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調節滯後與近視進展的思考之一:調節滯後的解讀

2023年09月04日

- txt下載

什麼是調節?
人眼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力使近處物體聚焦於視網膜上的能力稱為調節。
什麼是調節刺激?
誘發個體發生調節的物體或視標稱為凋節刺激,一般指放置在眼前某近距離的注視視標,以該視標至眼鏡平面的距離(m)的倒數來表達調節刺激的量。
什麼是調節反應?
調節反應為個體應對某調節刺激所產生的實際調節量。以調節反應大於調節刺激或低於調節刺激來說明個體對同一調節刺激所做出的反應的準確性,並以調節超前和調節滯後來表達。臨床上有三種方法測量調節反應:1、綜合驗光儀;2、開窗式的電腦驗光儀;3、MEM動態檢影。
調節反應低於調節刺激就稱調節滯後;調節反應高於調節刺激就稱調節超前。調節滯後與調節超前可以用圖1來表達。
A調節反應B調節滯後C調節超前
圖1調節反應的意義
一般人群在視近時通常都能觀測到在景深範圍之內(大約±0.5D)的調節滯後。Rutstein(19930ptomVissci)等總結出調節滯後主要是穩態凋節系統和景深之間調控作用的結果。我認為用焦深來說明更好理解(其實用景深和用焦深解釋這個問題的原理是一樣的)。
調節不足與調節滯後的差別
調節不足是指眼的調節力不夠;而調節滯後是一種大腦的反應,是調節的習慣(調節總是慢半拍)。舉個例子:調節不足就是沒有錢(調節),沒錢可花(調節不足);調節滯後就是有錢(有調節,調節正常),但花錢時總是要講價,想少花錢(調節滯後),是一種行為習慣(大腦的調節反應習慣)雖家財萬貫(調節正常)但買東西還是得斤斤計較(調節滯後),能少花一分是一分(調節能少用就少用)。
調節能力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可按最小調節幅度公式計算:最小調節幅度=15-0.25*年齡)。調節力下降後,就不是不捨得花錢(滯後)的問題,而是無錢可花(沒有調節)。所以對年齡大的患者做調節反應的檢查,意義就不大了。
為什麼多數人調節滯後?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較為清晰的前提下,焦點(焦平面)沿著鏡頭光軸所允許移動的距離。很難理解?看圖2:對於一個屈光系統(可以是任何屈光系統,不是特指眼球),物像焦點並非一定要落在像平面上才是清晰的,而是只要落在一定範圍內(圖中的黃色區域),都是清晰的(人視覺上認為相對清晰(即尚未模糊)的影像)。即:屈光系統使物像成像於A與C點間都可以獲得清晰像。這個範圍就叫做焦深。
圖2什麼是焦深
對於眼來說,既然成像在A點和C間的區域都能獲得清晰的像,為什麼要多付出調節成像在B點的像平面呢(圖3)?少調節一點,成像於C點(視網膜後)就已經清晰了,不用在多做調節成像於B點(視網膜上)了(能省錢則省錢)。所以多數人都調節滯後(喜歡多花錢的土豪是少數)。
圖3眼屈光系統中的焦深
從光學的角度講,焦深與光圈和攝影距離(攝距)有關喜歡攝影的朋友就很清楚這個道理了。
光圈(瞳孔)與焦深的關係:光圈(瞳孔)小,焦深大看近時瞳孔縮小,焦深也變大了,調節滯後增加;光圈(瞳孔)大,焦深小看遠時瞳孔擴大,焦深也變小了,調節滯後減少了。
攝影距離與焦深的關係:攝距近,焦深大;攝距遠,焦深小。(原因:攝距(物距)減小,像距增大,遠、近模糊圈之間的距離增大,所以焦深增大。)所以,看近焦深大(滯後多),看遠時焦深少(滯後少)。
所以隨著閱讀距離和瞳孔的變化,調節反應也會變化:距離越近,調節越滯後。
為什麼人眼的調節反應不同,有的超前,有的滯後而且量不一樣?
對於光學成像系統,上述描述的關係都是一致的,甚至可以用物理光學公式精確計算出來。但為什麼人眼的調節反應,調節滯後量會不同,而且個體差異很大呢?
人眼是生物活體。大腦才是決定我們看到什麼的主宰!而不同大腦對清晰度的標準是不同的大腦判斷視網膜成像離焦的能力不同,敏感性不同稱為模糊適應。有的人對於模糊的耐受度高,圖4中d線~g線之間的區域大腦都認為是清晰的;有的人對於模糊的耐受度低,僅e線~f線之間的區域大腦才認為清晰。所以,調節反應是有個體差異的。
圖4模糊適應與焦深
表1是不同屈光狀態下青少年調節反應的測量結果匯總(王冬梅,眼視光學雜誌,2009),至少說明3個問題:①不同人眼的調節反應是有差異的;②調節反應的均值是滯後的,調節超前的罕見;③近視眼調節滯後是大於正視眼的。④調節反應與年齡似乎沒關係。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