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摘要針對當前應用型本科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一系列問題,通過走訪、調研國內部分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借鑑國內外相關學校和課程的做法,初步構建出應用型本科物業管理專業課程與職業能力響應的課程設置分析框架,為物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門檻量化標準提供了一些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物業管理課程設置
1問題的提出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解決課程設置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的矛盾,是地方本科高校課程轉型的核心環節。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人才的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相應的專業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設置已經從傳統的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以保證與專業能力的響應,而對課程設置與專業能力響應性的高低可以作為評價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的依據。借鑑當前較成熟應用型專業,如工程造價等課程設置理念——認證堅持「最低」標準理念:學生本科四年學習必須達到行業認證的最低標準,那麼本科課程設置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無疑是是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及其專業面臨的重要議題。縱觀課程觀百家爭鳴的歷史,為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斯賓塞科學主義課程觀,將科學知識是否有利於學生完滿生活作為衡量知識價值尺度的唯一標準。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是通過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真實生活來獲得智力與道德方面的生長或發展,而這種生長或發展是以經驗的連續改造實現的,強調建設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經驗課程。結構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課程觀強調學科知識系統性及發現教學的重要意義,認為其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加強學習的內部動機。多爾建設性後現代主義課程觀主張課程通過參與者行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認為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價值觀的過程,該觀點尊重學生多樣性與獨特性,重視學習經驗和實踐。此外,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雙元制」課程(「雙元」分別為學校、企業)以職業需求為核心,教學圍繞職業實踐活動由淺入深而展開,使學生從業能力、社會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得到了全面培養。這些理論觀點從不同視角,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體系構建提供了思路與方向。基於現實情形及已有的理論基礎,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專業——物業管理專業為例,基於高校課程與能力響應度測量的思路,初步構建初始量化的課程設置體系,探索應用型專業的課程改進和完善。
2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自2015年教育部《指導意見》後,各個地方的本科新建院校紛紛開始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改革,物業管理專業首當其衝的加入了此次改革和探索。經過三年的實踐,總體來看有成功的一些經驗,也有一些不當的舉措。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本科教學大專化」的現象大量存在
為了向應用型方向轉型,大部分高校的物業管理專業都對實習、實訓部分的課時進行大幅度提升,以達到《指導意見》中規定的實訓實習的課時應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30%以上的要求,以此同時沖減了大量基礎理論課學時。在實際調整中,部分院校又有重技能輕理論的傾向,學生雖然通過新增實訓、實踐環節習得物業管理崗位的工作技能,但缺乏理論素養,將來很難在管理崗位展現創新、創業能力。由此使得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與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物業管理專業學生無太多差異,學生未來的發展潛質將大大受限。
2.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較少
應用型本科物業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面對的是多樣化、開放性的社會環境,需要多學科交融的復合型學生。然而,目前很多物業管理的課程設置還不系統,對於學生交叉素質提升的課程還較少涉及,主要依託公共選修課作為輔助以及學生課外自行修習,由此在數量上無法保證,在質量方面也無法把控。物業專業學生畢業後,要服務於不同類型的業主,溝通技巧、禮儀接待、心理承受能力、抗壓、營銷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很多物業專業課程體系中並沒有開設此類課程。
2.3課程設置相似度高,辦學同質化嚴重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業管理專業大多是新開設不久,有些是高職專業升本而成的。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麼在以往高職課程基礎上增加少量新課,要麼模仿傳統大學課程構架,有些新建本科院校更是以「複製加粘貼」的形式設置自身課程,課程相似度很高、辦學特色不明顯。物業管理專業作為應用型本科專業,主旨是服務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專業課程設置也應該符合當地物業管理水平的,為當地打造優質的物業管理人才,而非全國各地、東南西北的全部物業管理專業都是清一色的課程設置,這明顯有違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主旨。例如,北京、上海周邊的經濟較發達,物業管理的內容也更多樣,該地區周邊高校的物業管理專業可以將資產管理、設施設備運營作為特色,打造高端的不動產運營管理;而內地的物業管理環境尚在發展,長沙、河南、內蒙古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以現代社區的物業為據點,對於物業管理的客服、環境、營銷等模塊作為重點。
2.4課程數量多而雜,考試科目較多
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作為標杆,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課程數量較多、內容繁雜,系統性不強,上課時間過長,留給學生實踐和自由修習的時間過少。據統計,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的總學分大多在170~190學分之間,有的甚至超過了200學分,而大多數需要考試完成。與國外許多同類高等院校相比,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較長,課外研習時間明顯偏少,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嚴重不足,考試也多以記憶等內容為主,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形式較少。由此,導致學生自學能力及綜合素質提升受到影響。另外,還有諸如公共基礎課過多、課程設置門檻較低、課程以自身師資為基礎設置等課程結構不合理問題,嚴重影響應用型物業管理專業人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3課程體系框架的設計
物業管理是一門涉及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等多門學科知識的實踐型和應用型專業學科,它的知識體系不是多學科知識的簡單拼湊,而是要進行有機的整合。課程體系要能為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呈現知識、能力和素質要素,兼顧課程結構模塊化和課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學科交叉滲透,形成滿足培養目標需求且體現各個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北京、河北、湖南、調研、福建等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校,獲得各高校2015-2018年的專業培養方案、培養計劃、教學進度表、課程設置一覽表等相關材料,詳細研究了各高校辦學特色、課程性質、主幹課程的設置情況、選修課程內容和學分、實訓與實踐形式和學分以及其他課程的學時和設置學期等情況,梳理出國內大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業管理專業預設的學生能力培養標準與課程設置的對應關係。自2003年廣西大學首先獲得國家教育部的物業管理專業本科招生許可開始,截止到2018年6月,全國共有48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物業管理專業,但當下各個高校物業管理課程設置並不完善和科學,多是依託現有師資和原有專科體系的課程體系為主,缺少課程設置與能力響應指標。對此,參照同是2012年被教育部列為基本專業目錄的工程造價專業作為參考,借鑑文獻,[1]以英國四所通過RICS專業認證的供料測量專業課程設置為例而構建的高校課程設置評價指標,結合國內物業管理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以此為基礎,按照能力標準與課程設置響應的原理,重整知識平台和職業能力標準,構建兩者合理的對應關係。廣度維度(S)主要反映課程設置對學生能力的覆蓋程度,其考察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復合型能力的響應,主要用S1,S2等指標來評價。國內物業管理專業現有課程大多偏重基本能力的培養,但也應確保與核心能力和發展能力響應的課程比例。另一方面,應用型本科物業管理專業是交叉學科的融合,基礎平台的課程比例安排主要體現以經濟管理平台課程為基礎,以法律平台為依據,以工程技術為重點的原則,輔以信息平台;基礎平台的課程要以能力標準為縱向主線作為指導,加強平台課程之間的融合,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使課程與能力模塊之間的對應關係清晰呈現,保證每一專業能力都有明確的課程群支撐。[3]深度維度(D)主要反映課程設置對核心能力的響應程度,重點考察人才培養方案對核心能力的響應,主要以D1,D2等指標來評價。其中,專業基礎課課程比例普遍高於專業方向課,課程設置過於寬基礎而忽略綜合性能力的培養;核心能力涉及到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要解決的主要業務內容,必須通過專業課、實踐性教學環節和主幹課程等給予學習時間和訓練紮實度的保障。同時,要在教學大綱中明確具體的主幹課程並保證達到標準建議的最低學分以保證對核心能力和部分發展能力的支撐;專業任選課主要對應部分發展能力,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特色給以引導和靈活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分比例也要30%以上,從而在綜合層面為核心能力的培養提供支持。[3]建設應用型高校,培養行業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重要內容,也是一部分本科高校發展的重要契機。各個應用型高校也需要明確自己的學科特色、培養目標、培養方式,不應該認為轉型只是調整實習實踐環節的比重。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重新全面地審視本校物業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的缺陷,對教學大綱進行及時調整,對所有開設課程符合課程設置的標準和門檻。在未來研究中,將充分收集行業專家和高校教育專家的意見,對初始量化的課程設置門檻標準進行修訂,以期形成最終的量化結果,能夠更好的指導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建設。
作者:汪瑞 陳立 單位:福建江夏學院 福建經濟學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