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讓幼兒徜徉在閱讀世界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章黎虹
閱讀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幼兒學到知識,拓寬眼界,獲得真善美的感受。閱讀區的創設對促進幼兒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由此可見,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組織有效的閱讀非常重要。雖然幼兒園各個班級都會創設閱讀區,但我們發現:幼兒在區域自主遊戲中更喜歡去科學區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去美工區進行創意製作,去建構區拼搭遊樂場……去閱讀區的人數卻寥寥無幾。
為了讓幼兒喜歡上閱讀區,教師想了很多辦法,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根據幼兒的興趣特徵投放一些小沙發、靠枕和坐墊,不定時地更新圖書品種,提供多樣化閱讀材料……但是,熱鬧過後,閱讀區又很快回歸平靜。
在一次區域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展開了討論:
教師:為什麼其他區域的人這麼多,閱讀區的人卻那麼少?
幼1:書有那麼多頁,我看著看著就忘記前面說什麼了!
幼2:我不喜歡看書,很沒意思。
幼3:書裡面的字我都不認識。
教師:幼兒園很多書都是有圖畫的呀?
幼4:我就是不愛看書,沒意思!
教師:你都沒認真地看書,怎麼知道看書沒意思?
怎樣才能讓幼兒喜歡到閱讀區看書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孩子不願意看書,歸根結底是幼兒的閱讀興趣低。那麼,該如何提升大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呢?從孩子們的隻字片語中,我發現了幾個關鍵詞:忘記、不認識、沒意思。怎樣才能讓幼兒記住書中的內容?怎樣讓書本變得更加有趣呢?如何讓書本內容變得淺顯易懂呢?我想到了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
說到思維導圖,可能人們會想到高深、枯燥,擔心幼兒不能理解。其實,思維導圖能通過形象生動的繪畫和符號將抽象複雜的思考過程變成可以看得見的顏色、線條、形狀等,具體地再現畫面。3~6歲幼兒喜歡塗塗畫畫,塗塗畫畫也是他們表達自身想法的方式之一。思維導圖的繪製正好滿足了幼兒塗塗畫畫的興趣,讓他們將書中的所見所思所想「畫」出來,把深奧的內容變成喜歡的符號、線條、圖畫等,從而引導其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思考和理解繪本,還能從繪本出發拓展出更多有意思的思考方向。讓孩子與書本及作者對話。
一、氣泡圖讓書的情節變得明了:把書變有趣
觀察是幼兒進行繪本閱讀的基礎,幼兒通過觀察來了解繪本中所講述的故事。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觀察能力,但他們觀察的目的性、準確性和持久性發展不足,在自主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注意力會分散,興趣點容易轉移。如何將幼兒閱讀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呢?於是,我將氣泡圖式的閱讀記錄單投放在閱讀區,讓幼兒在閱讀書本的過程中進行記錄。
氣泡圖構圖簡單,只有簡單的一層邏輯擴展,比較適合幼兒分解問題,找出事物的聯繫性和多樣性。在閱讀過程中記錄運用氣泡圖構圖,可以讓書本的內容直觀明了地呈現出來。閱讀過程中氣泡圖的繪製,是一個回顧書本內容的思維過程,可以起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作用。
(一)把書讀「薄」
對於幼兒來說,喜歡、感興趣永遠是第一位的。將書變得有趣的方法,就是把書讀「薄」,也就是讓幼兒尋找書中印象最深刻、最感興趣的內容。
《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繪本故事,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繪出一個具有濃濃人情味的小鎮,以及有愛、溫暖、勤勞的約瑟一家,同時運用了不斷重複的文字來表述故事,很有節奏感,讀起來既溫馨又朗朗上口。繪本中的圖畫生動地表現出人們豐富的表情和逼真的家具物品。在繪本主線畫面的下方,作者還加上了另一條線索——老鼠一家,這樣的添加給讀者帶來額外的閱讀驚喜和樂趣。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用氣泡將圖書變「薄」。在氣泡的中心畫上爺爺頭像和問號,表示書的題目。畫面上散布的許多泡泡,就是爺爺想的一個個辦法,這是氣泡圖的第一層。在爺爺想的辦法的下方還可以畫上泡泡,代表小老鼠的辦法,讓書中隱藏的老鼠一家的線索也呈現出來,成為氣泡圖的第二層。如此,一張氣泡導圖就做好了。整個閱讀過程中,幼兒一會兒看圖畫,一會兒畫導圖,主動性和互動性都充分調動起來,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逐漸加深,書也就變「薄」了。(見圖1)
(二)把書讀「厚」
所謂把書讀「厚」,就是讓幼兒從一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有所習得,有所感悟,從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聯想到更多的內容。
《大衛,不可以》這本圖畫書的主角是一個只有幾歲的小男孩——大衛。繪本畫面中只有大衛是一個完整的形象,大衛的媽媽只出現在扉頁和最後一頁,而且都是不完整的形象。整個繪本中媽媽的形象都是用「大衛,不可以」來代替。
我們可以用氣泡圖的第一層來記錄大衛做了哪些事,有哪些不好的行為或習慣讓媽媽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大衛,不可以」。氣泡圖的第二層就可以讓孩子畫畫,如果大衛的這些行為是孩子自己,孩子們會怎麼做?由此,《大衛,不可以》這本書就變「厚」了。孩子們在閱讀和繪製的過程中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體驗到了書本的幽默和詼諧,也尋找到了合適的行為。當孩子看著畫得滿滿當當的一張氣泡導圖,就會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會到了怎樣精讀書本中的內容,怎樣沿著已有的內容繼續思考和發展,書也就讀「厚」了。(見圖2)
氣泡式思維導圖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幼兒看、聽、說、猜、畫等方面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參與到繪本互動中,將思維變得可視。同時,氣泡式思維導圖還強化了幼兒的記憶,讓記憶系統層次分明,系統有序地組織信息,進一步加深幼兒的記憶和理解。
二、橋形圖讓書的內涵變得外顯:把書變簡單
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逐漸完善,他們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能夠辨別出事實和想像,並能根據同理心去了解繪本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是思維的基本環節,所謂理解,就是明白事物之間的關係,懂得事物的本質。幼兒的理解以直接理解為主,將感知和理解相互融合。幼兒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建立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繪本有其獨有的故事表達方式,因此,幼兒對繪本的理解並不像成人想像的那麼簡單。要想達到真正的理解,需要一個動態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當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生髮興趣點或疑惑點時,可能會出現閱讀興趣的轉移或對閱讀失去信心。此時,教師利用橋形圖的繪製,幫助幼兒解決疑惑,抓住興趣點,進行探究性閱讀,既去除了妨礙幼兒閱讀的「攔路虎」,使幼兒保持繼續閱讀的興趣,又能促進幼兒對繪本的理解。
橋形圖的主要作用是類比和類推,橋的上方和下方體現了事物的相關性。按照這種相關性,在橋的下方依次寫出類似相關性的事物,以達到類比或類推的作用和效果。
(一)推進故事線索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是一本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型科學繪本,講的是一隻小鼴鼠從土裡鑽出來曬太陽時,一條長長的嗯嗯正好掉在它的頭上,為了尋找「兇手」小鼴鼠一路問了很多小動物,最後在蒼蠅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兇手」。
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中的故事角色較多,信息量較大,共有兩條線索需要理清。第一條:在找「兇手」的路上,小鼴鼠都遇到了哪些動物?它是怎樣問的?這些動物是怎麼回答的?最後小鼴鼠是怎樣找到「兇手」的?第二條:小鼴鼠遇到的這些動物是不是「兇手」?為什麼?它們的嗯嗯是什麼樣的?這兩條線索應該是並列的。對此,老師可以引導幼兒用橋形圖來推進故事線索。橋下可以展示不同形態的嗯嗯,對應的橋上則畫相應的小動物,這樣就能把故事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梳理清楚,同時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故事中的科學知識。(見圖3)
(二)理清故事邏輯
《逃家小兔》講的是一隻小兔子和媽媽用語言玩捉迷藏的母子之間愛的故事,該故事十分簡單,通篇都是母子間的對話,但它們的對話又讓人為之動容。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都有像小兔子一樣離開家的衝動,以此來考驗媽媽對自己的愛。故事裡小兔子的經歷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妙不可言的體驗,也傳達給人們一種滿滿的親情,以及充滿愛意的感覺。
《逃家小兔》的線索就是小兔子不斷變成小魚、石頭、小花、小鳥、帆船、空中飛人,而兔媽媽則變成捕魚人、大山、園丁、風兒、鋼絲等。從這一系列的變化中,成人不難看出其中的邏輯,可孩子們卻很難理清,如:為什麼小兔變成小魚時,兔媽媽要變成捕魚人?為什麼小兔變成石頭時,兔媽媽要變成大山?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橋形圖來幫助幼兒理清故事邏輯。(見圖4)
閱讀不僅僅是為了讀故事、認識字、學好詞,而是為了引發讀者的思考和共鳴。橋形思維導圖的應用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成為一種橋樑和中介,能夠引導幼兒關注圖示認知的特點,從而在繪本閱讀中進行深度閱讀,發現繪本圖示的內在聯繫性,激發閱讀的興趣,發現繪本的重點。
三、流程圖讓故事更加擴展:把書本內容講出來
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核心經驗分為理解與表達兩部分,閱讀中「理解」做好了,「表達」自然也少不了。讓孩子在閱讀了繪本之後把故事內容「表達」出來,對大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流程圖式的思維導圖,讓孩子做到有據可說,有備而講,有話可講,讓「表達」看得見。
(一)單線故事呈現
單項流程圖可以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發展的先後順序。幼兒在運用單項流程圖式思維導圖的時候,首先在空白處寫下故事主題,也就是故事的題目,然後從第一個小方框開始描繪完成這個事情所需要的每一個步驟,接著用箭頭標註,將這些故事線索串聯起來。這一過程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其思維縝密性。
單項流程圖最適用於展現事情的發展過程。例如,在閱讀完繪本《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後,教師與幼兒共同繪製單項流程圖。該流程圖展現了老鼠吃到一塊餅乾後,想要牛奶,然後又想要吸管等一系列內容。通過流程圖的一一展現,教師引導幼兒用「剛開始」「然後」「再」「接著」「後來」「最後」等詞語描述繪本中的情節。思維導圖在繪本閱讀中具有擴展作用,遵循一套簡單、基本、自然且容易被大腦接受的規則,這樣幼兒即使不認識漢字,也能通過思維導圖理解繪本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閱讀後的表達。(見圖5)
(二)多線故事呈現
多重流程圖用來分析事物的前後因果關係,中間的大框描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左邊的小框記錄事情的原因,右邊的小框記錄事情發生的結果,再用箭頭將它們聯繫起來。多重流程圖記錄好後,孩子們就可以從中看出並梳理出故事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
繪本《熊小弟的柵欄》講的是一隻小熊為了保護蘿蔔不被偷走而製作柵欄,在蘿蔔不斷被偷的情況下,熊小弟不斷改變柵欄高低、間隔,最後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故事。該故事雖然一波三折,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由於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轉折較多,且略顯複雜,幼兒不易理解,教師便引導幼兒繪製多重流程圖。在多重流程圖的左邊畫上小熊的猜想——「蘿蔔為什麼被偷」,右邊畫上小熊的解決辦法。通過多重流程圖的繪製,梳理清楚故事脈絡,把故事的要點和細節呈現在畫面中,幫助幼兒更好地表達故事。(見圖6)
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繪本故事,可以清晰地呈現出繪本故事的情節、特點、整體思路及構想,幫助幼兒深入閱讀,培養思考能力。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關注圖示,引發其在早期繪本閱讀中進行深度閱讀。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工具和平台,充分調動起幼兒各種感官,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良好的閱讀思維。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