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科學教案集合9篇

2023年11月03日

- txt下載

【精選】科學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分有籽和無籽兩種。
  2、知道籽是種子的一種
  活動重點:
  了解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活動準備:
  1、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2、水果去皮放上牙籤裝盤。
  3、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1、水果品嘗會:
  幼兒分別拿一塊水果品嘗
  ——「吃的是什麼水果?味道怎樣?有不能吃的東西嗎?」
  請幼兒將籽放在自己的盤子裡。
  幼兒互相觀察面前的盤子:
  ——「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盤子裡有籽,有的沒有?」
  小結:水果有有籽的和無籽的。
  2、觀察有籽和無籽的西瓜:
  觀察兩隻西瓜,猜猜哪只是無籽的?
  切開西瓜幼兒觀察,有籽和無籽的不同,無籽西瓜是不是真的無籽?(有籽,只是白色的、軟軟的,感覺不到。)
  嘗嘗兩種西瓜的味道。
  討論:
  ——「你喜歡吃哪種西瓜?為什麼?」
  「你還吃過哪些 水果沒有籽的?」
  3、幼兒每人拿一張水果卡片。
  按有籽和無籽分類,將卡片分別粘在兩棵樹上。

科學教案 篇2


  一、課題:藝術與科學
  二、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十六冊第一課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學生分析:
  藝術與科學的關係,科學發現、科技進步對藝術的發展所起的作用,藝術想像審美追求對科學技術發展和設計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在學生深入理解藝術與科學關係的基礎上,才能對藝術與科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通過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思考、如何將已有的科學體系,進行整合以及怎麼看待和處理不同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等問題。
  五、教材分析:
  人們經常把科學與藝術比作一棵文化之樹上結出的兩隻碩果、但它們卻是同源、異質而又互動的。科學技術發達的時期也產生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兩者共存共榮。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很少把美術教育和其他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和科學技術進行聯繫。但在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持續發展」為教育目標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重視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廣闊的學習和探究空間。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夠聯繫生活,了解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對人類生活的促進作用,認識到現代科技對藝術發展的重要影響。
  2、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生活中各種物品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藝術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設計對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增強學習科學的熱情和對藝術的熱愛,了解著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工作經歷,認識到將藝術和科學進行有機結合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七、教學重點:
  藝術與科學的相互關係;分析藝術與科學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設計中體現的。
  八、教學難點:
  藝術對科學的促進作用。
  九、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物品和圖片。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反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教學後記: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時期進行探究,並且有依據地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2、能夠用不同的方法預測自己長大後的身高;
  3、能夠探究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生活,寫出調查報告。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2、知道怎樣劃分人的一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2、意識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獅身人面像圖片;人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有提示語的記錄單。
  學生準備:課前問一問自己爸爸媽媽的身高;收集嬰幼兒和老年人生活的資料。
  教 學 預 設教學生成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能說說蠶寶寶的一生是怎樣的嗎?前兩節課我們一起從出生看到了將要經歷的青春期,這節課我們再看遠一點,看看人的一生又是怎樣的。(板書:人生之旅)
  2.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斯芬克斯是常見於埃及和希臘的藝術作品和神話的獅身人面怪物,據說,它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難人,誰猜不中就要被吃掉。「哪一種動物開始用四條腿走路,後來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奧狄浦斯終於猜中這個謎語,這是人,因為人在嬰兒時期匍匐爬行,長大時兩腳步行,年邁時拄杖行走。
  (二)學習新課
  1.劃分人的一生
  導入:同學們,這裡老師帶來了一個人不同時期的照片,我們來欣賞一下,請看大螢幕,認識這些照片中的人嗎?
  提問:(1)看看這幾張照片,誰給它們排個順序?
  (2)這些照片組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一生。你能給這些照片取個名字嗎?人的每個階段又有哪些特點呢?(觀看相關的錄像同時教師板書)
  嬰兒:爬行、說話不清楚、很需要大人照顧……
  幼兒:需要大人照顧、需要學習很多東西……
  少年:需要大人照顧、有一定的自覺性、能照顧自己……
  青年:能做自己的事、獨立自主……
  中年:獨立自主、不需要大人照顧……
  老年:行動不便、蒼老、需要人照顧……)
  (3)小結: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個階段: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
  2.預測未來的身高
  導入:大部分學生都是13歲,想知道未來你能長多高嗎?
  (1)講解每種算法的要點:明確預測方法,查表方法;進行預測活動,任選一種進行預測;預測並非絕對,身高受到後天生活的影響,如:環境、鍛鍊、營養等,鼓勵預測不理想的孩子不氣餒。先天不足,後天彌補。
  (2)統計班級最矮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來,以及最高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來身高。
  3、周圍的嬰兒和老人
  導入:同學們,你們的周圍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
  你周圍有老年人嗎?在你眼裡,他們是什麼樣的?我們要注意尊老愛幼,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
  (三)拓展
  導入:同學們,下面請你們拿出你們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還有你們家人的照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1.來隨意談談你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你們的。你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你的爺爺、奶奶的。
  2.請你們想像一下,60年後自己的生活會是怎樣?
  3.同學們,我們的家人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該如何來報答他們呢?
  4.每一年同一時期和父母合個影,留給未來一份美好的回憶。
  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學會正確對待身邊的老年。
  (四)小結
  結束語:同學們,通過今天這一課,談談你的收穫與感想吧。最後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關愛他人,就是關愛你自己。
  教學評價及反思
  執筆教師授課教師總課時數1
  備課時間2.17授課時間2.28本課時數1
  教學內容1-4踏上健康之路年級六學科科學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用做統計圖的方法統計全班同學的身高;
  ●能夠根據統計圖對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作出解釋;
  ●能夠對自己的生長發育做出評價。
  知識與技能
  ●知道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知道自己的生長發育情況;
  ●知道可以用做統計圖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狀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健康在人體生長發育中的重要作用;
  ●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各種影響健康生活的資料,統計好全班同學的身高。
  教 學 預 設教學生成
  一、研究數據,製作身高統計圖
  (一)研究身高規律
  1.出示教材第11頁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講述:上面這一張是一組12歲兒童的身高統計表,下面是根據這組數據所做的統計圖。
  2.談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研究這些數據和相關的統計圖,看看大家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交流一下。
  4.彙報:誰願意把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5.小結:是呀,在同一年齡組中,中等身高占多數,矮個和高個差不多一樣多,相對較少,分布在兩頭。
  (二)製作班級身高統計圖表
  1.提問:我們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是怎樣的呢?你們想不想也來製作這樣一張統計圖?
  (1)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統計了我們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把統計表拿出來,誰來彙報一下統計結果?
  (2)學生彙報統計結果。
  2.(教師出示一張空白統計圖)談話: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課前統計的結果,在這張空白統計圖上分別製作我們班的男、女生身高統計圖。
  3.學生製作統計圖,並展示自己製作的班級身高統計圖。
  4.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張統計圖,看自己處於哪個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了解等級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1.談話: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生長發育在班級中的狀況了,下面,我們再來根據書上為我們提供的身高等級評價表,來評價一下自己的生長發育。
  2.教師指導學生看錶。
  3.學生活動: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級表中所處的位置,同時評價一下自己的生長發育情況。
  4.學生彙報、評價自己的生長發育在班級中的狀況。
  5.教師小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突出表現為生長幅度猛增,促進青春期發育和性發育年齡不斷提前。
  三、討論、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1.談話:那麼,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都應該怎樣做?
  2.學生交流討論。
  3.彙報討論結果。
  4.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還有哪些需要改變的生活方式?
  5.小結:我們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著極大的作用。
  【說明】雖然教材從個人衛生、營養及膳食衛生、學習衛生、體育鍛鍊、睡眠情況、電腦使用和科學用腦幾方面介紹了「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正確做法,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活動。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應用拓展,養成良好的習慣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提問:你能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為自己製作一張健康作息表嗎?
  3.布置作業:課後繼續收集有關影響身體生長發育的其他資料,與同學交流。

科學教案 篇5


  (一)內容簡介
  有一塊奇怪的肥皂,小豬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會破掉,大家都來洗澡了。洗完澡,小豬變乾淨了;洗完澡,小熊變乾淨了;洗完澡,小兔變乾淨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題分析《肥皂泡泡》以小動物們洗澡為線索講述故事。「洗澡」這一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進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處。同時,故事激發了幼兒喜歡洗澡的願望,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情節分析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簡單、重複,非常適合小班孩子閱讀。在小豬洗澡的過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發現:原來洗澡也有如此多的樂趣,不禁也萌發了洗澡的願望。沒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這樣的願望,正好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過程中,它們體驗、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
  (四)圖畫分析畫面中色彩鮮艷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飄浮在空中。美麗的畫面中也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區分大小,幫助孩子了解物體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兩種色彩混合在一起會發生的變化;感知光和作用,幫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多姿多彩的顏色,從而激發孩子進一步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五)角色分析封面上圍著浴巾的胖小豬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哦,原來小豬洗完澡了。」這隻小豬可愛、愛乾淨又有些調皮,在洗澡的時候和泡泡做起了遊戲,這正是每個孩子所喜愛和嚮往的。所以,小豬的角色與孩子的距離是如此接近。
  小豬、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來吹泡泡。這些小動物儼然是孩子們的化身,孩子們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遊戲中,泡泡越吹越大,快樂也越來越多!
  (六)語言分析語言簡單,重複的語句「洗完澡,小豬變乾淨」、「洗完澡,小熊變乾淨」,便於幼兒記憶。
  後綴詞的運用,能加深幼兒對關鍵詞的掌握。如「有一塊奇怪的肥皂,肥皂。小豬拿去洗澡,洗澡……」讀完故事,幼兒在無意記憶中加深了對「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乾淨」等詞彙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後綴詞的運用也增強了故事的韻律節奏,使故事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韻律美。
  故事中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交替出現(肥皂、洗澡、泡泡、乾淨……),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量,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書中簡單重複的句型「洗完澡,××變乾淨,乾淨」能激發幼兒的想像。還有誰洗完澡也會變乾淨呢?由此打開了他們想像的閘門:小狗、小豬……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洗澡——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閱讀圖畫書《肥皂泡泡》,看看、說說小動物們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會讓人覺得舒服。幼兒通過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經驗,在律動的過程
  中進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體驗洗澡的快樂。鼓勵幼兒喜歡洗澡、嘗試自己洗澡,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活動目標(1)閱讀圖畫書,願意講述小動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讓自己的身體變乾淨,體驗洗澡帶來的樂趣
  3、活動準備故事《肥皂泡泡》、PPT課件
  音樂《我愛洗澡》
  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動過程(1)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豬在幹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一小豬會用什麼洗澡呢?
  一你們會自己洗澡嗎?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模仿小豬洗澡。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①觀察第1頁:
  一小豬會用肥皂幹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小豬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麼樣的?你經常用肥皂做什麼?
  ②觀察第2頁:
  一小豬在用肥皂幹什麼?幾個泡泡?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泡泡,練習數數,並比較泡泡的大小、顏色。)
  ⑧遊戲:吹泡泡。
  一這樣的泡泡你喜歡嗎?看看你能吹出怎樣的泡泡。
  (提供粗細不同的吸管、瓶裝的肥皂水,幼兒找空處玩「吹泡泡」。)
  ④觀察第5頁:
  一洗完澡,小豬變得怎樣了?
  一小豬還會請誰來洗澡呢?
  ⑤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徵,猜猜小豬的朋友是誰。
  (觀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觀察第6頁、第7頁:
  一洗完澡,小熊變得怎樣了?
  一洗完澡,小兔變得怎樣了?
  小結:洗澡會讓自己和朋友的身體變得乾淨又舒服,洗澡真快樂。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感受了洗澡的樂趣,並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經驗。但生活中,能產生「肥皂泡泡」的趣事還有許多。此次活動依然從孩子們喜愛的「肥皂泡泡」入手,引發他們對這些事物的關注,提升相關的生活經驗。並且引導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泡泡的大小、形狀、色彩,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活動目標(1)仔細觀察肥皂泡泡的特徵,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
  (2)交流關於各種洗滌用品的生活經驗,知道它們的作用。
  3、活動準備
  圖畫書《肥皂泡泡》、PPT課件
  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紙、洗衣粉、沐浴露、洗髮水、洗潔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紙、油畫棒、瓶蓋、棉簽、顏料等
  4、活動過程(1)集體閱讀,回憶故事情節
  ①出示圖畫書,回憶故事的名字。
  一還記得故事裡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洗澡嗎?
  ②集體閱讀圖畫書,幼兒模仿簡單的故事語言。
  一洗完澡,小豬變乾淨了。洗完澡,小兔變乾淨了。洗完澡,小熊變乾淨了。
  (2)交流經驗,了解洗滌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還有哪些東西用了也會有泡泡呢?
  ~(出示各種洗滌用品,交流相關經驗。)這裡有哪樣東西也會洗出泡泡呢?
  一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一它們都可以讓東西變乾淨,但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一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洗滌用品洗些什麼?你用過哪些東西?
  小結:有這麼多寶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髒東西都帶走了,所有的東西都變干
  凈了。
  (3)觀察泡泡,說說泡泡的樣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紙皂等不會傷害皮膚的洗滌用品。)找樣東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
  一你用什麼東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如:很多泡泡擠在一起,像葡萄;圓圓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顏色?看一看,洗完的東西變得怎樣了?
  一想辦法讓你的泡泡變大。
  小結: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選擇喜歡的工具畫泡泡
  一把你剛才看到的美麗的泡泡畫在紙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們是一家人緊緊地擠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顏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顏色?
  (三)活動拓展1.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能嘗試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種不同的洗手用品,培養幼兒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幼兒是否有獨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習慣。
  (四)閱讀區的活動1.提供圖畫書《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種小動物),供幼兒表演故事。
  2.美麗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棉簽、自製圓形印章、油畫棒、顏料,小動物吹泡泡的背景圖。
  (2)玩法建議:
  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畫泡泡,並說說自己畫了一個什麼樣的泡泡。
  ②用油畫棒先畫一個小泡泡,再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畫在泡泡的外圈,讓泡泡越「吹」越大。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光與色彩》單元的第五課。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組成等有關光的知識,認識了幾種常見的光學器材: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放大鏡,也知道了凸透鏡的多種光學用途:放大鏡、照相機、老花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等;還進行了許多的光學製作:小孔成像儀、萬花筒、潛望鏡。這對本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準備,也有製作能力上的準備。照相機的學習既是為指導學生了解光學知識的應用和研究作準備,也是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膽地正確使用照相機作準備,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學的好題材。本課後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結構與相機的結構作合理比較,也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關注人體本身的科學,較好的體現了標準提出的「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過程與方法:
  1.嘗試製作照相機和眼球的實物模型;
  2.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2.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照相機、眼球的模型或構造圖;分組材料:放大鏡一個,燒瓶一個,墨汁一瓶,硫酸紙一張。
  學生準備:每組可能帶來照相機或照相機說明書;一組為單位到照相館了解照相機工作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難點: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於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麗景色,誰能做到這一點呢?是照相機,人們根據光學原理設計製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於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3.提問:關於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麼?
  4.教師設疑:教師出示兩張照片的投影,一張清晰,一張模糊。注意觀察,發現什麼?
  5.討論確定研究方向和問題。
  (「關於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什麼??」一問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道什麼,知道的可以少講或不講。「還想研究什麼」雖是一句套話,但確實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及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的簡單有效地一招。而教師的兩張照[內容來於淘-教_案-網()]片,引發了本課探討的主要內容,照片的清晰與否首先引發對相機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學生認識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認識,其次,也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別是近視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識與思維方法的鋪墊。這是教師主導地位,實現有效幫助的重要環節。)
  (二)新授:
  1.討論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1)提問:有誰已經知道照相機是怎樣拍出照來的?
  (2)談話:請你們介紹課前搜集的一些關於照相機的資料。
  (3)出示相機,再請學生猜想並交流相機的工作原理。
  (4)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
  (5)指導分析照片清晰與模糊的可能原因。
  (6)簡單介紹「傻瓜相機」:這種相機能自動測量景物到相機距離,進行自動調焦,高度自動化,即使缺乏攝影經驗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師板書:照相機: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膠捲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講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精密的「照相機」。誰來說一說,為什麼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機」?(
  (2)提問:同桌之間相互觀察眼睛,你有什麼發現?(稍侯提示,對照照相機工作原理,說一說猜一猜眼睛是怎樣工作的?)
  (3)小組討論,並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黑板之板書,將相機之凸透鏡、暗箱、底片,與眼睛的晶狀體、眼球內、視網膜兩兩對應地分析)
  (4)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總結講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頁的基本內容。)
  (5)教師板書: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
  3.觀察分析瞳孔與光線強弱的關係
  (1)觀察與探討:看窗外陽光燦爛的天空,在鏡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們的大小變化。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同桌之間觀察2分鐘,集體交流。教師小結:瞳孔是控制光線的,光線強時瞳孔縮小,防止傷害眼睛。外部光線弱時,瞳孔變大,以便看清物體。
  (3)分析貓的眼睛在白天與晚上的不同。師: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貓的眼睛的特別之處?學生回答。
  (4)比較:對照相機,說一說,相機的什麼部件與眼睛的瞳孔相似?
  4.製作眼球模型
  (1)提問:你們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個眼睛模型嗎?
  (2)師生討論,得出基本方法。
  (3)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七、課後延伸:
  1.觀察貓眼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並思考為什麼?
  2.採訪照相館與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機信息。
  八、板書設計:
  6.照相機和眼睛
  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照相機: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重點
  日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
  日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大球、小球、日食挂圖或幻燈片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
  前面的課我們研究了月相,由於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月球的明亮部分發生變化,就產生了月相。今天,我們來研究另一種情況,如果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運動到了一條線上,彼此發生遮掩,就出現了日食和月食。我們先日食的有關知識。
  (學生活動)請每組同學準備一個大球和一個小球,按照教材的「觀察兩球的遮掩現象」圖的要求,觀察看到的現象,將空白圖補全。
  (講解)日食是月亮轉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將太陽全部或部分遮擋住,使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現象。教師講解日食形成時三天體的位置關係,日食的原理。
  (講解)日食可以分成三種:全食、偏食和環食。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日食的類型」圖,找出本頁兩張圖的對應關係。找幾位同學描述日食的三種類型發生時,星體的位置關係有什麼不同?教師:當大小兩星體體積不變時,環食比全食時,兩星體的距離要遠一些;偏食是小星體在大星體的中部上方或下方穿過時發生的。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調整好大球和小球的位置,按照教材的「模擬日食的實驗」圖中的演示,繪製出日全食的全過程。
  (學生活動)同學們閱讀教材的的「討論」和「思考」,進行討論。
  (教師)
  (教師提問)日食常見嗎?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由於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夾角,因此更多的時候,月亮從地球繞太陽運動軌道的上方或下方通過,不會遮掩太陽;此外,由於月亮比太陽和地球小很多,因此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籠罩的地區很有限,這也使得地球上各地的人們很難觀察到日食。
  (新課結束)當堂練習教材的練習1、2、3。教師重點講解練習3。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係,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後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後,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科學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所闡述的數字與科學研究的關係。
  2. 比較閱讀《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兩文的異同。
  3.體會科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
  課文講解
  1、本文分別介紹了古爾德的哪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古爾德介紹了一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場論爭。第二篇文章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爾德研究了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米老鼠形體比例的變化。
  答:
  2、這兩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麼作者選用這兩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大腦容量和智慧的關係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腦袋與其軀體關係的。作者並不是被動地介紹兩篇文章,而是從兩篇文章中,把科學、文學泰斗與米老鼠的懸殊區別加以淡化,提煉出一個共同點來,不管是研究科學家、文學家的腦袋或是米老鼠的軀體,其成功都在於精確的數字。
  3、古爾德沒有對腦量與智力的關係給出明確的結論,你認為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為什麼?
  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並不是在研究腦量與智力的關係,並不要對其最後作出什麼結論,而不過是藉此介紹、說明科學家喜歡用數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數字為什麼讓人覺得興趣盎然?
  數字之間的比較關係、數字提供的新穎知識、數字相關的結論和事實很有趣,讓人感到興味盎然。
  5、《我們這雙手》讀起來饒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一樣嗎?具體說說?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給一般讀者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
  不同:《我》文得力於大量的解說、述說,使讀者具體入微地生動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對象(數字武器,特別是數字的比較關係)本身及其所相關的結論、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結
  文章以學術界著名的「腦袋大小是否與智力有關」的爭議為切入點,然後又重點介紹了古爾德利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幼態持續學說」,非常充分地說明了數字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最後文章以獨到的議論啟發我們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去發展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繫,從而獲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動有趣,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練習
  1.辨析詞語。
  不厭其煩:不嫌麻煩的意思。 樂此不疲:對某事發生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
  獨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
  2.《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都是說明性文體,其具體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
  《我》文基本表達方式是說明,又分介紹、解說、述說等說明手法。《科》文是敘述加說明,說明也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同時有隨筆筆調。
  3. 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D )
  A. 學習委員猜測,新來的語文老師大概是二十三四歲左右。 B. 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 C.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 我們要注意找出並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4.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兩句的橫線上補寫相應的內容。
  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我將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托班幼兒喜歡各種各樣的圖形,但對圖形的認識很模糊,往往把圖形張冠李戴。為了讓幼兒對圖形有初步的認識,針對本班低齡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的特點,我利用紙盒做成小動物,讓幼兒根據小動物嘴巴的形狀給小動物喂食,在這基礎使幼兒對圖形有個初步的認識。
  二、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圓形和方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三角形。
  2.初步學習將圖形按形狀分類。
  3.在教師引導下能按遊戲規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方方、圓圓、三角娃娃各一個。
  2.圓形、方形、三角形若干個。
  3.三個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標記的小動物紙盒。
  四、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圓圓唱「大家好呀,大家好呀,小朋友們大家好「出場,並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早上好!」幼兒向娃娃問好:「圓圓早上好!」接著由「方方」、「三角娃娃」出場向小朋友問好。
  2.認識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新來的圖形寶寶,我是三角形。」引導幼兒觀察三角娃娃的樣子:尖尖的下巴,頭上一邊一個尖尖的角,有三條邊。
  3.和三角娃娃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徵。
  出示三角娃娃,逐一和小朋友拉手問好。
  4.遊戲:給小動物喂食:小動物肚子餓了,要吃跟自己嘴巴相同的餅乾,讓我們來喂小動物吧!
  五、教學反思:
  幼兒看見圖形娃娃都很開心,很積極向娃娃問好。給小動物喂食,幼兒很興奮,積極參與,每個幼兒都動手。大部分幼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中三角形的名稱說不出來,在以後圖形遊戲中要加強對圖形的認識。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