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關於2023年城市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

2023年11月14日

- txt下載

關於2023年城市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


  發展城市經濟,是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是帶動區域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其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為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我區結合城市特色和發展訴求,組建城市經濟考察團實地考察,提出加快發展主城城市經濟的對策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一是從總量看,服務業首位經濟地位不斷鞏固。20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5.54億元,其中服務業增加值達346.06億元,占GDP比重58.1%,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35.4%,對全市GDP貢獻達18.45%,,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構建主城經濟實力的核心支撐。
  二是從區塊看,“兩城一區”齊頭並進。經過多年發展,小*、智慧新城、智造新城商貿服務業呈現“三足托鼎、各具特色”的局面。智慧新城服務業主要以數字經濟和生活性服務業為主。
  三是從行業看,生產性服務業貢獻明顯。現代產業分工越來越趨向專業化、精細化,生產性服務業加速從製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分離出來的同時,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格局日漸顯現。2021年1-11月,全區105家生產性服務業(不含貿易批發)營業收入74.8億元,同比增長17.1%,生產性服務業占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收比重達82.7%,拉動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4.2個百分點。全區210家生產性服務業(貿易批發)銷售額355.83億元,同比增長40.1%,占全部限上貿易業銷售額(營業額)比重達81.7%,拉動全部全部限上貿易業銷售額(營業額)31.1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成為我區規上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極大程度促進了我區服務業經濟增速的穩步提高。
  二、存在問題
  (一)現行財政體制難以匹配主城經濟發展戰略,亟需改變。
  *是*市政府所在地,是*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21年末全區常住人口53.24萬,占全市的23.3%,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95.54億元,占全市的31.7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6元,高於全市42658元,全市首位。而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僅12.87億元,占全市的7.8%,僅高於開化(11.07億元),為全市第一江山(25.63億元)的一半。財政收入水平與主城區地位極不相稱,難以支撐未來主城經濟發展。
  一是市級共享收入範圍過大。我區收入範圍劃分種類是按特定企業與區域相結合類型,劃分為市級固定收入(智造新城、智慧新城、除*農商行外金融保險業、巨化集團、市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所繳納稅費)、區級固定收入(9個鄉鎮、雙西港、區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所繳納稅費)、市區共享收入(除上述外的區域,主要以街道為主)。相較於其他市主城區,共享收入體量較大,區級固定收入體量較小。
  二是共享區域下放區級財權不足。*的市區共享區域財力分成種類為總額分成,與考察7市主城區相比,只有麗水市蓮都區實施總額分成。其它6主城區均實施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分成機制。相較於其它主城區的超收分成比例(吳興區70%,定海區80%,拱墅區60%,婺城區50%,越城區60%),*分成比例明顯偏小。主城區內專業市場按市區30%:70%,其餘共享區域按市區70%:30%分成。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按各階段學生人數和固定比例,進行統籌結算。土地出讓收入按凈收益8%結算給*。以2021年為例,市區共享區域的財力分成中,區級財力分成占比僅為24.73%。
  三是“上結下”稅收征管體制限制區級自主權。7市中除金華婺城區以外,其餘主城區均實現類似“下解上”稅收征管體制。*的稅收征管體制為“上結下”,無論是市固定收入區塊、區固定收入區塊,還是市區共享區塊稅收,均由市稅務局(下轄一二分局、智造分局和*稅務局)統一征管,稅收統一入市級金庫,再由市財政統一按財政體制規定結算給*。因無法掌握稅收基礎數據,這嚴重限制了區級發展區域經濟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四是市與*的政府支出責任劃分存在進一步明確空間。凡是市政府或上級部門確定的對企業財稅優惠政策,分別按體制規定確定的收入劃分範圍由市、區財政相應負擔。對同時涉及市、區兩級收入的,由市財政辦理政策兌現,然後由市財政與兩區財政按政策規定進行結算。對此出現的問題是,街道作為發展城市經濟的核心腹地,在這一市區共享區域內,會存在相關區級政策無法被市級認定並兌現,而只能以3成稅收分成作為涉企支持政策口徑,導致區域城市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財力支撐,這也是共享區域總額分成辦法形成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痼疾所在,不利於調動主城區服務業發展積極性,不利於壯大市本級城市經濟,不利於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
  (二)市區一體齊抓共管體制機制存在堵點難點,亟需優化。
  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既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鞏固和擴大稅源、促進地方財源增收、實現地方財力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點。近年來,我市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特別是疫情以來,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有效促進了主城區服務業的發展,但總體來看,*服務業仍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新舊產業尚未完成承接轉換,體制機製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有待進一步創新優化。
  一是服務業發展的規劃、政策體系不完善。①規劃。因行政體制限制,我區的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布局和產業發展規劃僅局限於小*,智慧新城、智造新城作為我市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與我區整體規劃方向、站位、維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全市城市經濟發展規劃“一盤棋”有待落實。②政策。市區範圍內服務業發展政策不盡相同,給政策兌現和招商引資造成一定難度。特別是*和衢江企業註冊地與經營地不一致情況普遍存在,兩區服務業發展政策在全市大商貿政策下仍有區域範圍的補充發展政策,導致部分服務業企業採取異地經營、變更註冊地、業務外流等方式獲取有利政策。企業在兩區之間的“騰挪”對於全市而言是業績無增長下的政府成本“內耗”。
  二是市區合力有待進一步強化。①服務業數據統計入庫出數跨區域協調統籌難度大。目前*服務業實行在地統計,涉及*、市本級、集聚區、智慧新城和巨化集團等區塊,因行政管轄限制,企業配合度低,數據統計難度大,漏統、延報情況時常發生。數據的不精準將直接影響頂層設計、規劃統籌、政策激勵等方面。②市區兩級未形成聯動機制,造成區級信息獲取不及時,工作開展不順利。主要體現在:市級國資公司在下屬公司註冊、經營等行為我區無法實時掌握,造成統計指導服務滯後;市本級事業單位成立、變動等情況不明,可能對非營利性服務業經濟指標數據造成納統不全;市本級引進服務業、商貿項目情況無法及時掌握,入庫申報存在困難。③考核體系有待完善。由於智造新城考核體制中對服務業、商貿業分值較低,智造新城服務業統計工作一直無人負責,而我區街道統計員在平時企業走訪中因管轄權限問題難以得到智造新城內企業配合。④樓宇經濟缺乏明確牽頭部門。樓宇經濟是城市經濟布局、產業發展的主要承載,現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是一些二三線城市都將樓宇經作為伸向空中的“新街道”,作為城市財力來源的主流之一,目前主城區樓宇經濟依舊存在規劃缺失、定位不清、規模偏小、管理滯後等短板,須明確牽頭部門或組建工作專班統籌主城區樓宇經濟發展。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功能定位
  圍繞一個產業,培育兩個業態,定位四個中心,打造五個片區,實現五個躍升。
  “一產業”:結合*位、戰略定位和城市用地性質,將城市經濟發展重點聚焦在都市型產業。
  “兩業態”: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高集聚性的高端服務業態和適宜以樓宇形態承載的無污染、小空間、高科技、大產出的高新技術業態。
  “四中心”:依託主城區文化、教育、醫療資源,定位現代服務業中心區;依託主城區位和交通優勢,定位商貿物流中心區;依託南孔文化底蘊和生態優勢,定位文旅康養服務中心區;依託四省邊際戰略定位、人口集聚趨勢和巨大市場需求,定位區域性總部經濟中心區。
  “五片區”:①“烏江東岸”智慧雲谷(專業市場城)。“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布局專業市場東片1.44平方公里產業空間布局,打通專業市場和智造新城物理連接和產業銜接,推進科研、信息、城市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和家裝、建材等高品質生活型服務業集聚。②巨化新材料小鎮。依託巨化集團、華友鈷業、金瑞泓等龍頭企業,聚焦氟矽、電子化學品、鋰電、金屬製品等新材料產業鏈,大力培育發展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打造布局合理、服務產業明晰、資源集約高效、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數智化生產性服務業高能級集聚平台。③雙西港總部經濟園區。致力於高端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建設。通過“國資建一批、頭部招一批、行政配套一批”的思路,高標準重建雙西港片區,推動新服務業主平台建設。立足於元力、華友、中石化等*本地製造型龍頭企業辦公需求,建設總部辦公樓宇。藉助區位優勢,招引金融、信息、科技服務、建築業等總部經濟入駐,打造*南部政治、經濟中心。④南湖品質商圈。持續推動南孔古城復興、南孔文化復興“雙輪驅動”,提升上下街、坊門街、水亭門、北門街商業步行街及馬站底、仁德路美食街巷的商業氛圍,深挖文創、研學、批零住餐傳統商貿服務業帶動效應。⑤靈鷲山旅遊度假區。科學規劃17平方公里,植入道教、戶外、康養等多元要素,打造集休閒度假、山地運動、森林康養、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五躍升”:①規模總量躍升。主城服務業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力爭到2025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150億元以上。②發展貢獻躍升。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基本構建,力爭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超60%,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40%。③發展質量躍升。生產性服務業占規上服務業、限上貿易業比重繼續保持雙80%以上,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2萬元/人。④特色行業躍升。鞏固電商主城優勢,做大做強村播產業,力爭到2025年,網絡零售額突破150億元,四省邊際直播產業創業街實現營收20億元以上。⑤創新能級躍升。力爭到2025年新增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10家以上,打造1個以上省級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區。
  四、提請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主城區城市經濟發展,激發城市核心區活力的建議
  (一)優化稅收分成財政體制,激發主城大抓城市經濟的主觀能動性。
  一是收入分成上,調動區級“積極性”。財力是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保障。針對市級共享收入範圍方面,建議市區共享收入範圍中,專業市場區域劃歸*固定收入,其餘共享區域堅持“互利雙贏”原則,實施“屬地徵收、固定上解、超收分成、激勵獎補”的超基數分成管理機制。即原市區共享收入區域稅費收入納入*財政收入,按年度進行定額基數上解,保障市級既得利益,超基數部分歸屬*。
  二是稅收征管上,增強區級“自主性”。針對稅收征管機制,建議按照“簡單透明、高效便捷、統一規範”原則,建立科學穩定的“下解上”稅收征管體制。主城區內的稅務征管機構(除兩城外)徵收的稅收和非稅,統一由*進行稅收核算。*轄區範圍內市級出讓的土地出讓金,按出讓收入的固定比例以轉移支付形式補助給*。
  (二)建立市區城市經濟發展聯動機制,破解協同推進難題。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建議市府辦牽頭,建立市區城市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完善組織管理和工作推進機制,研究解決“兩城一區”和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職能協調、信息互通、責任落實,合力推進城市經濟發展。
  二是強化要素保障。落實城市經濟發展引導資金,用於支持主城區城市經濟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重點企業培育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優化資源配置,保障服務業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統盤考慮全市服務業政策的平衡性,提出市區範圍內統一的服務業發展政策,減少內部不良競爭帶來的經濟影響。
  三是強化樓宇經濟發展保障。將樓宇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明確牽頭部門或組建工作專班,理清主城區現有樓宇的基本狀況,成立專業團隊,對樓宇經濟建設、投融資、運營、招商、維護全程管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