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範文

2023年11月07日

- txt下載

讀《張愛玲文集》,裡面有張愛玲與蘇青談到現代女性的事業,生活,愛情等觀念,恍然間才發現,那些鮮活的例子,娓娓道來的故事,頭頭是道的理論居然放在今天也不為過時,近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還是沒有進步。下面就是小編帶來的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1
《鬱金香》張愛玲著 載於《上海文學》2005年第十期 塵封58年的張愛玲佚文《鬱金香》近日出土。初讀之下感覺故事比較平淡,不及《傾城之戀》的華麗蒼涼,也不及《金鎖記》的撼人心魄。但語言還是十足的張愛玲味,比如這樣的描寫:「一枝花的黑影斜貫一輪明月。一明,一暗;一明,一暗」。還有結尾處寶初「站在窗戶跟前,背燈立著,背後那裡女人的笑語啁啾一時都顯得朦朧了,倒是街上過路的一個盲人的磬聲,一聲一聲,聽得非常清楚。聽著,仿佛這夜是更黑,也更深了」,都是典型的張派風格。
《鬱金香》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如張愛玲過去的作品,在新舊雜糅掩映之中,展開舊式大家庭衰微的背景之下,兩個少爺寶初、寶余與丫頭金香之間的或明或暗,或輕薄或深婉的關係。情節看似單純,但是結構非常講究。作品以金香推門亮相始,以寶初的悽然回憶終,金香仿佛迎面而來,轉身遠去。在人物關係的發展中,可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作品開頭寫寶余狂追金香,使人誤以為是要寫金香與寶余之間的糾葛,並引出寶初與閻小姐之間的戀愛,然而山重水複之後才發覺金香愛的是寶初,而寶余最終與閻小姐成了婚。作品前半部分節奏緩慢,極力鋪陳舊家庭中兩三天間的日常生活情態,交待錯綜的人物關係。後半部分節奏驟然加快,倏忽已到中年。這種節奏類似於《金鎖記》。後半部寶初漸成主角,金香等人退出畫面之外,成為側寫的對象。結尾處,寶初與金香之間本有重逢的機會,然而在擁擠的電梯里,只聽到別人喊她的名字,卻無法分辨她的身影,兩人擦身而過但卻並未謀面。這與《紅玫瑰與白玫瑰》結尾寫振保與嬌蕊在公共汽車上相遇的情景大異其趣。作品故事雖然簡練,但是線索明暗交錯,起伏有致,充分顯示了張愛玲結構小說的才華。
作品中三個最主要的人物寶初、寶余兄弟和金香之間的三角戀關係,從框架上看多少有點《邊城》的味道,然而內涵是迥然不同的。寶余是張愛玲筆下最擅長的花花公子形象,是那種既輕佻又世俗的角色。寶初和寶余同是庶出,但是同父異母。由於母親早逝,寶初由寶余的母親養大,並一起寄居在寶余的親姐姐阮太太家裡。這樣的成長環境養成了寶初沉靜、憂鬱的性格。與寶余對金香的輕浮舉止不同,寶初是認真的,含蓄的。他尊重金香,愛護她,但他的愛是有限的,也是軟弱的。
對浪漫愛的拆解,尤其是對男性愛的懷疑一直是張愛玲早期小說的主題。只有到了《多少恨》《小艾》以及《十八春》(後改寫為《半生緣》)里,張愛玲才漸漸露出溫情的面目。而這篇寫於1947年的《鬱金香》,通過寶初對金香的感情描寫,透露出剛剛經歷感情創痛的張愛玲對愛情的懷疑。作品寫寶初出門的時候,金香將一個精心縫製的小禮物悄悄裝到他的口袋裡:一個白緞子糊的小夾子,緞子的夾層下還生出短短一截黃紙絆帶,是裝市民證和防疫證用的。金香設想得非常精細,大約她認為給男人隨身攜帶的東西沒有比這更為大方得體的了,然而寶初並未珍惜,反而心裡有點鄙夷、輕蔑,覺得這東西看上去實在有一點寒酸可笑,也不大合用。而且每「一看見,心裡就是一陣悽慘」。可是「怎麼著也不忍心丟掉它」,於是故意夾到書本里,讓人家去摔掉它罷。這個看起來溫文穩重、誠摯內向的寶初對金香的愛不過如此!陳子善先生說寶初的身上有《半生緣》里沈世鈞的影子,我覺得從沉靜、平和的性格來看自然相像,然而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張愛玲前期作品的愛情描寫,多的是現實利益的斤斤計較,少的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詩意,然而卻不能說她是個愛的虛無主義者。她筆下的女人多少都帶點怨女的氣質。在男女愛情的「兩個人的戰爭」中,女人往往是失敗者。她們付出的感情總比男人多,對愛情的期待總比男人高,如葛薇龍之於喬琪喬,曹七巧之於姜季澤,王嬌蕊之於佟振保,而金香之於寶初也不例外。從老太太的嘴裡,我們得以約略了解金香後來悽苦悲慘的生活:嫁人,生孩子,男人待她不好,還不給她錢,她只能出來找事情做,養活兩個孩子。讀到這裡,一個身份卑微的女子在艱難的生活中辛苦輾轉的身影閃現在畫面之中,一種鬱鬱蒼蒼的身世之感漫上心頭,留給我們無限的嘆息和惆悵。這時候,我們才真正領略到這篇小說題目的深長意味:「鬱金香」原來是要把郁和金香拆開來讀的。金香帶著青春活潑的氣息撲面而來,卻連一個匆忙落寞的身影都未及留下。張愛玲又一次將她的「荒涼」拋灑在我們對「鬱金香」的華麗想像之中。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2
那是最濃烈也最甘醇的美酒,歲月的蹉跎亦不曾泯滅其原始的野性分毫。爐中的沉香屑燃得正旺,透過酒盅邊精緻的孔環,你迷離了醉眼,向我問道:「世間有沒有一座城市的陷落只為成全一段傾城的戀情?」我無言以對,才發現,是淚水浸得書卷沉甸甸。
三十年代,上海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雲朵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整座城市在霓虹與陋巷交錯間暈染,點點的光像半空中漂浮著的繭,包裹著不同的情緒。
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多情的女子呵,泠泠的白露,莫非是積蓄的淚水,為何不能暢流?千百度的回首,燈火闌珊處依舊一片寂寥。年年歲歲花相似,孰知歲歲年年人已不同。等得累了,也倦了,收起流不盡的相思紅淚掩進一隅,靜觀人間百態,世事滄桑,只微牽嘴角,冷笑不發一言。
你用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拈起了筆。
殘缺如你,《傾城之戀》並不是一個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是一場男挑女逗欲擒故縱費盡心機的把戲和交易。面臨生存的焦灼和無奈,白流蘇用殘存的青春下一次最後的賭注。在新舊生活和中西文化相悖相纏下滋生的范柳原,遊戲人生,周旋於女人之中。彼此都把對方看得通透。而城市的突然陷落,使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當世界復歸於平靜以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不是又會成為一個夢幻。
傾城的戀情在蒼涼的二胡聲中展開的「中國情調」,又在二胡聲中結束,像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
或許,月亮也曾是歡愉的,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點淒涼。
你的筆,觸及著人性深處所有隱秘的角落,書寫著對脆弱人性的深邃洞察,對人性趨惡的敏感透視。人性,在你的筆下,從來就是另一番景象。
《金鎖記》是文集中文化內蘊最為豐富的作品。門第森嚴的「家」對曹七巧來說是一座布滿陷阱的叢林,由於情感的空缺,人性中的陰暗潛滋暗長,強烈的占有欲和瘋狂的報復欲,使她由金錢的犧牲品淪為金錢的奴隸,成了一個幽靈禁錮在精神的煉獄裡的瘋子。
而在她心裡還有個柔軟的充滿幻想的角落,「臨著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膩的櫃檯……朝祿趕著她叫曹大姑娘……」,「十八_九歲做姑娘的時候,……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可此時她已乾枯地如歐米哀爾一般了,但她卻沒有歐米哀爾年輕時的風光。可誰又能說得清,哪個更痛苦,哪個更幸福呢?
金錢,它如鎖鏈一樣鎖住了年輕的心,鎖住了美麗的夢,更鎖住了靈魂。
人性的力量可以如此驚心動魄,讓人不寒而慄。好像一個洞悟人生而又難以接近的眼睛,正陰鬱而又刻薄地注視著靈魂深處。
寫於針尖上,刀尖上,舌尖上的犀利、細碎、冷漠,在蒼涼的鋪敘中,彈性而觸動心靈。
「也許每個男子都有過這樣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紅玫瑰與白玫瑰》,愛情的詩意被消解殆盡。有著「柳下惠」的美名,留學而歸的佟振保與友人之妻姘居,極盡歡情。但當王嬌蕊禁不住當了真時,他卻逃之夭夭,抽身而退。距離,或許會給彼此裹上一層柔光加一重幻彩。可當兩個人真要衝破時光的沙灘,淌過空間的湍流,不顧一切飛奔向對方的時候,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的。終是娶了性情保守言行遲緩的女人做妻子。
多年後的偶遇,嬌蕊對振保說,「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所以……」
佟振保,這個一向自詡頑硬的男人,竟猛地湧起了令人詫異莫名的淚水,滾淌著,同時裹雜著難堪的妒忌。
「軟弱的凡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心中的魔障,便在雙重人格中搖擺掙扎一生。
愛情的本質,或純粹,或複雜,也許本就缺少詩意。
紅塵里浮浮沉沉的夢,捉不住,只能嘆息著時光太匆匆。十八春,半生緣,像風來了又走,讓心滿了又空。小茶館內,嘴唇在顫抖,聲音也在顫抖:「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也許,住在心裡的那個人,註定要藏在淚中。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封信: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是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愛情應該是世俗的、現實的、生活的、纏綿的、瑣碎的。所以我們看得到,曼楨與世鈞的愛情,發生於小飯館,發生於吃飯的時候。表達愛意的舉動,是在夜色中,冒雨雪到郊外,去為曼楨尋找丟失的一隻手套。可是,愛情也是充滿遺憾的。
《十八春》,是一段漫長的不了情。
你站在街角,吹著風,看著車馬吹成了流雲,看著人群吹成了飛鳥,看著過往吹成了回憶。也許每個女人都有過這樣一段綺麗的經歷,外表平靜似水,內心卻敏感得如絲綿蘊著胭脂,輕易就洇得一塌糊塗。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你只輕輕地問了句:「噢,你也在這裡嗎?」那個人,曾經讓你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愛》,這樣一個故事,悽美而感人。潛在的情感穿越各種迷離,一生永不褪色。「噢,你也在這裡嗎?」輕輕的,話語簡潔得連一個字也容不下去。無聲的美讓人感到缺憾,以至於歷盡種.種苦難之後,這種美變成生命唯以回味的愛戀,現實的無奈同時讓這份愛戀倍受時間無情的煎熬。
寂寞開在純凈里的詩意,唇齒生香。
《傳奇》,憂鬱、敏感、見稜見角。《流言》,樂觀、好奇、見情見趣。集大雅大俗於一身。散文中,我們看到一個穿梭於市井中的地地道道的女人,隨意坦率,有滋有味地展現著,律動而鮮活。不畏之嫌,也可童言無忌。《私語》中,「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乾脆利落的生活。」字裡行間跳躍著市井氣息,可嘗、可聞、可看、可觸、可感。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天才夢》里的句子充滿滄桑感,卻如此深刻。《有女同車》,「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又是多麼高明,極具況味。
你說:「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封面上的你著一襲華美的旗袍,流光溢彩,是濃得化不開的綠。細細長長淡娥眉,斜飛入鬢,靈靈清清碧水眼,欲說還休。
那最濃烈也最甘醇的美酒,入口,隨舌,在胸間綻起火焰。爐中的沉香屑已燃盡最後一絲氤氳。墨綠旗袍包裹下的玲瓏女子,才氣逼人,轉身離去,微笑緩緩溢上嘴角……
張愛玲,有一剎那,我看到了你極愛的那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3
沒有看過張愛玲紅極一時的小說,最開始接觸她只是因為一篇《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後來再看她的散文集《流言》。也看過一點點她的《傾城之戀》。
這本《流言》中字裡行間展露出張愛玲的率真、自然,很隨性的感覺。寫的都是世俗生活,鄰里之間,但卻包含著她對人性,人生的思考。她津津樂道於飲食和生活。用最直白最親近的方式向讀者訴說她所喜好和憎恨的事物
「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她毫不掩飾的甚至有些得意的標榜自己對現實世界和生活的熱愛,沒有清高孤傲之感。
「新綠的豌豆,熟艷的辣椒,金黃的麵筋,像太陽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過了,倒在油鍋里,每每有一兩片碎葉子粘在蔑簍底上,抖也抖不下來;迎著亮,翠生生的枝葉在竹片編成的方格子上招展著,使人聯想到籬上的扁豆花。」(《公寓生活記趣》)鮮亮的色彩正體現著她對生活的喜愛。文中還描寫的風味獨特的紅米飯,工作不給力的熱水器。給人很強的趣味感和生活的感覺,完全沒有騷人墨客的滿目愁緒,或者深刻無情的對社會的揭露。
《燼餘集》中走二十里的路去吃冰激凌;《童言無忌》中「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糰,吃一切難於消化的東西。」的豪言壯語。在這本書里讓我們看到了張愛玲不一樣的一面,真實的有些讓人吃驚卻也世俗的讓人喜愛。就好像卸去崇高的偽裝,普通事物在她筆下有了美感和愉悅之情。
《公寓生活記趣》中再熱也要在背心上加一件小褂的電梯先生,《到底是上海人》中趨炎附勢渾水摸魚的上海人,甚至《道路以目》中用車載老母親的郵差,炒白果的孩子。作者用幽默又略帶戲謔,洋溢著讚美之情的筆寫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從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的臉上感受生活的安慰和滿足。
「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核的願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時代的車轟轟地向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我們只看見自己蒼白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看蘇青》):「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自己的文章》)這些文字讀來讓人驚心,她所求的不過是那種歲月靜好的生活,但現實中「惘惘的威脅」使她的願望落空。繁華和喧囂背後,作者流露出荒涼的悲哀,好像預想到自己悲劇的人生和結尾。
最讓人難忘的是《愛》中:「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後世人稱用「流言體」命名她的文學風格。的確,這本書用一種很絮叨的方式,甚至有些白描的展現她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生活的氣息濃濃的溢出來,像是剛盛出來的米飯的熱氣,不像小說那麼的蒼涼。張愛玲,在這本書中只是個聰明,有些可愛情調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小女人,甚至有時還非常的幽默。是的,這本書中,有著張愛玲的可愛,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熱熱鬧鬧。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4
都說流言有一千分貝,我想張愛玲的《流言》確實有一千分貝的力量啊。讀《流言》更多的是看多了她寫的悽慘不純粹的愛情,想讀一讀生活中的張愛玲,想看一看張愛玲對其他事情的思考,不曾想最後還是被其中的一篇《愛》給觸動到了。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樣的一段話中藏著遇見的喜悅,也藏著對愛情的克制,還藏著相遇不能相守的無奈,譬如張愛玲和胡蘭成,大概於她而言胡蘭成就是哪一個千萬人之中遇見的,躲過了時間,繞過了人流,甚至心裡已經說了幾萬遍的原來你也在這裡,可是我們都知道張愛玲的愛情和她所寫的愛情一樣,悽慘無果,總是在愛的時候拼盡了一切,然後遍體鱗傷,在茫茫紅塵中懷念。《愛》,讀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張愛玲在開篇第一句就寫下了一句話:「這是真的。」我想她想表達的是這個故事是真的,這次相遇是真的,這場悲劇也是真的。故事中的女孩子,漂亮,媒人都踏破了門檻,卻遲遲不遇真命天子,或許是要遵從紅顏多薄命的定律吧,女孩子被親眷拐賣到外鄉做妾,經歷了無數的驚險與風波,但到老,女孩兒都記得那春天的晚上,那後門的桃樹下,那個走過的年輕人。
張愛玲寫愛情的犀利和無情,從《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中總是看得些出來的,范柳原與白流蘇互相試探、追逐、利用的愛情,顧曼楨與沈世鈞平凡、脆弱的愛情,男人們的朝秦暮楚。但在《愛》里,我讀到了她的同情,她的遺憾,她的惋惜,她的不甘心,但是又有著故事大概要這樣結局的釋然和開懷,那個後門樹下的年輕人,張愛玲沒有多描寫他,我想也無法描寫吧,但被那樣美麗的女子看上的多半也不會平凡到哪裡去吧。
張愛玲文集讀書心得5
秋涼的薄暮,小菜場收了攤子,滿地的魚腥和青白色的蘆粟的皮與渣。一個小孩騎了自行車衝過來,賣弄本領,大叫一聲,放鬆了扶手,搖擺著,輕俏地掠過。在這一剎那,滿街的人都充滿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罷?(《更衣記》)
"私語"的語境中,充滿了這種對身邊的人生瑣事和尋常圖景的發現與感悟、它使作者深深地感嘆"活在中國就有這樣可愛:髒與亂與憂傷之中,到處會發現珍貴的東西,使人高興一上午,一天,一生一"。(《詩與胡說》)這種對"珍貴的東西"的捕捉,沖淡與調和著語境中荒涼與"憂傷"的背景。它昭示著構成張愛玲人生信念的真正支撐的,是"走向世俗"的現世精神。張愛玲最終留給我們的形象,是一個孤獨的女性留連於店鋪的櫥窗前細緻入微不厭其煩地觀賞每一件時裝的質地、款式甚至絲邊的金線與帶端的排穗的形象。
儘管櫥窗的玻璃映出的蒼白的面孔時時使她從心底深處泛上一種蒼涼感,但正因為有這種蒼涼感作為對照,"生命的歡悅"才愈發楚楚動人。蒼涼底色的映襯,無疑給這種入世精神賦予了一種力度。張愛玲曾說:"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自己的文章》)"私語"語境所給人帶來的凝重感,或許正由於這種"參差的對照",《流言》中"深長的回味",正在於這種既對照又統一的語境之中。
透過張愛玲"嘁嘁切切"的"私語",更強烈地打動我們的,還是生存在那個"可愛又可哀"的年代裡一個孤獨女子的感性心理世界,是作者所承載的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太過沉重的負荷,是在動盪的年代裡仍牢牢把握"微末"的人生悅樂的生活態度。儘管張愛玲是孤獨的,但她並未流於感傷,也並沒有著意誇大人生的苦難,而是堅忍地承受個體生存的宿命,平靜地呈示一個女性對於"荒涼"世界的直覺和觀感,客觀地再現人生中一切美好與醜惡的事物。張愛玲以她的《流言》,奏出了四十年代中國散文的一闕華美的樂章。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