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17年考研心理學備考核心教程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2017年考研心理學備考核心教程
考研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不僅是一場學習爭奪戰,還是一場心理戰,我們考研人得必備心理學知識。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學生考研心理學備考核心教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2017考研:備考必知的心理學——蝴蝶效應
理論原理
這個理論來自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在該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和實際生活的聯繫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不要忽略你身邊每一個小事,每一件小事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件大事,想要成就一件大事就要先從一件小事做起,永遠不要忽視你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它有可能就會是你成功路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因素。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相信微小事物的力量。
同理,在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不要忽視任何一個題型和任何一個知識點,因為你不知道最後在考試的時候你會不會因為那幾分微笑的差距和你的夢想擦身而過,每年都會有這樣的同學,就因為那一分之差和自己心儀的院校和專業saygoodbye。所以,我們考研學子在現階段的複習中,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基礎打紮實了,只有你的地基打好了,你才能在最後的考試中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2017心理學考研:複習框架筆記整理


第一:
1、引起人際吸引的因素,包括接近、相似、獎賞和軀體吸引力。社會交換理論認為,關係的基礎是相互獎賞。
2、愛的能力源於生物基礎,但是由文化定型,就象很多文化認為婚姻關係中不一定要有浪漫愛,甚至認為它不重要。
3、神經元的主要構造: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按功能性質區分,神經元有三類:感覺經元將感覺信息從感覺受體傳至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將命令從大腦傳至腺體和軀體肌肉;中間神經元將神經元彼此連接起來。
4、對旁觀者干預現象的研究發現,有不採取行動的他人在場,人們在危機時刻往往不會出手相助。這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責任分散(感到個人行動的責任減小)的結果。
5、攻擊,指意在傷害別人或生命體的言語或軀體行為。不同文化、不同種屬的動物中,雄性的攻擊性總是顯得比雌性的強。
6、心理動力學和進化論心理學家認為攻擊性根源於生物屬性。神經系統有組織、分層次地對攻擊性實施控制,其中杏仁核和下丘腦起了主導作用。攻擊性還特別受激素,尤其是睪丸激素的控制。認知-行為觀點則把攻擊行為解釋為社會學習和獎懲的結果。
7、從眾,是人們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行為一適合同伴或團隊的標準的過程。Asch的研究顯示,當面對一組人具有一致的意見,哪怕意見明顯錯誤,相當數量的人也會順從一致。從眾,是認知的需要,也是追求或規避獎懲的需要。在農業社會,人口密集,從眾現象更多,在那裡,獨立是一種對適應不利的個性。
第二:
1、思維、情感和行為等一切心理過程的生理基礎是由數十億的神經細胞的放電提供的。神經元,或者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構成單位。
2、神經系統分為兩大系統: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外周神經系統(PNS)。
3、利他,指行為方式對他人有所幫助,自己沒有明顯的收穫,或者還有潛在的損失。哲學家心理學家在是否有真正的利他行為上存在分歧。利他行為可能是自私和非自私動機的混合物。
4、神經元之間並不直接相連,中間存在小空隙,稱為突觸。神經衝動傳導過程中,突觸發生為複雜的生理化學反應。
5、內分泌系統是一類無導管的腺體,它們通過分泌激素來控制各種軀體功能。通過血液傳送身的信息,內分泌系統是對神經系統細胞對細胞通訊的一種補充。
6、外周神經系統由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送或接受信息的神經元組成。外周神經系統可分為兩類: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軀體神經系統由從皮膚、肌肉以及其它象眼睛等部位上的感受體接受信息的感覺神經元和指導骨骼肌行動的運動神經元構成。自主神經系統控制象心跳、消化系統工作、呼吸等基本生命過程,它由兩部分構成:交感神經系統(面對威脅做反應時激活)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軀體復原,以保持軀體的能源)。
第三:感覺和知覺
1、感覺指感覺器官收集有關環境的信息的過程。知覺指大腦選擇、組織和解釋感覺的過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等,是我們常說的“五感”。
2、所有感覺道都符合下列三種基本原理:1)生理和心理存在之間並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2)感和知覺是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3)感覺和知覺具有適應生存的意義。
3、感覺從環境刺激開始,所有感覺系統都有專門分化的細胞:受體,它們對環境刺激作出應,一般在相鄰的感覺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這個過程稱為轉換。
4、感覺適應,是感覺系統對連續無變化的刺激反應減少的傾向。
5、色覺刺激有三個物理屬性:波長(頻率)、光波強度、光波的純度。對應的心理屬性有:色調、亮度和飽和度。
6、視覺適應,有暗適應和明適應兩種。兩種適應的生理過程不同,主要是視杆和視錐細胞參與作用不同。
7、除了視覺和聽覺之外,其他感覺還有:嗅覺、味覺、膚覺、動覺、平衡覺等。其中膚覺又可分為觸覺、痛覺、溫覺與熱覺。
8、本體感覺是對軀體位置和運動的感覺。動覺覺察身體位置和運動,並自動協調肌肉的運動。平衡覺根據對重力和運動的感覺提供軀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信息。
9、知覺的最大特點是組織和解釋。知覺組織,涉及形狀、深度知覺,知覺常性。形狀知覺指將感覺組織成有意義的型或模式。深度知覺是按三維組織知覺。知覺常性指將不斷變化的感覺組織為大小、形狀和顏色等相對穩定的知覺。
10、知覺解釋,是對感覺經驗賦予意義。知覺解釋依賴於感覺和記憶的結合,因為大腦以過去的經驗來解釋當前的感覺。知覺不是完全天生的,也不是完全後天習得。
第四:思維
1、思維,指對事物進行心理表征,並且對這些表征進行心理操作。
2、概念,是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客體、觀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將看起來相等的客體或概念組合在一起,排除其它不同的客體或概念的過程稱為類化(歸類)。有研究表明,人們歸類時更多依賴原型(某個類別特別好的或典型的樣例)而非定義性特徵。
3、命題,是能獨立出現、能辯真偽的最小意義單位。
4、推理,指人們生成和評價邏輯論點的過程。大致有三種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啟發式推理,它們分別按照邏輯程式原則、機率原則和經驗法則進行。演繹推理只要前提正確,就能按邏輯一步一步得出結論。歸納推理是依據機率論,從具體的觀察中得出命題。啟發式推理,不按一定程序,而是憑個人經驗和悟性進行。
5、問題解決,是將一種情境轉換為另一種符合某種目的的情境的過程。問題解決策略,是指導解決問題的技巧。
6、決策,是人們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以便做出抉擇的過程。理性決策,必須綜合評價不同意向的價值和可能性,即所謂的期望效用。
7、人類思維過程並非完美無缺。表征性啟發和便捷性啟發(兩種認知捷徑或經驗法則)可能導致信息加工中出錯。表征性啟發,指一個客體與原型的相似性。便捷性啟發,根據能意識得到的內容下判斷。驗證性偏見,即人們對業已相信的東西深信不疑,並且尋求確認的傾向;功能性固著,指當人心中對一個客體有一種固定功能理解之後,忽略其它可能的功能的傾向。這兩種傾向也會導致思維差錯。

>>>下一頁更多精彩“2017考研心理學大綱”



2017考研心理學大綱


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 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心理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心理學學科優秀本科 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內容涵蓋心理學導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心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考查內容結構
心理學導論 約100分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約70分
實驗心理學 約60分
心理統計與測量 約7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65小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
多項選擇題 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簡答題 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綜合題 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Ⅳ.考查內容
心理學導論
【考查目標】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了解當代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2.能夠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一、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3.測驗法
4.調查法
5.個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1.構造主義心理學
2.機能主義心理學
3.行為主義心理學
4.格式塔心理學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義心理學
7.認知心理學
二、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1.神經元
2.突觸
3.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
(二)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1.大腦皮層感覺區及其機能
2.大腦皮層運動區及其機能
3.大腦皮層言語區及其機能
4.大腦兩半球單側化優勢
(三)腦機能學說
1.定位說
2.整體說
3.機能系統說
4.機能模塊說
三、意識和注意
(一)意識與無意識
1.意識的含義
2.意識的種類
3.意識的功能
4.睡眠與夢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義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種類
(三)注意的生理機制和外部表現
1.注意的生理機制
2.注意的外部表現
(四)注意的品質
1.注意廣度
2.注意穩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轉移
(五)注意的認知理論
1.注意選擇的認知理論
2.注意分配的認知理論
四、感覺
(一)感覺概述
1.感覺的含義
2.感覺的種類
3.感覺測量
4.感覺現象
(二)視覺
1.視覺的含義
2.視覺現象
3.視覺的生理基礎
4.視覺理論
(三)聽覺
1.聽覺的含義
2.聽覺現象
3.聽覺的生理基礎
4.聽覺理論
(四)其他感覺
五、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2.知覺的組織原則
(二)知覺的特性
1.知覺理解性
2.知覺整體性
3.知覺選擇性
4.知覺恆常性
(三)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2.大小知覺
3.深度知覺
4.方位知覺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2.運動知覺
(五)知覺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識別理論
(六)錯覺
1.錯覺的含義
2.錯覺的種類
3.錯覺產生的原因
六、記憶
(一)記憶概述
1.記憶的含義
2.記憶的過程
3.記憶的種類
4.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二)感覺記憶
1.感覺記憶的含義
2.感覺記憶的信息加工
3.感覺記憶的特徵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的含義
2.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與提取
4.短時記憶的特徵
5.工作記憶
(四)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含義
2.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4.長時記憶的特徵
(五)遺忘
1.遺忘的含義
2.遺忘曲線
3.遺忘理論
4.影響遺忘的因素
七、思維
(一)思維概述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的特徵
3.思維的種類
4.思維的過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義
2.概念的種類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義
2.推理的種類
(四)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含義
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3.問題解決的策略
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五)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2.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3.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4.影響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義
2.表象的特徵
3.表象的種類
4.表象理論
(七)想像
1.想像的含義
2.想像的種類
3.想像的功能
八、言語
(一)言語概述
1.言語的含義
2.言語的功能
3.言語的種類
(二)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1.言語運動中樞
2.言語聽覺中樞
3.言語視覺中樞
(三)言語感知和理解
1.言語感知
2.言語理解
3.句子理解
4.語篇理解
5.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
九、情緒和情感
(一)情緒和情感概述
1.情緒和情感的含義
2.情緒和情感的功能
3.情緒和情感的關係
(二)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1.情緒的種類
2.情感的種類
(三)表情
1.表情的含義
2.表情的種類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五)情緒理論
1.早期的情緒理論
2.情緒的認知理論
十、動機、需要與意志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
2.動機的功能
3.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係
5.動機的理論
(二)需要
1.需要的含義
2.需要的種類
3.需要的層次理論
(三)意志
1.意志的含義
2.意志的特徵
3.意志行動過程
4.意志行動中的動機衝突
5.意志的品質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義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係
(二)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1.能力的種類
2.能力的結構
(三)智力理論
1.智力因素說
2.智力結構理論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四)智力發展的差異
1.智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2.智力發展的差異性
3.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
2.人格的特徵
(二)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理論
2.人格類型理論
3.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4.人本主義人格理論
(三)氣質
1.氣質的含義
2.氣質的類型
3.氣質的理論
(四)性格
1.性格的含義
2.性格的特徵
3.性格的類型
4.性格與氣質的關係
5.認知風格
(五)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十三、社會心理
(一)社會思維
1.自我
2.歸因
3.社會知覺與社會判斷
4.社會態度
5.內隱社會認知
(二)社會關係
1.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
2.親密關係
3.偏見與歧視
4.利他行為
5.侵犯行為
(三)社會影響
1.說服
2.從眾與服從
3.去個體化
4.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
5.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
6.合作、競爭與衝突
7、文化及其影響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考查目標】
1.理解和掌握髮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2.理解和掌握認知、言語、社會性等領域發展的年齡特徵、相關理論及其經典實驗研究。
3.能夠運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認識和分析個體學習、發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與相關問題。
發展心理學
一、發展心理學概述
(一)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設計
1.橫斷設計
2.縱向設計
3.聚合交叉設計
4.雙生子設計
(三)發展心理學的歷史
l.近代西方兒童心理學產生的歷史原因
2.從兒童發展到個體畢生發展研究
二、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一)心理發展的主要理論
l.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發展觀
2.行為主義的心理發展觀
3.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觀
4.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5.生態系統理論
(二)心理發展的基本問題
1.關於遺傳和環境的爭論
2.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3.兒童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4.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問題
三、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與胎兒發育
(一)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
1.遺傳與基因
2.生命的開始
(二)胎兒的發展與先天素質
1.胎兒的發育
2.新生兒反射
四、嬰兒心理發展
(一)嬰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1.嬰兒大腦結構的發展
2.嬰兒大腦機能的發展
(二)嬰兒動作的發展
1.動作發展的規律
2.動作發展的順序
3.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
(三)嬰兒言語的發展
1.言語發展理論
2.詞彙的獲得
3.語法的獲得
(四)嬰兒心理過程的發展
1.嬰兒感覺的發展
2.嬰兒知覺的發展
(五)嬰兒氣質的發展
1.嬰兒氣質類型學說
2.氣質的穩定性與可變性
(六)嬰兒社會性的發展
1.嬰兒的情緒發展
2.嬰兒的依戀
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兒心理發展
(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1.幼兒大腦結構的發展
2.幼兒大腦機能的發展
(二)幼兒的遊戲
1.遊戲理論
2.遊戲種類及其發展
(三)幼兒言語的發展
1.詞彙的發展
2.句子的發展
3.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幼兒認知的發展
1.記憶的發展
2.思維的發展
3、心理理論
(五)幼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
1.幼兒道德認知發展
2.幼兒社會性行為發展
3.性別角色的社會化
4.同伴關係
六、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
(一)童年期兒童的學習
(二)童年期兒童言語的發展
1.書面言語的發展
2.內部言語的發展
(三)童年期兒童認知的發展
1.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2.元認知及其發展
(四)童年期兒童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
1.自我意識發展
2.社會認知與交往技能
3.道德發展
七、青少年的心理發展
(一)生理髮育
l.生理變化的主要表現
2.第二性徵與性成熟
(二)認知發展
l.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
2.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自我發展
1.青少年自我發展的一般特徵
2.自我同一性的發展
(四)社會性發展
1.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2.反社會行為
(五)情緒
1.青少年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
2.常見情緒困擾
八、成年期心理發展
(一)成年期發展任務理論
(二)認知發展
1.成人認知發展的主要理論
2.認知老化的主要理論"
(三)人格發展
l.自我發展理論
2.穩定性與可變性
(四)臨終心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二)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1.教育心理學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
3.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趨勢
二、學習與心理發展
(一)學習的含義與作用
1.學習的含義
2.學習的作用
(二)學習的分類
1.學習水平分類
2.學習性質分類
3.學習結果分類
(三)學習與心理發展的關係
1.學習與個體心理發展
2.學習準備與發展性教學
三、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聯結理論
1.經典性條件作用說
2.操作性條件作用說
3.社會學習理論
(二)學習的認知理論
1.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
2.布魯納的認知一發現說
3.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說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三)學習的建構理論
1.建構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3.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4.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四)學習的人本理論
1.羅傑斯的學習觀與教學觀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
四、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及其類型
1.學習動機的含義
2.學習動機的類型
(二)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
1.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
2.學習動機的人本理論
3.學習動機的社會認知理論
(三)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1.學習動機的培養
2.學習動機的激發
五、知識的學習
(一)知識的表征與類型
1.知識的表征
2.知識的類型
(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知識的理解與保持
2.錯誤概念的轉變
(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1.心智技能的形成
2.認知策略的學習
3.動作技能的學習
(四)學習的遷移
1.學習遷移的類型
2.學習遷移的理論
3.學習遷移的促進
實驗心理學
【考查目標】
1.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過程。
2.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技術與方法。
3.具備實驗設計和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
一、實驗心理學概述
(一)實驗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倫理
(三)心理學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
1.課題選擇與文獻查閱
2.提出問題與研究假設
3.實驗設計與實施
4.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5.研究報告的撰寫
二、心理實驗的變量與設計
(一)心理學實驗的含義與基本形式
(二)心理學實驗與理論
1.實驗範式
2.實驗邏輯
3.實驗與理論的關係
(三)心理學實驗中的變量
1.自變量及其操縱
2.因變量及其觀測
3.額外變量及其控制
(四)實驗設計
1.實驗設計及評價標準
2.前實驗設計與事後設計
3.准實驗設計
4.真實驗設計
(五)實驗研究的效度
1.內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構思效度
4.統計結論效度
三、反應時法
(一)反應時概述
1.反應時的含義
2.反應時的種類
(二)反應時的影響因素
1.外部因素
2.機體因素
(三)反應時技術
1.減法反應時技術
2.加法反應時技術
3.開窗技術
4.內隱聯想測驗
四、心理物理學方法
(一)閾限的測量
1.極限法
2.平均差誤法
3.恆定刺激法及其變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類型
2.感覺比例法與數量估計法
3.感覺等距法與差別閾限法
4.對偶比較法與等級排列法
(三)信號檢測論
1.信號檢測論的由來
2.信號檢測論的基本原理
3.辨別力指數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線
4.信號檢測論的應用
五、主要的心理學實驗
(一)聽覺實驗
1.聽覺現象的測定
聲音的心理特性;聲音的掩蔽;聽覺疲勞與適應。
2.聲音的空間定位實驗
聲音方向定位線索;聽覺空間方向定位的實驗方法。
3.語音知覺實驗
語音及其聲學特點;語音知覺的聲學線索和語音知覺的範疇性。
(二)視覺實驗
1.基本視覺現象的測定
明適應和暗適應的研究;視敏度的測定;閃光臨界融合頻率的測定。
2.顏色視覺
視覺的顏色現象實驗;顏色的知覺現象實驗。
(三)知覺實驗
1.知覺組織的實驗研究
2.知覺恆常性的實驗研究
經驗和知覺恆常性實驗;大小恆常性實驗;形狀恆常性實驗。
3.空間知覺和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
空間知覺實驗;運動知覺實驗。
4.知覺與覺察實驗
無覺察知覺的測定;盲視的實驗。
(四)學習實驗
1.條件性學習實驗
2.認知性學習實驗
(五)記憶實驗
1.感覺記憶實驗
2.短時記憶實驗
3.長時記憶實驗
4.工作記憶實驗
5.內隱記憶實驗
6.前瞻記憶實驗
7.錯誤記憶實驗
8.定向遺忘實驗
9.提取誘發遺忘實驗
(六)情緒實驗
1.情緒的生理指標測量
2.面部表情的測量
3.情緒的主觀體驗測量
(七)注意實驗
1.過濾器模型及其雙耳分聽實驗
2.注意資源有限理論及其實驗
3.雙加工理論及其實驗
4.注意的促進和抑制及其正負啟動實驗
5.注意的返回抑制實驗
6.刺激反應一致性理論及其衝突效應實驗
(八)常用心理實驗技術
1.眼動技術
2.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
心理統計與測量
【考查目標】
1.正確理解心理統計與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統計與心理測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關統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確解釋統計分析結果。
3.掌握各種測量理論和各種測量指標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使用各種測驗,並對其結果進行解釋。
一、描述統計
(一)統計圖表
1.統計圖
2.統計表
(二)集中量數
1.算術平均數
2.中數
3.眾數
(三)差異量數
1.離差與平均差
2.方差與標準差
3.變異係數
(四)相對量數
1.百分位數
2.百分等級
3.標準分數
(五)相關量數
1.積差相關
2.等級相關
3.肯德爾等級相關
4.點二列相關與二列相關
5.Φ相關
二、推斷統計
(一)推斷統計的數學基礎
1.機率
2、機率分布
3.樣本平均數分布
4.抽樣原理與抽樣方法
(二)參數估計
1.點估計、區間估計與標準誤
2.總體平均數的估計
3.標準差與方差的區間估計
(三)假設檢驗
1.假設檢驗的原理
2.樣本與總體平均數差異的檢驗
3.兩樣本平均數差異的檢驗
4.方差齊性的檢驗
5.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驗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與基本過程
2.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
3.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
4.協方差分析
5.多因素方差分析
6.事後檢驗
(五)統計功效與效果量
(六)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1.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檢驗及應用
2.可化為一元線性回歸的曲線方程
(七)卡方檢驗
1.擬合度檢驗
2.獨立性檢驗
(八)非參數檢驗
1.獨立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檢驗
2.相關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檢驗
(九)多元統計分析初步
1.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三、心理測量的基本理論
(一)心理測量的基礎
l.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測量的特徵與分類
(二)經典測量理論
1.經典測量理論模型
2.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的定義;信度係數的估計;信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效度的定義;效度的估計;效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信度和效度的關係。
3.心理測量的誤差
測量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的來源及控制;測量誤差的估計。
4.心理測驗的項目分析
難度;區分度;項目的綜合分析和篩選。
(三)項目反應理論
1.單維性假設與項目特徵曲線
2.單參數模型、雙參數模型和三參數模型
3.項目信息函數與測驗信息函數
(四)概化理論
1.方差分量的估計
2.概化係數與可靠性指數
3.G研究與D研究
四、心理測驗及其應用
(一)心理測驗的編制技術
1.心理測驗編制的基本程序
2.測驗目標與命題雙向細目表
3.題目編制技術
4.測驗標準化
5.測驗等值技術
(二)心理測驗的施測
1.測驗的設計
2.施測的程序和步驟
(三)測驗常模
1.常模與常模團體
2.分數轉換與合成
3.常模的編制
4.幾種常用的常模
(四)標準參照測驗
1.標準參照測驗的定義與作用
2.標準參照測驗的題目分析
3.標準參照測驗的信度與效度
4.標準參照測驗的分數解釋
(五)常用心理測驗
1.成就測驗
2.智力測驗
3.能力傾向測驗
4.特殊能力測驗
5.創造力測驗
6.人格測驗
7.態度測驗
8.興趣測驗
9.心理健康量表
10.發育量表
(六)心理測驗的應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