(1)深呼吸;(2)有效咳嗽;(3)增強胸部肌肉力量的鍛鍊。
  2.6 體位訓練 頸椎手術由於對術中術後有著特殊的要求,為適應這些要求,術前應加以鍛鍊,有利於術中的管理。(1)仰臥位訓練:頸前路手術者,術前應訓練仰臥位,患者平臥,肩後墊一薄枕,使頸部後伸,充分暴露頸部,每天鍛鍊2次,從30 min開始直至2 h。(2)俯臥位訓練適用於頸後路手術者方法:在病床上取俯臥位,兩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胸部用被子或枕頭墊起,額部墊一薄枕,注意不要將口鼻捂在枕頭上,以免影響呼吸。最初為每次20~30 min,以後逐漸增加至每次2~3 h。(3)石膏床練習對於部分上頸椎手術,術前應預製石膏床以備使用。為減少術後不適,術前應試臥以適應。(4)配置合適的頸托由於手術使頸椎的穩定性相對受到影響,因而配製適當的外固定對限制頸部過度活動,幫助頸部傷口癒合,促進植骨的融合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2.7 臥床大小便練習 頸椎病患者一般術後次日即可下地行走,特殊情況需延長臥床時間。部分患者由於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給術後護理帶來困難,尤其是臥床時間長的,可減少術後插尿管的機會,減少患者痛苦,所以臥床大小便還是應給予重視。
   3 術後護理路徑
  3.1 接診 患者返回病房時,由麻醉者及參加手術醫師陪同,當班護士協助抬上病床(此時手術醫生負責頭頸部的體位與搬動,保持頸部的 自然 中立位,防止頸部扭轉、過曲、過伸)將患者放妥後,病房護士即交接輸血,輸液情況,術中皮膚受壓情況,並迅速測量血壓和脈搏,以及時發現患者由於搬運及體位改變而出現體位性休克。在患者頭頸兩旁各放置鹽袋一隻,以固定頭頸部,另一鹽袋放在骼骨處,壓迫止血。
  3.2 病情觀察與護理 頸椎手術的各種嚴重意外大多出現於術後當日,因此術後24 h內應視為併發症多發的最危險期,必須特別重視。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為搶救提供良好的時機。
  3.2.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徵 每30~60 min測量血壓、脈搏呼吸一次,連續6 h,特殊情況根據醫囑增加次數。頸脊髓損傷後出現「兩低一高即心率低、血壓低、體溫高」屬常規情況。密切注意的是呼吸情況,尤其注意檢測脈搏、血氧飽和度,並嚴格記錄進行對比,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深度等。患者有時候會出現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術後出血形成頸深部血腫壓迫氣管所致;(2)喉頭水腫;(3)脊髓水腫和脊神經根水腫(中樞性呼吸困難)。
  3.2.2 注意頭頸部的制動 局部制動不僅可減少出血且可防止植骨塊滑出,因此術後尤其是24 h內應儘可能減少頭頸部的活動次數及幅度。特別是高位椎節施術者。
  3.2.3 觀察脊髓神經功能 由於手術的牽拉刺激,以及術後出血,水腫的壓迫,可造成或加重脊髓及神經的損傷,所以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四肢感覺是否存在。可囑患者握拳,抬腿,每2 h檢查1次,連續檢查2天。
  3.2.4 注意觀察傷口局部情況 注意觀察傷口局部滲血滲液,保持引流管通暢,正確記錄引流量。
  3.2.5 觀察吞咽與進食情況 咽喉部水腫反應逐漸消退,疼痛減輕,如有加重則有植骨塊滑脫的可能。
  3.3 飲食護理 頸前路手術術後當天禁食,術後第1天可囑患者食溫冷流質以減少咽喉的水腫與充血,術後第2天改半流,症狀消失後改普通飲食,但不可吃過硬的固體食質,以防植骨塊的滑脫。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