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豇豆鏽病菌五個階段的症狀特徵與病害防治

2023年09月02日

- txt下載

豇豆鏽病是豇豆的常見病,以中南及西南地區受害較重。夏秋高溫多雨,病害易於流行,嚴重時,病葉扭曲枯死。豇豆鏽病菌是單主寄生的全型鏽菌,生活史中的五個階段在豇豆上引起不同的症狀,導致豇豆鏽病的複雜性。
1症狀識別
1.1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階段
極少出現,若有,武漢可能在6月中下旬,出現在春播豇豆的中部及偏下部位的葉片正面。葉片病斑多為圓形、近圓形,初黃綠色,多數微凹,後漸為具黃綠色暈環的褐色病斑。褐色部分直徑1.3~4.0mm,其上聚生比針頭還要小的,粟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點(性孢子器)。最後褐色部分脫落,形成穿孔。葉脈、葉柄及蔓莖部位的症狀見下述。
1.2銹子器和銹孢子階段
極少出現,若有,則在6月中下旬,在生有性孢子器的葉片背面,出現聚生的白色或黃白色「皰斑」(未成熟的銹子器),成熟後銹孢子鏈衝掉包被的頂蓋,大量的銹孢子密集在一起,似黃白至淡黃褐色的「粗絨」狀霉。葉脈、葉柄及蔓莖受侵後,病斑梭形或近梭形條狀,稍隆起、褪綠有水漬感,在蔓莖上有時出現縱裂,粟褐色至黑褐色小粒點(性孢子器)生在病部中央,其外圍(含緊靠葉脈的葉肉部分)生白色或黃白色的皰斑(銹子器),及黃白至淡黃褐色「粗絨」樣霉(密集的銹孢子)。
1.3夏孢子堆和夏孢子階段
是豇豆鏽病菌最主要的為害階段和決定病害流行程度的重要時期。主要為害葉片,蔓莖、葉柄及花梗也能被侵染。武漢一般於6月上旬出現夏孢子堆,春播植株現蕾或初花時,近地面的成熟葉先發病,逐步向上蔓延。夏孢子堆葉兩面生,近圓形,初為白色小皰斑,漸為灰褐色,成熟後多從頂部破裂,散出紅褐色粉狀的夏孢子。條件適合時夏孢子堆外可形成1~3圈次生夏孢子堆。葉上夏孢子堆有或無黃暈;也能產生淺褐色具深褐邊緣的枯斑。單個枯斑圓形或近圓形,初青枯色失水狀,自然情況下不破裂穿孔,多個枯斑相連常為不定形;在變淡及發黃的葉上,夏孢子堆周圍綠色;形成「綠島」。其中以具黃暈的症狀最為普遍。蔓莖、葉柄及花梗上的夏孢子堆多為近圓形或短條狀,也可圍生一圈長圓形的次生夏孢子堆。
1.4冬孢子堆和冬孢子階段
隨著植株衰老或天氣轉涼,夏孢子堆轉變為黑色的冬孢子堆,散出栗褐色粉狀的冬孢子。武漢春播豇豆在6月底,秋播豇豆在9月上旬即可見到冬孢子堆。
1.5擔子和擔孢子階段
在越冬病殘體上產生,無其他症狀。
2發病條件與規律
豇豆鏽病菌在我國南部周年都有豇豆生長的溫暖地區,無明顯越冬現象;其他廣大豇豆鏽病發生地區,初侵染源主要是隨季風由南方吹來的夏孢子。夏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誘發病害的主要因素是高溫高濕,水膜的存在是夏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必要條件。一般日平均氣溫24℃,遇上頻繁的小到中雨,或降雨時間長,則病害易於流行。丘陵山區霧多、露重,往往比平原地區發病早而重。凡與豇豆套種或緊鄰重病田的遲播豇豆,發病常重。氮肥施用過多,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及種植過密、田間鬱閉的田塊病情亦重。豇豆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如粵夏二號就高度抗病。幼小葉片具較強的抗病性,而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故表現為苗期的病情總比成株期輕。
3防治方法
3.1選用抗病品種
豇豆品種間對鏽病菌的抗病性差異明顯,可通過試種根據生產要求和消費習慣選用。
3.2合理安排,加強田間管理
①杜絕在早豇豆地中套種遲播豇豆;遲豇豆和早播重病田應間隔一定距離,嚴防緊緊相鄰。
②避免前期氮肥施用過多。
③合理密植,高畦栽培及拔藤後做好清潔田園工作。
3.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開始噴藥。藥劑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溶液,或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等進行噴霧,施藥間隔10~15天;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0.5∶0.5∶1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進行噴霧,間隔7~10天。
本品是色澤金黃、外脆內嫩、酥鬆可口、形似蛋糕的風味食品。被稱為「米蛋糕」。其製作工藝如下。
1.選米:選用優質大米,忌用黏性重的米。
2.泡米:春、冬季泡24小時,夏季泡6小時。泡至用手輕輕一搓米粒即碎為宜。
3.磨漿:用小型豆漿機把米磨碎,邊磨邊加水。水量為干米的2倍。
4.發酵:5公斤大米用0.5公斤老酵面,冬季10~12小時,夏季8小時。發酵過程中每隔5小時須攪動1次,以利發酵均勻。
5.烤制:在發酵米漿中加入適量小蘇打,5公斤大米加入20克奶油,3克香精,250克白糖,拌勻。倒入模具中烤8~10分鐘。烤制時要受熱均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