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秋遊》教學反思15篇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秋遊》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遊》教學反思1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近階段的重點工作的需求,我將先前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導入部分。
  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導入,而是利用複習成語作為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局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感官上,而對於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以及秋天給小朋友們帶來的那種無與倫比的歡樂,他們還沒有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也許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到達那裡再睜開眼來。」這樣,課文插圖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
  在這裡,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景物,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而對圖的詳細觀察和述說放在第二課時,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常規的訓練。
  課堂常規是學習活動的基石,「制度保證質量」,在今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使學生常規訓練達到集體晨會上所宣讀的「十五條標準」那種水平,任務還是很艱巨的,在每天的每一節課中都不能放鬆。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常規訓練時方式比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內如何更有效地養成十五項常規習慣?何種方式方法能訓練中競爭的積極現象?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教的情感線?

《秋遊》教學反思2


  《秋遊》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
  上本節課時,我著力於引領學生從語言文字,從圖畫,走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並適時地進行說話訓練。
  第一處:
  小黑板出示:幾朵白雲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隻綿羊。
  我說: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藍,小鳥在藍天中快樂的遊戲,幾朵白雲悠閒地飄呀,飄呀,一陣清風吹來,這些白雲就像一個個魔術師一樣,不時地變換著自己的模樣,多有趣呀!你能說說白雲還會變成什麼嗎?這時美麗的雲彩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成了可愛的圖像:白馬、老爺爺的鬍子、山羊、騰飛的巨龍、棉花糖……白雲的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輕輕地在課堂上空飄浮著。
  第二處:
  出示:農田裡,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師述:我們剛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的農田怎麼樣呢?請看(出示圖)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秋天農田的景色嗎?
  馬上,學生就想到了田野的顏色美:五彩斑斕、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等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接著,我讓學生給「黃」換詞,如:黃燦燦、金黃金黃、金燦燦、黃澄澄,再說說稻子黃得怎麼樣?像給大地鋪了一層金地毯。
  對高粱、棉花,我也是讓學生先給顏色的詞換詞,再說說紅得怎麼樣?白得怎麼樣?學生說的都不錯,如:
  高粱火紅火紅的,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高粱樂紅了臉,像是一把把高舉的火炬!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天上的白雲飄落到了人間。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草原上成群的羊兒在散步。
  ……
  第三處:
  農田很美,但是我和學生都不僅僅滿足於秋天的田野美,我們聯想到了果園的美,果園的芳香。
  我出示句式:果園裡……
  學生說到:果園裡,蘋果紅了,梨子黃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臉……
  這時,學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成語:瓜果遍地、丹桂飄香,豐收在望,想到了兒歌《秋天到》、《果園大豐收》,都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第四處: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緊扣「開心」,讓學生說說同學們還會在草地上玩什麼?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由於在一年級時有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起來很容易,內容很廣,有聯歡會的,有大掃除的,有大課間的,自習課的,還有菜市場上人們的行動,一個學生還說到了小朋友上學時乘坐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說話能力在不斷提高!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本學期,市局將我們將二年級的研究重點定為寫話,要求我們積極進行「每天一句話(或一段話)」的教學探索,那我想我們教師首先要用好語文教材這本書,深入文本,開發教學資源,扎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秋遊》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秋遊方案」的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設計活動方案的過程,提高收集數據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3、在收集數據、設計方案、交流等活動中,學會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設計方案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我們在出門前通常會有哪些準備?北京的小朋友他們準備去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什麼準備,想請同學們幫忙設計一套秋遊方案。
  板書課題:設計秋遊方案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課本第94頁情境圖
  想一想,設計方案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2、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設計方案,5人一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設計分工?(學生根據問題,小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組將要做的準備工作、分工與要求記錄下來。
  3、分小組收集相關材料和數據,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收集數據:景點的信息:門票(成人和兒童的單價)、各種旅遊車的信息。
  4、各小組將數據收集整理,並設計出合理的秋遊方案。全班交流設計的秋遊方案,選出最合理的方案。
  三、應用知識,拓展創新
  1、全班交流設計方案,什麼樣的方案最合理?花費少,時間安排合理等。
  2、討論: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方法?
  3、選擇其中一個小組的設計方案,組織全班一起討論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方案進行補充和修改。
  4、完成教材第96頁的「自我評價表」
  四、總結新知,提煉升華。

《秋遊》教學反思4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基本特徵。
  根據以上特點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欣賞秋景、體驗秋趣的活動環節;有通過小組合作確定旅遊景點,個人探究秋遊物品的準備及同桌互評、交流展示等活動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秋遊準備的方法。最後通過對集體出遊時應注意的問題的課後思考作為本課內容的外延結束本節課。
  本課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地方特色,在課前通過多媒體示秋天的美麗景色,引導學生回憶對於秋天外出時的美好感受,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對秋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學生已有外出遊玩的感受在上課一開始隨機引出話題:「你們想去秋遊嗎?這節課我就帶你們去秋遊。」這樣,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秋遊去哪裡?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家鄉的旅遊景點,活動中讓他們展示交流。又通過進行秋季一日游,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的教學活動,對家鄉不同景點的介紹,同時將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又通過不同層次的引導使學生逐步了解了有關秋遊物品準備的方法。在學生充分的活動中對於秋遊的期待在不斷的加強,秋遊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學生的積極性已經很高。但如何才能玩得好而又不出現安全等其它問題,所以《秋遊去》這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是「集體出遊時應注意什麼?」通過這一問題作為本節課的延伸,讓學生去思考,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

《秋遊》教學反思5


  《秋遊》是一篇很美的小散文,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歷過遊玩的樂趣,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經歷與情感體驗。執教起來,應該難度不大。但是從我今天的表現來看,還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師傅聽過之後,給我提了以下幾點建議:
  1、學是為了用——「一望無邊」
  「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詞語「一望無邊」,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已讓學生做了簡單的理解。因此,在學習句子的時候,我只是關注於讓學生理解天空的寬廣與遼闊,並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但是師傅指出,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在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我可以追問:除了天空,還有什麼可以用上「一望無邊」這個詞語?從而使訓練更加紮實、有效。
  2、拓展難度太大
  農田裡豐收的景象,是秋天的一大特色。可農田豐收的景象跟孩子們會有怎樣的關聯?怎樣才能使他們快樂的情感體驗源於真實、源於自發?在一個孩子說「讀了這一小節,我知道莊稼都成熟了。」之後,我便發問:面對成熟的莊稼,你感覺怎樣?兩個孩子都說了感覺很高興,因為農民伯伯的辛苦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我當時覺得,孩子還挺聰明,挺會說。但課後的交流中,師傅告訴我,可以讓他們來說說棉花、稻子和自己的關係,比如,有了棉花,我們就會有厚厚的棉被,暖和的棉衣、棉鞋,有了稻子,我們就有新鮮的大米等等,這樣的快樂就比較自然。
  之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農田裡,稻子黃了,像 ;高粱紅了,像 ;棉花白了,像 。備課的時候,我也設計了幾種答案。但課堂上的效果並不好。有的說稻子黃了,像一堆金子,有的說高粱紅了,像一個個草莓,有的說棉花白了,像白雲。首先,這些答案是我所沒有想到的,所以,情急之下,我沒有準確的判斷,並給與恰當的指導。其次,師傅說,這個練習有些偏難,他們還沒有學過比喻句,而且他們對這些莊稼也不是很熟悉,所以表達的時候,要想既兼顧比喻的恰當,又要兼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是很困難的。可以把課後作業中的設計:「秋遊,我們還有可能去哪裡呢?仿照課文的第三消解說一說。」拿到課堂上進行訓練,果園,菜園啊,等等。
  3、「說話」不夠自然
  草地上,小朋友們做著許多遊戲。「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課後練習的第4題,要求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雖然,我也設計了相應的練習,但總覺得有些牽強。「課間、體育課上小朋友們會做哪些活動?」這一語境的提示,也沒能調動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師傅建議,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並想像一下,小朋友們在草地上還會做些什麼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然後再轉變情境,課間、體育課上學生的各類表現。
  4、「主線」不夠突出
  這篇課文,我旨在抓好「快樂」這根線索,因為從同學們接到秋遊的通知到看到天空的湛藍與無邊,白雲的變化多端,到農田裡的豐收景象,再到同學們在草地上的表現無不洋溢著同學們的快樂與開心。於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就板書出這條主線。只可惜,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很好的把本該屬於這條線的珍珠很好的串聯到一起。因此,這條主線也顯得形單影隻,形同虛設。
  5、識字教學有些散
  本節課,我選的兩個生字為「追」和「逐」。我之所以選它們,是因為其結構相同,意思相近。於是,在課堂上,我一一呈現,一一分析、范寫。可這看似正常的步驟,卻也彰顯問題。師傅說:你可以讓小朋友們觀察這兩個生字的共同點,以此來加深印象。
  一年的見習期已過,我只能說自己剛剛站穩講台。站在講台上,不再緊張,面對備課,不再恐慌。但是,我覺得自己還不能很完整地駕馭一堂。一些問題,往往在備課的時候已經有所思考,但在實施的時候還是覺得思考的不夠完備,以至於不能達到自己的期待。單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要學會學習,學會交流,交流也是一筆財富。正如王校長向我們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一樣,我也要及時記下自己的困惑,並與同年級的前輩、師傅交流。
  柳暗花明的境界令人神往,但蛻變的過程亦需要用心地付出與追求。

《秋遊》教學反思6


  《秋遊》是蘇教版第三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全文生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因此我在教學中,牢牢抓住語文教學的三個層面:感悟——積累——運用來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通過讓學生讀後感知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然後引導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地方。當孩子提出「漸漸」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通過生生間的互相幫助,學生對「漸漸」有了理性的認識,學生再讀課文,不用老師教,學生都能通過讀表達他們的理解和對秋天的喜愛之情,並能把「漸漸」讀得慢一些。看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喜歡白雲?接著讓學生試著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再讓學生大膽想像: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此時孩子們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有時像飛奔的大馬」、「有時像喝水的大象」、「有時像汪汪的小狗」……並且邊說邊做相應的動作,已完全沉浸在雲的美妙形態中。當言與情相融時,怎麼會不產生語感?最後順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白雲變幻的美輕輕地在課堂上空飄浮著。這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聯想、發現和創造等多種能力的培養,更要引導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想像、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則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訓練,再結合挂圖讓學生進行想像說,圖上的豐富畫面極大地產生了渲染力,孩子們的語氣中分明帶著一種歡快,然後再深入地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他們在草地上是怎樣玩的?心情如何?最後通過想像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再通過反覆的誦讀表達這種心情。「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啊!」當我聽到孩子們有心喊出這句話時,我也仿佛已置身其中。
  這節課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輕鬆,源於課前的充分預設,課中的隨機調整,也就是「以學定教,順勢而導」。孩子的朗讀要達到有感情,必須真正由情而發,由感而出,進入情景達到忘我。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

《秋遊》教學反思7


  《秋遊》這篇課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於我能隨著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串起看圖、想像、說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不足之處就是學生讀的還不夠多,學生在感悟的時候不夠深刻,讓學生說的少。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老師帶領學生去郊遊。我讓學生用「誰和誰什麼時間去哪兒幹什麼」這個句式說話,先整體感悟整篇課文的內容。學生能簡單的把話說完整,把句子表達清楚。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過寫景來展示秋天的美,在這兩段,我通過播放圖片和范讀,讓學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種色彩。並在讀和理解的過程中去思考與顏色有關的詞語,如「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中的「黃、紅、白」相關的詞語,拓展了學生的詞彙量,並用這些詞語來說話,如:稻子黃了,像————,這樣也鍛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用「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想像說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說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像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啟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麼學生才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寫了秋遊時的人物的各種狀態,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像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但是這句話讓學生說的有點少,我自己也沒有完全給學生點透,可能有些同學沒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自己把教材研讀通透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上課也會更流暢,學生接受的時候才能更輕鬆,老師才能上好一節完美的課!
  

《秋遊》教學反思8


  課文的第二、小節寫出了秋天的特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田野,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
  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大家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 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讓學生評價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秋遊》教學反思9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文章開頭,為了讓學生體會「漸漸」這個程度副詞,我創設兩個情境,分別請兩個學生演示場景。同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句話回憶《練習1》中學習的「秋風送爽」這個成語。第二段關於天空的描寫是重點。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對天空之美的描寫,複習《練習1》中的「天朗氣清」這個成語。同時這段重點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讓學生再進行句式擴展。第三段寫農田裡的秋景,這和《秋天到》第一小節中「秋天莊稼長的好」有相似處,我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同時請孩子們比較哪個比較好。
  這次教學的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對秋天、秋景、秋遊的感觸不深,沒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孩子們的提出的問題都在我創設的情境中,沒有真正達到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二、沒有深入進行閱讀教學。我應該選取課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進行重點的閱讀教學,教給孩子科學的閱讀方法。而不是僅僅採用單個讀、齊讀、教師示範讀等傳統模式。

《秋遊》教學反思10


  「生命根植於生活,生活因擁有無數的生命而精彩。」這句話我非常喜歡,我認為這句話是對魯潔教授強調的「兒童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基礎」所作的最好的詮釋。然而,怎麼體現生活的課堂,讓學生生命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活力?怎麼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呢?我們在《秋遊去》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經歷了酸甜苦辣,儘管失敗多於成功,但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共同經歷了生活,探索的本身就是在過有意義的生活。
  就在不經意中,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程實驗經歷了兩年。通過參加省市培訓和教學研討,應該說對該課程的性質、基本結構、課程目標等略知一二。可當拿到《秋遊去》這個話題備課時,我們感到了莫名的棘手:「秋遊」是一個學生無法自主決定的話題,「秋遊帶什麼」一般都是由家長給準備的,到底什麼是學生自己的呢?教師怎麼對學生「出遊」生活進行有意義的引導或指導呢?這個看似與學生生活貼得很近的內容,卻不知怎麼與學生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我們根據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特徵,拿出了上面教案。
  試教之後帶來的是更大的困惑:為了體現活動型綜合課程,我們設計了闖關遊戲。而課堂上,孩子為了完成校長的任務在活動,活動中和活動後學生在想些什麼、感悟到什麼看不出。我們還感到教學活動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不能很好地體現目標,只是一種形式呈現,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大,使課堂教學缺少生活的意蘊。
  在虛擬中我們能捕捉的東西就是教師有意識地在幫助學生知道怎麼秋遊——在認識層面上,而非實踐層面。虛擬中獲得的認識,需要在實際的、真實的秋遊中檢驗,內化、深化認識。
  反覆研討之中,我們拿出過好幾份教案,上面的這份可以說是最新的。回想起研究的過程,我們從沒有生活——為了生活——在生活中過生活。我們學會了思考:怎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尋找談話的內容;怎麼從教材的範例中發現與自己的學生最接近的生活問題,變為學生自己的問題;怎麼關注學生,在平實中指導學生的生活;怎麼以真實生活的邏輯為依據進行活動安排與設計……
  一、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實際
  品德與生活課標中指出「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怎麼把握?在品德與生活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到課前調查的重要性,因為它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課前少了調查了解,課上的把握就難以做到。課前走近學生和他們交談,從中了解他們對生活問題的看法、對生活事件的態度、對生活現實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據孩子的實際設計教學,才能符合他們的心理願望,才能讓孩子真切感受這是自己的生活。例如,我們課前深入學生時,發現孩子們雖然無法自主決定去哪兒秋遊,但是一年級的秋遊活動的經歷卻給他們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孩子們說不出秋遊有什麼意義,但他們對看到什麼、玩了什麼興致盎然。正是有了課前的調查資料,才為我們進入孩子的生活提供了話題。
  二、回味經歷,引發學生心聲
  讓學生回憶去年秋遊中的最快樂、最難忘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到,那麼我們設計的目的又何在呢?正如魯潔教授所強調的:「課程是為了生活」,為了促進兒童「過有道德的社會生活」。因此我們認為,真實生活經歷、經驗就是最好的課程資源,也是課程的基礎。秋遊的目的不僅僅是玩,玩中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到了生活的美好,體驗到了集體活動的快樂。這種教育
  不是通過「說」完成,而是孩子能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得到的生活。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提高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貼近生活,關注學生問題
  課前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學生秋遊時留下的遺憾,比如:水帶少了,還沒出發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脫下的衣服沒辦法;吃的帶少了,午餐時沒吃飽;鞋穿得不合適,摔了跤……生活中出現問題,並不等於孩子會關注問題,能面對和解決問題。教學怎麼貼近學生的生活呢?關鍵在教師。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了這些,從教材的範例中捕捉到與自己的學生最接近的生活問題,生成為學生自己的問題,引起孩子們的關注,通過「說出遺憾或不開心的事」到「談自己的感受」,為積極主動參與探究,主動思考,主動想辦法解決「出遊的準備」問題打下基礎,使課堂離學生近了,課堂教學成為了學生生命歷程中的一部分。
  四、學會選擇,提升學生生活
  杜威說:「生活是一種自我更新的過程。」為了體現這個過程,我們還設計了學生介紹自己出遊準備的物品,說出選擇的理由;師生、生生互動提出看法、建議;根據自己的經歷、經驗進行的溫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師生、生生多向互動的課堂生活,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選擇。在生活自導的同時,在生活經驗交流的基礎上,學生走進了自己的生活,學習
  活並不斷進行著自我更新,這些無疑為他們正在進行的生活起著有意義的引導或指導作用,不僅推動了學生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有效學習,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得到了提升,生活觀點得到了發展,也使我們常說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話。我想,這不就是新課程追求的生活的課堂,涌動著生命活力的課堂嗎?
  以上是我通過課例的研究積累的感受,儘管認識有限或許不妥,但我願意把它呈現給大家,為的是讓更多的探索者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課改新篇章。

《秋遊》教學反思11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秋遊》一課。有以下三點感悟:
  一、以讀為主,引導看圖、想像,培養語感。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地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我著力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雖然,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對朗讀的技巧領會不到位。這時,教師沒有及時採取其他形式的朗讀方法去引導學生,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朗讀的方法。課後,我想: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時,可以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了,自然也就掌握了朗讀的技巧了。
  二、閱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像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著文中的孩子向著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有的孩子喊:「我們多麼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著。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著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三、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相結合。
  識字教學脫離了一定的語言情境,就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識字,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激發識字的慾望。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在學生感受著同學們在草地上打滾兒、逮螞蚱、奔跑追逐的歡樂心情時,我引出了「追逐」這個詞語,問學生:「追逐」是什麼意思?然後用字理的方法分析字的結構,讓學生描紅。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識字,可以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讓識字教學充滿樂趣。

《秋遊》教學反思12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為了完成第一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首先范讀,讓學生聽讀;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會讀生詞。在讀課文時,考慮到有些長句子容易讀破,我就教給學生學會斷句的方法,再讓他們讀,就能讀的正確、流利了。為了了解每個小朋友的讀書情況,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同桌互讀、互評,使每個小朋友都經歷學習的過程。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這時我首先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看著書本想像那種畫面,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經過兩課時的教學結束後,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1、在講解段落時銜接不夠自然、流暢。
  2、語言不夠優美,未能使小朋友全程積極參與到我的教學過程中。這兩點是我在經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

《秋遊》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漸漸」一詞幫助學生感受秋天的到來。通過句子的比較,學生讀後都能比較出加了「漸漸」語言表達更加準確。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天空與莊稼的美麗。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喜歡白雲?接著讓學生試著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再讓學生大膽想像: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此時孩子們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有時像一串串糖葫蘆」、「有時像張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時像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我順勢把「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千變萬化」補充給學生,最後順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想像、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開心極了」,問孩子「你從哪看出他們開心極了?」他們一下子找到了「打個滾兒,忙著逮螞蚱,亮開了嗓子」等詞語,我們就這些詞語聊著,讀著,有的孩子都忍不住離開椅子做起了相應的動作,看得出孩子們透過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遊的快樂,當我問著「你來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會喊什麼呢?」第一個女生有些羞澀,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個接著一個喊了起來「我太開心了!」「我好像飛啊!」「藍天你真美啊!」乘著這股子熱情,我讓他們說說你去郊遊,你會玩什麼呢?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說!一下子,他們好像真得來到了郊外,眾說紛紜,有放風箏的,有跳舞的,有拉著老師一起轉圈的,有拍照片的……這樣的課堂真快樂!

《秋遊》教學反思14


  〈秋遊〉這篇課文是蘇教版第三冊中的,也是我們上的「三課一議」的課文,我是最後一個上的,應該說教案是準備的最充分的一個,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至少在備課、在多媒體的準備上,我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修改。「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關鍵還是要看上課的情況。
  從這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同學們的表現還不錯:上課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師生配合得也不錯!回想這堂課,我覺得還有兩個方面還需要改進:
  1、在教完了課文2、3小節後,原來我在教學設計中沒有讓學生背誦,但由於時間充裕,我臨時決定讓學生進行背誦課文。於是,我說道:我們把這些美景深深地印下來。不知是學生沒有聽懂我的意思,還是我說得不明白。學生竟然開始複述課文了。
  2、完秋天果園的多媒體後,我出示一段話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而很多學生只說類似「蘋果紅了」之類的語句。如果我上課時再點一下,「那像什麼呢?」也許講得會更優美些!
  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首先要把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清楚;其次,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只有這樣,一堂課才會更完美!

《秋遊》教學反思15


  在本堂課中,我著力於引領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一、展開想像,感悟白雲的變幻無常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寫天空的美,我們先品讀了天空的顏色美以及大,接著我們通過想像說話,感悟了白雲的變幻無常。
  小黑板出示:幾朵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藍,幾朵白雲悠閒地飄呀,飄呀,一陣清風吹來,這些白雲就像一個個魔術師一樣,不時地變換著自己的模樣,多有趣呀!你能說說白雲還會變成什麼嗎?孩子們思維活躍,七嘴八舌說了好多,什麼吃的(棉花糖、漢堡包、棒棒糖……),什麼玩的(洋娃娃、機器人……)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獅子、老虎……),白雲的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輕輕地在課堂上空飄浮著。
  二、展開想像,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們先品出了農田的顏色美,接著引導學生說說稻子黃得怎麼樣?高粱紅得怎麼樣?棉花白得怎麼樣?通過說比喻句,更生動形象地感受農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農田裡,稻子黃了,就像 。
  高粱紅了,仿佛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聯繫生活,說話寫話
  課文第四自然段,緊扣「開心」,讓學生說說同學們還會在草地上玩什麼?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然後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練習寫話。我讓學生說說大課間的時候,小朋友的活動有哪些?兒童節的時候,小朋友會表演哪些節目呢?大掃除時,大家在幹些什麼?自習課上,小朋友們都在幹什麼?最後再寫寫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我想,語文教學就要這樣藉助文本,拓展說話的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經過這樣扎紮實實的訓練,孩子們就慢慢會說了,慢慢會寫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