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自控力》閱讀心得範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自控力》閱讀心得範文


  《自控力》的筆記 如果沒有了慾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們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在意志力挑戰中獲勝的關鍵,在於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這些本能。
  如果你想有更強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神經學家發現,人腦像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大家想像的反應。如果你每天都讓大腦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你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
  我們有現代人的大腦結構,所以有好幾個自我。它們互相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占據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
  意志力實際上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它們協同努力,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這些發現讓心理學家把心率變異度稱為身體的意志力“儲備”,也就是一個衡量自控力的生理學指標。如果你的心率變異度高,那麼無論在何種誘惑面前,你的意志力都會更強。
  前額皮質受損就會失去對大腦其他區域的控制。一般來說,它能讓警報系統安靜下來,從而幫你管理壓力、克制慾望。但是,睡眠不足會讓大腦的這兩個區域之間出現連接問題。警報系統不再受到審查,因此它對所有普通的壓力都會反應過度。這樣,身體就會一直處於應激狀態中,會釋放大量的壓力荷爾蒙,使心率變異度大大降低。結果就是,你壓力越來越大,自控力越來越差。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能獲得更多的睡眠,卻沒法早點入睡,那就不要想睡覺這件事,想一想你到底對什麼說了“我想要”。這個意志力法則同樣適用於你想逃避或拖延的事——當你不知道自己做什麼的時候,你或許需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 當我們面對的意志力挑戰過於強大時,我們很容易給自己下這樣的結論——我是個軟弱、懶惰、毫無意志力的廢物。但通常的情形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並未處於自控狀態。當我們處在慢性壓力中時,迎接意志力挑戰的是最衝動的自己。想要贏得意志力挑戰,我們需要調整到正確的身心狀態,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衛。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從壓力中恢復過來,保證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
  如果你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意志力訓練方法,不妨試一試下面幾個“自控力肌肉”訓練模式。
  *增強“我不要”的力量:不隨便發誓(或者不說某些口頭禪)、坐下的時候不翹腳、用不常用的手進行日常活動,比如吃飯和開門。
  *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但不是你已經在做的事),用來養成習慣或不再找藉口。你可以給母親打電話、冥想5分鐘,或是每天在家裡找出一件需要扔掉或再利用的東西。
  *增強自我監控能力:認真記錄一件你平常不關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飲食,也可以使你花在上網和看電視上的時間。你不需要太先進的工具,鉛筆和紙就夠了。但如果你需要一些激勵的話,“量化自我”運動已經把“自我記錄”變成了一門科學和一種藝術。
  正如諾克斯所說,“疲憊不是一種身體反應,而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很多人都認為,疲憊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再繼續了。但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疲憊只不過是大腦產生的某種反應,好讓我們停下來。這就像焦慮會讓我們不去做危險的事情,噁心會讓我們不去吃討厭的東西一樣。但因為疲憊是一種預先警報系統,所以極限運動員能不斷突破常人眼中的身體極限。這些運動員知道,第一波疲憊感絕對不是自己真正的極限,只要有了足夠的動力,他們就能挺過去。
  兩個自我相互競爭會進一步打破二者之間的平衡。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之間的衝突。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比如減肥),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比如吃巧克力)。在面臨誘惑的時候,你要讓更理智的自己說話,戰勝放縱自我的念頭。但是,成功自控會在不經意間導致不好的後果。它會讓你暫時感到滿足,讓更理智的自己閉嘴。當你取得進步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而這個進程正是推動你追求長遠目標的關鍵。然後,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你就會轉而關注那些還沒有得到滿足的目標。心理學家稱之為“目標釋放”。你曾努力克制的目標會變得更加強大,誘惑也會變得更加難以抵擋。
  頗具影響力的行為經濟學家喬治安斯利認為,大部分自控力失效的情況背後的原理都是這樣的,大多數人從心底想抵抗誘惑。我們想作出選擇,獲得長期的幸福。但當我們和誘惑正面交鋒的時候,我們只願意選擇短期的、即時的獎勵,這種慾望是無可抵擋的。這就帶來了“有限意志力”。也就是說,到我們真的`需要自控力之前,我們一直擁有自控力。
  作為現代人,我們在權衡“即時獎勵”和“未來獎勵”時,大腦處理選項的方式相當不一樣。“即時獎勵”會激活更古老、更原始的獎勵系統,刺激相應的多巴胺產生慾望。“未來獎勵”則不太能激活這個獎勵系統。
  “高瞻遠矚”的人需要把放縱視為一種投資,而不是只關注這麼做的損失。你可以想像一下,你過一段時間能得到多少歡樂。你也可以把放縱當成恢復精力、繼續工作的必經之途。當你想到今天的決定會影響自己未來的幸福,你還得想一想,如果你今天不這麼做,以後肯定會後悔的。
  但是,這種自動讀心術也有一種自控的副作用:它會激活我們心中的共同目標。心理學家稱之為“目標傳染病”。研究發現,我們很容易感染別人的目標,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在關係密切的人中間?行為會傳染得這麼嚴重呢?我們可以用免疫系統作個類比。只有當免疫系統發現那些人“和我們不同”時,它才會拒絕他們的目標和行為。畢竟,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不會攻擊自身的細胞。只要它能辨別出那是自己的東西,它就不會作出任何反應。但是,只要它辨別出那是來自外部的東西,那對它來說就是威脅。它會隔離或摧毀這個病毒或細菌,這樣你就不會生病了。事實證明,當我們想到我們喜愛、尊重的人和感覺相似的人時,我們的大腦會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們,而不會把他們視為“別人”。在很多時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因為,我們的自我意識中包含了其他人,他們的選擇影響著我們的選擇。
  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的思維時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時候還要多。這個效應在人處於緊張、疲勞或煩亂狀態時最為嚴重。韋格納把這個效應稱為“諷刺性反彈”,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它卻像回飛鏢一樣“嗖”地飛回來了。
  我希望,這個旅程並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一瞥,它們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有時我們不太會運用這種能力。它們幫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為我們指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它們甚至告訴我們,做人意味著什麼。比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並不是只有一個自我,人是多個自我的混合體。人類的天性不僅包括了想及時滿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標遠大的自我。我們生來就會受到誘惑,也能抵制誘惑。人類生來就能感受到壓力、恐懼或失控,但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能掌控自己的選擇。自控力的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
  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罪惡感、壓力和羞愧是我們通常用來對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