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湖南導遊詞範文合集大全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湖南省,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那裡有很著名的景點,不知大家都去過嗎?以下是湖南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湖南導遊詞1
歡迎大家來到岳陽君山島!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君山,古稱洞庭山,洞庭湖由此而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用「白銀盤裡一青螺」來形容君山。君山上有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傳書的傳書亭和柳毅井,呂洞賓的朗吟亭,漢武帝的酒香亭等。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這浪漫神話傳說,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 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說,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樑,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說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說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俞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
君山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蹟。
湖南導遊詞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衡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歡迎您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在我們湖南有兩個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嶽」;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時期有個名叫徐靈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嶽記》中首次提出:「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回雁峰既是衡陽城市的標誌景觀,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峰景區的門前,回雁峰景區處處表現著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陽城市的底蘊所在。這裡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誕生地,回雁峰壽佛殿是南嶽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山作為「壽岳」「南山」的重要佐證;還是衡陽城市的地理依託---回雁峰不但是凝聚衡陽人想像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結聚整個湖湘地理靈氣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嶽猶如一條「巨龍」,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龍頭」的風水寶地上。
回雁峰——南嶽第一峰,峰高96.8米,面積6.32公頃,位於衡陽市城南。20_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走進回雁峰景區,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雁峰廣場。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12米的大雁雕塑,四隻銅鋁合金鑄成的大雁形態各異,昂首雲天,象是歡迎各位的到來。大家猜猜,為什麼是四隻,而不是其它數字呢?對了,四隻大雁就是表示我們「南嶽第一峰」一年四季都歡迎四面八方貴賓的到來,同時祝大家四季發財。「雁雕」的創作者是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曾留學日本、法國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現在這座雕像已成為衡陽市的標誌,我們衡陽也有「雁城」之稱
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雁峰的北門入口,這座仿古式的門廳採用的是對稱式的建築,琉璃黃瓦,典雅古樸,門廳上方「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的匾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朴初先生的墨寶。兩邊的對聯是:
雁陣破長空 展翅騰雲 俯仰方知天地闊
峰頭攬勝景 騁懷極目 登臨不盡古今情
此聯撰文是已故衡陽市政協秘書長李兆璜,本市書法家陳文質書寫。請大家看看這幅用東北松雕刻的南嶽群峰圖,綿延七十二峰,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兩邊的對聯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鄧磐石書寫。
瞰城廓 霧散雲開 四面氛煙皆掃盡
臨福地 神怡心曠 千年名勝又重新
門廳前後兩幅對聯,對仗工整,生動而形象地把回雁峰的特點和登峰攬勝的怡情逸趣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峰。峰頭上有出生於湖南安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唐天際將軍手書的「回雁峰」三個大字。在回雁峰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創作者周輕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際將軍。
「回雁峰」之名來源有三,一曰:北雁南來,至此越冬,待來年春暖北歸;二曰:山形似雁,張翼迴旋,是以其山勢而得名;三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經救過一隻受傷的大雁,後來姑娘因生活貧困勞疾而死,葬在回雁峰下,每年秋天那隻被救的大雁都要來此憑弔她,鳴叫不止,哀傷迴旋。
這裡就是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峰煙雨」。傳說天將下雨池中水氣裊裊升騰,如煙似霧,縈繞峰頂。由於歷史的變遷,當年的景致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站在此地可遙想當時那種雨霧飛濺,紫氣升騰的景觀,領略「雁峰煙雨實堪夸」的意境。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了「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明朝詩人陳宗契讚譽道「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贊雁、詠雁,以雁寄情,托物言志,敘發思鄉之情,「衡陽雁」已成為人們傳情達意,思鄉懷古,情深意長的代名詞了。
回雁峰景色宜人,亭台樓閣布局合理,建設精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達」牌坊,是仿明朝圖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門,上面是用漢白玉製作的「麒麟吐書(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門上「上達」兩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從此起步,就可以達到人生的頂點;同時也含有一種禪意,佛教認為人性有三毒,就是「貪、嗔、痴」,大家只要過了這個「山(三)門」,就能滅絕這三毒,達到心靈上的快樂自由。上達的兩邊是衡陽的「雁城長聯」,撰聯作者衡陽詩人郭龍;書法作者是加籍華人、祖籍衡陽、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此聯氣勢磅礴,用典貼切,170個字把衡陽數千年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都表述出來。
大家再看看背面的這幅「莫作等閒觀」的匾額,它的書法作者是民國初期的蔣銓蘅。蔣先生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莫作等閒觀」字面直意是莫等閒觀看這小小回雁峰,山雖不高,卻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佛教文化。它的喻意是莫等、莫靠,要世人腳踏實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你們看這滴泉,日積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終年不涸,人們叫它「凈手池」。燒香之前,香客們都習慣先來此凈手:一來表示對菩薩的虔誠;二來洗去人世間的煩惱,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各位遊客可以試一下,心誠則靈相信會帶給你更好的財氣、福氣、運氣的!
《回雁峰碑記》座落於望岳台下,一九八四年重建回雁峰時立的。文字雖不過五百,卻把回雁峰名稱的來歷、傳說故事、重建時的盛況一一記敘出來。石碑撰文李兆璜,書法姚賢坤,石刻黃雪聰。立此石碑時,還有一段趣聞,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曾對碑文作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文字不過五百;二是雅俗共賞;三是不為個人樹碑立傳。大家可以仔細閱讀一下碑文,是不是達到了這三點要求。
南嶽衡山「佛、道教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兩家教派共存的名山。「香火」特別旺盛,天南海北的香客千里迢迢趕到南嶽燒香。自古以來就有「南嶽菩薩顯遠不顯近」的說法。可大家知道嗎?雁峰寺菩薩顯遠也顯近。到南嶽燒香之前,須先到「南嶽第一峰」雁峰寺來燒頭柱香,這樣才會更顯靈驗。
現在我們站在回雁峰的半山腰上,大家看到這個半弧形的建築就是「望岳台」。顧名思義,就是站在此台上,可以眺望南嶽諸峰。可惜因建築物的遮擋,我們只能聯想南嶽峰巒疊秀,湘水北去的美景。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衡陽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吧。這個歷史上貶褒不一的人物曾在望岳台原址舉行了「登基」儀式。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擄去了鎮守三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很氣憤,降清並率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吳三桂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削藩。吳三桂不服,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雲南經衡陽北伐。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也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元)三月初二,吳三桂在這個地方舉行「稱帝登基典禮」,自稱「大周皇帝」,定國號為「周」,加封文武百官。其「大周」王朝只存在5個月就覆沒了,在衡陽留下許多傳說。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南天第一剎」之稱的「雁峰寺」。梁天監十二年(公元520_年),宏宣法師南來,選回雁峰創建寺院。梁武帝親賜「乘雲禪」寺,隋朝稱「雁峰寺」,唐朝改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了。門上方掛著的「雁峰寺」匾額是趙朴初先生的手跡,兩側的楹聯:
縱覽豁中懷 對晴天雁字 月夜鐘聲 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跡 看檻外江山 池邊煙雨 都從梵宇收來
細讀此聯,您的心靈會沉浸於超凡脫俗的禪境之中。
寺院一共分為前後兩進。一進為觀音殿,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按照梵文應譯為「觀世音」,因唐代迴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音,略去了「世」字。在觀音菩薩的左邊,侍立著善才童子,右邊侍立著龍女。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求賜消災化難、兒女平安、家庭幸福。
二進為壽佛殿,殿內供奉著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出生於湖南郴州,在衡陽「得道」,成佛在廣西的全州。他十六歲出家,號宗慧,活了130多歲,人們稱其為「無量壽佛」。生前四處雲遊,傳經布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圓寂後,常顯靈於湖南一帶。明清之際轉為高僧傳經布道,傳說他天晴在全州,落雨在衡州,颳風在郴州。表達了人們祈壽降福的美好願望,正如寺前的楹聯所言。
五百年化身歸來 十方福地斯為美
七二峰從頭數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家知道「南嶽」被稱為壽岳,而南嶽第一峰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壽佛」,南嶽的壽佛就是無量壽佛。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是壽佛的生日,善男信女紛紛來此燒香拜佛,自晨至暮絡繹不絕。
走出雁峰寺,我們來到了碑廊前,這裡鐫刻著歷代名人贊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篆、隸、楷、草、行書一一俱全。如唐朝詩人杜甫的《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背人飛」。北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湘江留別》:「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雲」等。它反映了古衡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廓內特留有一塊空餘的地方,哪位如有雅興,不妨一顯身手,留下您的墨寶,供世人鑑賞,芳名永留!
回雁峰不僅有令人著迷的自然景觀,更有富有魅力的人文景觀。在介紹「觀天池」這個景點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他就是我們湖南湘鄉人,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出生於偏遠山村,但他飽讀儒學、提倡經世致用,志向很高。33歲官至二品,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公元1853年,他奉命從長沙移師古城衡州,與左宗棠、彭玉麟等在衡州創建十營水師。傳說他駐軍衡陽時,很欣賞回雁峰的景色,經常帶著他的愛將來此觀看天象,與雁峰寺的主持切磋儒佛之道,卜占福禍吉凶。後人為了紀念他為民族復興做出的貢獻(創辦洋務、提倡西學),特建觀天池。
回雁峰的「雁」形建築很多,現在我們穿過雁廊,來到了「雁壁」前。1964年,出生於祁陽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視察衡陽,倡導修復回雁峰。這幅「大雁壁雕」就是陶鑄同志在一次「廣交會上」親自選定的圖案,由廣東佛山陶藝廠工藝師製作的,由於「」的原因,原作已被毀。現在這幅壁雕,是當年擔任設計的工藝大師梅文鼎憑記憶設計的,由界牌陶瓷廠製作。壁上的十七隻大雁栩栩如生,展翅高飛。站在壁雕前,我們仿佛聽到大雁那歡快的鳴叫。大家也許會發問,大雁只是雙棲禽類,為什麼這裡只有十七隻呢?哦,原來是有一隻最小的雁,它很喜歡回雁峰,捨不得這裡的山山水水和寬厚的人們,就留了下來。大家待會兒去找找,說不定能碰上呢!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回雁亭,它的主亭像一隻雁頭,兩邊的次亭尤如兩隻翅膀,俯看就更加形象了。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它不是依山勢走向而建的,亭正面朝北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它表達了大雁北歸,心向北方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顯示了雁城人們的寬厚,大雁來之歡迎,去也欣然。亭的中間掛著一塊「回雁」的匾額,書法功力很不一般。傳說這兩個字是明代雁峰寺一個「破門和尚」、又名法智禪師,他曾為明末進士,明朝滅亡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詩、詞、書法皆會,最擅長的是草書。
回雁亭後面這塊「乘雲石」,傳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飛來石」。這是雁峰寺瑞雲和尚坐禪念經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他的墓碑。傳說每當夜深人靜,瑞雲法師就會顯身在這「乘雲石」打坐念經。頓時祥雲遮頂,佛光閃爍,南嶽眾僧聽此傳言,也紛紛來此坐禪禮拜。有宗教的地方就有神話故事,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坐坐,或許有所收穫。
下一個大家要觀賞的景點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辯證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出生地——「此君軒」和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此君」在《清泉縣誌》里解釋就是「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人變瘦,無竹人變俗」,竹子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大家看這亭之窗欞、亭之護欄、牆之壁畫均以竹子裝飾。配以「此間應號篔簹谷,君輩有吟淇澳詩」的楹聯,中間有王夫之先生提筆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復明」的大業未成的原因?還是在懷念「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仕途?王夫之自喻船山,後人也叫他船山先生。他一生髮奮著書立說達四十年之久,對天文、地理、曆法、詩歌、哲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史、文學。現有著作七十餘種,後人把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共358卷,800多萬字。軒內還鐫刻有王夫之用「摸魚兒」詞牌寫成的瀟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陽古八景。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東州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岳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細吟賞,韻味無窮喔。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是20_年8月落成的一幢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占地1200平方米,裡面陳列了船山先生曾用過的鞋、傘、床和他全部的著作,以及他的生平介紹。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對面的山頭看看,您發現什麼特別的建築沒有?在高層建築旁有一座古樸的磚塔,建於公元169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一位叫周燮的縣令在這一帶修建城牆,挖出許多白骨,為了告慰亡靈,也為了驅災避邪修建了此塔。塔高15米,五層,八角,實心,磚石結構。塔竣工之日,該縣令就請了許多文人雅士來題塔名,可一時沒有人想出很適當的名字,只留下一個「塔」字在上面。因其座落在接龍山上,所以我們稱之為「接龍塔」,也有人稱它「白骨塔」。1944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此地是中日爭奪的制高點之一。「接龍塔」在日軍的炮火攻擊下保存完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我們來到了「南嶽第一峰」新區景點參觀遊覽。新區是20_年20_年 9月建成的,面積3.43公頃,由「落雁景區」、「船山景區」和「回雁景區」三個部分組成。這裡是「回雁景區」。大家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回雁閣」。它可以和「岳陽樓」相媲美,已成為衡陽的標誌性建築。閣由一個主閣和兩個副閣組成。主閣是「回雁閣」,高度為35米,為四層,頂部重檐,呈「金字塔」型。副閣由「聽瀑亭和攬翠亭」組成,四周有木護欄,突出檐口形式,使之如雁張翼,整體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既有濃烈的古建築韻味,又展現現代風格。回雁閣有七十二根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看是不是七十二根柱子!20_年9月市政府投資80多萬元,徵集名人字畫、楹聯,將閣樓裝飾一新,整個閣樓文化氣氛濃郁,反映了衡陽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
沿著這條由無數鵝卵石鋪成的階梯,我們來到了「落雁景區」。落雁景區致力於表現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景觀。蒸水、湘水與耒水在衡陽市區匯合。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蘆葦蕭疏,美麗的大雁在此過冬,形成了「平沙落雁」這樣的美景。由於歷史、氣候、環境的變遷,「秋雁戲沙」的美景已不存在。我們通過人工的意境再創一個「微縮平沙落雁景觀」供大家觀賞。在花壇的東側,有一條條長的石碑廊,每塊石頭上鐫刻著歷代詩人題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首首吟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南嶽第一峰」牌坊,牌坊上「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是趙朴初先生的手跡。
穿過一條寬敞的游路,我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假山瀑布前。假山再現了南嶽諸峰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峰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有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於公元1619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老區有「此君軒」等景觀,但其表現形式略顯簡單,作為湖湘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充分反映他那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情操。這個反映「船山文化」的景區,與雁峰景區(老景區)「此君軒」結合起來形成內容較完整的紀念景點。「船山景區」中的中間立有王船山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石雕像。源於王船山誓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表現了青年王夫之舉義旗、反清復明的民族氣概。起義失敗後,王夫之隱居在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的名曰:「湘西草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著書立說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自喻「船山」,源於其隱居處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在水中之大船。那裡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密林深處有一個隧幽的岩洞,王夫之常來這裡,伴著昏暗的油燈苦讀,他在《船山記》里寫到:「船山者,即吾山也……吾志且死,而船山者還其頑石」。以石寓志,表示他不畏強權的性格,故自喻為「船山先生」。在「雁影潭」邊建有石船,隱含「船山」之意。並利用現有地形建「船山」紀念牆,高處建有「正氣軒」。軒旁有一塊「三鑒石」,表示船山先生「神會」、「心意為主」、「鑑古酌今」等與眾不同的哲學思想。山坡上密植竹子,與船山先生酷愛竹子的性格相符合,意喻船山先生忠節不二的民族氣節。
在即將結束今天的遊覽之前,我給大家講一段衡陽的抗戰歷史。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就發生在衡陽。國民第十軍2萬將士在軍長方先覺的率領下,頑強抵抗裝備精良近20萬人日軍的侵略。回雁峰成為中日守攻的主要陣地,我方與日軍鏖戰整整四十七個日日夜夜,直到彈盡糧絕,衡陽淪陷,將士們的鮮血流成河,屍骨堆成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讓我們永遠銘記著這一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共創美好的未來!
各位遊客,這次導遊結束了。但願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嶽第一峰」的遊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謝謝大家,再見!
湖南導遊詞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著名風景名勝區——郴州蘇仙嶺旅遊觀光。
郴州旅遊區共有遊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革命聖地和民俗風情等各種類型。在眾多的旅遊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關於湖南蘇仙嶺的導遊詞5篇(一)
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蹟郴州旅舍,這裡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於公元586年,卒於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遊,次年經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歷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載。
現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現順水漂來一根十分漂亮的紅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麼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裡。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為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裡。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於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裡回了家。兒是娘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現,孩子安然無恙,一隻白鶴正張開雙翅為孩子禦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為孩子喂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麼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於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成人。長大後,孩子要上學了,可沒有父親怎麼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說後就問孩子:「你到學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麼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著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說:「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
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會了仙術。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鄰,終於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說,蘇仙曾經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地不少老人們仍然供奉著蘇仙的牌位。
離白鹿洞不遠,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秦觀去世後,蘇軾十分悲痛。將《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自己的扇子上,並且附了「少游已矣,雖萬人可贖?」的跋語。後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於世。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雅,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併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
湖南導遊詞4
大家好,我是今天長沙一日游的導遊陳芳,大家可以叫我小陳,希望小陳的服務能夠給您今天的行程增添一絲光彩。長沙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名風景比比皆是,嶽麓山之清幽,湘江之浩蕩,天心閣之古樸,馬王堆之神秘無不令人讚嘆,但要說到令咱們長沙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還是首推我們即將要達到的——橘子洲。
橘子洲又稱水陸洲,為長沙城區湘江水域中的一個小島,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約0.1公里,遠在唐代,就以盛產美桔著稱,所以得名橘子洲,上個世紀初期外國人在這裡修建了領事館及公寓住所,今天的橘子洲已經舊貌換新顏,成為了一個耗資100億元打造的航母式的內陸島上的人文公園,是一個大氣、唯美、天人合一的休閒場所但又充滿遐思歷史的厚重元素。
毛澤東青年時代就讀湖南第一師範時,常與同學友人到洲頭搏浪擊水,探求真理,議論國事。1920_年他在此揮就了膾灸人口的詩篇《沁園春·長沙》,開篇就寫到「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其中詩詞中提到的「橘子洲頭」就是橘子洲的最南端,我們停車場的位置是在它的北端,那麼現在各位可以從州尾搭趁環保車到洲頭縱覽橘州美景。
湖南導遊詞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遊,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遊、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情。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 菲尼克司 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於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蹟,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梁洞等。鳳凰古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遊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游鳳凰之後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蹟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於它的光榮傳統,它的鬥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遊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範。這種遊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參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鬥爭最前列。第一次片戰爭捨身報國的定海三總兵鄭國鴻,第二次片戰爭青岩、開州教案中正氣凜然的貴州提督田興恕,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組織敢死對血戰雨花台被孫中山先生授予陸軍中將的田應昭,抗日戰爭中血戰嘉善、會站長沙衝鋒陷陣的都有鳳凰 竿軍 。這裡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人民選熊希齡,出了被稱為 鄉土文學之父 、影響遍於世界的沈從文,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等等。
現在我們沿著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裡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院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五年所建。1920_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裡。1920_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於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了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慾望。
1920_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1939年,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後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後,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於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