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生態文明視角下城鄉規劃研究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建設生態文明,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當中。本文通過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引出現今世界以及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背景,提出生態視角下的城鄉規劃策略。從轉變城鄉規劃理念、產業結構調整和健全城鄉空間格局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策略。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文明;研究
0前言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工業文明以來的300多年間,人類戰天鬥地、肆意破壞、無休無止地掠奪和攫取自然資源致使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人類也受到了來自自然界的報復。過去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物質財富增長的行為不能夠為人民群眾創造可持續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始終做到發展和保護並舉並重。
1生態文明的發展歷程
1.1世界背景下的生態文明
人類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工業文明從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始至今歷經了300多年。工業文明帶來的是世界工業化的發展,而工業化的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致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環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使人類陷入了生存危機,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世界各國開展了環境保護運動,新的文明形態日益顯現,這就是生態文明。為了改變世界範圍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世界各國就世界有關環境與發展關係的認識開展了深刻的探討。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範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為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口號。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共識。從1972年以來,這期間的理論和政策演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環境問題提出階段(1962~1972年)、可持續發展與三個支柱的階段(1972~1992年)、綠色經濟與全球環境治理階段(1992~2002年)、生態文明階段(2002~2017年)。
1.2我國國情下的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城市迅速擴張,生態系統遭受破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部分地區開山挖山,圍湖造田,導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城市綠色背景淪為城市擴張的犧牲者,我國大部分地區面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種加速滅絕等問題。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的經濟效益。我國的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而且面臨快速發展的形勢容易使人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注重經濟而忽視生態,以損害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大量的開山挖山,圍湖造田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資源短缺的同時存在著資源浪費現象。從資源總量上看我國是個資源大國。自然資源和種類數量均較大。但是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再者由於多年來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損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生態文明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黨的報告、黨的三中全會的決定。隨著政府的不斷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在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被人們所重視。我國對生態文明的研究和認識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再到綠色發展,我國生態文明的領域在逐步拓寬。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從環境保護的專業化管理,變成全社會所認識、所參與,所推動的熱門話題。
2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策略
城鄉規劃作為政府依法開展優化空間資源要素配置、調整城鄉空間布局、協調各項事業建設、建設優質人居環境、維護公共利益、引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調控手段,是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機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不科學的城鄉規劃會使生態環境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讓資源的損耗程度加深,居民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生態環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整個規劃體系當中。
2.1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城鄉規劃理念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規劃理念的轉變。應該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研究,將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在城鄉發展戰略當中,以生態文明視角審視城市的發展問題,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根據城市自身的特色,搭建生態文明規劃框架。在城市的定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方面體現生態規劃理念。將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整個規劃體系中,總規、控規和專項規劃融入生態文明理念,並貫穿於整個規劃體系當中。
2.2健全空間規劃系統,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
推動「多規合一」規劃,形成城鄉發展的「一張圖」,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限定城市增長邊界、劃定生態紅線,形成集約生態的城鄉空間格局。將城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不同規劃空間進行協調,形成包括城鎮建設空間、農業發展空間和生態保護空間的協調格局,以及各類空間的集約發展要求,構建以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城鄉空間布局體系。通過「多規合一」來引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改革措施和公共政策,強調城鄉空間布局協調的同時要突出空間的功能配套,尤其是要強化城鄉空間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服務功能。通過「多規合一」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處理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的空間格局關係。
2.3產業結構調整
生態文明建設既要發展經濟也要保護好生態,既要做好經濟發展,又要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害,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經濟效益。堅持走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就是堅持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活和生產方式。推動綠色生產方式,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注重採用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環保技術提升傳統產業。以高新技術改造、節約環保提升傳統產業,推動資源的綠色安全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推進新興產業高端化,強化關鍵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運用和前沿性,使其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2.4完善綠色基礎設施
綠色基礎設施是指一個相互聯繫的綠色空間網絡,由各種開敞空間和自然區域組成,包括綠道、濕地、雨水花園、森林、鄉土植被等,這些要素組成一個相互聯繫、有機統一的網絡系統。由於綠色基礎設施概念引入時間較短,在國內具體實施力度還不是很大。生態文明建設應加快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強規劃,完善政策,投入資金,提高群眾參與意識。首先將綠色基礎設施納入總體規劃中,確定城市的綠地空間布局結構,制定相應的政策條文,減少城市開發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其次應該完善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體制,將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政策中;再者鼓勵群眾參與意識,向廣大群眾推廣綠色基礎概念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加公眾參與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3結語
面對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的嚴峻現實,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就如一記重錘提醒了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環境保護,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轉變規劃理念,調整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城鄉空間格局,實現城鄉空間格局的「多規合一」,使城鄉規劃設計能更好地指導城市建設發展。[ID:006744]
參考文獻:
[1]李葆琨,田毅.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生態文明框架[J].規劃師論叢,2011,3(2):48-52.
[2]謝滌湘.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J].城市問題,2009,28(4):30-34.
[3]席廣亮,許振東,葛文才,等.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多規」空間優化布局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16,8(3):
作者:莊加紅 單位: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