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人稱代詞「咱」的語用含意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論文關鍵詞:咱 會話含意 語用移情
論文摘要:“咱”是一個北方口語化的稱謂詞,屬於俗語範疇,從語用功能來看,它可以附著一些特殊的感情色彩,既能表達親密喜愛的情感,也能表達倨傲不滿的情緒,語詞意義具有多元性和不確定性。在一定的交際目的和言語環境及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約下,言語行為者可以依託人稱代詞“咱”含有的地域、社會文化背景,巧妙地運用話語策略來拓展其語義空間,在不同的語境、語氣中,“咱”的指稱義均可以形成不同的指稱信息,會話含意也各不相同,由此延伸了靜態詞義所規定的範圍,產生了豐富的語用含意。
詞義是人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產物,同時又與語言世界(包括詞語的形式結構、詞語的系統聯繫及詞語的使用功能)密切相關。依據新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在人們的記憶儲存里,有若干不言而喻的“常規關係”(stereotypicalrelations),正因為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話語中就不點自明,說話人就可以“說得儘量少”,受話人則以此為依據來“擴展說話人話語的信息內容”。奧斯汀(J.L.Austin)把作為整體的言語行為分為三個層次,即“話語行為”(說些什麼)、“話語施事行為”(在說話中實施了言外之事)和“話語施效行為”(言後之果)。在言語交際中推導出來的隱含意義稱作“會話含意”,會話含意不是提示人們說了什麼,而是告訴人們說這句話可能意味著什麼,在不同的語境中,不僅可以傳遞出語詞表面意義以外的含意,語氣也各不相同。
第一人稱代詞“咱”是一個典型的口語化北方語詞,屬於俗語範疇。在不同的語境中,“咱”的指稱義具有不確定性,分別可以指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以及第三人稱單複數,會話含意也比較豐富。許少峰和黃伯榮分別指出,“咱”作單數自指時有倨傲的情感含意,能夠產生交際距離;言談者以“咱”自稱時往往在發泄牢騷、挖苦嘲諷他人,或說俏皮話。從漢語語用的禮貌原則來看,如果“咱”用於和同輩熟人、朋友說話時的自稱,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的情感色彩,若用在對生人、長輩、晚輩說話的場合,通常能表現出傲慢、自大或不滿的感情傾向。
挖苦嘲諷:
(1)你們現在位置高了,咱區區老百姓,實在不敢高攀!(路遙《人生》)倨傲自大:
(2)姓趙的並不指著市政局活著,咱不做事也不是沒有飯吃!(老舍《趙子日》)
(3)我這人也就嘴上說點氣話,真要把民脂民膏端到咱跟前,咱還真咽不下肚。(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相反,“咱”在表複數指稱義時有親近、友好的感情傾向,可以縮短交際距離。例如:
(4)史更新這才又急忙說:“老大娘,別害怕,我是咱冀中的子弟兵,我受了傷,你老人家……”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小青年急忙走上前來,細看了看,回頭叫道:“娘,快來吧,是咱們的戰士。”(劉流《烈火金剛》)
(5)咱程書記不談錢,談投資哩。(用梅森《人間正道》)
“咱”相比其他人稱代詞,它的語用含意比較複雜,已有的學術研究大多集中在對其歷史演變及方言特徵上,本文擬從語用策略的角度分析人稱代詞“咱”在現代漢語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及其語用含意。
一違反會話原則
詞的言語義是詞在一定的交際目的和言語環境及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約下呈現出的特定意義,這種話語交際意義分為說的意思和隱含意思兩種。說的意思指話語的規約性意義,它具有明顯性、單一性和普遍性(為任何具有語言知識的人所理解);隱含意思指話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它具有隱晦I生、多變性(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和特殊性(只能在語境中理解)J。根據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在言語行為中,人們的話語含意不僅僅局限於字面意義,在正常的言語交際中說話人應該遵守其中的各條準則,當說話人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某條或多條準則後,就可能產生會話含意,由此可以推導出語用含意。
(6)讓我瞧瞧讓我瞧瞧咱這筐中還出了聖人了。(王朔《許爺》)
(7)這是咱的好黨員給人家群眾做出來的樣子!(趙樹理《三里灣》)
上述兩例中的字面義都是一種肯定的含意,然而說話人想表達的卻是否定的態度,說話人故意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的質準則,說一些不符合事實的話,使會話含意帶有嘲諷意味。用“咱”自稱有油滑、玩世不恭之嫌,而說話人正是借這種特殊的言語行為方式來突出具有反語或隱喻的語義,輕而易舉地讓聽話人品味出話語含意。
(8)“沒辦法,”我拆了一對“么雞”說,“誰讓咱跟了共產黨這麼久,一日夫妻還百日恩呢。”(王朔《頑主》)
(9)“別人瞧不起咱們也就算了。”劉會元激動地對我說。“咱們不怨命,怪咱自個,誰讓咱小時候沒好好念書呢,現在當作家也是活該!但咱不能自個瞧不起自個,咱雖身為下賤,但得心比天高出污泥而不染居茅廁不知臭度盡劫波兄弟再相逢一笑泯恩仇……”(王朔《頑主》)
上述兩例。說話人故意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的關係準則,例(8)把群眾與黨的關係比擬為“一日夫妻百日恩”,例(9)把當作家看成是不求上進的結果,從話語行為上可以推斷,說話人是有意識地以俏皮、詼諧的自嘲方式來表示對社會某種現象的調侃、戲謔。在這樣的會話含意里,“咱”的指稱信息即指稱會話中的“你我”,又大於“你我”,變成了類屬的泛指,話語也隨之增添了色彩義。
(1O)“別這樣,師傅。”白度婉言規勸,“你不能把我們扔在這荒郊野外。”小伙子跳下車,往下搬白度的行李:“別害怕,這兒沒狼,全打光了,還是咱北京城的地界。”(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客人白度從北京火車站坐車欲往市區,車錢不夠,車夫小伙子中途停車。“北京城”和客人指定的目的地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車夫故意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的質準則,“咱北京城”的指稱義是不確定的泛指,含有調侃對方的意味,其會話含意是:我已經把你拉到了北京。
(11)不是,哥們兒,我也是流氓。”寶康央告,“咱流氓對流氓就別太計較。”“呔!誰是流氓?”我跳出人群叱寶康,“我們現在是文人了。”(王朔《一點正經沒有》)
說話人用“咱”模糊了話語的指稱範圍,讓對方理所當然地認定了“流氓”的指稱信息是“咱們”,藉此向對方表示親近的態度。
二話語情境移情
話語情境指文本中由語詞、體裁、結構和形象等構成的具體話語環境。不同的語詞,可以表現不同的格調、色彩、氣勢和節奏。“咱”與其他人稱代詞在語用方面的最大區別在於,可以利用語境關聯把“咱”的指稱義轉移為對方,這是一種語用移情的調控策略。一般情況下,能夠形成語用移情作用的“咱”是包括複數義指稱,即“你我”,而會話的焦點信息明白地指稱為“你(們)”,這樣的語用方式就能產生出兩種不同的語用效果:
一是具有認同感。
說話人把自己置換成對方,“咱”的指示信息是“你”,這樣的話語方式增加了雙方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12)單位不好,咱不去單位,咱提前退休,我去給你辦退休手續!(劉震雲《單位》)
(13)媽,咱別千這工作了,看到你這樣子,我心裡疼哪!(《人民日報》1994)
(14)少奶奶,這寡咱可守不得!(劉震雲《故鄉天下黃花》)
根據交際語境的信息指示,“咱”的指稱義是“你”。其中,例(12)以丈夫的身份安慰妻子,流露的是關懷和愛意;例(13)以孩子的身份向母親提出建議,語態變得親昵;例(14)以家僕的身份與主人以“咱”相稱,縮短了談話距離。
(15)“咱跟哥們兒是不是就別裝了,留著勁兒沖外人使去。”馬青說,誠摯地望著我。(王朔《一點正經沒有》)
(16)咱這個壺多說能賣十五兩銀子。我替您找幾個熟人看看,他們要,咱就省事了,他們不要,我陪您到鬼市兒走一趟。(鄧友梅《煙壺》)
上述兩例中的“咱”均指對方,例(15)的“哥們兒”是說話人自指,此句真正的話語含意可以推斷為:我已經是你們的哥們兒了,把你們當做自己人了,我希望你們對我應該坦誠相待。反之,如果脫離上下文語境孤立地按字面義去理解,把“咱”誤認為說話人,會話含意就完全不同了。而例(16)的“咱這個壺”顯然也並非是“我(們)的壺”,但若把句中的兩處“咱”改為“你”,話語情境的感情色彩就會隨之改變。
  二是具有排他傾向。
(17)哎哎哎,咱可不興造謠啊?(網絡小說《看完沒笑?!你絕對夠狠!》)
(18)老陳,咱得對人家負責任。(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此兩旬中“咱”的指稱對象傾向於“你(們)”,但說話人並不是為了表示親近關係,而是避免了指責口吻中的生硬態度。
(19)“我是不是先說幾句?”寶康端起酒杯站起來,環顧問。楊重沖寶康說“什麼男子漢不男子漢,我就煩這貼胸毛的事。其實那都是娘兒們素急了哄的,咱別男的當著男的也演起來。”(王朔《頑主》)從字面上看,“咱”指示的信息是“我們”,然而在文本語境里,說話人的會話意圖有“不屑一顧”的含意,“咱”的指示信息在這種語境中顯然被強調成側重於聽話人,可以推測出說話人的語氣是不表示友好或親近的,反而帶有了不贊成的意味。
另外,語用移情還可以拓寬“咱”的指稱對象,例如:
(2o)沒有外人在場的話你坐汽車吃快餐怕弄一脖子,你隨便,你蒙到眼睛咱都不管,但是你要在國際交往中或者在正式宴會上你把餐巾圍在脖子上,你絕對是令人見笑的事。(百家講壇/全正昆《金正昆談禮儀之西餐禮儀》)
(21)清中期有一個人,英國人來中國,要求中國開放通商口岸,結果被咱給回了。(百家講紀連海《正說和砷》)
(22)有這一句的,他們也沒有刪,但是他們一看,“乘槎待帝孫”,哎喲,咱別惹禍啊,趕緊把這個“待”字塗掉了,改成了“訪”。(百家講壇/劉心武《日月雙懸之謎》)
此三例中的“咱”轉為他指,分別指稱“外人”、“清政府”、“他們”。用這樣的人稱方式把所處的情境和會話對象在會話情境中交織起來,話語效果明顯生動形象多了。
三語氣調節
在疑問句、祈使旬中輔之以“咱”可以調節請求、讓步、建議等會話語氣。在這種情況下,“咱”的指稱信息一般不是確指的,而是相對模糊的,能夠充分發揮語用移情的作用。
(23)主持人偏頭對趙宇航說:“趙主任,咱得快點了,人劇場經理催了,下面這場演出快到點了。”(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從字面上看,“咱得快點了”這一要求是針對聽話人的,但雙方的地位不同,說話人在尊重的前提下,本著禮貌原則,用“咱”模糊了指稱對象,從對方的角度進行語言編碼,使利益中心側重聽話人,避免了強求於人的意味,把會話中提醒、勸告的語氣適當削減了。
(24)“杜梅杜梅”,見她哭了,我忙上前安撫,“你瞧這本來是喜事,無緣無故地弄得挺傷心。街上人都看你了咱不這樣行嗎?”(王朔《過把癮就死》)從動作行為的主體看,“咱”的指稱對象應該是對方,即“你不要這樣做”,用“咱”模糊了指稱對象,表示說話人用克制的方式給對方留有餘地,請求或勸告式的語氣顯得比較舒緩。
(25)我過去是有點傻,不過咱允許人犯傻是不是?(王朔《許爺》)說話人委婉地暗示對方:每個人都可能犯傻。用“咱”來獲取對方的認同感,流露的是請求的語氣。如果用“你(們)”指稱對方,語氣就會完全改變,與說話人的會話初衷不相符。一般說來,反問語氣相當於否定,往往帶有鮮明的斷言口吻,如果用“咱”作為人稱指示,說話人的情態就不一樣了。
(26)咱不能說,怕噎著怕撞上就不吃飯不走路了吧?(電視劇《新結婚時代》)整個話語隱含了與字面義相反的信息。“咱”顯示了話語的隨意性,語氣顯得比較緩和,有商榷的口吻,又間接地表示出“不贊成”意見。另外,以“我”與“咱”自稱互用,說話人可以表現出迥異的語氣情態。
(27)人家一貫以正宗的馬克思主義者自居,沒有辦法,我理論上說不過他,誰讓咱是2F-農幹部呢?(電視劇《歷史的天空》)
(28)不,我從不偷東西,咱這人雖說不怎麼地吧,偷可不沾。偷?不勞而獲,那是人乾的嗎?咱大林這點原則性還是有的。我最恨小偷……我知道那是犯罪,犯罪的事咱不幹,咱沒那能耐,咱這是有色心沒色膽,光唼唼就能嚇出一身汗。(王朔《枉然不供》)
相比之下,“咱”句比“我”句多了一些誇張和玩世不恭的情感色彩。語言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說話者的意向,話語交際以意向性為驅動機制,因此解釋話語背後的意向性是理解話語意義的重要環節]。通過對人稱代詞“咱”的語用含意的分析,我們認為,自然語言的理解過程與會話含意的推理過程雖然沒有本質區別,但由於交際意義對語境的依賴性使得人稱代詞“咱”的語用推理比較複雜,加之語詞意義本身的多元性和不確定性,言語行為者才能依託其所含有的地域、社會文化背景,巧妙地運用調控策略,拓展了詞義空間。在不同語境中,“咱”的指稱信息不同,會話含意也各不相同,導致了人們在言語過程中對它的理解、運用的多變性,由此延伸了靜態詞義所規定的範圍,形成了豐富的語用價值。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