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13《將相和》

2023年08月24日

- txt下載

13《將相和》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禦、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4.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二)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繫。主要是在反覆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突破難點。
(三)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後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複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誠意:真心。
絕口: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抵禦:抵擋,抵抗。
推辭:謙讓不幹。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虧。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3)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點撥。
4.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不足。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6.學習第一個小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歸納整理:
(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我看你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7.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1,發揮想像,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複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
8.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鬥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課下請同學們預習澠池之會。
(五)課堂練習
簡要複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個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後果,了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根據第一個故事,說說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過渡: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麼,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1)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按照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
自學提綱:
①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討論、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趙王,要趙王鼓瑟,並且叫人記錄下來。
經過:藺相如針鋒相對地逼秦王擊缶,維護了趙國尊嚴。
結果: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相如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
②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a.畫出人物言行。
(語言:請您為趙王擊缶。;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行動: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叫人記錄下來。)
b.思考:藺相如為什麼逼秦王擊缶?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秦王讓趙王為他擊缶,並且讓人記錄下來,這實際上是秦王侮辱趙王,貶低了趙國的地位,所以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秦王擊缶後,不敢拿趙王怎麼樣,是因為廉頗大將軍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秦王只好放趙王回去。)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小結過渡:在澠池會上,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藺相如維護了趙國、趙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很不服氣,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上去的,而且職位還在自己之上,於是將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個小故事。
(2)學習第三個小故事。
①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畫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點撥:
①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生矛盾。
經過:藺相如處處迴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②分析藺相如的語言、行動:
(語言: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表現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行動: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③再讀藺相如的語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燈片,閱讀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a.藺相如這樣說,是不是自我吹噓?為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不是自我吹噓,因為這是在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他的情況下說的。)
b.這段話包括幾層意思?
(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藺相如迴避廉頗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對國家安危的重大關係: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
c.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說得對嗎?文中什麼地方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
(說得對。從澠池會見之後,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說明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
分析廉頗的語言、行動:
①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語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反映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點。)
(行動: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反映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幻燈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像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學生可以展開合理想像、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頗為什麼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如處處迴避他,並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真不應該,於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說明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改過。)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總結、擴展
1.通過學習,你了解到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你更喜歡誰?為什麼?
(藺相如有不畏強暴、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喜歡誰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說明理由。)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詳細說出因果聯繫;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課堂練習
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個故事間聯繫,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二)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解決疑慮:
(1)分角色朗讀全課,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表現了藺相如、廉頗的什麼品質?
(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讚揚了兩人愛國的好品質。)
(2)課文的三個小故事敘述了誰和誰的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這些矛盾可以歸納為哪兩種矛盾?
(討論、交流、點撥:敘述了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敵我矛盾;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是個人矛盾。)
(3)貫穿兩種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誰?(藺相如)藺相如在這兩個不同的矛盾面前分別採取了怎樣不同的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點撥:對秦國敵我矛盾採取堅決鬥爭、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對同廉頗的內部矛盾採取顧全大局、求和、團結的解決辦法。)
(4)三個小故事間有什麼聯繫?
(討論、交流、點撥:師:三個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藺相如有完璧歸趙之功,才會有澠池之會的隨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後是果。師: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奇功卻是廉頗與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均是因。)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個故事是因果關係。第一自然段是下面三個故事的總的起因,如果沒有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而最後藺相如忍辱退讓,廉頗受感化,負荊請罪,主要是由於他們看到了大敵當前,有共同抗秦的愛國之心,這是促成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改過的精神,讚揚了將相愛國的好品質。)
(三)總結、擴展
本文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下請同學們自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學習將相團結一致、全力合作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布置作業
1.形近字組詞:
2.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感想。
(可根據將相的高尚品質來談感想,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都能向將相學習,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那麼,我們一定會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成為真正的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