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貫徹傳統文化精神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淺談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貫徹傳統文化精神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國學班如雨後春筍,國學潮遍及城市與鄉村,甚至很多大學教授捨棄曾經鍾愛的專業轉入弘揚國學的行列。應該說,這種現象表明了一種社會趨向和民族意志,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他們都是出於拯救民族未來的良好願望,也是為實現宏偉的中國夢添磚加瓦。但是,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當把國學強調到過分的時候,恰好又走向了反面,試想一下,如果徹底回到古代的教育模式,甚至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重新建構一代人的精神人格,那將會帶來更加災難性的後果。筆者認為,廣泛開設國學班或專題講授傳統文化課程,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如果在一些相關課程(如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時時處處滲透傳統文化精神,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1恰當運用大學語文課本中的傳統文化內容
  現在的高校主要是1977年引進的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分成文、理兩科,而且顯然偏向理科,從每年的招生可以看到理科均占有明顯優勢。針對文理分科的現實困境,也因為理科生人文知識的相對薄弱,所以,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要求非中文專業的學生必修大學語文課程,這是非常正確的。因此,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培養學生的精神操守就顯得非常重要。
  筆者認為,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首先要運用好傳統文化的內容。如通古今之變鄉土中國文明:衝突與對話、人間世、盜火者、道法自然、我的信仰、天工開物、美的歷程、文心詩品、為學之道等十一個單元,其中課文《大同》、《七月》、《老子五章》、《西銘》、《世說新語六則》、《論語十二章》等,就是純粹的傳統儒家、道家文化的經典篇章,還有詩詞歌賦也都算傳統文化範疇。充分發掘這部分教材的精神內涵,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講解《老子五章》時,除了講解老子的道與莊子的道及孑L子的仁等概念的內涵與差異外,還要引導學生理解上善若水這個比喻的文化意味,理解為什麼水處於眾人所惡的地方卻是接近道的原因,更要理解老子所說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與孔子所說的水滋潤萬物為仁,其內在精神是相通的,還有孔子認為水有明澈包容的胸襟,與由石曲折的智慧,跳下懸崖不怕粉身碎骨的勇敢膽略,所行於所當行、所止於不可不止的道義,等等,這些與道家講究的謙讓、隱退、不爭、守柔處弱等,其區別在於老子欲以清靜無為來修身養性,而孔子則要以拼搏進取的精神澤惠天下,兩者相比高下自明。這樣的比較可以讓學生不拘泥褊狹,也只有這樣將傳統文化與現實人生嫁接,才能發揮傳統文化的正能量,因為如果忽視現實人生,再好的傳統也沒有意義。
  再如講解《世說新語》時,重點發掘身無長物的現實意義,鼓勵學生多做減法,追求一種簡潔雅致的生活;又對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耳目近玩進行發揮,強調珍惜自己的高貴人格,不要遷就他人,不要隨俗俯仰,學生都感慨很深。
  還有講《論語》既注重孔子強調的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讀書方法,也注意孔子教育自己兒子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的透脫胸襟,更讚賞孔子不恥下問、不臆斷偏執不拘泥不為筆者的人生態度,而這正是融入當今社會所必需的團隊合作精神的體現,所以從孔子的教誨中可體味到現實生活所需的生存智慧。筆者認為,從課本中努力發掘傳統文化精神意蘊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才能對學生產生作用和影響。
  2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文化人格
  大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既包括思想品德方面的內容,也有語言文法方面的知識,還有朗讀吟誦和寫作表達方面的訓練。因此,可以綜合運用各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人格精神。
  寫作表達更是使學生將在課堂獲得的知識與現實思考相結合,進行自由表達的最佳途徑。例如,筆者們講完《大自然在反抗》之後,布置了這樣的問卷題目:
  (1)你能做到不向垃圾桶以外的地方扔一隻塑料袋嗎?
  (2)你能做到不浪費水資源嗎?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費的?
  (3)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現象你感到痛心嗎?在合適的時候是否敢於提出批評?
  (4)將來你有了孩子,你會把保護環境作為重要行為準則對他進行教育嗎?
  (5)如果你將來當了一方領導甚至是國家總理,你會以犧牲環境來創造你的政績嗎?
  然後,要求學生以《環保就在筆者身邊》為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這樣就將課本上講授的知識化成了現實生活的實踐行動,並再進一步思考,形成人格精神的組成部分。通過寫作表達,形成讀書寫讀後感的良好習慣,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必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