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男人的中年危機,及其轉化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1. 男性中年危機的表現,及其主觀體驗
男人成年後的成熟期(大約30-45歲),一直被視為一個豐富多彩的階段,所有那些動人的和解以及深刻的領悟都可能發生在此階段,生活也常常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挑戰和獎勵。
而男人的成熟通常會在「中年轉折」(midlife transition)階段達到頂峰——但如果中年轉折處理不當,其後則會轉變為「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其表現形式五花八門:
給自己買入一輛大紅色騷氣十足的跑車;
和老婆離婚,再娶一個年輕的女人,好像熬了許多年給自己一個獎賞一般;
不顧後果地搞戶外冒險,結果受傷……
——所有這些「不作死就不會死」的行為,早就成了大眾文化對男人中年危機的刻板印象。
然平心而論,一個男人所面臨的中年挑戰其實並不好笑。
突然感知到自己已不再「年輕」,且再也回不去的感覺並不好笑;
人到中年,重新追問自己此生到底圖個啥的無意義感並不好笑;
對生命有限性亦即死亡的體察,及其所生出的要趕快行動的急迫感,也不好笑。
不到中年,你很難體會到「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感覺。此時的男人已然可以窺見那個年老的自己,而內心中卻依然攜帶著自己年輕時的記憶。於是他對時光流逝有了新的認知;死亡於己也有了切身的意義;餘下的生命時光有限,而我究竟還要完成什麼的疑問撲面而來。
2. 中年轉折:向內觀看
對大多數男人而言,到了45歲,身體機能下滑已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死亡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了,它好像成了一個在生活中、意識中經常會浮現的,標定著我最終去處的夥伴。
於是他們內心生出的一股急迫感,加上工作當中出現的「高原期」,再加上自己和父母之間照顧和被照顧的角色顛倒——此三者標定了中年期無可爭辯的到來。
而先前為了證明自己陽剛之氣所作出的諸般努力,於此將減弱;先前為了適應成年早期的激烈競爭而累加起來的自負,於此亦將放鬆。而他們的缺點,也將變得明顯。
男人在中年轉折期要直面自己的死亡意識,以及與之緊緊相連的死亡焦慮——在理想情況下,這種直面的態度將會使男性的自我中心意識進一步獲得轉化,尤其是性器崇拜會減弱。
而一系列新的階段性心理發展任務也將會出現,這些任務不再和在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麼息息相關;它們的出現,更多是為了找尋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義。
男人先前為了找尋在世上的身份認同感和現實中的位置,而否定或捨棄掉的心理特質,在人生的下半頁將被重新喚醒。
當然,有些男人為了防禦這些中年體驗,會病態性地增強自己的男性性器崇拜——這會導致他們的性別兩極化程度不減反增,不但不能變得更柔軟/溫和,反而會變得更「直」或更「剛」——由此成為中年期發展的巨大障礙。
如果這種情況不發生,男性在經歷中年轉折後,一般會優先恢復自身的洞察力、連接感,以及滋養性。
在中年轉折期,男性會體驗到相當程度的內心混亂感,因為他們要放棄幻想並且接受自身局限。我們說男性來到中年,經常會心生厭倦,或者經歷一段「抑鬱危機」(depressive crisis)——這是因為他們之前為了要在外在行為世界的角逐場中牢牢立足,而不得不局限住自己的內在世界,不讓其過度發展,但這種局限到了中年是一定會產生痛苦的。
物極必反,受到局限的內心世界會產生一種反作用力,促使我們重新找回先前放棄掉的那些自我部分,從而獲得一種不那麼「剛」的,更可被社會所接受的男子氣,並促使我們接納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這是一個人生的心理轉向任務,這一轉向要求男性更多地關注內在,具備整合而非偏激的觀點,並試圖找回曾經放棄掉的自我部分。
3. 重新評估: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常,一個男性會在40-45歲之間進入到這個中年轉折期(如果處理不當,即成為」中年危機「)。這幾年時間充當著橋樑的作用,把男性的成年成熟期和成年中後期給架接起來。
如果一個男人想成功地度過這個轉折期,那麼他就要完成三項主要任務:
一、他不得不重新審視和評估到目前為止自己所經歷的人生(如:有沒有意義?要不要改變?)。
二、他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採取一些先期步驟允許自己進入成年中期;他要做出一些新的選擇,並檢驗新的生活假設是否有效(如:「我可以尋求幫助,這沒什麼不爺們」;「遇到艱難可以傾訴,這不是娘娘腔」……)。
三、他要制定一個路線圖來最終解決中年生活里的兩極性問題——正是這些非黑即白的兩極性問題深深地割裂了他們的內在世界。
這個折轉階段會在大多數男性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中掀起大波瀾。生活中的每個領域都生出了不確定性,這確實讓人感到恐懼——他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於是他困惑、疑慮、絕望,情緒波動起伏,感到無法行動。以此觀之,中年轉折期還真像一個2.0版的青春期。
然而和青春期一樣,中年男性會受益於和父親之間的堅實連接;如果他們的父親已經過世,那他們也將受益於與內化的父親之間的連接,下面斯坦利的例子即是明證。
4. 斯坦利:與自己柔軟的部分和解,獲得更為整合的「男子氣概」
斯坦利43歲,是一個小男孩的父親。他的職業生涯相當成功,這使得他經濟獨立,也使他具備了很強的男子氣。雖然很容易遭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但忙碌的工作還是幫他隔離了這些心理症狀。
不過從去年開始,他失去了繼續拓展自己生意的動力,這讓他感到很困惑。他內心不快樂的體驗越來越強烈。在一次膝蓋大手術之後,他悲嘆自己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另外,他的兒子似乎更熱衷於畫畫和泡博物館,而不是出去運動和社交;妻子的情緒也開始變得易怒,陰晴不定。
在第一次面談中,斯坦利想讓我幫助他應對自己的妻子——他要怎麼做才能讓妻子不那麼急躁易怒,不那麼抑鬱?但是幾次面詢下來,他承認了自己的內心體驗:他感到自己好像正在走進一個黑暗且不祥的「無名山谷」——而且他害怕自己此行有去無回。
斯坦利的父親是一位待人冷漠但專業傑出的大學教授,他的母親是一位移民,比父親年輕許多。在斯坦利降生的時候父親年齡就很大了,且在他8歲的時候去世。談及自己的父親,斯坦利的眼中湧上淚水,但是他馬上就說自己在待人冷漠這一點上「和爸爸很像」,以此止住了自己的悲傷。
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一直保持著很緊密的關係,儘管母親這人有點「神神叨叨」。而且不知怎的,現在談起這段關係會讓斯坦利有一種不好意思的羞恥感。
精神分析開始後不久,斯坦利開始抱怨:「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因為對分析沒有明顯進展感到沮喪,他告訴我他更希望分析像「一次外科手術,你把我麻醉了讓我睡去,然後你像醫生一樣,在我失去意識的時候直接修復我損壞的身體部分就好了。」
由此可知,在分析早期我在他心裡所代表的是一個無力的母親形象;而非他所設想的那種單刀直入的外科醫生,可以直接麻暈他並修復他。與我這個「母親」相聯的,是像「關係」啊,「情緒」啊這些模糊不清的女性特質;而非與更加尊貴的父親相關的,如「知識」、「發現」等特質。
斯坦利的困惑逐漸演變為對於分析過程的憤怒,和對我的極不耐煩。他採取了一種自己想像出來的父親可能會持有的「懷疑論者」態度來看待治療,他覺得父親當初可能會用這種態度來諷刺和反對母親「不科學」地去涉獵一些「神神叨叨」的領域。
比方說,他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我要探索他和原生家庭的關係——這明明就不是「真正的」問題!他反覆強調:自己到這裡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妻子針對自己的行為,或者說起碼找到一種更好的與妻子相處的方式。「我不明白討論情緒有什麼意義?難道討論情緒能改善我的婚姻?」他質問道。
我的理解是,斯坦利正在體驗到一種恐懼,這種恐懼與被孤零零地拋在一個看上去沒有邏輯的,「女性化的」,與母親過度連接的情感領域休戚相關。
所以毫不奇怪的是,每當斯坦利體驗到任何情緒,他都會迅速地通過疏離或者過分的理智化來掐斷情緒體驗。我的詮釋是:你的情緒自我會在和我談話中突然消失,這和曾經你在收到父親突然死亡的消息後所作出的反應很相似。
也就是說,沒有父親幫他形塑有彈性的男子氣概,他自己只能非常僵化地界定所謂的「男子漢行為」——從此以後,他不得不把」純爺們「的自己,和那個讓人害怕的,「神神叨叨」的,帶著女性化色彩的內在世界楚河漢界一般地隔開,這個內在世界曾經與他的母親,後來與他的妻子,現在與我緊密相連。
我告訴他,我知道他不會願意暴露出自己是多麼「渴求」一位父親,因為這種渴求會再次觸發他的喪父體驗,並且也會激活他對母性撫慰的強烈需要。而他也承認,暴露這些基本感受經常會讓他羞愧難當,因為他看上去「可能會像是一個有缺陷的人」。
這就是精神分析所指的「移情」——斯坦利對我懷揣著他曾經對自己父親的需要。他需要我作為一個替代性的父親,幫助他完成對自己父親的哀悼。當斯坦利開始尊重我,和在一起感到安全,且相信我可以理解他的時候——他逐漸地我把感知為一個既可以涵容其內在世界的混亂和恐懼,同時又不會在心理層面上疏遠他的男人。
有了這層信任,他便可以在和我的關係中,哀悼其生身父親的逝去,並哀悼曾隨之一同逝去的那部分自我——曾經為了建立一種穩定卻過度僵化的男子氣概,而不得不割捨掉的那部分,相對柔軟的自我。
斯坦利的中年轉折期變成了一場由焦慮和羞愧感支配的「中年危機」,因為他多年前發展出來的所謂男子氣概,已無法滿足他今時今日中年生活的需求。生活急迫地需要他重新找回曾經丟失掉的那部分自我,並且接納自己的局限,不再強撐。
幸運的是,我們之間的分析工作幫助他獲得了一種更為細膩且整合的男子氣。從此以後,他不必再為了當個「爺們兒」,而捨棄掉自己的內在的情感、需要,以及強烈的渴望。這場蛻變導向的結果是:他越不擔心自己是不是夠「男人」,他和妻子兒子的關係就越健康——因為他不必再花大量的心理能量,在家裡家外扮演一個霸道總裁。
5. 結語:
一旦中年轉折得以完成,那麼許多男性都會發現自己來到了成年中期和晚期這個新的人生階段。在此階段中,男人會更多地轉向內在,更少地強調魄力和掌控環境——而後面這兩者在成年早期曾顯得如此重要。
發展心理學家Bernice Neugarten曾把中年的基本轉變界定為「人格的內在性增強」(increased interiority of the personality)——中年男性不再一味執著於完成特定的外在目標,而是轉向於更加享受生活的過程本身。
但是在接下來這個階段中(成年晚期),男人除了培育自己的孩子,他們還會發現:自己得越來越多地為自己年邁的父親擔負起責任。父子之間曾經照顧和被照顧者的角色即將顛倒。而父親的死亡,若是還未發生的話,那麼其可能性也在若隱若現了。
死亡會給前路渲染上它的色彩,而父子也將勉力前行,經過一個個餘生情感的驛站。
而中年的男性,曾經的孩子,少年,毛頭小伙,如今也變成了一位有了年紀的長者。
現在該輪到他,把父親的印章傳遞給將來的世代了。
父性輪迴而不滅;足夠好的父親,會讓其愛的內核一代代傳遞下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