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賀曉生教授—嗅溝腦膜瘤手術切除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賀曉生教授手術回放
——嗅溝腦膜瘤手術切除
患者,男,37歲。頭痛2年加重3月伴視力減退入院。
查體:無明顯神經功能受限症狀,嗅覺存在。
影像學檢查:CT和MRI顯示前顱底雙側嗅溝占位,右側大,破壞前部大腦鐮,顱底骨質局部破壞,右側嗅溝受侵突出,周圍水腫明顯,占位效應顯著,占位明顯均勻強化;CTA顯示瘤體供血豐富。
診斷:嗅溝腦膜瘤(右側明顯)
手術方式:冠狀切口經前顱底入路嗅溝腫瘤切除術。
手術情況:術中磨除雙側額竇後壁,擴大瘤體底部顯露。從硬膜外分離,電凝控制來自顱底的瘤體供血。見前顱底以嗅溝為中心,硬腦膜受累,殃及大腦鐮前部,雙側嗅溝區骨質受破壞,大腦鐮被瘤體貫穿。在CUSA輔助下,分塊全切瘤體。電灼推移額竇粘膜。明膠海綿、骨蠟填塞額竇,游離筋膜片填塞竇腔,輔以翻轉前額帽狀腱膜覆蓋開放的額竇,防止腦脊液顱底漏。
術後病理報告:嗅溝腦膜瘤
術後情況:恢復良好,嗅覺存在;術後6日出現腦脊液右側鼻孔漏,予腰大池置管腦脊液外引流7日後,未在出現腦脊液鼻漏,停止腰大池引流。
術後複查頭顱CT:腫瘤全切。
術後情況:恢復良好,腦脊液漏消失。
賀曉生教授分析:
腦膜瘤為顱內常見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多表現為慢性頭痛,一般無特殊症狀,多在中老年以後被檢查發現,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有觀點認為,此病發生可能與刺激素有關,個別報道腦外傷後此病發生率也會增高。
腦膜瘤,多發生和起源於在硬腦膜上,好發於靜脈竇旁、大腦鐮、蝶骨脊、橋小腦角、小腦幕、鞍結節、嗅溝,海綿竇區,少數在大腦或小腦的凸面,以及腦室內。本病多可做到顯微鏡下完整切除,但仍有少數會復發,尤其是有惡性傾向的腦膜瘤。對此類腦膜瘤可以輔助放射治療。
本例腦膜瘤,起源雙側嗅溝,右側來源更突出。腫瘤向周圍膨脹生長,破壞前顱底骨質和硬腦膜,穿透破壞大腦鐮前部。本例採用頭皮冠狀切口,前顱底入路。術中開放額竇,以增大顯露,並儘量電凝切斷來自顱底硬膜的瘤體供血,減少切除瘤體時的出血。顯露腫瘤時,減少對雙側額葉內側面的牽拉,儘量不要犧牲匯入上矢狀竇的雙側上吻合靜脈,以期減少術後瀰漫前額葉腦水腫的發生和靜脈回流受阻造成的腦內出血。由於額竇開放,以及顱底硬膜的分離、電灼止血,加上嗅溝附近骨質破壞,極易並發腦脊液漏,多為鼻漏。強化額竇的填塞並覆蓋翻轉的前額帽狀腱膜,有利於避免腦脊液漏的發生;採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腦脊液數日可治癒腦脊液鼻漏。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