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2023年11月04日

- txt下載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小學數學教案範文5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藉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通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後,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裡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的最小差
教學準備:
數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學生造三位數。
3.交流反饋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方法
觀察與思考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後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交流反饋。
板書:987-123=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尋找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3.集體交流:說說最小差是怎麼得到的?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1)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麼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律?
(2)演示數射線。
(3)師生歸納
①這兩個數必須有6個不同的數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儘可能接近,以產生儘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儘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藉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和減數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後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碰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並進。〗
四、體驗收穫,激烈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鍾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於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並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鍾,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後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麼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個數,有()根針,比較短的針叫()針,比較長的針叫()針,又細又長的針叫()針。
(2)鐘面上有()個大格,有()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分。
(3)60分=()時60秒=()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係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範文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頁的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本單元結合學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學具的經驗,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學會按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接觸選擇標準給事物分類,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體驗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分類需求
1.CAI故事引入。
兩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紹:「我是寶寶,我是貝貝,我倆是好朋友,我們長大了!上小學了!我們很想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談話: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寶寶和貝貝邀請我們一起到他們家裡做客。
CAI出示:寶寶和貝貝的書桌。(貝貝的書桌上散放著文具和學具,寶寶的書桌上放著整齊的文具盒和學具盒,盒蓋打開著。)
提問:你們喜歡誰的書桌?為什麼?
CAI出示:貝貝的媽媽對貝貝說:「貝貝你上小學了,自己的東西應該學會自己整理。
貝貝皺著眉說:「應該怎樣整理呢?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評: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故事情境,通過兩位主人公零亂和整齊的書桌的對比,使學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類的好處。再以主人公貝貝尋求幫助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起學生的操作慾望,同時有機滲透了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2.學生嘗試操作,形成分類方法。
(1)提問:如果你是貝貝,會怎樣整理這些東西呢?小朋友們先自己理一理,然後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幫助貝貝整理的。
(2)學生個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學生在實物展台下操作彙報怎樣整理的,集體評議。
(4)CAI演示貝貝的操作,貝貝:「謝謝大家教我的好辦法,書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放在學具盒裡,一類放在鉛筆盒裡。這樣分一分就整齊了。」
[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生活經驗獨立操作,然後與他人交流是怎樣整理的,符合剛入學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把具體的操作行為和抽象的言語概括相結合,令操作活動富有成效。]
二、聯繫生活實際,形成分類方法
1.購物中的分類。
(1)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你真棒!瞧瞧媽媽在超市買的這些東西,你能幫著分一分,整理一下嗎?」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的物品。
(2)CAI演示:貝貝:「行!都有哪些東西?」同桌學生互相交流貝貝提出的問題。
(3)CAI演示:貝貝:「把這些東西放在兩個袋子裡,你知道怎樣放合適嗎?」四人小組討論並操作。
(4)學生彙報。
(5)CAI演示貝貝的操作方法,媽媽說:「一袋裝吃的,一袋裝用的,你們是這樣分的嗎?」
2.交通工具的分類。
(1)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真行!獎勵你去看一會兒書吧。」
貝貝打開百科全書「交通工具」,出現課本中「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各種交通工具。貝貝:「小朋友,你認識這些交通工具嗎?」
同桌學生互說。
(2)百科全書說:「小朋友,你知道它們各在哪裡行駛嗎?」
學生獨立利用學具卡片分一分,然後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樣分的?
(3)學生操作課件(拖動相關交通工具圖標)彙報分類方法。
學生正確分類後,CAI演示:各種交通工具分別在天空、陸地、江河裡行駛。
[評:從超市購物裝袋到為各種交通工具分類,教師都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分類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加深對分類的理解。教師努力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有效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
CAI演示:百科全書:「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細觀察,在生活中,你能發現很多物體可以按一定標準分類,有的可以分成兩類,有的還可以分成三類、四類等。」
三、走進大自然,掌握分類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動物篇」(「想想做做」第1題,改變部分動物,突出三種生活環境:水中、陸地、天空),貝貝:「大自然中的這些動物可以分類嗎?」
(1)小組討論交流:你認識哪些動物?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裡嗎?
(2)學生每人用學具卡片操作分類。
(3)學生彙報,CAI演示學生分類結果,集體講評。
小結:小朋友說得有道理,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這些動物就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2、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植物篇」(「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這些植物你認識嗎?先在小組內把自己認識的介紹給其他小朋友,然後自己動手擺一擺,可以怎樣分呢?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2)學生在展台下操作彙報,集體評議。
[評: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進行分類,形成了和諧的、寬鬆的、平等的交流氛圍,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總結:小朋友們開動腦筋,不僅幫助貝貝學會了分一分整理學習用品的方法,還想出不同的分類標準把植物、動物進行分類。你們真聰明!
四、向課外延伸,活用分類方法
談話:分一分的這種方法對於我們做什麼事有幫助呢?明天上課時告訴大家,你用這種方法做了什麼事,好嗎?
[評:下課鈴聲響起,並不意味著數學課教學的終結,而是在更大時空範圍內實踐數學思想方法的開始。課末,教師讓學生帶著「我想用方法,我能用方法」的積極心態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體現了數學應用於生活的理念。]
[總評]
1.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運用教材。
「分一分」是學生進入小學生活初期的一個教學內容。課前,教師通過調查了解到:約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家裡或幼兒園有過分類整理玩具、物品的經驗,但有主動分類整理習慣的不到四分之一;約四分之三的學生有超市購物經歷;對常見各類動物生活習性有初步認識的學生約占三分之二。
根據此項調查,教師從學生已有生活背景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改變教材例題中直接提出問題(哪些東西放在學具盒裡?哪些東西放在文具盒裡?)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現零亂、整齊的兩種場景對比,讓學生感受分類整理的必要性,同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埋下伏筆。其次,將「想想做做」第1題(把能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圈出來)直接給出一種分類標準的習題,調整到第三層次「可以按不同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中教學。
全課設計注意發揮多媒體優勢,創設故事情境,以貝貝和媽媽、擬人化的百科全書間對話為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成一個幫助別人找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了解自然界動物、植物分類方法的整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的價值。教學由近及遠,由小及大,既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想方法,更注重引導學生用好方法,形成好習慣。
2.把學生個體間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由於學前教育、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學生間個體差異明顯。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創設了充分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力圖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五次獨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第一次活動,喚起學生生活中曾有的分類整理的經驗,個體操作,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獲得自我肯定;第二次活動,四人小組合作,聯繫過去的購物經驗進行操作,達成分類的共識,形成方法;後三次活動,重在發揮學生個體優勢,向組內成員介紹自己認識的交通工具、各種動物、植物,然後獨立操作分類,再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
集體評議時,教師給學生時間充分發表意見,讓學生在互相爭辯中明理,交流討論中創新。寬容、輕鬆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了愉悅的學習心理環境,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充分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成功的欣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