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我們對於教學設計的結構安排最終還是要以具體的課程內容、教學任務以及實際班級學情為準繩,這需要我們要靈活地理解和處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結構,針對不同的課型做出多樣化的安排。今天小編在這裡整理了一些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1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正方形》這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教材初二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章第二節的內容.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正方形》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等有關知識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並且具備有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探索正方形的性質,進一步學習,掌握說理和進行簡單推理的數學方法.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又是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進行綜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教材從學生年齡特徵,文化知識實際水平出發,先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思考,然後與同伴交流,探索,總結歸納,升華得出正方形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索正方形的性質.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樂趣.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質,難點是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之間的內在聯繫.根據大綱要求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制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要求學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質;
2,能正確運用正方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推理,論證;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節課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探究,分析,歸納,總結等能力;
2,發展學生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樹立科學,嚴謹,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
2,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相互討論的團隊精神;
3,通過正方形圖形的完美性,培養學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說學生:(學生分析)
這節幾何課是在初二年級三班上的一節課.該班學生基礎一般,但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通過前一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該班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
三,說教法(教法分析)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採用"實踐--觀察--總結歸納--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採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構造出正方形,然後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正方形性質定理,最後以課堂練習加以鞏固定理,並通過一道拔高題對定義,性質理解,鞏固加以升華.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觀察,思考,討論,充分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於一種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學習狀態.而 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四,說學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重點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為出發點,著重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思考,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在小組討論中通過互相學習,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五,說教學程序:
(一)(第一環節)相關知識回顧
以提問的形式複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定義及性質之後,引導學生髮現矩形,菱形的實質是 由平行四邊形角度,邊長的變化得到的.(由課件演示以上兩種變化)並啟發學生考慮,若這兩種變化同時發生在平行四邊形上,則會得到什麼樣的圖形 讓學生們通過手上的學具演示以上兩種變化,從而得出結論.
(二)(第二環節)新課講解
通過學生們的發現引出課題"正方形"
1,(第一個知識點)正方形的定義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變化出正方形的過程,並再次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變化演變出正方形的過程.請同學們舉手發言,歸納總結出正方形定義:一組鄰邊相等,且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投影儀顯示)再由此定義啟發學生們發現正方形的三個必要條件,並且由這三個條件通過重新組合即一組鄰邊相等與平行四邊形組成菱形再加上一個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一個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或者把一個角是直角與平行四邊形組合成矩形,再加上一組鄰邊相等這個條件,可得正方形的第三個定義: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內容藉助課件演示其變化過程,進一步啟發學生髮現,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性質.
{2,正方形的性質(由課件演示)
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 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定理 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
角線平分 一組對角.}(不念)以上是對正方形定義和性質的學習,之後進行例題講解.
{ 3,例題講解(由課件顯示)
求證: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念)此題是文字證明題,由學生們分組相互探討,共同研究此題 的已知,求證部分,然後由小組派代表闡述證明過程,教師板書,在板書的過程中,請其它小組的同學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此題證明過程條理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邏輯,同時強調證明格式的書寫.從而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4,課堂練習(然後我又設計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練習題
第一部分設計了三道有關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對角線,邊長計算的填空,目的是對正方形性質的進一步理解,並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
第二部分是選優題,通過這道生活中實際問題,來提升學生所學的知識,並加以綜合練習,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實質是來源於生活並要服務於生活.
5課堂小結(由課件演示)
此環節我是通過圖框的形式小結正方形和前階段所學特殊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對所學幾種四邊形內在聯繫體現正方形完美的本質,渲染學生們應追求象正方形一樣完美的品質,從而要努力學習以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達到理想中的完美.
6,欣賞實際生活中正方形的應用(課件顯示)
第6個環節是我設計了一些正方形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圖片,在優美的音樂中欣賞實際生活中正方形的應用,再一次讓學生們感受正方形的美 .
7,作業設計(我設計的是教材159頁,第12,14兩小道證明題,通過此作業讓同學們進一步鞏固有關正方形的知識.
六,說教學評價:
本課的教學注意挖掘教材中培養創新意識的素材,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上探索問題之路,為學生構造一道亮麗的思維風景線,必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本課以問題為載體,探究為主線,有意識地留給學生適度的思維空間,從不同視角上展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力水平,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
七,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通過課件播放平行四邊形一個角的變化和一組對邊的變化得到正方形,成功的達到了學生對正方形直觀認識,並輕鬆地總結出正方形的性質.
二,本節課設計的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歸納概括能力,並重視培養學生語言描述,然後進行引導交流形成規範語言.
三,通過一道拓展延伸練習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同時鼓勵其他同學進行互幫互助,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成功的體驗,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間,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有成功體驗.
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2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位數與眾數》是北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8章第2節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是:「根據具體問題,能選擇合適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集中程度。」「根據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體會統計對於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進行交流。」「認識到統 計在社會生活及科學領域中的應用,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中位數與眾數同平均數一樣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數據代表,是幫助學生學會用數據說基本概念,在此之前,教材已經安排了第1 節《平均數》,本節內容是繼《平均數》學習之後的後續內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又是聯繫現實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質疑習慣的良好素材。教材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以表格、統計圖等方式呈現數據,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繫,鞏固了學生對各種圖表信息的獲取能力,同時也增強學生對生活中所見到的統計圖表進行數據處理和評判的主動意識。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能根據所給信息正確求出中位數和眾數。同時注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自適用的範圍。
(2)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差別,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自己的評判。
(3)能從表格統計圖等參考資料中獲取信息,並能求出相關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過程與方法:在數據的處理中,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區別與聯繫,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特質,喚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3、重點與難點
重點: 掌握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並會正確 計算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
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並作出自己的判斷。
4、對教材的處理:
為了創設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趣味因素,限度的吸引學生的課堂投入,在引入課題時將引例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為了體現數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增加了「問題1」;為更好地突出重點在「合作探究」中,增加了「概念學習」 1、中位數、2、眾數,同時都各配以兩個小練習,引出了相應的點評以完成對兩概念的補充說明;為了內化知識形成框架,將:「議一議」作為課堂小結處理
二、 說學生
學生在小學五年級下時已學習過中位數、眾數的概念,並能夠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認識到了兩個統計量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價值。前兩節又學習了平均數,具備了一定的數據處理、描述和分析能力。而且八年級學生身心一進一步成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三、說教學法
1、說教法
課前將學生分為六個組,按成績由低到高的順序編上1~5號。根據教材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首先在課前將教學內容以「預習學案」的形式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先獨立自學完成,再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完成。重點、難點問題課上分組展示解決。教師調控課堂及時追問與點評。在課前準備中,要求分組調查八年級各班男同學的運動鞋號碼。
2、說學法
基於以上分析,學生以在自學教材、查閱相關參考書籍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完成學案為主,以課前小組內合作交流為輔進行。最後分組展示突破重難點。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
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教材《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是在七年級學習了角平分線的概念和前面剛學完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角平分線的性質為證明線段或角相等開闢了新的途徑,簡化了證明過程,同時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識的延續,又為後面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數學知識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教材的安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知識結構合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二.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角的平分線的作法、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及初步應用.
內容解析:
教材通過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原型,培養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作角的平分線是幾何作圖中的基本作圖.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是全等三角形知識的延續,也是今後證明兩個角相等或證明兩條線段相等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內容在數學知識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基本知識:了解尺規作圖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2、基本技能
(1)會用尺規作圖作角的平分線。
(2)會利用全等三角形證明角平分線的性質。
(3)能運用角的平分線性質定理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
3、數學思想方法:從特殊到一般
4、基本活動經驗:體驗從操作、測量、猜想、驗證的過程,獲得驗證幾何命題正確性的一般過程的活動經驗
目標解析:
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了解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熱情.
四、學情分析
剛進入初二的學生觀察、操作、猜想能力較強,但歸納、運用數學意識的思想比較薄弱,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靈活性比較欠缺,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掌握角平分線的尺規作圖,理解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並能初步運用,難點是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
教學難點突破方法:
(1)利用多媒體動態顯示角平分線性質的本質內容,在學生腦海中加深印象,從而對性質定理正確使用;(2)通過對比教學讓學生選擇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3)通過多媒體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中進行學習.
五、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引導式探索發現法、主動式探究法、講授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多思、多說、多練,堅持師生間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組合.
教學輔助手段:根據本節課的實際教學需要,我選擇多媒體PPT課件,幾何畫板軟體教學,將有關教學內容用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進行直觀地觀察,並留下清晰的印象,從而發現變化之中的不變.這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活動1.創設情景
[教學內容1]
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
小明家居住在一棟居民樓的一樓,剛好位於一條暖氣和天然氣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線上的P點,要從P點建兩條管道,分別與暖氣管道和天然氣管道相連.
問題1:怎樣修建管道最短?
問題2:新修的兩條管道長度有什麼關係,畫來看一看.
[整合點1]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激發情感.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引領學生進入實際問題情景中,利用信息技術既生動展示問題,同時又通過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般感受生活。學生動手畫圖,猜測並說出觀察到的結論.引導學生了解角的平分線有很多未知的性質需我們來解開,並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程理念,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作為本課的第一個引例,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複習了點到直線的距離這一概念,為後續的學習作好知識上的儲備.
活動2.探究體驗
[教學內容2]
要研究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我們必須會畫角的平分線,工人師傅常用如圖所示的簡易平分角的儀器來畫角的平分線.出示儀器模型,介紹儀器特點(有兩對邊相等),將A點放在角的頂點處,AB和AD沿角的兩邊放下,過AC畫一條射線AE,AE即為∠BAD的平分線.
教師繼續引導,用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學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證明AE是∠BAD的平分線.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體驗從生產生活中分離,抽象出數學模型,並主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從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線的方法.
[教學內容3]
把簡易平分角的儀器放在角的兩邊時,平分角的儀器兩邊相等,從幾何作圖角度怎麼畫?BC=DC,從幾何作圖角度怎麼畫?
教師提問,學生分組交流,歸納角的平分線的作法,口述證明角平分線的過程.
[設計意圖]根據畫圖過程,從實驗操作中獲得啟示,明確幾何作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師生交流並歸納.
教師先在黑板上示範作圖,再利用多媒體演示作圖過程及畫法,加深印象,並強調尺規作圖的規範性.
利用三角形全等證明角平分線,進一步明確命題的題設與結論,熟悉幾何證明過程.
[教學內容4]
作一個平角∠AOB的平分線OC,反向延長OC得到直線CD,請學生說出直線CD與AB的位置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再作出一個45º的角.
學生獨立作圖思考,發現直線AB與CD垂直.
[設計意圖]通過作特殊角的平分線,讓學生掌握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及特殊角的方法,達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目的.
[教學內容5]
讓學生用紙剪一個角,把紙片對摺,使角的兩邊疊合在一起,把對摺後的紙片繼續折一次,折出一個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摺痕為斜邊),然後展開,觀察兩次摺疊形成的三條摺痕.
問題1:第一次的摺痕和角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問題2:第二次摺疊形成的兩條摺痕與角的兩邊有何關係,它們的長度有何關係?
學生動手剪紙,摺疊,教師在多媒體上演示摺疊過程.學生觀察思考後,在班上交流:第一次摺痕是角的平分線,第二次的摺痕是角平分線上的點到兩邊的距離,它們的長度相等.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為下面進一步揭示角平分線的性質作好鋪墊.
[教學內容6]
如圖:按照摺紙的順序畫出角及摺紙形成的三條摺痕.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再利用幾何畫板軟體驗證結論,並用文字語言闡述得到的性質.(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整合點2]利用多媒體直觀優勢,突破教學難點.
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分析後寫出證明過程.教師歸納,強調定理的條件和作用.
教師用文字語言敘述得到的結論.引導學生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分析後寫出證明過程,並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證明後,教師強調經過證明正確的命題可作為定理.同時強調文字命題的證明步驟.
[設計意圖]經歷實踐→猜想→證明→歸納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尤其是對於結論的驗證,信息技術在此體現其不可替代性,從而更利於學生的直觀體驗上升到理性思維.
活動3.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7]
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1)如圖1,P在射線OC上,PE⊥OA,PF⊥OB,則PE=PF.
(2)如圖2,P是∠AOB的平分線OC上的一點,E、F分別在OA、OB上,則PE=PF.
(3)如圖3,在∠AOB的平分線OC上任取一點P,若P到OA的距離為3cm,則P到OB的距離邊為3cm.
用多媒體展示判斷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並請學生舉手發表見解,教師予以肯定、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辨析來理解和鞏固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教學內容8]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課前引例中的問題:
問題:引例中兩條管道的長度有什麼關係?理由是什麼?
再次展示引例情景,用搶答的形式請同學們舉手回答.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性質回答課前引例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蘊含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又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讓人人學到有用的數學.同時利用搶答形式更好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內容9]
例題講解
例1 如圖,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線,且BD=CD,DE⊥AB,DF⊥AC,垂足分別是E,F.
求證:EB=FC.
變題1:如圖,△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線,DE⊥AB於E,F 在AC上,且BD=DF,求證:CF=EB.
變題2:如圖,△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線,DE⊥AB於E,BC=8,BD=5,求DE.
[整合點3]多媒體的運用,促進了課堂教學方法與模式的變革.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觀察識圖,獨立思考,並且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找出證明思路,再鼓勵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證明過程,教師點評一題多變及一題多解.
[設計意圖]本組例題的解決是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設計的一項活動.讓學生運用性質解決數學問題,通過利用多媒體對一些邊進行變色,提醒學生直接運用定理,不要仍舊去找全等三角形.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方便進行一題多解及一題多變研究,更好的拓展學生解題思路及形成知識運用能力.兩道變題同時展示,符合高效課堂要求.
通過學生觀察識圖、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例2已知:如圖,△ABC的角平分線BM、CN相交於點P.求證:點P到三邊AB、BC、CA的距離相等.
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然後交流證題思路,再通過多媒體展示一般證明過程.
[設計意圖]例2獨立完成,並展示.通過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角平分線的性質,並達到能熟練運用的程度.
活動4.評價反思
[教學內容10]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困惑?
2、通過本節課你了解了哪些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師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與體會.學生歸納、梳理交流本節課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情感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鍛鍊學生歸納概括與表達能力.
5.布置作業
[教學內容11]
作業,必做題:教材第22頁第1、2、3題; 選做題:教材第23頁第6題
教師布置作業,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設置必做題的目的是鞏固本節課應知應會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必須完成.選做題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盡力完成,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得到提高,達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的.
(一)板書設計:
(二)時間安排:
創設情景約4分鐘,探究體驗約13分鐘,合作交流約18分鐘,評價反思約6分鐘,機動時間約4分鐘.
(三)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環相扣,三個整合點,層層深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注意適時的點拔引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體現,切實能夠達到發展思維、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夠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也使課標理念能夠很好地得到落實.
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4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難點是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利用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從分數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關概念,同時還要講清分式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本章從實際問題引出分式方程 = ,給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義:像這樣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屬於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時耽誤時間,列方程在這節課里不是重點,也不要求解這個方程.
1.本節進一步提出P4[思考]讓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 , , .為下面的[觀察]提供具體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 , , ,有什麼共同點?它們與分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可以發現,這些式子都像分數一樣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數的分子A與分母B都是整數,而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並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歸納]順理成章地給出了分式的定義.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研究分式往往要類比分數的有關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了解分式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希望老師注意:分式比分數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為兩個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數 .
2. P5[思考]引發學生思考分式的分母應滿足什麼條件,分式才有意義?由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用類比的方法歸納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為零.注意只有滿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這個條件,分式才有意義.即當B≠0時,分式 才有意義.
3. P5例1填空是應用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為零,解出字母x的值.還可以利用這道題,不改變分式,只把題目改成「分式無意義」,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關的概念,也為今後求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打下良好的基礎.
4. P12[拓廣探索]中第13題提到了「在什麼條件下,分式的值為0?」,下面補充的例2為了學生更全面地體驗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分母不能為零;○2分子為零.這兩個條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這一類題目的解.
四、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4[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 , , .
2.學生看P3的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實踐,與以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
輪船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時間為 小時,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 小時,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 , , ,有什麼共同點?它們與分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例題講解
P5例1. 當x為何值時,分式有意義.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義,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為零,進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範圍.
[提問]如果題目為:當x為何值時,分式無意義.你知道怎麼解題嗎?這樣可以使學生一題二用,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關概念.
(補充)例2. 當m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分母不能為零;○2分子為零,這樣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這類題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2) (3)
3. 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七、課後練習
1.列代數式表示下列數量關係,並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時做x個零件,則他8小時做零件 個,做80個零件需 小時.
(2)輪船在靜水中每小時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時,輪船的順流速度是 千米/時,輪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時.
(3)x與y的差於4的商是 .
2.當x取何值時,分式 無意義?
3. 當x為何值時,分式 的值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 整式:8x, a+b, ;
分式: ,
2. X = 3. x=-1
最新初二數學教案的模板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會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難點: 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是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過複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導出通分、約分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地將分式變形.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學生觀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麼整式,然後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相應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這個整式,填到括號里作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變.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進一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約分是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後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通分是要正確地確定各個分母的最簡公分母,一般的取係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教師要講清方法,還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使學生在做提示加深對相應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習題16.1的第5題是: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這一類題教材里沒有例題,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質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之一,所以補充例5.
四、課堂引入
1.請同學們考慮: 與 相等嗎? 與 相等嗎?為什麼?
2.說出 與 之間變形的過程, 與 之間變形的過程,並說出變形依據?
3.提問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類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五、例題講解
P7例2.填空:
[分析]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
P11例3.約分:
[分析] 約分是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所以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約分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 通分要想確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係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補充)例5.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
, , , , 。
[分析]每個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號,其中兩個符號同時改變,分式的值不變.
解: = , = , = , = , = 。
六、隨堂練習
1.填空:
(1) = (2) =
(3) = (4) =
2.約分:
(1) (2) (3) (4)
3.通分:
(1) 和 (2) 和
(3) 和 (4) 和
4.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
(1) (2) (3) (4)
七、課後練習
1.判斷下列約分是否正確:
(1) = (2) =
(3) =0
2.通分:
(1) 和 (2) 和
3.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項係數為正,分式本身不帶「-」號.
(1) (2)
八、答案:
六、1.(1)2x (2) 4b (3) bn+n (4)x+y
2.(1) (2) (3) (4)-2(x-y)2
3.通分:
(1) = , =
(2) = , =
(3) = =
(4) = =
4.(1) (2) (3) (4)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