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動機與學習動機分析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動機與學習動機分析
1.1.1 動機的定義
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發並維持活動的傾向。人們總是在試圖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原因,心理學家們往往用動機來描述個體發放出能量和衝動,指引行為朝向某一目的,並將這一行為維持一段時間的種種內部狀態和過程。它包括:引發行為的起因;使行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維持這一行為的原因等三個方面。
關於動機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2],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被廣泛應用。但是,如何給動機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是一個一直困擾心理學家們的問題,“我們不能真正給它下一個精確的定義”(張愛卿,1999)。概括來說,動機的概念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內在動機觀。認為動機是行為的內在動因,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宋書文,1984)、是“激勵人們去完成行為的主觀原因”(孫煜明,1993)。
第二類,外在動機觀。這種觀點一般強調行為的外在誘因、目標、刺激等作用。認為動機是“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孫煜明,1993)。
第三類,中介動機觀。認為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所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它起著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的作用”(林傳鼎、張厚粲,1986),“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並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願望和理想等”(朱智賢,***)。
第四類,整合動機觀。認為動機是“在自我調節的作用下,個體使自身的內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驅力等)與行為的外在誘因(目標、獎勵等)相協調,從而形成激發、維持行為的動力因素”(張愛卿,1999)
1.1.2 學習動機的概念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
學習動機總是與一定的學習活動聯繫在一起的。根據張愛卿的動機整合觀,我們認為,學習動機是在自我調節的作用下,個體使自身的內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驅力等)與學習行為的外在誘因(目標、獎勵等)相協調,從而形成激發、維持學習行為的動力因素。
1.1.3 學習動機的特點
有研究者認為[3],學習動機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習得性和內隱性;引發性和價值性;意向性和差異性;持續性和可變性。我們認為,學習動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內在特性和外在特徵兩個方面。
學習動機的內在特性主要表現為強度、清晰度、更替性、活動性和複雜性等。
強度 學習動機作為個體活動的動力因素,必然具有一定的強度。在同一時期,個體可能是多種動機並存,而這些不同性質的動機,可以對個體具有不同的意義,產生強度不同的推動力量。在同時存在的許多不同性質的動機中,決定個體行為並實際發揮支配作用的動機,便是當時行為活動的主導動機和優勢動機。衡量動機強度的大小有兩個指標:一是能量。由於動機強度是與個體某一需要的能量大小成正比的,所以,能量的大小是衡量動機強度高低的一個客觀指標。二是持續性。當個體產生某種動機開始行動後,一般不會輕易放棄,若個體在某種動機行為中稍遇阻礙便放棄主觀努力和追求,則表明該動機不強或動機過弱。這種持續性還可表現在,當個體為追求某一目的以滿足某一需要時,如果遇到障礙而一時無法實現目標,他也會在動機的驅使下避開障礙,嘗試著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最終來達到目的。
清晰度 學習動機的清晰度是指個體對可見到的或可預見到的某一特殊目標的意識程度。凡是動機,不管行為主體意識到與否,一般都有指向目標。不過,在共同活動中,各人對其行為所要達到的特殊目標的意識程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人有清晰的認識,有人則可能模糊不清。衡量動機的清晰度也有兩個指標:一是檢查個體選擇行為的自覺性。倘若動機清晰,則對行為的選擇是有意識的;反之,缺少自覺性,個體的行為選擇就表現為極大的習慣性、隨意性或者是無意識性。二是視其可以測查的語言行為。由於語言是意識的直接體現,意識的真實性也往往通過語言來表現。因此,可以通過對個體語言行為的測查來判斷動機的清晰度。
更替性 學習過程中,由於個體常表現出同時產生和存在多種不同性質的動機,這時候這些動機相互牴觸或發生干擾衝突,其結果便是強度較高的動機取代原先的動機而產生動機更替。動機更替的這種變化是經常存在的。
活動性 學習動機的活動性是指個體形成某種動機後,能對其行為發生推動作用,表現為對其行為的發動、加強、維持直至中止。學習動機是推動個體學習行為活動的直接動因。當個體出現某種較強的動機後,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其行為活動,來達到最終目的。因此,具有清晰動機的個體較之動機模糊的個體具有較高的活動水平。
複雜性 學習動機的複雜性首先表現在它與行為之間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同一動機可產生不同行為,同一行為亦可由不同動機引起。動機活動中既然有優勢動機或主導動機的存在,就說明活動中同時伴有其他動機。了解一個人的動機往往也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內心存在的動機與口頭上、書面上表達出來的動機有一定的差距和不一致。另外,個體行為中實際正起作用的動機與其意識到的動機的清晰度也常常不一致。這些現象,都反映了動機的複雜性。
動機的內在特性反映到外部特徵上,主要表現為主觀性、內隱性和實踐性等特徵。
主觀性 學習動機是人的一種主觀心理傾向和狀態,它首先來自個體內心的願望和信念,當人有了某種願望或需要尚未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和緊張的心理狀態,這種緊張性推動主體圍繞著實現這一動機而進行活動,成為推動主體活動的動力。其過程是通過謀略上的深思熟慮和策劃,主體可能選擇或變換不同方法,促使自身達到某種行為目的。
內隱性 人的動機既然是一種主觀狀態並受意識所制約,就必然具有內隱性特點。複雜的動機往往具有內隱層、過渡層和表露層等多層次結構。內隱層是指真正的內心起因;過渡層是指主體從事活動所達到的間接目的;表露層是指主體從事活動所要達到的直接目的。個體的動機,往往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易顯示的。
實踐性 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必將付諸行動,所以它具有實踐性。學習動機支配著人的行為,學習行為反映著人的學習動機。動機與個體的行為實踐活動,是內與外、隱與顯的對立統一。沒有無動機的學習行為,也沒有無行為的學習動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