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5篇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5篇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1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
  (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
  (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作出光線;
  (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
  (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
  (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
  (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3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儘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物理七年級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於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麼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槓桿類的題目,要想像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於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於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範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範,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麼定理,為什麼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係,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七年級學習技巧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於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麼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槓桿類的題目,要想像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於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於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範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範,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麼定理,為什麼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係,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4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記錄表。體溫計:測量範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1.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2.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3.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1)液體溫度;
  (2)液體表面積;
  (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4.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5.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6.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七年級物理知識點5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係。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係。
  6.減弱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