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通用3篇)

2023年11月14日

- txt下載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通用3篇)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1


  摘要:
  校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隨著高校教育的發展,社會對大學校園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強調「景觀校園」這一理念。學校外環境的規劃設計應更加體現現代感、文化氣息、學校特色、功能需求。本文通過對南京林業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調研,來探討在滿足校園新要求的同時,如何延續校園文脈,突出校園特色,,建立一個校園環境突出,生態效益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
  一、校園景觀設計總體分析
  校園的景觀規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
  圍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安靜、衛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師生提供課外休息活動的場所,能夠使師生觀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呼吸新鮮空氣,調劑大腦,消除疲勞。同時,又沒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健康品質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園文化的特質,深入研究校園環境特色,建立一個生態效益良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位於新莊立交東側,玄武大道與龍蟠路所交地段,距南京火車站僅3.0公里,交通便利。學校占地面積6995畝,其中,新莊主校區占地1257畝。周邊有國展中心、玄武湖公園、紫金山、白馬公園、情侶園。
  二、校園空間劃分與布局
  1、功能分區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空間劃分上,以主入口軸線為主,兩側排布教學樓,為主要教學區域,軸線以花壇為起點,立有主題雕塑和校訓,軸線以教學樓零號樓為終點,軸線串聯起四塊休閒綠地,其間布置小空間以供學生停留休憩。以紫湖溪為界,劃分教學區與學生宿舍區,北側為學生宿舍區,剩餘黃色區域為服務區,圍繞整個生活區展開。各個功能分區明確,布局合理,聯繫方便,且互不干擾。通過植物、建築、標識牌、園林小品等造園要素創造不要功能區特色。設計中採用了建築常用的具有引導功能的軸線處理手法,利用軸線組織外部空間能使空間顯得嚴謹而有序,較適宜的體現了校園環境的秩序感,莊重感。入口處設有景觀大道,兩側懸鈴木高大挺拔,正對校園主題雕塑和校訓,顯得莊嚴穩重。兩側花壇種植低矮的時令花卉。
  校園另一條次軸線,由老圖書館正對生物技術大樓,名為櫻花大道,兩側密植櫻花為行道樹,中間節點是代表學校建校100周年紀念的大鼎,簡短的軸線上卻展示了南林悠遠的歷史文化,每到櫻花開放季節,人群絡繹不絕,拍照留念,也使其成為南林一處必看的景點,往北看是銅鼎與老圖書館的琉璃瓦關於歷史的對話,櫻花與屋檐翹腳的掩映,往南看是鼎代表的滄桑感與生物技術大樓的現代感的對比和繼承。
  2、交通流線
  教學區域交通流線是方格網形,垂直的路網將一棟棟學院樓劃分開來,嚴格的軸對稱形式加強了此區域的軸線感。另外,校園內儘量避免機動車輛進入教學區域和宿舍區,以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車行交通流線如圖,位於校園外環,或少量穿過必要的教學區。
  三、景觀要素設計
  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更應側重於建築群體空間格局、開放空間和環境設計、建築小品的空間布置和設計。校園戶外公共開放空間,為校園中人們的學習、休閒、思考、集會以及娛樂等活動提供了物質空間條件,對這些活動的發生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1、水景
  自古以來,環境因水而發展,商貿因水而繁榮,建築因水而靈秀,園林因水而曠幽。教五樓的西側設計一處池塘,運用現代設計手法,結合木棧道、木亭子,駁岸以卵石鋪設,湖中養有成群的鯉魚,為校園增添了一抹動人而秀美的景色,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休閒的場所。湖邊是挺立的水杉,這些樹壽命可達幾百年,它們將成為學校的成長見證,是學校寶貴的財富。樹蔭下圍有座椅,增加了人與自然的親近。
  2、廣場
  在教學樓、食堂、宿舍等周邊的活動場所的設計中,對校園成塊空地設計成開放和諧的交流場所,體現校園自由、開放、團結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築群落和開放空間中設置景觀及相應的休閒設施,如座椅,樹池,樹陣等。尊重人們對自然的心理渴求,將子自然景觀與人工設施結合,達到人與自然的親和。
  校園內如在逸夫樓、行政樓、教五樓,圖書館前設有集散廣場,並且建有綠化小品。以常綠樹種為主,圍繞樹池建有休息的座椅,圖書館前的梁希廣場,以豐富的植物圍繞人像雕塑,烘託了濃郁的學術氛圍,形成了靜謐的空間,讓人靠近不由肅然起敬。這些廣場空間為整合校園文化與校園空間結構提供了機會。
  3、植物設計
  植物群落是創建綠色空間環境的基礎,堅持以植物構造景觀為主,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生態意識在高校校園中的具體體現。
  南林校園以水杉、銀杏和雜交鵝掌楸最為著名,教學區域兩側以雜交鵝掌楸為行道樹,它是葉培忠教授首次以中國鵝掌楸為母本,與美國鵝掌楸進行了人工雜交,雜交鵝掌楸樹形美觀,葉形奇特,花朵艷麗,秋葉金黃,材質優良且適應能力強。另外,紫湖溪畔的水杉林高大挺拔,是為了紀念發現此物種的植物學教授。在銀杏的研究方面,學校也作出了傑出貢獻。當秋天到來,校園灑落一片金黃,與其他色葉樹種交相輝印。
  紫湖溪畔,一到春天就會出現「灞柳風雪」美麗的自然現象。研究生大樓前的草坪上,孤植一棵意楊,起到點睛作用。在校園庭院和學生宿舍區中,植物配置上強調豐富多彩和生物多樣性。對各功能區有合理的喬灌草植被特色配置,創造優美景觀,既做到充分綠化,美化環境,又具有風度的`植物景觀。不僅美化了環境,也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宿舍樓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觀,通過綠化灌木帶,大片的地被植物來形成舒適宜人的環境空間。操場體育活動區,健身器材周圍種植高大喬木和灌木,以利於夏季遮陽,創造休息林蔭。
  4、景觀小品
  大學校園景觀小品的設計要與師生達成共鳴,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個性。在現代的新校區中的校園雕塑,而且還注重個性和更抽象的重視裝飾藝術和簡化,顯示了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校園雕塑通常是:第一,紀念如浮雕紀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紀念雕塑。二,象徵雕塑,意味著與某些對象或事件的片段為準象徵性的書籍,知識。第三,鼓勵雕塑,通常採取的東西聯想,鼓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第四,裝飾雕塑。通常附在建築物或設備,主要作用美化。
  以大學校園入口景觀的小品設計為例。高校在雕塑景觀空間主要人口從歷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工作人員來到性質,是為了加強校園景觀和文化的精神內涵。帶來更多的活力,環境,內涵。旨在相同的雕塑雕塑背景的整體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草圖的設計需要和周圍環境巧妙結合,以帶出它的意義和主題,背景應該簡單,發揮背景中的作用的主體。具體設計還需要素描的規模和顏色加以完善,在適當時考慮了水體的結合等方式,增加校園為主要人口的環空間培的口味,內容和感情。南林大的主題雕塑「地球與人類」,雙手托起地球,和平鴿在上面展翅飛翔,它位於校園入口的主軸線上,進門之後首先引入眼帘,周圍是由黃楊修建成型的校訓「團結樸實,勤奮進取」的綠籬,一目了然突出林業大學的特色和校園文化,簡潔大方。
  校園中還有一些景觀小品,如梁希先生的雕像,小木亭,總體而言,校園景觀設計的個性化不容忽視,有自己的校園和學生的獨特個性,以共鳴與景觀,讓學生明白,這是深刻影響學生的思想。
  四、結論
  校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校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它的設計應創造一個戶外學習、休息、思考、交流和集會等適應學生要求的活動場所。
  在校園景觀設計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學校文化於歷史,這些積澱應該滲透在每一處景觀當中,再基於場地的合理規劃,軸線以及節點的布置,在其中表達出校園特色。另外應該對其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和有效利用,根據不同功能和需求來組織好交通流線,避免在教學區域中有人流和車流的衝突,還有學生的上課與休息的流線,避免重複和走回路。
  校園中的各景觀要素,也應該進行分析後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水景能將景觀做的生動,體現源源不斷的知識和學習的動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與小品結合,營造一處休閒、集會的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處。另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也應該多選擇一些色葉樹種,營造有四季變化的空間,而配置方式則因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建築、小品等,突出重點,或直接以植物為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變化,營造活潑的空間。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續發展、綠色校園等設計新理念,是自然環境與學校的人文環境想結合的典範。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2


  近年來,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的社會力量辦學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湧現出一批辦學規模較大、辦學質量較高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也起步較早,如濱海學院早在1992年建校之初就成立了團委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他入駐我區的較大規模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也都迅速成立了團並開展了富有實效的活動。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的工作從整體上看基礎還很薄弱,團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不能充分發揮,個別的團組織甚至處於癱瘓狀態。如何貫徹實施團省委「凝聚力工程」和團市委「細胞工程」,加強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是一個緊迫的課題。為此,團委對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發展現狀及其團建工作特點
  (一)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發展現狀
  自1992年我區第一所也是全省第一所民辦自立職業高中誕生至今,全區各級各類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已達58所。這些按性質可以分為:學歷教育學校10所(其中民辦高校2所、十五年一貫制普通教育學校1所,職業學校(中專)7所),非學歷學校48所(其中非學歷民辦高校5所,聯辦中專學歷教育學校14所,其餘為電腦類、語言類、藝術類業餘培訓學校;按辦學形式可以分:全日制學校22所,業餘培訓學校36所。濱海學院、黃海學院、南洋學校、博益學校、拓譜計算機學校、奧林特外事翻譯學校、黃埔職業學校等7所學校共征地1300餘畝,自建校舍36萬餘平方米。
  截止到20xx年底,全區共有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全日制在校30560餘人,教職員工2150人,共為社會輸送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特長的生3萬餘人,極大地豐富了我區人才市場,基本滿足了開發區內、外資的用工需求,對我區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數量、規模、檔次和管理走在了全市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前列,其中,濱海學院是全市第一所也是全省第一所有獨立發放大專學歷資格的民辦高校,南洋學校是青島市20xx年唯一一所A級學校。
  (二)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特點
  我區58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中有22個是全日制學校,這部分學校的學生數約占全部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學生數量的85%以上,無論是從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校舍宿舍等各方面辦學條件來看,這22個全日制學校都是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團區委今年召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現場會,重點是幫助這22所學校解決團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爭取通過這部分學校帶動全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團建工作。綜合來看,全日制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體現出以下特點:
  1、團建熱情較高,建團率達到100%。今年10月份團區委在濱海學院召開全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現場會,22家全日制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代表在參觀了濱海學院的團建室、活動室等團的陣地建設和建設之後,反映以前從沒想到團建工作可以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現場會結束之後,團區委繼續靠上做工作,依次和所有10所未建團的學校進行聯繫和,短短半個月之內,為這些學校辦理了建團手續,配齊了「四冊」等相關檔案,截止到目前,我區全日制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建團率已達到100%,「六有」團支部比例已達到95%以上。
  2、團建工作客觀上彌補了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管理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性。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好的,但目前還是有一些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對學生的管理呈現出一種隨意性和不規範性。而團建「細胞工程」的實施在管理、檔案制度、陣地建設、文體活動等方面完善和彌補了學校對學生管理的漏洞和缺失。如黃浦職業專修學校通過召開團委成立大會,建立了、體育、考勤等學期管理制度和獎優罰劣的激勵約束機制,學校的教學管理等各方面都有較大起色。
  3、團的建設與學校實際工作緊密結合。一是與學生的創業就業相結合:由於社會力量辦學單位有專業設置市場化的特點,這些學校在開展團建工作的同時注意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就業創業,一方面取得的學生的信任,一方面也贏得了學校領導的認可,為團建工作的下一步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如濱海學院團委提出了「團委聯繫提議」、「實踐基地選擇」,積極聯繫海爾、海信、澳柯瑪、海都、開發區海關等單位,與他們共建實踐基地,兩年來共組織4000餘名學生,在實踐中全面開發學生的素質,拓展潛能;金海岸職業學校是海爾在開發區的.人才培訓基地,校團委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培訓,組織海爾的管理模式,企業的制度等等,使學生逐步接觸社會,適應社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二是與學校校園建設相結合:各學校團委通過校辦刊物、廣播電台和閉路電視等文化陣地積極開展藝術、體育、武術等各種社會團體活動,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的社會美譽
  度都有提高,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如海龍職校開展徵集校園「文化語絲」活動、南洋學校充分利用《南洋學刊》、《南洋心橋》、南洋之聲廣播站、七彩南洋電視、閱報欄、欄等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據,截止到目前,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共有校辦刊物、廣播站等文化陣地26個,充分展示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
  4、團的建設與全區社會精神創建緊密結合。近幾年來,在團區委的組織下,全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組織積極參加我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各學校把開展志願者活動、積極參與全區群眾文化創建作為打造一支充滿活力的團員隊伍和開創特色活動的有效方式,兩年來,共組織青年志願者35000人次參加環境整治、重大節慶活動服務、植樹造林、外語角活動、青年文明創建活動;在我區舉辦「五月的花海」和「同唱一首歌」社區文藝巡演、慶祝「__大」全區文藝匯演、區聯歡晚會等群眾文化創建中,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共組織青年學生參加演出達2880人次,有力提高了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聲譽,為我區精神文明的建設貢獻了力量。
  二、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團建工作在近年來獲得快速發展,已逐步成為我區團建工作的一個亮點,但其發展仍面臨著一些困難。
  (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夠
  在今年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現場會召開之後,雖然各學校對於團建工作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落實在行動上,力度仍然不夠,只有個別學校能夠出台相關政策文件,依託工作帶動團建發展:如濱海學院從團幹部配備、活動經費、制度保障等各方面都給予院團委以大力支持,為院團委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當然,根據區教體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22家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只有5家學校成立了黨組織,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團建政策支持的力度,由於條件所限,很多學校團的建設走在黨建之前,政策支持也只能依靠學校的辦學力量本身來提供,這無疑提高了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政策支持的難度。
  (2)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發展參差不齊
  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團建工作發展參差不齊,差別很大。其中濱海學院、黃海學院、南洋學校、海龍職校4所學校從學校規模、管理、團建積極性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來看處於第一檔次;拓普計算機專修學校、博益職校等6所學校活動開展較為豐富,與上級團委聯繫比較密切,團建工作處於第二檔次;其他十餘所學校或者是建團雖早但活動不突出,或者是剛剛建團處於起步階段,所以處於第三檔次。團建工作的這種差別首先與學校自身的發展優劣息息相關:資金雄厚、基礎紮實的學校團建工作遠遠好於規模較小、基礎較為薄弱的學校;其次也與校方的領導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這在以個人和企業辦學為主體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中非常關鍵;再次與學校團幹部的素質也有關聯,團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校團建工作的水平高低。團區委如何平衡地在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中開展團建工作,使得全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工作在整體上上一個台階,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3)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發展不加大了團建工作難度
  在中我們發現,由於絕大多數社會力量辦學單位是由社會相關機構和熱心教育事業的個人集資興辦的,完全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因此,其辦學的穩定性難以。幾乎每年都有一部分學校由於資金投入難以為繼、經營管理不善、方向變化等各種原因退出教育市場,當然,同時也會有更多的資本湧入我區紛紛開辦新的學校。退出和加入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都非常正常,但對於團建工作來說,無疑又增加了難度,這也是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的一個普遍的難點。
  (4)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生源和師資的先天不足對團建工作有一定影響
  社會力量辦學單位要增加對的吸引力,往往要通過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以及較高的工資待遇來實現,即使這些問題學校硬著頭皮解決了,但卻往往因關係調動、戶口遷移、子女就學、配偶就業、職稱評定等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而擱淺,這為穩定隊伍帶來了困擾。同時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在生源方面競爭力比較弱,相對國辦學校而言生源質量較差。這方面的先天不足使得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學生相對難以管理,這既是一個證明團組織凝聚力的機會,同時也給團建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團幹部特別是學校團組織負責人如果業務素質不過硬,團建工作更是無本之木,無從做起。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緊緊圍繞團建「細胞工程」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按照「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以信息互動為依託」這四個方面的總體規劃逐漸摸索出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以制度建設為基礎,確保團建工作順利開展
  制度建設是團建工作的基礎,在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團建工作中,我們要完善推廣以下制度:
  1、深入實施團建「細胞工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每一個團支部都要建立「團員花名冊、團費收繳記錄冊、團支部會議記錄冊、團支部工作問答手冊」這「四冊」檔案,並認真貫徹「團課制度、團員年度團籍註冊制度、團員教育評議制度、團組織例會制度」這四種制度,爭取每個團支部都能夠達到「六個有」的標準。
  2、堅持「黨建帶團建」制度並擴大其外延。成立黨組織的學校在實施黨建工作中,要把團建工作作為各級黨組織黨建各種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列組織的目標管理考核細則之內。這樣做到黨建、團建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使共青團工作成為學校黨組織考核各黨支部年度工作成績的一個重要指標。雖然現在我區還有很多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尚未建立黨組織,但黨建帶團建中有很多好的方法仍然值得借鑑:如學校董事會和學校機構可以下發相關文件,落實團組織的幹部待遇和活動經費,並對共青團的「優、先、模」幹部進行獎勵表彰等等。
  (二)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
  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團建工作是否成功,首先取決於它是否能夠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而檢驗的標準也正是在於它是否有效的幫助學校進行教學和管理。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組織要堅持從學校實際出發,堅持服務學校中心工作、服務青年學生的原則,採取靈活有效的方式開展團的活動。一是圍繞思想道德教育,可以組織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青年志願者、社團文體活動等社會公益和文化娛樂性質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比如開展「做身邊小事,樹團員形象」、「創優良學風,建文明校園」等等活動,比如濱海學院曾開展「我給父母的一封信」活動,號召大家通過書信向父母說明學院的真實情況,糾正社會對濱海學院的片面認識,活動相當成功,外界的懷疑、猜測少了許多,有效地幫助學院頂住壓力,渡過難關。二是圍繞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就業緊迫的問題,可以組織創業大賽、實踐基地等服務青年學生迫切需求的活動,這樣才能活躍基層的團組織,為青年學生服務,贏得學校領導的支持。
  (三)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增強團組織的戰鬥力
  目前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幹部的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們要採取各種形式,在這些學校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團幹部,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更充分地發揮團的先鋒隊的作用。
  1、爭取團組織負責人列席同級黨委或行政會議。要把黨建帶團建的工作精神向各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傳達,爭取校中層管理人員擔任團組織負責人,列席同級黨委或行政會議,以此帶動團組織的幹部建設。
  2、建立推廣約束機制和競爭機制。為使團的幹部能上能下,保障在位的團幹部盡職盡責,團區委應當在全校各級團組織中建立推廣約束機制和競爭機制。具體做法是:團員青年選舉團委委員的同時選舉兩名候補委員,候補委員列席團委、總支、支部會議。正選的團委委員如果無故缺席會議累積達三次,將被取消委員資格,並由候補委員接任。這一制度可以對團幹部進行有效約束和激勵。
  3、加強團幹部培訓。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幹部業務素質總體不高已經制約了團建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要堅持把團幹部建設作為我們工作的核心,大力加強團幹部的業務培訓,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
  (四)以信息互動為依託,建立團建工作交流綠色通道
  根據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團區委在召開現場會推廣各團建工作典型的先進經驗的同時,一是可以通過創辦《全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簡報》的方式,定期刊發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典型和工作亮點,引導團建基礎薄弱的學校加強學習、互通有無;二是可以在區青少年信息網上開闢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共青團工作專欄等的形式,建立他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之間工作交流的綠色通道;三是通過組織各學校聯辦活動或聯誼來增進彼此的了解,加強互相的溝通。通過這三點逐步縮小先進單位與落後學校之間的差距,最終實現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的整體飛躍。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篇3


  家庭教育是作為孩子通向社會的橋樑,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已處於人生的關鍵期,所走的每一步對他們以後的人生髮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代大多數的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朴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貪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麼家庭教育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增多,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的孩子,由奶奶爺爺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們扶養成人,至於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沒有什麼明確的要求,家長對孩子的最大希望就是讀好書上大學,將來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的體力勞動,獲得較高的經濟總收入。這些方法,大多是簡單粗暴,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針對以上的現狀,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做了一些嘗試。
  一、「六個一」機制——讓關愛工作常態化
  望直港鎮中心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外出打工的父母較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看管。針對這一情況我校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每年開學初都會按上級要求,學校部署,組織全體教師與有關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建立健全了關愛留守兒童「六個一」機制。
  為落實上級部門的要求,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與有關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建立健全了關愛留守兒童「六個一」機制。
  (1)建立一套留守兒童信息管理檔案。從去年開始,學校建立了一套「留守兒童信息管理電子檔案」,做到基本信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父母及監護人聯繫方式「五清楚」。
  (2)每周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或進行一次義務家教。結對教師每周安排一次專門的時間,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動向。
  (3)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一封愛心書信或通一次親情電話。利用書信、網絡等途徑,加強孩子與父母的溝通。
  (4)每月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一次溫馨家訪。通過定期家訪,使孩子感受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問、難有人幫」,讓他們在一個健康、關愛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5)每學期與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一次家教方法指導。除了對學生營養與健康、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6)每年陪同留守兒童過一次有意義的節日。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生日,都有我們老師和同學陪著共同度過,贈一張賀卡、寫一篇感言、送一句祝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每位留守孩子感受濃濃的溫情與關愛。
  二、「留守兒童之家」——讓關愛工作特色化
  為了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慰藉心靈的港灣和展現才智的大舞台,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五個藝術室、一個圖書室、三個微機室等教學資源,著力打造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牆上貼著孩子自己寫的、畫的畫,創作的手抄報,配有電腦、電視、投影儀等,做到溫馨、祥和、人性化。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學校安排專門老師值班,讓留守孩子來「家」活動,學校的700多名留守兒童幾乎全都參加了學校的社團項目,紙漿畫、京劇班、棋類等特色項目組裡都有留守孩子忙碌的身影。 「紅蜻蜓」紙漿畫工作室里,孩子們用收集來的廢紙製作紙漿畫,用南瓜、山芋及廢棄的飲料瓶製作手工作品;在「星星點燈」留守兒童合唱團中,近100名成員為清一色的留守兒童。去年九月份,有幸參加了揚州市中小學師生藝術團演出;在留守兒童京劇興趣班,專門聘請縣城有特長的退休老同志擔任老師,指導孩子演唱京劇。六(5)班王佳慧同學父母均長年在蘭州打工,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她,養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自參加京劇興趣班後,性格越來越開朗。去年暑期參加省少兒京劇大賽,獲得新苗獎。學校的圍棋興趣小組,有多名留守兒童參加。在縣圍棋比賽中獲得第五名,是獲獎學校中的唯一農村小學。打工的父母節日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裡孩子一樣下圍棋,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欣喜和激動。還有兒童畫、腰鼓隊、口琴班等等,這些特色項目在縣評比中都獲得了一等獎,這當中也有許多留守兒童的功勞。孩子們在參加社團活動中,愉悅了身心,培養了技能,也為學校品牌建設作出了一份貢獻。
  我們的「留守兒童之家」,讓遠離父母的孩子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培養了他們交往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使孩子們的心靈有了可以依靠的港灣,多了一個幸福的快樂家園。
  三、家校溝通讓家長擔起教子之責
  目前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地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正確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儘自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
  儘可能調整好家長外出方式,不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父母最好留一個人在家照顧和監護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與影響氣氛的完整存在。家長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時間間隔越短越好,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願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有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讓她們知道父母都愛你們,讓他們心裡也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會有積極主動向上的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四、多交朋友增強自信快樂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不善於交際的孩子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性格抑鬱,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因此也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甚至遭受孤獨的煎熬。這些孩子長大後容易心理脆弱,缺乏耐受性,不懂得克制自己、說服自己,而是處我為中心,有一點不順就想報復。相反善於與他人融洽相處者,大多性格比較開朗。樂觀的孩子人際關係和諧,他們更容易吸引同伴的注意。有了朋友,他們會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並在互朋友的交往中學會如何相互適應,懂得關心別人,克制自己。所以父母不妨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特別是同齡朋友。讓孩子在與他人融洽相處的過程中健康活潑地成長。
  新的目標,新的征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我國農村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我們將借全社會都關註解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以更加務實的措施做好扶貧助學「百千萬」工作,為實現「學有所教」、辦人民滿意教育再作新努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讓每一個孩子在健康和諧的大家庭中健康、活潑、快樂成長。是我們這個社會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