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範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範文


  暑假期間,再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資料清新雋永,語言質樸生動,猶如夏日裡的陣陣清風,汩汩甘泉,沁人心脾,滋潤蕩滌著我的靈魂。字裡行間,細細品味,禁不住總是被李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繼而為之深深折服。書中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猶如一盞明燈,不僅僅給了我很大啟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沒有最好,僅有更好”。所謂做最好的自我,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反省,不斷超越,而並非與他人比較。萬千世界,人各不一樣,受自身條件、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制約,我們的修為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能夠成為藝術家、科學家、文學家;可更多的人卻最終淪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工人、農民、個體經營者。即便如此,我們也無需抱怨,更無需沮喪,雖然我們也許成為不了“家”,但我們完全能夠成為最好的自我。正如李老師所說,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卻是婆娑的楊柳。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更應當學會不斷反思,更應當學會自我和自我比,拿今日的自我和昨日的自我,而不是拿我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唯有如此,方能迅速成長。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回想近20年來教學生涯,我也曾一度抱怨過中國式教育體制的種種不和諧;亦曾對“後進生”發出過“孺子不可教”的感慨;為人處事雖篤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卻總不乏被人誤解亦或埋怨。反思自我,講的、信的儘是世間大道理,卻從未想過如何從源頭、細微處入手,從日常生活、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入手,從知己知彼、推己及人的關心理解入手。相反,總是在固有經驗及學識水平的支撐下偏執、堅韌,故而往往弄得自我身心疲倦,卻收效甚微。
  此次讀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應當每一天學會從以下這些方面不斷反省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幫忙“後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我今日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今日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我今日應對大家的教育教學提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今日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也許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只要我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學會反思,堅持自省,我就能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僅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僅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細細品味,覺得李老師的話語實在是精闢。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所應對的孩子小的6歲,大的11—12歲,他們純樸、稚嫩,天真無邪。他們的話語或許天真,沒有太多的邏輯性,卻質樸真誠;他們的遊戲或許簡單,沒有過多的刺激性,卻帶給人歡樂;他們的禮物或許粗糙,不具備過多的收藏觀賞價值,卻彌足珍貴。如果我們不抱有一顆童心,那麼孩子的一切,在我們大人的世界裡又怎會得到認同,又怎能有一席之地?所以作為老師,擁有一顆童心彌足珍貴。
  回想我以往的英語教學,機械單調的的重複,導致我的學生開始厭惡我的課堂,甚至對學英語表現出厭惡的情緒,究其原因,只因我的教學太過成人化,不貼合兒童口味,未貼近兒童心理。而今,在課堂教學改革的今日,我摒棄、拋開自我那份固有的矜持,融入學生活動之中,和孩子們一齊做著那笨拙如企鵝般滑稽可笑的動作。可正是這笨拙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我和還孩子們的距離。他們開始信賴我,願意和我交朋友,同時也更喜歡上我的課了。其實,和孩子一齊做遊戲,和孩子一齊說著天真爛漫的話語,並非降低了自我作為人師的尊嚴,相反卻是多了一種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途徑。僅有懂孩子,才能愛孩子,才會欣賞孩子。
  我是學校的值日老師,每周一當我迎著第一縷朝陽站在校門口迎接我的孩子們時,我的心境總是那樣舒暢,感覺世上萬事萬物都不如那一刻完美,一切惆悵,所有的不如意都煙消雲散。孩子們見到我總是主動對我說:周老師好!老師早上好!而我也從不漠視孩子們對我的問候,我總會親切地一一回應孩子們問候,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真誠,我對他們的尊重、理解與關愛。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學會反思,締造愛心,將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目標。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