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少數民族過年趣聞,能夠漲知識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一年又一年,身處他鄉、外地的朋友,
是不是已經開始準備回家過年了呢,
除夕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每一個地方,每個民族都不一樣,
你是不是也想著別人是怎麼過年的呢?
下面為您收集那些有趣少數民族年俗,
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
少數民族:壯族
新年民俗:
壯族春節習俗中待農曆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製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後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瀰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男女老少,全家歡聚一堂,吃“壓年飯”,迎新春。按壯族春節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穀豐登來年有餘的意思。除夕晚,在豐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閹雞,魚,家家必有。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開始。做生意的人興在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為柴與“財”諧音,期盼新年財源滾滾來。
壯族"晚年"
壯族春節“晚年”,和春節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
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
體驗地:
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劉三姐故里景區——流河寨
少數民族:苗族
過苗年
“二十五(臘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掃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慢慢撤。” 
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品,如殺年豬,熏臘肉,打糍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
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吃排家飯”等。苗族的過年習俗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體驗地: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重慶蚩尤九黎城、 從江岜沙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
少數民族:彝族
過彝族年
涼山彝族過年都在秋收後的農曆十月,按傳統擇吉日進行,時間不統一。
燒肉敬祖靈這才算過年的開始。首先,用年豬各部位有代表性的肉切成塊,在火塘里燒烤,然後盛入木盤中,放上鹽,插上竹籤,中間放上一杯酒,由主人家的男人在內屋的靈台前和屋檐下念經敬奉祖先。
第二天 過年的第二天便可以串門喝年酒,男人們相互邀約,成群結隊,彈著月琴、唱著年歌,在這家喝,在那家鬧,製造節日的歡樂氣氛。
第三天 過年第三天五更公雞尚未開叫前,各家都早早起床舉行送祖靈儀式,彝語叫“阿普波支”。這種儀式,必須在黎明的萬簌俱靜之時,表示對祖先神靈的尊重和祈求子孫後代的安康和睦。
彝族人最講究拜年,是孝敬長輩的集中體現。拜年,是彝族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交流感情的需要,是尊老愛幼的傳統禮俗。喝了拜年酒,吃了拜年肉,視為一種福氣、一種禮遇、一種享受。
體驗地: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六盤水海坪村、雲南楚雄彝人古鎮、畢節宣慰府景區
少數民族:土家族
新年習俗:
在湘西境內的土家鄉村流行著大年初一搶福水的習俗。除夕之夜子時一過,通往水井邊的路上,燈籠火把一長溜地在黑夜裡遊動,人們爭先恐後地都去水井取水。
正月初一早晨,土家山寨的孩童的家長們,早早地讓孩子們吃過早餐,穿上從未穿過的新衣裳,早早地安排孩子們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家走家竄戶地拜年。
土家族居住的地區,在除夕三十之夜有“守年”的習慣。除夕夜裡,人們圍坐火塘聊天、山歌對唱或其他娛樂活動到子時許,即刻點燃預先準備好得鞭炮。
土家族地區有著大年初一清早進“財”的習俗,即大年初一清早吃過團饊、糍粑,就去山上砍柴背柴。這“柴”與“財”是近音字。
體驗地: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恩施土司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景區
少數民族:侗族
新年習俗:
侗族稱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紀念姑婆的節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後,年邊要回家探親團圓。
農曆三十過大年,除夕晚上,送舊迎新,燈火通宵,高高興興吃“年更飯”。
這晚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本村寨互相串門、吃“年茶”。各家的姑娘,挑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並以後,姑娘們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裡有白泡沫為最吉祥。姑娘們用這一擔水給客人和家裡的人煮上香噴噴的油茶,這就叫做吃“年茶”。
體驗地: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體驗目的地推薦:肇興侗寨、貴州黎平堂安侗寨 、廣西三江侗寨
少數民族:布依族
新年習俗:
新年初一清晨,婦女們爭先恐後到井裡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
正月初二,年輕人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到村邊、山腰、田壩去玩表,對歌、吹木葉、唱“筒筒歌”、踢雞毛毽、丟花包等。
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主要有玩龍燈、耍獅子、跳地戲、演布依族戲、唱花燈、打毛聿、盪鞦韆、踩高蹺、打陀螺、對歌等內容,其中,傳統的娛樂方式是擊銅鼓。
正月十五這天,有兩項重要活動:一是全寨人聚會慶祝,交接保管銅鼓,輪流到誰家,就在這一天進行保管銅鼓的交接儀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團粑”。“過大年”,象徵一家和睦團結和春節圓滿結束。
從陰曆臘月底開始準備,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
旅行小貼士: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
體驗目的地推薦:黃果樹滑石哨、開陽水頭寨
少數民族:黎族
民俗
黎族春節是黎族的民間節日。黎語稱“江”或“葛呣”,意為年。在農曆正月一舉行,節前,家家戶戶忙著打掃庭院、修整房屋、備年貨、做新衣等。
年三十早上,準備豐盛的佳肴;傍晚,擺祭品,祀拜祖宗。事畢,吃年飯、喝年酒;全家人不得外游。
早上,主人給牛、豬、雞送年糕;給果樹掛粽子葉,挑水時要在井邊或河邊放一個銅錢或一塊年糕,表示向河神或地神買“神水”。
初二至四,一些男女青年外出野遊,或拜訪親朋好友,或上山打獵,或下水捉魚,或盪鞦韆,或敲鑼打鼓,或跳年舞。
初五,家家戶戶舉行“送神出寨”儀式。即將過年期的雜物(粽葉子、豬毛亂物等)在竹籮中。神架和穢物的筐就放置在村口路旁,待到正月十五日,再來人將其燒。
體驗地:
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體驗目的地推薦:海南檳榔谷
少數民族:傣族
傣族新年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曆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
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體驗地:
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
體驗目的地推薦:西雙版納傣族園、瑞麗大等喊傣寨旅遊區、瑞麗一寨兩國
少數民族:傈僳族
新年習俗
“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有“歲首”之意,因此,闊時節便是怒江傈僳族的春節。如今已將12月20日至22日訂為闊時節。
傈僳族過闊時節也有諸多講究,例如好好地清掃家裡,掃去家裡的穢氣。清掃時要念著吉利的“清掃詞”,最後還須把清掃出來的煙灰倒出去。另外還要在年前祭“三角架”神。
闊時節期間,人們極盡歡娛,喝酒玩樂,唱起歡樂的調子“優葉”、“木刮”,唱起古老的“狩獵歌”、“婚嫁歌”、“尋親歌”,跳起歡樂的“牽俄舞”、“古戰舞”、“相親舞”,快快樂樂地過傈僳“闊時節”。
等闊時節到來,他們定會為客人奉上傈僳族人的“布汁酒”、“杵酒”,奉上濃香可口的手抓飯,還要尊貴的客人共飲“貼面酒”,這也叫雙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場面的一種嬉戲趣鬧的方式。
體驗地:
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怒江丙中洛、福貢傈僳族村寨
少數民族:納西族
新年習俗
春節之前一段時間,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熱鬧,人山人海,民間有“達瓦納西努”之說,意思是“臘月間,納西人發了瘋”,反映出納西人過春節的盛況。春節期間,麗江古城納西人家家戶戶都喜歡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幾束山茶花。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貼上春聯和門神,還在家裡的每個花盆上貼上一個紅紙上書寫的“春”字。祭天和祭祖是納西人最典型的新年習俗,迄今在納西族城鄉還普遍保持著。
年夜飯習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個完整的腌制豬頭,煮熟後,要在豬嘴上插幾朵野山茶花,抬到家裡的神龕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頭。
祭天是納西人春節期間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內容。祭天是納西人最大的節日,也是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祭天在納西語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為祭。
體驗地:
納西族(Naxi minority)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體驗目的地推薦:麗江古城、玉水寨景區
少數民族:羌族
新年習俗
農曆除夕,菜至少要5種,多則16種,總數不得為10,多為臘肉和滷肉,還有野味。主食為大米乾飯,各種食品都要有剩餘,以祈來年豐收。
團年之後,全寨男女歡聚在一起跳“鍋莊”。原先是在各自家裡圍著“鍋莊”歡歌曼舞,後來規模大了,改在寨子裡進行,要一直跳到天亮。
除夕夜半子時,一要給祖先潑水飯,二要去牛圈觀察牛頭方向,準備大年初五的出行。初一早晨吃酸湯麵。因為團年時吃了大量肉食,可以調劑一下。
初五舉行出行活動。在初二到初四期間,人們根據各家牛頭指向商定“出行”的方向。
過小年
羌族有自己的年節,羌族的年節,又稱“過小年”,時間不定,早的農曆十月初一,遲的臘月二十八。
羌族過小年,要舉行家庭宴會,喝收成酒,吃莜麵做的三叉形大蒸餃,餡用臘肉顆顆喝豆腐做成。有的山寨用麵粉做牛、馬、雞、羊形狀的小饃饃,祭祖先喝天神。歡宴與歌舞要持續5到7天。
體驗地: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
體驗目的地推薦:綿陽北川羌族旅遊區、汶川桃坪羌寨
少數民族:鄂倫春族
除夕傍晚,要在自己家的門前燃起兩堆篝火,全家人要敬火神,擺上香爐,手端酒碗,以指蘸酒,彈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詞。之後便是戶外娛樂活動,唱歌跳舞通宵達旦,徹夜不眠。
初一清晨,人們忙著煮新包的“謝納溫”(餃子),鳴放鞭炮或向天空鳴槍,以示迎來了新的一年。太陽出來以後,人們穿上新衣服,攜兒帶女,帶著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長者家裡行拜,然後再到其他家。
進門先燒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塊肉,灑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畢,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煙、叩頭,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受拜的長輩同樣向來拜者說幾句祝福的話,有的還要給壓歲錢或幾塊糖。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裡等候晚輩來拜年。
少數民族節日:鄂倫春篝火節 每年公曆6月18日
體驗地:
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
體驗目的地推薦: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
去年除夕期間的涼都夜色(張亮 攝)
一年又一年,身處他鄉、外地的朋友,
是不是已經開始準備回家過年了呢,
除夕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每一個地方,每個民族都不一樣,
你是不是也想著別人是怎麼過年的呢?
下面為您收集那些有趣少數民族年俗,
一起來看看吧!
少數民族:壯族
新年民俗:
壯族春節習俗中待農曆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製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後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瀰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男女老少,全家歡聚一堂,吃“壓年飯”,迎新春。按壯族春節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穀豐登來年有餘的意思。除夕晚,在豐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閹雞,魚,家家必有。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開始。做生意的人興在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為柴與“財”諧音,期盼新年財源滾滾來。
壯族"晚年"
壯族春節“晚年”,和春節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
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
體驗地:
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劉三姐故里景區——流河寨
少數民族:苗族
過苗年
“二十五(臘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掃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慢慢撤。” 
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品,如殺年豬,熏臘肉,打糍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
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吃排家飯”等。苗族的過年習俗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體驗地: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重慶蚩尤九黎城、 從江岜沙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
少數民族:彝族
過彝族年
涼山彝族過年都在秋收後的農曆十月,按傳統擇吉日進行,時間不統一。
燒肉敬祖靈這才算過年的開始。首先,用年豬各部位有代表性的肉切成塊,在火塘里燒烤,然後盛入木盤中,放上鹽,插上竹籤,中間放上一杯酒,由主人家的男人在內屋的靈台前和屋檐下念經敬奉祖先。
第二天 過年的第二天便可以串門喝年酒,男人們相互邀約,成群結隊,彈著月琴、唱著年歌,在這家喝,在那家鬧,製造節日的歡樂氣氛。
第三天 過年第三天五更公雞尚未開叫前,各家都早早起床舉行送祖靈儀式,彝語叫“阿普波支”。這種儀式,必須在黎明的萬簌俱靜之時,表示對祖先神靈的尊重和祈求子孫後代的安康和睦。
彝族人最講究拜年,是孝敬長輩的集中體現。拜年,是彝族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交流感情的需要,是尊老愛幼的傳統禮俗。喝了拜年酒,吃了拜年肉,視為一種福氣、一種禮遇、一種享受。
體驗地: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六盤水海坪村、雲南楚雄彝人古鎮、畢節宣慰府景區
少數民族:土家族
新年習俗:
在湘西境內的土家鄉村流行著大年初一搶福水的習俗。除夕之夜子時一過,通往水井邊的路上,燈籠火把一長溜地在黑夜裡遊動,人們爭先恐後地都去水井取水。
正月初一早晨,土家山寨的孩童的家長們,早早地讓孩子們吃過早餐,穿上從未穿過的新衣裳,早早地安排孩子們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家走家竄戶地拜年。
土家族居住的地區,在除夕三十之夜有“守年”的習慣。除夕夜裡,人們圍坐火塘聊天、山歌對唱或其他娛樂活動到子時許,即刻點燃預先準備好得鞭炮。
土家族地區有著大年初一清早進“財”的習俗,即大年初一清早吃過團饊、糍粑,就去山上砍柴背柴。這“柴”與“財”是近音字。
體驗地: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恩施土司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景區
少數民族:侗族
新年習俗:
侗族稱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紀念姑婆的節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後,年邊要回家探親團圓。
農曆三十過大年,除夕晚上,送舊迎新,燈火通宵,高高興興吃“年更飯”。
這晚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本村寨互相串門、吃“年茶”。各家的姑娘,挑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並以後,姑娘們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裡有白泡沫為最吉祥。姑娘們用這一擔水給客人和家裡的人煮上香噴噴的油茶,這就叫做吃“年茶”。
體驗地: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體驗目的地推薦:肇興侗寨、貴州黎平堂安侗寨 、廣西三江侗寨
少數民族:布依族
新年習俗:
新年初一清晨,婦女們爭先恐後到井裡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
正月初二,年輕人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到村邊、山腰、田壩去玩表,對歌、吹木葉、唱“筒筒歌”、踢雞毛毽、丟花包等。
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主要有玩龍燈、耍獅子、跳地戲、演布依族戲、唱花燈、打毛聿、盪鞦韆、踩高蹺、打陀螺、對歌等內容,其中,傳統的娛樂方式是擊銅鼓。
正月十五這天,有兩項重要活動:一是全寨人聚會慶祝,交接保管銅鼓,輪流到誰家,就在這一天進行保管銅鼓的交接儀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團粑”。“過大年”,象徵一家和睦團結和春節圓滿結束。
從陰曆臘月底開始準備,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
旅行小貼士: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
體驗目的地推薦:黃果樹滑石哨、開陽水頭寨
少數民族:黎族
民俗
黎族春節是黎族的民間節日。黎語稱“江”或“葛呣”,意為年。在農曆正月一舉行,節前,家家戶戶忙著打掃庭院、修整房屋、備年貨、做新衣等。
年三十早上,準備豐盛的佳肴;傍晚,擺祭品,祀拜祖宗。事畢,吃年飯、喝年酒;全家人不得外游。
早上,主人給牛、豬、雞送年糕;給果樹掛粽子葉,挑水時要在井邊或河邊放一個銅錢或一塊年糕,表示向河神或地神買“神水”。
初二至四,一些男女青年外出野遊,或拜訪親朋好友,或上山打獵,或下水捉魚,或盪鞦韆,或敲鑼打鼓,或跳年舞。
初五,家家戶戶舉行“送神出寨”儀式。即將過年期的雜物(粽葉子、豬毛亂物等)在竹籮中。神架和穢物的筐就放置在村口路旁,待到正月十五日,再來人將其燒。
體驗地:
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體驗目的地推薦:海南檳榔谷
少數民族:傣族
傣族新年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曆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
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體驗地:
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
體驗目的地推薦:西雙版納傣族園、瑞麗大等喊傣寨旅遊區、瑞麗一寨兩國
少數民族:傈僳族
新年習俗
“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有“歲首”之意,因此,闊時節便是怒江傈僳族的春節。如今已將12月20日至22日訂為闊時節。
傈僳族過闊時節也有諸多講究,例如好好地清掃家裡,掃去家裡的穢氣。清掃時要念著吉利的“清掃詞”,最後還須把清掃出來的煙灰倒出去。另外還要在年前祭“三角架”神。
闊時節期間,人們極盡歡娛,喝酒玩樂,唱起歡樂的調子“優葉”、“木刮”,唱起古老的“狩獵歌”、“婚嫁歌”、“尋親歌”,跳起歡樂的“牽俄舞”、“古戰舞”、“相親舞”,快快樂樂地過傈僳“闊時節”。
等闊時節到來,他們定會為客人奉上傈僳族人的“布汁酒”、“杵酒”,奉上濃香可口的手抓飯,還要尊貴的客人共飲“貼面酒”,這也叫雙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場面的一種嬉戲趣鬧的方式。
體驗地:
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
體驗目的地推薦:怒江丙中洛、福貢傈僳族村寨
少數民族:納西族
新年習俗
春節之前一段時間,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熱鬧,人山人海,民間有“達瓦納西努”之說,意思是“臘月間,納西人發了瘋”,反映出納西人過春節的盛況。春節期間,麗江古城納西人家家戶戶都喜歡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幾束山茶花。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貼上春聯和門神,還在家裡的每個花盆上貼上一個紅紙上書寫的“春”字。祭天和祭祖是納西人最典型的新年習俗,迄今在納西族城鄉還普遍保持著。
年夜飯習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個完整的腌制豬頭,煮熟後,要在豬嘴上插幾朵野山茶花,抬到家裡的神龕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頭。
祭天是納西人春節期間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內容。祭天是納西人最大的節日,也是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祭天在納西語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為祭。
體驗地:
納西族(Naxi minority)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體驗目的地推薦:麗江古城、玉水寨景區
少數民族:羌族
新年習俗
農曆除夕,菜至少要5種,多則16種,總數不得為10,多為臘肉和滷肉,還有野味。主食為大米乾飯,各種食品都要有剩餘,以祈來年豐收。
團年之後,全寨男女歡聚在一起跳“鍋莊”。原先是在各自家裡圍著“鍋莊”歡歌曼舞,後來規模大了,改在寨子裡進行,要一直跳到天亮。
除夕夜半子時,一要給祖先潑水飯,二要去牛圈觀察牛頭方向,準備大年初五的出行。初一早晨吃酸湯麵。因為團年時吃了大量肉食,可以調劑一下。
初五舉行出行活動。在初二到初四期間,人們根據各家牛頭指向商定“出行”的方向。
過小年
羌族有自己的年節,羌族的年節,又稱“過小年”,時間不定,早的農曆十月初一,遲的臘月二十八。
羌族過小年,要舉行家庭宴會,喝收成酒,吃莜麵做的三叉形大蒸餃,餡用臘肉顆顆喝豆腐做成。有的山寨用麵粉做牛、馬、雞、羊形狀的小饃饃,祭祖先喝天神。歡宴與歌舞要持續5到7天。
體驗地: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
體驗目的地推薦:綿陽北川羌族旅遊區、汶川桃坪羌寨
少數民族:鄂倫春族
除夕傍晚,要在自己家的門前燃起兩堆篝火,全家人要敬火神,擺上香爐,手端酒碗,以指蘸酒,彈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詞。之後便是戶外娛樂活動,唱歌跳舞通宵達旦,徹夜不眠。
初一清晨,人們忙著煮新包的“謝納溫”(餃子),鳴放鞭炮或向天空鳴槍,以示迎來了新的一年。太陽出來以後,人們穿上新衣服,攜兒帶女,帶著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長者家裡行拜,然後再到其他家。
進門先燒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塊肉,灑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畢,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煙、叩頭,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受拜的長輩同樣向來拜者說幾句祝福的話,有的還要給壓歲錢或幾塊糖。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裡等候晚輩來拜年。
少數民族節日:鄂倫春篝火節 每年公曆6月18日
體驗地:
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
體驗目的地推薦: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