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特色詞彙及其英譯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中文摘要
中國 特色詞彙是中國 英語 研究 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特色詞彙是表達中國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蘊藏著中國千百年文化的內涵,當中國的文化傳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候,這些中國特色詞彙又是怎樣不失原味的被翻譯成外語從而被外國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將以中國特色詞彙翻譯成 英文 為例,介紹了一些中國特色詞彙的被譯成英語的 方法 ,它們分別是音譯、直譯、意譯等,通過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國特色詞彙在英語交際是怎樣被轉換並被使用的,逐漸融合進傳統英語中的,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用英語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還將淺談中國特色詞彙所對應的特別的英文詞彙出現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異造成的詞彙空缺。並對文化差異進行細分詳細闡述。還將提出一些關於中國特色詞彙在英語國家傳播的前景的看法。
關鍵詞:中國特色詞彙;文化差異;翻譯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一、 前言
英語從它傳入中國的第一天開始就發揮著強大的交流作用,同時也開始了在中國 發展 的過程。而當中國改革開放, 政治 , 經濟 , 科學 技術, 社會 生活等諸方面發生急劇變化的時候,一批又一批新詞新語也應運而生,其數量的成長速度之快令人應接不暇。於是在國際英語交流過程中,表現了中華文化中最有個性的 內容 的,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的詞彙,在西方語言中是沒有現成可以對應的詞語,這就產生了對應空缺的現象,成為跨文化交際的重要障礙。此時,研究應如何解決這個障礙,為中國文化更好的傳播鋪平道路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對上述的一些 問題 進行闡述。
二、中國詞彙的特點
世界上的文字體系大致可以歸屬三類:表形文字(圖畫文字),表音文字(音意結合文字),表意文字(拼音文字)[1](25) 。漢字,屬於表意文字,它與世界大多數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是有顯著的差別。它的字形結構與表意作用有著緊密的關係。漢字的這一特點當然是由漢語的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古代漢語中單音節詞占優勢,同音詞多,又缺乏形態變化,加上方言分歧嚴重,而表意性質的漢字正可適應這些特點而滿足交際的需要。於是這種文字本身就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2](362)。那麼漢語的詞又是怎樣造出來的呢?「漢語的字和詞是分開的。漢語的字是有限的,雖然人們還在造新字,但是這是極為有限的。而漢語新詞構造卻是無限的。」「漢字的詞形較為固定,不像英語那樣可以變化多端。 現代 漢語與英語相似,採用合成法來擴充詞彙,漢語的字、詞拼組新詞的時能力及強。」相比之下「英語的字與詞是不分的,或者說沒有字,只有詞。英語雖然有自由詞根(free-bound),但數量有限」就是因為漢字多體現其(形)意,所以「漢語詞義比較窄,較為精確、固定、比較嚴謹,因而詞義的伸縮性和上下文的依賴性就比較小,獨立性就較大。」[1](26)就因為中國詞彙具有以上的特點,在雙語轉換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詞彙空缺的現象,而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其所在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
三、 中國特色詞彙翻譯的難點及成因即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詞彙空缺
語言是在 歷史 長河的發展中形成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本文化群體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但是對於不同文化的群體,則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語言群體,於是,當不同語言群體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就產生了詞彙空缺,即無法在非本族語言的範圍內尋找到能夠表達其意思的相對應的詞彙,而這些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信仰, 藝術 ,道德, 法律 ,風俗以及其餘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上
(一)、傳統積澱歷史文化因素造成詞彙空缺現象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其傳統的文化思想 自然 反應到語言上。傳統的固然在人們的腦中是根深蒂固的,就像這個「龍」字,在華夏文化中,「龍」字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之一,與鳳凰、麒麟、龜合稱「四靈」。除這個字義外,它還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形成一種中華文化圖騰,現在稱炎黃子孫為「龍的傳人」,可見其 影響 之大。後世的很多皇帝就「龍」這個事物作為權威的象徵,如坐龍椅,褂龍袍,睡龍床等等。然而在西方國家,「龍」(dragon)是兇險的,「因為在英語的歷史上從貝爾沃夫 時代 起,龍就是兇險邪惡的象徵,是吐火傷人的怪物。」[1](277)這是傳統積澱造成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其進一步的發展就造成了詞彙空缺。再如「中秋節」Mid-Autumn Day;「潑水節」Water-Splashing Day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佳節,是中國優良文化的積澱,悠久歷史傳承至今的瑰寶,這些傳統文化佳節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專有,它們也在一些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中流行起來。而歐美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有不少詞彙包括他們的節日都與《聖經》和基督教有關,如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棄的盟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較之,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佛教和道教是分不開的,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法無邊。再有一些如「武術」 wu shu ,「功夫」 kung fu,「扭秧歌」yang ko,這些民間的特色文化,在中國還未對外開放,這些對西方人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這些都反映了這兩種不同的歷史文化所造成的詞彙空缺。
(二)、地域文化的差異造成的詞彙空缺
地域文化差異指的是一個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等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差異。語言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有很大的關係,中國英語中大量的成語、典故、俚語、俗語、格言、諺語等都帶有濃烈的漢名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漢民族是生活在亞洲大陸上,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而英國是一個島國,航海業一直很發達。兩者的不同就出現了漢語文化中很多詞彙與土地有關,而在英語詞彙中很多都與海有關;例如,漢語用「土崩瓦解」形容徹底崩潰,無法收拾,而英文用「get into hot water」表示陷於困境。「爛醉如泥」英文用drunk as a sailor,這裡不用泥,而用的是水手[3]。
此外,地域的差異影響到的氣象變化進而還會影響到農牧業,這方面的不同是造成中英無對應詞彙的另一個因素。不列顛島西北山區潮濕多雨,其後屬濕潤型,在樹林裡適合生長蘑菇,而中國地處東南亞,幅員遼闊,各地的其後差別也是相當大的,於是漢語中用來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湧現出來的成語「雨後春筍」被譯成英文時就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or to mushroom up。
(三)、習俗文化的差異造成的詞彙空缺
英漢風俗習慣的差異體現在許多方面,如飲食,婚嫁,節氣,對色彩的偏愛,親屬關係等等。這些差異也常常使語言間出現相對的詞彙空缺現象。比如,在中國,人們喜歡在喜慶的節日裡用紅色來裝扮,認為紅色代表著吉祥好運,新人在結婚的時候都喜歡穿著紅色的衣服;而在西方國家裡它們則認為紅色代表著暴力與血腥,新人們在婚禮時則以白色來代表它們純潔無瑕的愛情,但在中國,白色卻時常表示不幸[4]。所以英語中的吉日不是中國人所想像的a red day正確的應該是a white day。而漢語中所說的紅人則不可以翻譯成a red-haired girl,其正確的譯法應該是a white headed boy. 再來看看在對待動物的態度上,英民族喜愛寵物,狗是他們最喜愛的寵物之一,他們認為狗很忠誠。而狗在漢文化中卻是一種卑微的動物,它被人看作是「低賤」的代名詞。所以與狗有關的詞語大多含有貶義,如:「狗膽包天」「狗仗人勢」「狗腿子」「狗頭軍師」 「狗急跳牆」;但英文中,有關狗的詞語大多沒有貶義,如:「居於高位」 be top dog; 「幸運兒」 a lucky dog。再如,中國古時候女子要以三寸金蓮為美,於是就有女子「裹足」bound feet: a vile feudal practice which crippled women both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以及「童養媳」child wife: girl raised from childhood to be wife of son of family.還有一些反映中國居住習慣的詞如「炕」 kang: a heatable brick bed等等。以上都可以被看成是習俗文化的差異造成的詞彙空缺。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