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寧波市設施甜瓜與大麥苗輪作高效栽培技術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張慧波+應泉盛+古斌權+張華峰+黃芸萍+王毓洪
導讀:通過嫁接甜瓜—高溫悶棚—秋甜瓜—大麥苗的栽培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克服連作障礙,改良土壤,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大麥苗可吸收土壤中多餘肥料,減少肥料流失,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高效栽培模式。
甜瓜屬葫蘆科甜瓜屬,全國各地廣泛栽培,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但是瓜類作物病蟲害尤其是枯萎病等連作病害,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採用甜瓜嫁接苗,能有效地減少枯萎病病原菌存活時間。麥苗是禾本科大麥的幼苗,其根部可分泌麥根酸等有機酸和芳香類物質,顯著影響根部土壤微生物生存,可改良土壤環境;其地上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具有排毒養顏、調控血糖、抗癌的功效,是一種新興的保健產品。
通過試驗發現,嫁接甜瓜—高溫悶棚—秋甜瓜—大麥苗栽培模式,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麥苗能吸收甜瓜採收后土壤中多餘肥料,減少肥料流失,降低土壤鹽鹼化傷害。該技術中,嫁接甜瓜667 m2產量2 500 kg,產值12 000 元;秋甜瓜667 m2產量2 000 kg,產值10 000元;大麥苗667 m2產量1 500 kg,產值
1 500元,較露地種植產值提高50%,較現行常規種植增收500元。
1 種植茬口與季節安排
嫁接甜瓜12月中旬播種育苗,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起採收,6月上旬採收結束。6月中旬高溫悶棚。甜瓜實生苗7月下旬播種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採收。11月上旬播種大麥苗,12月下旬採收。
2 嫁接甜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甜瓜品種選用甬甜5號,砧木品種選用甬砧8號。
2.2 嫁接育苗
12月中旬播種育苗。砧木浸種6~8 h,接穗浸種4~6 h。浸種後用消過毒的濕毛巾包住,放入28℃培養箱催芽。砧木每24 h挑出露白種子播種,接穗有70%露白時播種。砧木較接穗早播7天。砧木選用32孔或50孔穴盤播種育苗,接穗選用方盤播種。播種後苗床控制白天溫度28~30℃,夜間15~18℃。70%種子出土後控制澆水,防止徒長。嫁接前1~2天少澆水,防止嫁接時胚軸劈裂。
砧木第1片真葉展開,接穗第2片子葉轉綠時即可嫁接。採用插接法。嫁接後前3天保持苗床密閉,溫度25℃,濕度95%以上,促進接口癒合。光照強烈時需遮蔭,避免因陽光直射導致嫁接苗萎蔫。3天後接口逐漸癒合,可少量通風降溫,此後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和面積。中午噴霧1~2次,保持濕度。嫁接後7~10天,嫁接苗成活,長出新葉,即可按自根苗進行管理,及時除去砧木萌芽,促進接穗生長。定植前5~7天開始降溫煉苗,煉苗強度逐漸增加,逐步降溫至大棚溫度。早春嫁接苗齡30~40天定植。
2.3 整地、施基肥、作畦
定植前30天整地施基肥。犁地深翻土壤,深度不少於20 cm。定植前施足基肥,結合深耕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5 000 kg,磷酸二銨30 kg,硫酸鉀40 kg,尿素15 kg,過磷酸鈣60 kg。作畦,畦面寬40 cm,溝寬20~30 cm,溝底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20 kg、過磷酸鈣10 kg,有機肥
10 kg,將肥料與土壤混合拌勻。距定植孔25 cm處鋪設滴管,方便澆水和追肥。覆蓋地膜。
2.4 定植
1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後最好保持3個以上晴天,利於甜瓜緩苗。定植要求土溫和棚內氣溫10℃以上,選擇冷尾暖頭、無風天氣的10:00左右開始定植。選擇接穗有新葉、葉片完整,粗壯無病蟲害的壯苗定植。栽苗時注意做到不傷根、不散坨,保護子葉。嫁接苗定植密度小於實生苗,每667 m2 種植2 000株,株距65 cm,嫁接口離地面1 cm。定植後用基質將定植孔封實,用20%移栽靈(噁霉·稻瘟靈)微乳劑1 500倍液澆根以促進紮根。定植後覆蓋小拱棚提高棚內溫度。採用吊蔓栽培。
2.5 田間管理
①緩苗期管理 定植後以保溫為主。甜瓜是喜光作物,白天大棚溫度保持在25~35℃,夜間不低於20℃,棚內溫度超過35℃時適當揭膜通風降溫。栽後3天查看瓜苗成活情況,出現缺苗死苗狀況,立即補種。
②伸蔓期管理 緩苗期後採用正常溫度管理,白天溫度18~35℃,夜間溫度10~12℃,開花前可適當高溫,控制在38℃以下。伸蔓期肥水需求量逐漸增加,要及時追肥。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5 kg。溝施,距植株根部20 cm處開溝,溝深20 cm,施肥後及時封溝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4~5片葉時開始吊蔓,及時疏除主蔓第11節位以下的側蔓,留第11~13節位主蔓坐瓜。甜瓜生長迅速,整枝要分多次,每隔3~4天將小的側芽除去,以利於坐瓜。
③結果期管理 開花期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18~25℃。甜瓜是典型蟲媒花,需人工授粉。授粉時間以7:00~9:00為宜,陰天適當推遲。授粉前一天將第二天要開的雌花與雄花套袋。早春低溫無花粉時可使用坐果靈輔助坐果。果實膨大期溫度上升至18~37℃。幼果長到雞蛋大小時,植株需肥量逐漸達到最高峰,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此時重施膨瓜肥,促進瓜體膨大,並防止早衰。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15 kg、硫酸鉀10 kg、尿素5 kg。施完膨瓜肥後及時澆膨瓜水,促進養分吸收,加快果實膨大,同時疏去畸形瓜。10天後可根據長勢大小再追肥1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肥澆水。
2.6 病蟲害防治
甜瓜栽培過程中常見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常見蟲害有蚜蟲、煙粉虱等。一旦發現,及時防治。白粉病用4%朵麥可(四氟醚唑)水乳劑1 500倍液,炭疽病用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 200~1 500倍液,霜霉病用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蚜蟲、煙粉虱用10%溴氰蟲醯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
2.7 採收
5月中下旬開始採收。成熟的甬甜5號果皮乳白色,果面有隱形棱溝、微皺,具有香味。採收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
3 高溫悶棚
6月中旬早春甜瓜採收完畢之後清除殘株,進行高溫悶棚,以殺滅病菌,降低土壤中枯萎病等有害病菌的殘留量。
3.1 整地施肥
將地整平、整細。每667 m2施有機肥3 000~
5 000 kg,石灰氮260~100 kg,均勻撒施,然後深翻25~30 cm。有機肥能提高和保持地溫,使殺菌效果更好。作高低畦,使地膜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個小空間,有利於提高地溫。
3.2 灌水增濕
大棚四周堆高,中間形成凹地,灌水至高出地面3~5 cm,覆蓋舊薄膜,關好大棚膜,嚴格保持大棚的密閉性。
3.3 閉棚增溫
用大棚膜和地膜進行雙層覆蓋,保持大棚的密閉性,使地表下10 cm處最高地溫達70℃,20 cm的地溫達45℃以上。殺菌率可達80%以上。
3.4 高溫消毒
70℃高溫能將大部分病菌殺死,但根腐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病原菌,分布土層較深,必須處理30~50天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3.5 施生物菌肥
在高溫悶棚後必須增施生物菌肥。生物肥料除具有產生大量活性物質的能力外,還具有固氮、溶磷、解鉀、抑制植物根際病原菌等功能,能夠調節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組成,緩衝和控制病害發展,防止甜瓜發生大面積病害。生物菌肥每667 m2施80~120 kg,均勻施撒。
4 秋甜瓜種植技術
4.1 品種選擇
甜瓜品種選擇甬甜5號。
4.2 播種育苗
7月下旬播種育苗。種子先在清水中浸泡4~6 h,撈出用消過毒的濕毛巾包好,放入28℃培養箱催芽,有70%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選用50孔或72孔穴盤。70%種子出土後控制澆水,防止徒長。
4.3 整地作畦
高溫悶棚後及時翻耕土壤,翻耕深度不宜超過10 cm。翻耕後晾曬10~15天可定植。定植前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2 000 kg,過磷酸鈣50 kg。畦面寬40 cm,溝寬20~30 cm,深20 cm,溝底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20 kg、過磷酸鈣10 kg,有機肥10 kg,將化肥、有機肥與溝內土壤混合均勻。距定植孔25 cm處鋪設滴管,方便澆水和追肥。覆蓋地膜,大棚外覆蓋遮陽網。
4.4 定植
8月上旬定植,定植前後最好保持3個以上晴天,利於甜瓜緩苗。選擇莖稈粗壯無病蟲害的壯苗,每667 m2定植2 500株,株距60 cm。栽苗時注意做到不傷根、不散坨,保護子葉。定植後用基質將定植孔封實,用20%移栽靈(噁霉·稻瘟靈)微乳劑
1 500倍液澆根以促進紮根。採用吊蔓栽培。
4.5 田間管理
①緩苗期管理 移栽後溫度控制在35℃左右,秋季高溫,要適當通風降溫。栽後3天查看瓜苗成活情況,出現缺苗死苗情況,立即補種。
②伸蔓期管理 伸蔓期白天溫度不宜超過35℃,夜間不超過20℃。定植後20天追肥,667 m2施尿素7 kg。甜瓜苗長到30 cm左右吊蔓。及時移除遮陽網,防止光照不足導致徒長不開花。秋季氣溫較高,甜瓜生長快,及時整枝。留瓜節位較早春低。
③結果期管理 結果期白天溫度30℃左右,夜間不低於15℃。7:00~9:00人工輔助授粉,授粉前一天套袋。開花坐果後667 m2追硫酸鉀20 kg,幼果長到雞蛋大小時施1次膨瓜肥,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30 kg。根據長勢大小可再追肥1次。後期進行葉面追肥,每5天追1次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噴霧,噴2~3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肥澆水。
4.6 病蟲害防治
秋甜瓜病蟲害同早春栽培,中後期注意水肥管理,防止因高溫高濕發生霜霉病。
4.7 採收管理
10月中下旬開始採收。成熟的甬甜5號果皮乳白色,果面有隱形棱溝、微皺,具有香味。採收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
5 大麥苗種植技術
5.1 品種選擇
選用花30、華大麥8號等優質大麥品種。
5.2 施肥、整地、播種
11月上旬播種。播種前7天曬種1~2天。撤去地膜,深耕翻土,施基肥,每667 m2施15 kg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每2.5 m開1條豎溝,溝深20~30 cm。每3 m開橫溝,溝深30~40 cm。四周開排水溝,溝深80 cm,確保灌得進、排得出。每667 m2均勻播撒20 kg大麥種子,播撒完畢之後將種子耕翻入土中。
5.3 水肥管理
出苗後10天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10 kg,根據土地肥沃程度適當追肥,根外追肥使用液體胺基酸肥料。採收前20天每667 m2施硫酸鉀型挪威三元復合肥20 kg。大麥苗耐旱不耐澇,播種前澆足水,生長期可不澆水,若土壤較干可溝灌適量水。
5.4 採收
12月下旬大麥苗約有20 cm時可採收。大麥苗以葉片寬嫩,無黃葉,不拔節、不抽穗,無泥沙、雜草及其他異物為佳。採收口距地表3~5 cm,採收時不能摻水,採收後去除枯、黃、病葉並及時運輸到工廠。從採收到運輸麥苗保持清潔。
大麥苗採收後清除植物殘株,深耕翻土,密閉大棚進入休整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