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喘病中醫護理方案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篇一:喘病中醫護理常規
喘病中醫護理常規 喘病是一種發作性痰鳴氣喘肺系疾病。發作時喉間哮鳴有聲,呼吸急促,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喘息不得平臥為主證,嚴重者可由喘致脫出現喘脫之危重證候。
證型及臨床表現
1.外寒內飲證:受涼後出現頭痛、身痛,發熱畏寒,咳嗽,氣急,喉中痰聲漉漉,痰色白清稀,胸悶氣憋。舌質淡,苔薄白,脈滑或弦緊。
2.風熱犯肺證:發熱,惡風或惡熱,頭痛、肢體酸痛,咳嗽咽痛,氣急,痰黃質稠。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脈浮數。
3.痰濁雍肺證: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悶,氣短,不得平臥,脘痞納少。苔白膩,脈弦滑。
4.肺氣鬱閉證:常因情志刺激而誘發,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甚,或無痰聲。平素多憂思抑鬱,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病情觀察要點
1. 密切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顏色、性狀、量及氣味,有無喘促、
發紺等伴隨症狀
2.
3.
4. 密切觀察患者喘息氣短的程度、持續時間及有無短期內突然加重的徵象,評價缺氧的程度 痰呈黃綠色膿性痰,或大咯血時,立即報告醫師,配合處理。 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現體溫驟降、汗出、尿少、頭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溫等脫證
時,報告醫師,配合處理。
臨證護理:
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18~22℃,濕度控制在50%~60%。減少環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乾燥空氣、煙塵、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等。
2.使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咳嗽胸悶者取半臥位或半坐臥位,持續性咳嗽時,可頻飲溫開水,以減輕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潔口腔2次,保持口腔衛生,有助於預防口腔感染、增進食慾。
4.密切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顏色、性狀、量及氣味,有無喘促、發紺等伴隨症狀。
5.加強氣道濕化,痰液粘稠時多飲水,在心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天飲水1500ml以上,必要時遵
醫囑行霧化吸入,痰液粘稠無力咳出者可行機械吸痰。
6.協助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導患者正確留取痰標本,及時送檢。
8.遵醫囑給予止咳、祛痰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9.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位。
10.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三伏天時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腎俞等穴位。
1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刺激及海腥發物。可適當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療方,如杏仁、梨、陳皮粥等。
喘息氣短
1.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避免灰塵、刺激性氣味。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遵醫囑給予吸氧,一般給予鼻導管、低流量、低濃度持續給氧,1~2L/分鐘,可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吸氧的方式和濃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瀦留,氧療時間每天不少於15小時。
3.根據喘息氣短的程度及伴隨症狀,取適宜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必要時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勵患者緩慢深呼吸,以減緩呼吸困難。
4.密切觀察患者喘息氣短的程度、持續時間及有無短期內突然加重的徵象,評價缺氧的程度。觀察有無皮膚紅潤、溫暖多汗、球結膜充血、搏動性頭痛等二氧化碳瀦留的表現。
5.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鍊,常用的鍛鍊方式有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6.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列缺、內關、氣海、足三里等穴位。
8.艾灸療法:遵醫囑艾灸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大椎、肺俞、命門、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9.指導患者進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發熱
1.保持病室整潔、安靜,空氣清新流通,溫濕度適宜。
2.體溫37.5℃以上者,每6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體溫39.0℃以上者,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
3.採用溫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溫措施,患者汗出時,及時協助擦拭和更換衣服、被服,避免汗出當風。
4.做好口腔護理,鼓勵患者經常漱口,可用金銀花液等漱口,每日飲水≥2000ml。
5.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為原則。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進食清熱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綠豆、荸薺等,忌煎炸、肥膩、辛辣之品。
6.遵醫囑使用發汗解表藥時,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及汗出情況以及藥物不良反應。
7.刮痧療法:感受外邪引起的發熱,遵醫囑刮痧療法,可選擇大椎、風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腹脹納呆
1.保持病室整潔、空氣流通,避免刺激性氣味,及時傾倒痰液,更換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進患者食慾。
2.保持口腔清潔,去除口腔異味,咳痰後及時用溫水或漱口液漱口。
3.與患者有效溝通,積極開導,幫助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勵患者多運動,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可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主動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
5.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脾、胃、三焦、胰、膽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足三里、中脘、內關等穴位。
7.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中脘、氣海、關元、神闕穴等穴位。
8.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膩之品,正餐進食量不足時,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進餐時過多飲水,避免豆類、芋頭、紅薯等產氣食物的攝入。
飲食護理
1.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為宜,並補充適量無機鹽,同時避免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及易產氣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飪以蒸、煮為宜,食物宜軟爛,以利於消化吸收,同時忌辛辣、肥膩、過甜、過咸及煎炸之品。
2.外寒內飲證:宜進食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蘇粥、白果煲雞等。
3.風熱犯肺證:宜進食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銀花茶。
4.痰濁雍肺證:宜進食清肺化痰、理氣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銀耳百合湯等。
5.肺氣鬱閉證:宜進食開郁宣肺、降氣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蘿蔔生薑汁等
情志護理
1.患者精神負擔較重,常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責任護士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予以心理疏導。
2.主動介紹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引起肺脹病的原因和轉歸,指導排痰和呼吸功能鍛鍊,鼓勵患者積
極防治,消除消極悲觀態度及焦慮情緒,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改善其治療依從性。
3.鼓勵病友間多溝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經驗,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排解煩惱及憂愁,通過適當運動,音樂欣賞、書法繪畫等移情易性,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憂思惱怒對人體的不利影響。
4.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
康復教育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指導患者戒煙,室內勿放鮮花等可能引起過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的吸入。
2.在寒冷季節或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3.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時減少活動量。
4.經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聯合應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5.自我保健鍛鍊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運動量由小到大。開始時,可用自己習慣的中速步行,以後可採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2)按摩保健穴位:經常按摩睛明、迎香、頰車、合谷、內關、足三里、腎俞、三陰交等。
(3)足底按摩:取腎、輸尿管、膀胱、肺、喉、氣管、腎上腺等反射區,每個反射區按摩3分鐘,每日3次。
(4)叩齒保健:指導患者叩齒,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叩齒時可用雙手指有節律的搓雙側耳孔,提拉雙耳廓直到發熱為止。
(5)傳統養生操:可選擇五禽戲、太極拳或八段錦,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15分鐘。
篇二: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外寒內飲證:受涼後出現頭痛、身痛,發熱畏寒,咳嗽,氣急,喉中痰聲漉漉,痰色白清稀,胸悶氣憋。舌質淡,苔薄白,脈滑或弦緊。
(二)風熱犯肺證:發熱,惡風或惡熱,頭痛、肢體酸痛,咳嗽咽痛,氣急,痰黃質稠。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脈浮數。
(三)痰濁雍肺證: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悶,氣短,不得平臥,脘痞納少。苔白膩,脈弦滑。
(四)肺氣鬱閉證:常因情志刺激而誘發,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甚,或無痰聲。平素多憂思抑鬱,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二、常見症狀/證候施護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18~22℃,濕度控制在50%~60%。減少環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乾燥空氣、煙塵、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等。
2.使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咳嗽胸悶者取半臥位或半坐臥位,持續性咳嗽時,可頻飲溫開水,以減輕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潔口腔2次,保持口腔衛生,有助於預防口腔感染、增進食慾。
4.密切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顏色、性狀、量及氣味,有無喘促、發紺等伴隨症狀。
5.加強氣道濕化,痰液粘稠時多飲水,在心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天飲水1500ml以上,必要時遵醫囑行霧化吸入,痰液粘稠無力咳出者可行機械吸痰。
6.協助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導患者正確留取痰標本,及時送檢。
8.遵醫囑給予止咳、祛痰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9.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位。
10.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三伏天時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腎俞等穴位。
1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刺激及海腥發物。可適當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療方,如杏仁、梨、陳皮粥等。
(二)喘息氣短
1.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避免灰塵、刺激性氣味。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遵醫囑給予吸氧,一般給予鼻導管、低流量、低濃度持續給氧,
1~2L/分鐘,可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吸氧的方式和濃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瀦留,氧療時間每天不少於15小時。
3.根據喘息氣短的程度及伴隨症狀,取適宜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必要時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勵患者緩慢深呼吸,以減緩呼吸困難。
4.密切觀察患者喘息氣短的程度、持續時間及有無短期內突然加重的徵象,評價缺氧的程度。觀察有無皮膚紅潤、溫暖多汗、球結膜充血、搏動性頭痛等二氧化碳瀦留的表現。
5.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鍊,常用的鍛鍊方式有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6.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列缺、內關、氣海、足三里等穴位。
8.艾灸療法:遵醫囑艾灸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大椎、肺俞、命門、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9.指導患者進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三)發熱
1.保持病室整潔、安靜,空氣清新流通,溫濕度適宜。
2.體溫37.5℃以上者,每6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體溫39.0℃以上者,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
3.採用溫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溫措施,患者汗出時,及時協助擦拭和更換衣服、被服,避免汗出當風。
4.做好口腔護理,鼓勵患者經常漱口,可用金銀花液等漱口,每日飲水≥2000ml。
5.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為原則。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進食清熱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綠豆、荸薺等,忌煎炸、肥膩、辛辣之品。
6.遵醫囑使用發汗解表藥時,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及汗出情況以及藥物不良反應。
7.刮痧療法:感受外邪引起的發熱,遵醫囑刮痧療法,可選擇大椎、風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四)腹脹納呆
1.保持病室整潔、空氣流通,避免刺激性氣味,及時傾倒痰液,更換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進患者食慾。
2.保持口腔清潔,去除口腔異味,咳痰後及時用溫水或漱口液漱口。
3.與患者有效溝通,積極開導,幫助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勵患者多運動,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可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主動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
5.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脾、胃、三焦、胰、膽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足三里、中脘、內關等穴位。
7.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中脘、氣海、關元、神闕穴等穴位。
8.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膩之品,正餐進食量不足時,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進餐時過多飲水,避免豆類、芋頭、紅薯等產氣食物的攝入。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一)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中藥湯劑、中成藥)(詳見附錄1)
2.中藥靜脈給藥(詳見附錄1)
(二)特色技術
1.穴位貼敷(詳見附錄2)
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詳見附錄2)
3.中藥熏蒸(詳見附錄2)
4.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
5.艾灸(詳見附錄2)
6.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
7.拔火罐(詳見附錄2)
8.中藥離子導入(詳見附錄2)
9.霧化吸入:遵醫囑用藥,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三)物理治療
1.抹胸拍肺:兩手交替由一側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線抹至另側肋下角部,各重複10次。兩手自兩側肺尖部開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注意事項:拍肺力度適中。
2.胸部叩擊:患者側臥位或在他人協助下取坐位,叩擊者兩手手指彎曲併攏,使掌側呈杯狀,以手腕力量,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而有節律地叩擊胸壁。每一肺葉叩擊1~3分鐘,每分鐘叩擊120~180次,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的拍擊音則表明叩擊手法正確。注意事項:①叩擊前聽診評估;②用單層薄布覆蓋叩擊部位;③叩擊時避開乳房、心臟、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鏈、紐扣等處;④叩擊力量應適中,宜在餐後2小時至餐前30分鐘完成。
3.有效咳嗽:指導患者儘可能採用坐位,先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後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氣3~5秒,繼而縮唇,緩慢的經口將肺內氣體呼出,再深吸一口氣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時同時收縮腹肌,或用手按壓上腹部,幫助痰液咳出。注意事項:①不宜在空腹、飽餐時進行,宜在飯後1~2小時進行為宜;②有效咳嗽時,可讓患者懷抱枕頭。
4.振動排痰:可採用振動排痰機每日治療2~4次,每次15~20分鐘。注意事項:①不宜在飽餐時進行,宜在餐前或餐後1~2小時為宜;②叩擊頭應避開胃腸、心臟,脊柱等部位。③建議使用一次性紙制叩擊頭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呼吸功能鍛鍊
1.提高宜,應早期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症狀、雞肉、豬肺、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臥位,兩膝半屈或膝下墊小枕,使腹肌放鬆。一手放於腹部,一手放於胸部,用鼻緩慢吸氣時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鬆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動,抑制胸廓運動;呼氣時腹肌收縮幫助膈肌鬆弛,膈肌隨腹腔內壓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氣潮氣量。同時可配合縮唇呼氣法,每天進行鍛鍊,時間由短到長,逐漸習慣於平穩而緩慢的腹式呼吸。
2.縮唇呼吸:患者閉嘴經鼻吸氣,然後通過縮唇(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同時收縮腹部,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儘量深吸慢呼,每分鐘呼吸7~8 次,每次1O~20分鐘,每日鍛鍊2次。
3.呼吸操(坐式呼吸操):坐於椅上或床邊,雙手握拳,肘關節屈伸4~8次,屈吸伸呼;平靜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氣,抱胸呼氣4~8次;雙膝交替屈伸4~8次,伸吸屈呼;雙手抱單膝時吸氣,壓胸時呼氣,左右交替4~8次;雙手分別搭同側肩,上身左右旋轉4~8次,旋吸復呼。
4.注意事項:①呼吸功能鍛練時,全身肌肉要放鬆,節奏要自然輕鬆,動作由慢而快。②呼吸功能鍛練不可操之過急,要長期堅持鍛練。③呼吸功能鍛練不宜空腹及飽餐時進行,宜在飯後1~2小時進行為宜。④呼吸操一般每日練習2~3次,每次5~10分鐘,根據個人病情進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
四、健康指導
(一)生活起居指導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指導患者戒煙,室內勿放鮮花等可能引起過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的吸入。
2.在寒冷季節或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3.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時減少活動量。
4.經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聯合應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5.自我保健鍛鍊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運動量由小到大。開始時,可用自己習慣的中速步行,以後可採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2)按摩保健穴位:經常按摩睛明、迎香、頰車、合谷、內關、足三里、腎俞、三陰交等。
(3)足底按摩:取腎、輸尿管、膀胱、肺、喉、氣管、腎上腺等反射區,每個反射區按摩3分鐘,每日3次。
(4)叩齒保健:指導患者叩齒,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叩齒時可用雙手指有節律的搓雙側耳孔,提拉雙耳廓直到發熱為止。
(5)傳統養生操:可選擇五禽戲、太極拳或八段錦,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15分鐘。
(二)飲食指導
1.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為宜,並補充適量無機鹽,同時避免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及易產氣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飪以蒸、煮為宜,食物宜軟爛,以利於消化吸收,
同時忌辛辣、肥膩、過甜、過咸及煎炸之品。
2.外寒內飲證:宜進食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蘇粥、白果煲雞等。
3.風熱犯肺證:宜進食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銀花茶。
4.痰濁雍肺證:宜進食清肺化痰、理氣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銀耳百合湯等。
5.肺氣鬱閉證:宜進食開郁宣肺、降氣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蘿蔔生薑汁等。
(三)情志調理
1.本病纏綿難愈,患者精神負擔較重,常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責任護士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予以心理疏導。
2.責任護士應主動介紹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引起肺脹病的原因和轉歸,指導排痰和呼吸功能鍛鍊,鼓勵患者積極防治,消除消極悲觀態度及焦慮情緒,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改善其治療依從性。
3.鼓勵病友間多溝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經驗,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排解煩惱及憂愁,通過適當運動,音樂欣賞、書法繪畫等移情易性,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憂思惱怒對人體的不利影響。
4.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
五、護理難點
患者對呼吸功能鍛鍊的配合及依從性較差
患者年齡較大,對呼吸功能鍛鍊的方法較難掌握;同時對鍛鍊效果期望過高,但實際效果並非立竿見影,故容易失去堅持鍛鍊的信心。
解決思路:
1.親友等社會支持。解開展間較長,應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使患者了解呼吸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護士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制訂切實可行的呼吸功能鍛鍊方案。
3.採用多種教育方法,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呼吸功能鍛鍊指導,使患者易於接受和理解。
4.鼓勵病友間溝通、交流,爭取親友等社會支持,提高患者訓練的信心。
六、護理效果評價
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篇三:喘病中醫護理方案效果總結分析報告
喘病中醫護理方案效果總結分析報告
急診科
一、 基本情況:
對我科10月——12月8例患者進行分析統計如下:平均住院天數9.7天,痰濁阻肺證1例,肺氣鬱閉證1例,痰濁雍肺證6例。
應用的主要辨證施護方法:觀察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發熱等情況。
應用的主要護理技術:拔火罐、耳穴貼壓、穴位按摩、刮痧。
二、 護理方案應用情況分析: (一) 主要中醫護理措施應用情況 1、 主要辨證施護方法應用情況
2、 中醫護理技術應用情況
中醫護理技術應用頻率高的項目是耳穴按壓,分析原因:1、耳穴貼壓主要是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症狀主動與主管醫生溝通並實施,因此應用的主動性高。2、無創傷、患者易於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簡單,臨床易於實施。 (二) 依從性和滿意度分析
1、 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依從性較好的中醫護理技術是耳穴壓豆和拔火罐。分析原因:操作方法簡單,無創傷,無痛苦,患者易於接受。
護理滿意度較高的中醫護理技術是刮痧。分析原因:它能減輕患者咳嗽咳痰、發熱等不適症狀,配合其他治療有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 三、本護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過開展辨證施護、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和中醫個體化健康指導,85%以上的患者認為中醫護理配合治療對配合喘病治療的主要不適症狀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