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合陽踅面介紹

2023年10月21日

- txt下載

合陽踅(xue)面相傳,踅面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西漢大將韓信木罌渡軍破魏時,請當地老百姓幫忙,趕製出一種以蕎面作原料的溥麵餅,這種麵餅攜帶方便,吃時便捷,只要在開水中一涮,再調上鹽、醋、辣子即可,的確不失為行軍打仗用的快餐食品,這就是最早的踅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小吃離不開水土,要吃正宗的踅面還得去合陽。在合陽,有人把踅(xue)面寫成旋(xuan)面,是因為旋(xuan)字在合陽方言里念踅(xue)。踅字是個冷僻字,清代時,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也讀xue的頁字來為踅字注音,但知道這個古音的人實在太少了,結果弄巧成絀,大多數人都按本音讀ye,而沒有人讀xue了。外地人到合陽按字讀音,這樣一來,把踅(xue)面念成頁(ye)面,實在是將錯就錯的一大誤會!
踅面的製作工序分為磨面、和面、攤面、切面、調食五道,與禮泉趙鎮的烙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踅面用料是蕎面。過去賣踅面者講究自己動手,揀凈蕎麥淘洗好磨成蕎面。和面用大陶盆,一次要和幾十斤,蕎麵粉里舀上水,用粗木棍順時針方向攪拌,這道工序最關鍵,必須攪拌均勻,稀稠得當。麵糊和得好,攤出的面才會好。
攤面專用鐵鏊,中心略凸,直徑二尺多,重幾十斤。舀一勺和好的麵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劃開、攤平、攤勻。據說踅面之踅,取其踅來踅去之意而得名。
蕎麵糊踅在鏊里,鏊底用穰火,一面受熱變硬,即翻過來烘烤另一面,烙到七八成熟,疊在一起,折成四折,講究切功,用長刀切成細絲,須切得寬窄和麵餅薄厚一樣,四棱見線,才顯功夫。切好的面絲碼在木箱裡備用。
食時,把鍋中水燒開,放少許鹽,以防面入鍋里變粘。把切好的踅面投入水鍋中,用筷子一攪,便可撈起。外地人見狀總懷疑這面是否熟了?其實完全不必擔心,面在鏊上已烙至七八成熟,沸湯中一燙,不會不熟。食時或干或湯,悉聽尊便。吃干時調上大油(白油)、大油辣子(紅油)、清油辣子、鹽、醋,蘸一點花椒麵,撒一點蔥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吃稀則要另調臊子湯的。吃踅面,大油絕不可少,蕎面調上大油,軟和又好吃。
外地人初識踅面,一般嫌蕎面黑黢黢的,不好看,又怕沒熟,更對紅油辣椒望而生畏,但若鼓起勇氣吃上一碗,頓覺筋道有嚼,肚裡暖和,口留辣香,有滋有味,這才知道合陽人為何對踅面情有獨鍾了。
踅面在合陽,不僅是四時八節、婚娶喪葬時筵席上的必備之食,也是老百姓平常生活里的饗用之物。男女老幼都喜食踅面,但凡上會跟集,少不了吃兩碗踅面。即便是大姑娘小媳婦,圍著踅麵攤子站著吃,吃的滿嘴紅油,也並不難為情,反倒覺得這才把踅面的味兒道吃出來咧。
逢年過節,許多人家都要訂上幾十斤踅面,備好紅油辣子,招待親朋好友;若有外地親友來訪,踅面更是合陽主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好吃貨。
踅面因食用方便,味美價廉,尤以酸辣出頭,適合北方人口味而成為合陽第一小吃。合陽人不分男女老少,上會趕集,都喜歡吃一碗踅面,吃得滿嘴紅油,煞是羨人,即使是大姑娘小媳婦,絲毫也不覺得難為情。逢年過節,不少人都要做幾十斤,用來招待親朋好友。踅面一年四季都能進食,夏吃解乏困,冬食驅冷寒,常吃可以降血脂,平血壓,治便秘,調胃潤腸,既治病,又保健。踅面在合陽各地都可吃到,而數坊鎮最正宗。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