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科技研學撬動中學與高校創新人才的貫通培養

2023年11月15日

- txt下載

摘要 :基於學科 學 習 內 容 與大 學 專 業 方 向的 差 別 , 學 生 興 趣 方 向 與大 學 專 業 培 養 不 一 致 , 中學管理模式與大學 自主學習模式不協調等問題 , 聚焦關鍵點是中學與高校教育 的貫通培養問題 。本文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體系構建 , 以項 目 式學 習 為載體 , 探究中 學與高校有效銜接的切入點 。通過實踐證明 , 藉助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 初步實現 了 中學與高校的有效銜接 , 實現創新人才貫通培養 。
  關鍵詞 :中學學科,大學專業,研究性學習,科技活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 》中 指 出 , 中 學 大 學 的 人 才 培 養 目 標 , 並 提出了中學和大學合作路徑 。在 2023年 兩 會 中 明 確提出了高校參與高中育人的具體舉措 , 這也是高 中與高校銜接方式的重要指導 。
一 、 目前高中教育與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1. 高中生選考與興趣方向不一致
每當學生高考選志願時 , 大部分同學都是按自 己的分數去選專業 , 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 , 一 是為 了能上大學而選擇 , 二是對大學專業方向不是太清 晰 , 按照中學學科的理解去選擇大學專業 , 造成上 大學後學習沒有興趣 , 乃至學不下去 , 其原因就是 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在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方式等 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新高考改革的實施對銜接 提出新的要求 , 使得高中和高校銜接問題再次成為 關注熱點 。
2. 中學科技課程生存現狀
目前 , 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 。 圍繞中高考成績展開的課程與教學是教學“有 效性”的主要表征 , 隨著政策的不斷調整 , 中高 考 出題的導向成為風向標 , 科技教育迎來了春天 。 面 對這一現狀 , 在保證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 , 北京市 昌平區第二 中 學 一 直 在 探 索 提 高 人 才 自 主 培 養 質 量 , 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學校嘗試調整教學模 式 , 利用高中研學課程 、科技社團 、建設選修課程等方式 , 搭建資源共享平台 , 通過多種教育活動與高校實現有效銜接 。

  二 、科技與研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踐探討
筆者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 , 圍繞培根鑄魂的育人理念 , 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 , 以研究性學習的形式 , 中學教師攜手高校導師共同引領學生體驗並完成科學探索項 目 , 探索中學生提前親歷體驗大學的專業內容 , 驗證了自己的興趣方向 。
第一 階段 : 通識培訓
從激發 學 生 的 好 奇 心 開 始 , 引 導 學 生 發 現 問題 、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具體做法分兩個步驟 。
第一 步選題 , 以各種形式徵集學生對一 些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 幫助學生把想法轉化成問題 , 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 , 用自己所學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的個性和興趣 , 自由選擇在這一 階段作為學校的輔導教師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研究方向 , 以實現符合學生智力特長 、個性特點的“最大化”發展 。
第二步學習研究方法 , 學生選題方向大概明確後 , 藉助學生所提問題 , 學習常用的研究方法 。學 習內容一般分三類 : 一是社會科學調查類 , 涉及研 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 、調查法 、案例分析法 、統計 法等 ; 二是自然科學類 , 涉及研究方 法 有 文 獻 法 、 實驗研究法 、觀察研究法 、 比較研究法等 ; 三是工程技術類 , 涉及研究方法有數學模型法 、分析研究 法 、編程等 。
通識培訓是學生選題過程 , 教師應儘量根據學 生的興趣和學生身邊的資源 , 指導學生進行可行性 的綜合分析 , 必要時以學科融合的理念 , 聯合相關 學科教師 、高校導師 , 對學生所探究的內容進行聯 合教研指導 , 以便形成更有價值的探究課題 。
第二階段 : 開題報告具體做法分三步進行 。
第一 步撰寫開題報告 。 根據 第 一 階 段 的 選 題 , 指導學生形成研究主題 、設計研究方案 、撰寫開題 報告 。在指導學生撰寫開題報告時 , 要根據不同的 研究內容制定 不 同 的 研 究 計 劃 和 步 驟 , 不 能 千 篇 一律 。例如 , 社會科學調查類的研究一定要指導學 生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內容和形式 。
第二步開題展示 。這一環節非常關鍵 , 在展示 中讓學生不僅明確研究方向 , 還要鍛鍊學生的表達 能力 、思維能力 、科研素養 。
第三步修改完善開題報告 。在展示過程中學生 參考同學 、老師或者專家的建議對自己的研究內容 和方法等進一 步進行完善 。開題報告(研究方案) 是 下一 步進行實證研究的行動指南 。
第三階段 : 實踐探究
學會究理 , 從理論到實踐 , 用所學的知識去解 決問題 , 在 實 踐 中 培 養 學 生 的 價 值 體 認 、 責 任 擔 當 、 問題解決 、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 在 過程中實現創新 。
第一 步實踐探究 。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目標與內 容進行實證研究 ,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實施場地 , 有 的在校內就能 夠 完 成 , 有 的 要 依 托 大 學 實 驗 室 完 成 , 有的要到社區去進行訪談與調查 。在這一 過程 中要根據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 自然科學 類的研究 , 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 教師 一定要指導學生把實驗安全寫到方案里 , 這是大家 容易忽略的地方 , 在實驗過程中 , 教師要指導學生 如何進行觀察 , 寫好觀察筆記 , 對觀察到的現象和 結果要反覆思考 、多角度分析 ,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 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 在過程中進行創新 ; 工程類的 研究一定要注重作品的使用價值 , 在製作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作品的設計原理 , 體現作品 的科學性 , 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 ; 實踐過程 , 是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 , 有與之前設計思路發生矛盾的地方 、有失敗和迷茫 , 也有新發現 , 在這個時候作為指導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並幫助學生一起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 切記不能代勞 , 讓學生體驗失敗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實踐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提升過程 , 是研究的主題部分 , 中學教師 一定要提醒學生做好過程性筆記 , 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 。
第二步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就是把研究過程中的記錄做條理性的整理 , 從理論到 實 踐 ,從實踐到理論的一個升華 。 中學教師在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時 , 要注重學生對文獻的梳理與 總 結 ,啟發學生在 前 人 的 基 礎 上 能 夠 提 出 自 己 獨 特 的 觀點 , 善於學習也敢於質疑 。文章中陳述時要有理有據 , 實驗報告中注重用數據表達並進行分析 , 實驗表格最好用統一 的三線格 。調查類的論文要注重點面結合 , 問卷調查維度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 , 必要時可以增加案例分析 , 分析問題要客觀 。工程類論文撰寫要有設計原理和科學依據 , 作品完成後的使用說明一定要清晰 。 總之 , 無論哪種類型的研究成果 , 要遵循客觀規律 , 體現整體性 , 結論不能脫離現實 。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把握機會進行中期彙報指導 。
第四階段 : 展示與評價 。成果展示有不同的形式 , 以展板形式進行成果分享 , 組織成果展示交流答辯 , 推薦參加各種比賽等 。 總之 , 在這個過程中重點讓學生學會總結 、梳理成果 ,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 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來自不同角度的建議 。提高學生的價值體認 、文化自信 。
  三 、對實施效果初步調研
1. 在實踐過 程 中 學 生 明 晰 了 中 學 選 科 與 大 學專業和自己興趣方向在 2020年 9 月 至 2022年 6 月期間 , 利用調查研究法調研高中三個年級(高一 、高二 、高三) 學生科技研學實踐活動與高考選科之間的關係 , 分析發現 , 通過研學學習體驗 , 學生在高一下學期這個階段就逐步明晰了高考方向 , 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科技研學培訓 學 習 ,把高考報考的 專 業 與 興 趣 結 合 , 不 再 以 分 數 定 專業 , 初步實現了貫通培養的優勢 。
2020年 9 月 至 2022年 6 月基於興趣與選科之 間的關係對昌平二中高一 、高二 、高三 800多名學 生做了初步調查 。調查結果如下 :
2. 科技研學激活了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
以研學的形式通過項目式的科學探索推動了科 學活動在校園的有效實施 , 從之前的動員學生參加 科技活動到現在的爭相報名參加科技社團 , 邁出了 一 大步 , 在 2021年科技社團報名人數達 300多人 。 學生項目成果每年獲北京市級獎十五項以上 。科技 研學的實效也觸及到其他學科教師的思想變化 , 更 多的教師逐步加入到輔導教師行列 。
3. 通過科技 與 研 學 課 程 相 結 合 模 式 對 教 師 團 隊和學校社團的影響
通過研學課程與科技相結合的模式 , 帶動了學 校的學科融合 , 目前化學組 、生物組 、地理組 、數 學組老師都主動聯繫科技組老師進行聯合教研 , 學 科中的綜合問題以研學形式探究 , 形成成果 。研學 課程與科技相結合打破了社團單打獨鬥的局面 , 學 校生物社團 、化學社團 , 甚至天文社團與科技社團活動嘗試進行大循環的聯合培 養模式 , 社團之間緊密聯繫 。
4. 科技研學 課 程 的 實 施 促 進 了 中 學 與 高 校 的 有效銜接科技研學課程的實施促進了中學與高校的有效 銜接 , 為貫通培養初探了切入點 , 同時也帶動了大學課題研究的拓展 。
2019年 在 帶 領 學 生 對 十 三 陵 神 路 考 察 時 發 現 神路兩旁的石人石馬銹跡斑斑 , 於是想到了石質文 物的保護方向的探究 , 當筆者聯繫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專家時 , 他們非常興奮 , 第二天就帶著研究團隊來昌平調研 , 開拓了研究思路 , 在中科院專家團隊的引領下 , 共同完成 了《石 質 文 物 病 害 霉 菌 評 估與分離鑑定— 以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景區為例》,項目榮獲了北京市金鵬科技論壇一等獎 。
2021年 -2022年 我 校 古 柏 、雪 松 等 樹 木 生 長狀況出現了問題 , 枝條幹枯病蟲害嚴重 。 為此 , 以古柏為切入點 , 發起校園樹木與環境關係的探究行動 。學校聯合了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一起探討基於古柏樹復壯的項目式研究 。在帶領中學生探究同時也帶動了大學課題研究的拓展 。

  四 、科技研學打開人才貫通培養的新思路
科技研學課程的實施為中學與高校有效銜接搭建了平台 , 通過項目式的探究學習讓中學生提前體驗了中學學科與大學專業的異同 , 體驗了大學的學習方式和中學學習方式的不同 , 讓學生認清了 自 己的興趣方向和將來的發展領域 ; 初步解決高中生對高考志願填報迷茫和進入高校撰寫研究論文困惑的問題 ; 中學生通 過 項 目 式 探 索 找 到 了 自 己 的 興 趣點 , 科技研學的實踐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 興 趣 ,訓練了學生科學思維 ,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
本項研究立足於國家課程 , 建立了以學生實踐探索項目為核心的跨學科 、跨領域的人才培養協作體系 , 探索了藉助高校和科研院的資源打造中學常態化的貫通培養模式的思考 , 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
參考文獻
[1] 管興華 , 胡亞傑 , 謝丹 , 韓寅奔 . 破解“唯分數”加強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銜接[J] . 中國考試 , 2019(4) : 5-7.
[2] 吳婷 , 鍾敏 , 李華 . 高中大學銜接創新人才培養與選拔路徑與策略[J] . 高等建築教育 , 2018. 27(6) , 44-51.
[3] 鄭若玲 , 譚蔚 , 萬圓 . 大中學銜接培養創新人才 : 問題與對策[J] . 教育發展研究 , 2012. 32(21) : 70-75
[4] 羅來棟 .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 . 教育學術月刊 .2012(11) : 68-70.
[5] 翁秋 怡 , 淺 議 新 高 考 背 景 下 的 高 中 高 校 銜 接 實 踐[J] . 大學(研究版) , 2020(6) : 21-26. 14.
[6] 陸偉鋒 , 袁小梅 . 國外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模式及其啟示[J]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14. 33(2) : 85-89.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