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泥鰍養殖及病害防治技術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泥鰍養殖及病害防治技術
  一、泥鰍苗種培育
  泥鰍苗孵出3天後應及時轉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適當多放。育苗池的面積以50~100平方米為好。池中要挖魚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養前進行消毒和消池,並施禽畜的有機肥以培養餌料生物。在放養初期只在魚溜內注滿水,待鰍苗習慣以後,再灌水人池至計劃深度,使鰍苗分布全池,開始投喂熟蛋黃、魚粉、奶粉、豆漿等精餌料,幾天後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麥粉、菜腳葉等植物餌料拌和剁碎的魚蝦、螺蚌肉等動物性餌料進行投喂,每天投餌3~4次,投餌量初期為泥鰍總體重的2%~5%,後期8%~10%,經育苗池喂養1個月左右,體長達3~4厘米,體重0.4-0.5克,開始有鑽泥習性的時候,即可進行成鰍飼養。
  二、成鰍養殖
  (一)池塘魚種培育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隨養殖規模而定,一般為100~250平方米,池塘深0.7~1米,可用磚、石砌成,進、出水口處要用鐵絲網或朔料網圍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排水和捕撈。池塘砌成後,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後放人肥泥25~30厘米深,並注水30~50厘米深。
  2.清塘:按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趁熱全池潑灑進行消毒,以殺滅池內寄生蟲、病源菌和改良肥泥性狀和增加鈣肥的效能,清塘7~10天後藥性消失,即可放幼鰍人池飼養,注意放苗前一定要試水後再放苗。
  3.苗种放養:每平方米水面放養3~4厘米長的幼鰍50-60尾。魚種階段,池子面積可適當大一些,水深一些,有流水條件的還可以加大。
  4.投喂管理:投喂人工飼料,包括米糠、麩皮、魚粉、蠶蛹等。投飼量5~6月份為泥鰍體重的4%,7-8月份加大到8%~10%,9~10月份可再降到4%。每天投喂兩次,下午最好在傍晚時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2/3。7-8月份泥鰍攝食高峰期,每天增加到投喂3次。水溫降至15℃以下或升到30℃以上時及雷雨悶熱天可不投餌。據介紹目前部分地區采川膨化飼料進行投喂取得良好養殖效果。
  5.水質管理:根據水質的肥瘦進行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熱天水溫達到30℃時,要及時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溫,防止浮頭。
  三、疾病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義稱膚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產動物真菌病之一,也是常見疾病之一,此類菌對溫度適應範圍廣,5~26℃均可生K繁殖,最適溫度13-18℃,水質較清的水體易生長繁殖。造成此種病的因素大約有:一是受傷或局部組織壞死,二是水溫劇烈變化(抵抗力下降,組織變壞),三是季節交替時易發生。
  泥鰍曰前多為自然苗,苗種下塘前多易受傷。加之此時水溫正適合黴菌的生長,因而水霉病為泥鰍苗種期間常見病之一。
  防治方法:
  (一)徹底清塘,從而杜絕病菌來源,從而可有效防治該病的發生。
  (二)放苗前對池水嚴格消毒。
  (三)捕撈時操作要細心,防止魚苗受傷、,
  (四)一旦發生該病,應在早期進行治療為好。得病的苗種可用2%~3%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或采川宏揚鎮海生物防護有限公司生產的水霉凈。曾資料介紹偏方:每畝使用5公斤苜蒲、0.5-1公斤食鹽,對15~20公斤人尿,全池潑灑。
  2、紅鰭病
  又名赤鰭病、腐鰭病,大多由一種桿菌引起。泥鰍被感染後,鰭、腹部及肛門周圍有充血發白並潰爛症狀,有些則有出血斑點、肌肉腐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