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古建築人文思想形態研究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摘要中國古代文化歷史悠久,其中人文思想是其核心的文化價值,在幾千年來的積澱中,對中國人生活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本文以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形態在古建築中的體現為切入點,開展古建築文化特徵研究。
關鍵詞古建築;人文思想形態;倫理關係;天人合一;禮樂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已經滲透進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人文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先進部分與核心內容。中國古代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物質性體現,其中的人文思想形態特徵在我國傳統建築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1]因此做好中國古建築中的人文思想形態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特徵,並為我國當前建築設計提供文化支持。
一、中國古建築中的主要人文思想形態
在中國古建築設計中,人文思想幾乎涵蓋了形制、布局、材料、尺寸、顏色、裝飾等各個層面,而其中所要表達的人文思想形態也較為複雜。因此研究者在理論研究中將其需要表達的思想形態概括為以下幾點。
1.嚴格的社會倫理關係
倫理關係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體關係,也是中國古代人文思想的核心。根據人文關係其主要包括了政治倫理、社會倫理以及家庭倫理三個重要組成部分。[2]
(1)政治倫理
政治倫理主要是以古代政治關係為基礎,如君臣關係、官員的品級區分等,將其作為等級區分的基礎,這在中國古建築中也有著鮮明的體現。如清朝建築門釘的使用就有嚴格規定,皇宮為八十一顆(東華門為七十二顆),王府為六十三顆,公侯府為四十九顆,官員府為二十五顆,普通百姓不得使用門釘做裝飾物。
(2)社會倫理
社會倫理主要指中國古代社會結構中形成的倫理關係。如中國古代按照士、農、工、商作為社會等級的排列關係,因此古代建築中最為常見的裝飾牌匾往往使用「耕讀傳家」字樣。但是在我國宋、明清時期,隨著社會風氣以及商業的發展,商人建築中出現了部分追求奢華的特徵,甚至出現了隱蔽的「逾制」行為,如當時商業較為集中的地區出現了「徽派建築」「山西大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巨宅建築,凡門廊廳級皆如大官舍。
(3)家庭倫理
家庭倫理主要指以家庭關係為核心的倫理關係,包括了家庭中的尊卑、輩分等關係。這種關係體現在古代院落布局中,如中國人以北為尊,北京四合院布局中以北面正房稱堂,作為供奉以及待客使用;其左右耳房居住長輩和用作書房;內院兩側的廂房是後輩居室;女眷居後院,傭人住倒房。這種布局充分地顯示出了中國古代家庭倫理關係。
2.「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分體現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也是古代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精闢總結。其對於人類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的統一性進行了規範,形成了最早期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這種思想在古代建築中的體現包括了以下兩種形式。
(1)人與自然的統一
人與自然的統一是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種特徵,古代書院建築往往建設在山野之間,用自然的氣氛陶冶文人情操。同時這種統一思想在古代園林建設中也有著充分的體現,與西方追求對稱統一布局的園林布局相比較,中國古代園林追求的是「隨性」的藝術性,拒絕嚴整統一、彼此對立,將自然風光融入園林布局體系中,形成自然景觀與園林風景的統一。
(2)祭祀建築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我國的建築類型中,祭祀建築是一種具有鮮明「天人合一」特徵的建築類型。如北京古建築中用於祭天的天壇為圓形,而用於祭地的地壇(方澤壇)則為方形,這就是古代「天圓地方」思想的體現。
3.「禮、樂」文化的體現
禮、樂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內容,在中國古代禮樂文化也在建築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古人崇禮尚祖,在古代村落布局中,用於祭祀的家族祠堂往往位於村落風水最佳的位置,以便於家族祭祀禮儀的開展。而古代貴族的祭祀則是在「庭」中完成,其在禮制要求下不同級別貴族使用的祭祀舞樂「佾」數也有著嚴格規定。因此《論語》中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說法。
二、古代人文思想在建築中的主要體現
1.建築倫理形態的變化與固守
在我國古建築設計與建設中,倫理意識形態的體現經歷了建立、打破、再建立的過程,並最終形成了各個時期不同的建築布局與形式風格。我國歷史整體趨勢為統一—分裂—再統一,於這一過程中統一階段制定的建築規範會在分裂階段出現逾越現象。而這種逾越後的建築形式,在就統一後會被新朝代接收,並制定出新的建築等級規範。我國自周公建立禮樂文化體系以來,形成了嚴格的等級規範制度,並將這種制度落實到建築體制中。《禮記》中記載的「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充分顯示了當時等級制度下的建築規範。當時隨著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時代的來臨,這種等級制度也受到挑戰。《論語》中孔子就提出管仲:「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的問題,指出了管仲在建築中的僭越行為,但是並沒有因此提出嚴正批評,顯示出建築僭越行為在當時諸侯、士大夫中的普遍性。漢代逐步放寬了建築形制方面的規定,並利用法律形式進行了規範。如《周禮》中規定只有天子與諸侯門前可以建闕,但是到了漢朝由於闕已經被士大夫僭越使用,因此規定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闕,同時對闕的形制進行了規範。雖然伴隨著我國歷史發展,建築等級規範也在不斷變化中,但是這種變化也存在部分固定的內容。如在我國各個朝代建築形制規定中,黃色一直是最尊貴的顏色,五行中土居中央,土為黃色,只有天子可以使用,天子的衣服為皇袍,也稱黃袍,只有天子居住的地方或重要的寺廟建築才可使用黃色屋面,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又如中國古代建築規範中,無論哪個朝代官員府邸房屋數量與面積都與其擔任的官職級別相關,否則就會被判為逾越之罪。
2.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築中的體現
天人合一理念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在建築領域的應用主要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種思想影響,進而形成一種中國特殊的建築理念。這種建築理念在古代建築設計與建造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3]
(1)建築選址
中國古代建築對於建築的選址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這種要求又與天人合一理念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中國古代風水學的應用。如在古代村落建設中,設計者會結合周邊山水形式,利用風水學進行堪輿,選擇最佳的建設位置。如安徽歙縣棠樾村選址中選擇以富亭山為屏,面臨沃野,源自黃山的豐樂河由西而東穿流而過,其整體結構符合風水學中「枕山、環水、面屏」的原則,成了當地有名的「風水寶地」,而正是這種優秀的自然環境為其發展提供了支持。
(2)建築布局設計
在中國古代建築布局設計中,天人合一思想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這種布局設計在建築實踐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自然景觀的借鑑與使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隱士生活的體現,也是古代建築布局中自然景觀借鑑的一種方法。而在中國古代建築建設中,將自然山水融入建築景觀中使之成為建築景觀的組成部分,在建築領域稱為「借景」,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主要表現方式。如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將樓閣與江水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著名景觀。二是建築布局中對天人合一理念的應用。在我國古代住宅設計中,除了自然景觀的借鑑外,利用房屋布局設計與裝飾也可以實現天人合一理念。如中國民宅建設中設計者需根據當地氣候(如降雨、風向、日照等)特徵,選擇門窗的數量、尺寸、位置等,實現建築整體環境設計符合地區整體自然環境特徵,確保居住者生活舒適。[3]
(3)建築風格的選擇
在建築設計與建設中,建築風格選擇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而在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下,建築建設者一般會選擇符合當地氣候、地理等特徵的建築風格,實現建築與自然的有機統一。如中國雲南地區的竹樓結構建築,在利用當地毛竹自願的基礎上,利用小樓結構避免了潮濕氣候對人生活的影響,瀋陽故宮中採用的木材都為東北原始森林圓木,磚石也是在當地燒制,大部分建築採用火炕、磚樓結構使其具有鮮明的東北滿族建築特徵,同時保證了東北高寒氣候下生活的舒適性。
3.禮、樂文化思想在古建築中的體現
禮、樂文化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孔子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禮樂文化影響下,中國古建築呈現出了以下的幾個特徵。
(1)重視祭祀建築
禮、樂文化中祭祀的重要性一直守到儒家文化推崇,儒家經典《春秋•左傳》中提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觀點,將祭祀提升到與戰爭同等的位置。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人將其與宗教建築進行結合,在各地開展建設。同時因為這種建築往往具有較高的文化性與歷史意義,因此往往具有文化與建築理論的研究價值,如山西晉祠、應縣木塔,都是這類建築的代表。在中國古代祭祀建築中最為重要的建築為明堂,明堂最早記載建於周公時期,在漢、唐時期都有皇帝建明堂的記載。中國古代正殿空間最大的木建築是唐朝武則天時期建於洛陽的明堂,可見祭祀建築在我國建築史中的重要性。
(2)樂文化對古代建築影響
古典舞蹈、音樂是中國古代藝術的代表,早在夏商周時期我國就有了祭祀中使用舞蹈與音樂的記載,在周禮形成後,舞樂就成了貴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建築中,「庭」是舞樂表演的主要場所,這裡的「庭」最早是指堂階前的院子,後發展為廳堂,演奏與舞蹈者在廳堂中進行表演。[4]因此在《江南逢李龜年》中有「崔九堂前幾度聞」的詩句。由於表演的需要,建築設計中廳堂的面積會有所增加,使宴會中的舞蹈表演更加方便。同時在私人娛樂中,部分貴族家庭建築群中會增設樂樓或戲樓,供私人玩賞。這些建築風格與類型的出現都是樂文化對古建築產生重要影響的體現。
三、結束語
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對於古代建築形式與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並將繼續影響著中國現代建築的發展。我們應在理解傳統文化內在精神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繼承和創新。我們應注重對傳統建築文化的教育投入,結合建築哲學、城市規劃學、建築風水學、民俗文化等,培養大量既懂現代建築又懂中國傳統建築,同時又具有人文情懷的建築師,使中國建築走上全面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李浩.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築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城市建築.2015(21):14.
[2]梁思成.中國建築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3]張錦秋.和諧建築之探索[J].建築學報,2006(9):9-11.
[4]周鳴鳴.中國傳統民居建築裝飾的文化表達[J].南方建築,2006(2):116-119.
作者:王乾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