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關於泛珠三角與東協貿易合作發展研究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論文摘要:中國—東協自貿區的正式建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入,為泛珠三角與東協的貿易合作提供了契機。在分析泛珠與東協經貿合作現狀的基礎上,對於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及增進合作的有關建議。
  論文關鍵詞:泛珠三角;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貿易合作
  
  中國—東協自貿區正式建成後,成為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在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危機使全球貿易萎縮的形勢下,該自貿區的建成對亞洲經濟區域化程度的加深,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注入了動力。
  泛珠三角經濟區在加強中國東西部地區經貿合作互補、互利以及產業承接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是中國區域深入對外貿易、提高地區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泛珠三角區域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和港澳特別區,簡稱「9+2」。這些地區長期存在良好的經貿溝通關係,其中粵港澳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持續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然而,以往關於東協或泛珠三角的研究成果,多以區域內部的合作機制為研究重心,鮮有從一國的區域層面對交流的系統闡述。
  1 泛珠三角與東協貿易合作發展的有利因素

  泛珠三角區域以其明顯的優勢在中國與東協的經貿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雙方的合作在多種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不斷深入:
  (1)地緣人緣優勢。
  泛珠區域內廣西、雲南與東協接壤,有5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並已建成相對完善的網絡,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中國與東協正致力於構建立體式國際交通大通道,泛亞鐵路、公路網正日趨形成。另一方面,東南亞地區是海外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這些華僑大部分來自泛珠三角特別是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成為推動泛珠與東協經貿合作的人脈資源。
  (2)經濟結構互補。
  泛珠三角各省區經濟發展速度、化程度參差不齊,
  要素稟賦也各不相同,而東協各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也呈現多層次狀態,使雙方間形成了多樣的比較優勢並擁有更廣闊的前景。泛珠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資源相對匱乏,廣西、雲南等省分的自然資源相對豐裕,東協也擁有豐富的、漁業、油氣、礦產、熱帶經濟作物等資源,資源稟賦各具優勢。泛珠三角各省區和東協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分屬於不同層次,新加坡、香港、澳門、廣東等地有較現代的工業體系,製造業競爭力較強,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泛珠三角的內陸省區工業化水平雖比較低,但仍高於東協一些國家,為兩個區域的產業合作形成了條件。
  (3)經貿合作密切。
  東協國家除了在技術密集型產品上擁有比較優勢外,資源性產品也占有較大的對外貿易份額,而泛珠三角經濟區域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更具比較優勢,產品結構的互補為雙方的貿易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如2002年中國與東協啟動自貿區談判以來,廣東對東協出口連續7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08年,廣東與東協進出口額突破600億美元,2009年廣東對東協的進出口額占到中國與東協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企業對東協地區的也逐年上升。東協對於各省區貿易夥伴的地位不斷上升,2010年雲南與東協貿易額增長迅速,同比增長45.2%,東協與廣西的雙邊貿易額達65.3億美元,同比增長31.9%,東協連續第10年保持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的地位。
  2 泛珠三角與東協貿易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區域內部的不平衡。
  由於開放次序和開放程度的不同,泛珠三角區域內各地自然、區位、經濟條件的差異,整個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中西部省份的貿易總量不足東部地區的10%。泛珠三角通過大規模的輕型出口加工貿易促成了外貿的激增。而中西部內陸省區,擁有大量的礦產、水電等自然資源和豐富的農副產品以及勞動力,出口產品中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大,省區間的貿易並不相同。在東協,各成員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也有較大差異,越、老、緬、柬四國的人均GDP與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新加坡之間相差約70倍,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對推動自貿區建設的立場和主張不盡相同,因此東協內部發展的不平衡不利於成員國間經濟政策的協調,在相互開放市場進程中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存在較大難度。
  (2)結構的競爭性。
  隨著產業的轉移和承接,泛珠三角區域內,我國港澳和泛珠三角的經濟形式逐漸趨同,貿易產品互補性越來越小,競爭性增加。而中西部省區的國際分工層次較低,總體上屬於自然資源較多、勞動力密集而資本缺乏、技術落後的省份,在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貿易中可能競爭大於合作。東協的一些成員國間也存在經貿結構雷同、出口單一的問題。而從泛珠三角和東協的貿易結構來看,儘管在許多方面具有互補性,但在較大程度上出口產品也存在類似現象,即在全球產業鏈中,泛珠三角和東協一些國家以勞動力和資源優勢主要承接國際分工的中低端加工組裝環節,缺乏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和中低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出口市場上有較大的競爭性。
  (3)經濟危機的衝擊。
  2008的經濟危機給中國和東協的經濟帶來了深刻影響。泛珠三角地區外貿經濟指標的下滑速度超過全國水平,由於國外消費需求的減少,導致了外貿依存度高的泛珠三角地區出口放緩,製造業萎縮,外向型企業大批倒閉。外貿依賴度較高的廣東地區,關停現象更為嚴重,2008年前三季度關閉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市包括了東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而東協的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對其主要貿易夥伴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降幅都超過兩位數。經濟危機使泛珠三角和東協的外貿增長勢頭受挫,並在世界石油價格、糧食價格、黃金價格持續高漲的推動下多國引發了通貨膨脹,而出口導向性經濟在東協與泛珠三角的發展中占較大比重,加之美國在人民幣匯率升值方面施壓,可能會使雙方的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加工製造業發展、市場穩定受到嚴重影響。
  3 泛珠三角與東協貿易合作的對策建議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泛珠三角與東協的合作隨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全面啟動已進入了關鍵階段,為緩和雙方貿易產品結構和目的市場趨同的矛盾,必須加快泛珠三角的外貿產業轉移步伐,促進與國際先進產業鏈的相互連結,在區域合作條件下完成產業從成熟發達地區轉移到欠發達水平落後的地區,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進而提高總體產出能力及國際競爭力。在改造和升級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的同時,要注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東協各國也應注重技術進步,促進出口產業的改造和升級,提高貿易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以減少同質產品間的惡性競爭。在貿易結構上,雙方不僅要增加工業製成品出口,也要擴大服務貿易的出口,並且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出口服務產品的轉型。
  (2)拓寬合作領域。
  為進一步加強雙方的貿易合作,需要進一步探索合作新路徑、產業發展新形式,結合和發揮各方優勢,開拓合作新領域。在「走出去、引進來」的貿易下,泛珠三角應積極推動企業到東協,特別是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到東協設立生產基地、形成完善的網絡,拓展企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同時要加大對東協國家重點產業、先進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以促進泛珠三角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隨著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的鞏固和完善,雙方應充分利用貿易協定中的優惠政策和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平台,擴大雙方進出口貿易規模,並且應實現更廣泛深入的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在工程承包、金融、、、科技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
  (3)完善合作機制。
  為促進泛珠三角與東協區域合作的有序發展,泛珠三角地區在對外貿易戰略和發展機制方面,應進一步完善貿易,充分利用外貿優惠政策的支持,推進外貿產品遵循國際質量標準,減少貿易夥伴設置貿易壁壘的可能性。同時也要建立能有效解決地區間利益衝突、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的協調機制,不僅要發揮政府間協調機制的作用,而且發揮區域行業組織、民間團體協調機制的作用,保障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濟利益。對於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建設以及相關協定的實施,雙方應按時間表持續推進,尤其在經濟危機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形下,更應增強相互合作和信任,保障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行。此外,要增強雙方應對解決貿易糾紛的能力,逐漸營造公開透明的體制、政策和,健全開放型經濟體系,升級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全面提升合作層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