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

2023年08月18日

- txt下載

心理諮詢師認為,心理疾病家庭是內因,有九成以上的心理問題和家庭有關,諮詢師提醒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特別是在孩子進入叛逆期時,要注意家庭的感情溝通方式。
准高考生一考試就想上廁所
小林是一名高三學生,再過三個月就要高考了,但是最近他一到考試就內急,要不停地上廁所,最後發展到一上課就想上廁所,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學習考試。不久前,小林被著急的父母帶到了心理諮詢中心。小林介紹說自己在初中叛逆期時是一名叛逆少年,不學習,不聽話,讓父母很頭痛,在上高中後,突然懂事了,覺得自己以前很對不起父母,希望能夠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不讓父母操心,但是越緊張,越不能學好,越不能考好,到最後就變成了一考試,一上課就想內急,想逃避的狀態。
心理諮詢師:小林把學習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父母搞混了,他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不讓父母難過而學習,變成一種想回報父母,經過和父母溝通後,小林了解到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且經過一些疏導壓力後,已經可以進入到正常的學習當中。
慈母嚴父乖孩子變叛逆少年
九歲的小強還是一名小學生,他有一名對他很嚴厲的父親和對自己很溫柔的母親,從小就是一名聽話的乖孩子,由於父親長期在外面工作,所以一回來就會對他教育很嚴格,而母親雖然處處關心他,卻要求他一定要聽父親的話,如果不聽話父親回來就會對他進行責罰。小強在一次考試中失誤,由於害怕被父親責罰,偷偷地把分數給改了,沒想到回來就被父親發現,父親把小強責罵了一頓,並且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小強自己卻不喜歡到寄宿學校讀書,沒多久,在學校里小強變得和以前完全兩樣,不再是原來的乖孩子,而是變成了一個完全叛逆的少年。
心理諮詢師:經過諮詢後發現,小強希望能夠在家裡生活,不要住校,他希望父母能夠給自己一次改過的機會,但是父母親沒有考慮到他的想法,把他送到寄宿學校裡面,父母對孩子的不平等的關係讓小強最後變得越來越叛逆,東莞恆緣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師尹斌認為,家庭的情感溝通很重要,小強的父母和小強沒有好的情感溝通,而一味地責怪孩子,這也是讓小強離他們越來越遠的重要原因。
案例:問題少女
小玉從小就和母親關係特別好,有什麼心裡話也和母親說,但是在進入青春叛逆期後,小玉和母親的交談越來越少了,而且小玉的母親不喜歡她的朋友,每次看到她交朋友都干涉,小玉母親說,因為不了解小玉,擔心她早戀,怕她變壞,所以特別心急,發展到後來,小玉的母親開始偷看小玉的日記,被小玉知道後,終於離家出走。小玉的母親日前走進心理諮詢中心向心理諮詢師傾訴:以前那麼懂事的女兒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女了呢?
心理諮詢師:小玉成了她母親口中的問題少女,其實小玉正是從一名依賴自己母親的小孩要求獨立的一個過程,而母親不能接受這種變化,她希望女兒一直跟在自己身邊,依賴自己,於是把女兒交朋友認為是早戀,因為擔心女兒變壞,過分干涉她的行動,偷看女兒的日記,這些使得處於叛逆期的小玉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的母親,最後只好離家出走。
專家:心理疾病與家庭問題有關
心理諮詢師認為,在心理問題當中,有九成是能夠找到與家庭問題相關的,只有一成是單純的關於工作壓力等的問題。因此心理諮詢師也提醒白領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情感溝通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否則會物極必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提醒年輕的白領父母,對待孩子時要想清楚如何與他(她)溝通,應該用公平的溝通方式對待孩子。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兒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自我意識增長
嬰兒期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和世界是一體的。到兩歲左右,孩子會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幹什麼,他會學習將自己和世界區分開,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案例:隔壁的哥哥剛買了新的小汽車,妹妹也想玩,但哥哥一邊大聲說這是我的,一邊躲著妹妹,不跟妹妹玩,無論媽媽怎麼勸都不肯放手。
分析:這是典型的自我意識成長現象,和自私沒有任何關係,每個孩子都必須經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獨立。
2、探索我的力量
孩子產生自我意識後,必然會對我的能力感到好奇。因此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由於破壞比建設更容易,而孩子能力不夠,因此孩子通常是通過破壞性行為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建設性行為。同時,由於孩子語言能力尚不發達,還不懂得通過語言來社交,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攻擊性行為,並且會非常樂於觀察他的攻擊所帶來的效果,以此判斷他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對他人的影響。
案例:孩子最近喜歡變著花樣扔東西,從高處往下扔玩具,扔塑料瓶鐵瓶等各種材質的東西,或者是把玩具扔到沙發下面、椅子下面等各種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高興。父母來阻止,反而更加興奮,加倍扔東西。
分析:孩子通過扔東西來判斷他的力量和準頭,判斷哪些東西會扔壞,扔東西的結果,改變了家裡整潔的環境,同時引起了父母的關注和阻止,這些都使孩子認識到,他的行為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影響越大,孩子就越有成就感。
3、矛盾的親子關係
孩子在自我意識成長的過程中,必將經過一個矛盾的階段:一方面,他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對父母有著依賴。這種矛盾的狀況會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離開,同時又會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和父母唱反調。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獨立和依賴之前來回遊盪。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現象還會不斷反覆,孩子未來究竟能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父母的態度是這場拉鋸戰的關鍵因素。
案例:原本吃飯習慣很好的孩子,最近突然不吃飯了,媽媽越是讓她吃,她就越不吃,還跳下飯桌玩去了。最後軟硬兼施,孩子坐在媽媽懷裡,終於吃完了。
分析:原本規定好並且互相遵守的吃飯習慣,孩子故意打破,從中獲得了挑戰父母的快樂,最後媽媽妥協,同意孩子坐在懷裡吃飯,一方面使得孩子感到勝利,另一方面又滿足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暫時的滿足,但自我的獨立卻未得到滿足。
4、探索世界運行的規則
當孩子開始區分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孩子就會對世界是什麼感到好奇。這種好奇已經超過了嬰兒時期認知世界的階段,而進入了為什麼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化身問題孩子,每天會問出無數個為什麼,這是孩子在學習各個事物背後的規律。
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會通過行動去探索世界如何運轉。他通過不斷的挑戰規則,來學習哪些規則是不能變的,哪些規則是可以變的。這一階段對孩子認識社會、培養孩子安全感是至關重要的。
案例:孩子每天有半個小時的動畫片時間,最近,看完規定的動畫片之後,孩子總會提出相同的要求:我還要看小鹿斑比。平時總會為了這個問題爭執一番,終於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媽媽同意孩子多看一集小鹿斑比,但孩子聽了,也不看小鹿斑比,卻平靜的玩別的了。
分析:孩子並不是真的要看小鹿斑比,她只是想了解半小時動畫時間這個規則能不能打破。媽媽同意之後,她認識到這個規則媽媽有權修改。目的已經達到,當然也不需要再看小鹿斑比。
5、不懂得辨別與處理情緒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接觸外界越多,各種意外情況越多,孩子的情緒也越來越多樣。但情緒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善於具象思維的孩子難以理解抽象的東西。他們會對這些心理變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於年齡所限,只會通過哭鬧這種單一渠道來宣洩。在成人看來,孩子的表現就像歇斯底里的無理取鬧。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當無條件接受孩子的各種情緒,幫助和引導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並教給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案例:孩子提出我要去遊樂園玩,但今天下雨,所以媽媽不能帶孩子去玩,於是孩子大哭大鬧,半小時都不能停歇,拚命要求去遊樂園玩。
分析: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產生自我意識,但還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以為我就是一切,我是萬能的,所以一旦遭到挫折或者拒絕,就會產生失敗感。孩子憤怒並不是因為不能出去玩,而是因為感到失敗。但孩子本身不懂得分辨,更不懂得用言語表達,只能通過哭鬧的行為來宣洩。這一階段對未來孩子的情緒管理有著關鍵影響,並且會直接影響孩子和父母的親近程度。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絕對不能用熬的心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時間自然過去,反而應當積極參與,幫助和引導孩子,使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夠學到更多,成長更快。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怎樣和叛逆期孩子溝通
1、與孩子溝通要保持冷靜。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要脾氣一急就開始對孩子打罵,把原本要好好溝通的計劃拋諸腦後。此外,和孩子溝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靜時,再進行溝通,效果更好。
2、在溝通中多觀察。溝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爸媽而焦急擔憂的角色里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觀察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麼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溝通。
3、堅持試驗、不斷溝通。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往往都是父母占主要地位,孩子則是聽話的一方。孩子長大後,父母就要採取雙向溝通的試驗,把角色轉換過來,當孩子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包括對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從不斷的溝通中總會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法。
4、交換角色,同理心。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比較融洽。
5、親身體驗。當叛逆的孩子在溝通中一直唱反調時,那父母不妨就沿著孩子的方向走,讓孩子不生氣的同時,起身體驗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賣飲料促銷的,兒子要求買好幾瓶飲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對,但是買的飲料人讓兒子自己提,讓孩子知道提著不應該買的飲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6、融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叛逆一半來源於與父母的代溝,他們認為父母總是批判自己追求的興趣,比如動漫明星、電子遊戲等。身為父母,不妨融入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為怕孩子的興趣影響他的功課而厲聲禁止,而是跟孩子討論下他們喜歡的電子遊戲、動漫明星,在融洽的討論中再適時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不該學的。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沉迷電子遊戲或盲目追星。
7、說明分析。叛逆的孩子並不是聽不進父母的話,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點,分析原因,舉例說明,讓孩子理解懂得。
8、徵求他人的意見。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總會碰到瓶頸,這時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經驗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師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麼局限。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