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5篇

2024年01月04日

- txt下載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5篇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間總是流逝飛快,不知不覺中已進入了農曆八月,十五那天逐漸走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2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裡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粽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著過年一樣盼著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麼的,然後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後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 洗棕葉動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後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後濾 乾淨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粽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 包出兩到三個粽子。有些特色粽子裡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麼的,其味吃起來怎麼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著學包過粽子,儘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為勁小,包出來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 小孩都只能圍著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後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後。因為要貪第一個吃粽子,許多小孩都幾 乎養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乾等著急,於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 ,宛如田間裡的青蛙奏著歡快的樂曲。
  其實,粽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粽子儘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著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粽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麼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 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裡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粽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3


  家鄉的中秋,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吃月餅、賞月。可是卻充滿了趣味,也充滿了歡樂。
  我的家鄉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家鄉的每個人更是淳樸善良。每到中秋節前夕,街上幾乎每家店都在買月餅。圩天的時候,更是熱鬧非凡。整個市場就像一鍋沸騰的水,這邊「媽媽,我要吃水果 味的月餅!」那邊「香香甜甜的月餅,快來買啊!」小販的吆喝聲蓋過了孩子們的叫囔聲、顧客的還價聲。
  孩子們選月餅是很仔細的!首先看外包裝,一定挑好看的,因為覺得外表好看,味道一定好,也許事實並非如此;其次,挑形狀好看、字樣清晰的,那些形狀不好看,字樣被擠壞的月餅只能靠邊站 了。
  買回家以後,看著香香甜甜酥軟的月餅,真想咬上一大口。可是不能!到了中秋節那天,早晨七點多,各家點蠟燭,放鞭炮,再供上月餅。老家人信佛,任何東西都要先讓菩薩和灶神先吃,就連每 天早上的飯,都要放一碗咋灶上,叫做「菩薩飯。」
  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終於可以吃月餅了!可是看著手中的月餅,又捨不得吃。一般老家人喜歡買一塊大的月餅,午飯和晚飯過後,再切著吃。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每年中秋節都是買兩三塊大月餅,午飯過後,切開再端上桌。為了吃月餅,我總是飯吃少少的,就連最愛的粉皮和粉干也是如此。端上桌的月餅,切成了大大小小的方塊。而不 懂事的我,總要左右端詳,仔細對比,把最大、最好看的那塊挑走。而外公外婆則笑而不語。
  晚飯過後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了。大家圍桌而坐,賞著周圍的月亮,一邊嚼著酥軟的月餅,一邊玩各種遊戲。猜謎語、品詩文、捉迷藏是我們最喜歡的活動。還有講故事、老鷹抓小雞……陣陣歡 笑聲此起彼伏,連天上閃爍的星星也注視著我們。星星、燈光、月亮、樓房、青山、果樹……這一切,匯合成一支無聲的小夜曲……
  如今,我已有三年沒在老家過中秋節了。真的好想在家鄉和夥伴們一起過中秋,一起在月亮下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4


  我母親的家鄉是一個小村莊,也不過是十幾戶人家。母親常帶我去玩,所以這也是我的第二個家鄉。也許是因為人數不多,村莊裡的人大多都認識彼此,所以在這村莊裡,許多過節日的方式都不一樣。
  最特別的應是中秋節了,說是中秋節,還不如說是一場聚會――我們並不會像其他人那樣,一家幾口地呆在家裡,圍著飯桌吃一頓團圓飯,而是會整個村莊的人都聚在祠堂吃上一頓,在席間談天說地, 老的談談當年的社會,年輕的就說說現在的經濟,年幼的就在一起打鬧。那桌吃上一口,那桌也吃上一口,開心極了。我還記得有一次黃奶奶在酒席上笑哈哈地說著自己兒子――李叔叔第一次受到女生 寫的情書時害羞得樣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誰知李叔叔聽到後就叫了起來:「可惡,媽,你怎麼連這個也要說啊!」令大家笑得更開懷了……
  吃過飯,大家都會從屋子裡搬出凳子到村裡的球場上坐,開始村裡每年中秋的例行表演會。只見村長穿得不太正式地站到了中間,拿著用紙捲成的「麥克風」,笑得有點傻,他這樣子又引出了一陣笑聲 ……「各位聽我說,今年那個『誰誰誰』偏要說要特別一點,所以我就決定用抽籤的形式讓人出來表演。剛才大家都把名字寫好放在紙箱了吧?我現在要開始抽啦!」只見村長把手伸進小箱子,然後一 抓,就拿出了一張小紙條,一看,說:「哎呀,我抽到我們村的老壽星。」話聲剛落,李奶奶就站了起來,她今年已是90高齡,但走路還很穩,她站好了,大聲說:「我給大家唱只歌吧。」奶奶唱得可 真是中氣十足!後來又抽了五六位,大家都興奮極了。終於到了最後一位了,村長拿出紙條一看,說:「呵,我抽到了城市來的小伙子啦!」「哥,你的小提琴我拿來了。『可愛的表妹笑著說。哥哥看 著周遭的人,發現已無退路,只好硬著頭皮上,匆匆地拉了一曲就走了,也許村裡人沒聽過提琴演奏,所以聽得特別認真。哥直說倒霉,其實是我和姐多寫了幾個哥的名字,不抽中才怪呢……
  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機會在家鄉過中秋節了,但那時歡樂的笑聲我應該一輩子也忘不了。

寫中秋節的四年級小學生作文5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春節……
  中秋節在8月15日,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 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 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 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 「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 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 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 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 《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台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