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國外地理教育發展趨勢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國外地理 教育 發展 概述及教改動因
國外地理教育發展參差不齊,一般認為,作為獨立學科的地理教育源於西歐,以夸美紐斯《大教學論》為標誌,17世紀中葉後,西歐開始把地理教育列為普通學校課程,18世紀後傳入東歐。這之後,隨著地理 科學 和教育學的演變發展,地理教育呈現出課程多樣性、重視鄉土地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尤其是繪圖能力訓練等特點;教學 內容 上包括地理基礎知識、本國地理、外國地理且大多以本國地理為主;教學 方法 上也不斷發展、創新,如本世紀以來法國就把電影、幻燈運用於地理教學之中。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 現代 地 理學 的產生和發展及新技術革命的衝擊,世界各國都掀起了規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賦予了地理教育諸多新特點,我們不妨將此作為現代地理教育學的始端,推動現代地理教育改革的動因應該說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現代地理科學的發展不斷充實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識內容和基礎 理論 體系,如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新人地關係理論逐漸成為地理教育明確而公認的主題。
其次是科學技術尤其是 計算 機、電教技術的發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
其三是教育科學的進步,尤其是許多當代教育學、心理學 研究 成果在地理教育中的 應用 對促進地理教育改革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如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贊可夫的「實驗教學法」、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 學習 法」、德國瓦·根舍因、施騰策爾的「範例教學法」等等一大批先進科學的教法、學法理論被大量應用於地理教育實踐,譬如布魯納在其《教育過程》一書中就曾採用芝加哥位置確定的地理教學實例以闡明其「發現法」的教學思想。
其四是「知識爆炸」,學生接受信息量大增、國際交往與交流日趨頻繁。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 問題 的國際化,要求學生在加強全球環境保護、促進國際交流與發展等方面理解和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而這些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功用,同時也促進了地理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總之,推動現代地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雖然在改革的程序和側重上各國各具特點卻又表現出諸多共同趨勢。
二、國外地理教育改革發展趨勢
1、地理教育理論的系統化、科學化、 時代 化
在國外,構成地理教育理論的主要依據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學理論,經歷了環境決定論→二元論→或然論→人地關係「和諧論」的演變,學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東京24屆國際地理聯合會上提出「在今日世界人口日增,環境變化急劇、資源匱乏和 自然 災害頻繁的處境中,如何去協調自然環境和人類文化生活的關係已成為國際地理學介面臨的主要研究課題」,這種辯證的人地協調觀,自此在世界許多國家地理教育中開始得以充分體現,形成了較系統的科學的現代地理教育理論。80年代中後期尤其是9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又進一步充實了人地關係和諧論的地理教育思想。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發大會」首腦會議以「可持續發展」的主題並通過了世界《21世紀議程》,標誌著可持續發展理論取得了全球共識。因此,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理論必將成為未來各國地理教育發展的基本理論,這種趨勢表明具有鮮明時代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現代地理教育理論的日臻完備。
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綜合化趨勢
當代國外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論系統化、科學化基礎上表現出全面、綜合化趨勢。
其一、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人地協調發展的一些地理基礎知識內容,了解人類生存環境,還要讓學生髮展地理思維能力和智力。例如德國地理教程不僅要求讓學生掌握地理空間,還要讓學生參與空間設計與發展,他們認為「今天的學生,將來的公民,應該能用地理知識來指導行動」,因此空間結構成了地理教程中重要組成部分,即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二、教育目的的全面綜合化還表現在知識、能力與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發展上。正因於此,具備「生態保護責任行為」便成了德國地理教程的另一基本目標,他們認為「德國風景區已受到空氣污染和 工業 交通 引起的噪音 影響 ,森林受到酸雨侵蝕……因此,學校應教孩子學會如何儘可能保護大自然,可見其思想教育乃至行為教育都已納入地理教育的目的之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