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馬鈴薯追肥、澆水技術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一、追肥
馬鈴薯為喜肥高產作物,適時適量追肥為重要的增產措施。追肥應根據馬鈴薯需肥規律和苗情進行,宜早不宜晚,寧少勿多。出苗後,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尿素(5公斤/畝)追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硫酸鉀每畝10公斤)為主,配合氮肥(尿素5公斤/畝)。開花後,一般不再施肥,若後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0.2%磷酸二氫鉀或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一般在第二次中耕後,灌第一水之前進行第一次追肥,早熟品種在苗高10厘米時開始追肥,中晚熟品種現蕾開花期要重施肥,生長後期若早衰可以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追肥方法可溝施、穴施或葉面噴施,土壤追肥應結合中耕灌溉進行。追肥量因土壤肥力、種植密度、品種類型等差異很大,要依具體情況而定。
二、澆水
馬鈴薯塊莖中含有大量水分,莖葉繁茂,蒸騰量大,是需水量大而且易高產的作物。生育期內滿足水分需求是提高馬鈴薯產量的有效措施,要求整個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苗期達到65%,塊莖形成膨大期保持在75%~85%,生長後期保持在60%~65%。如果各生育期土壤水分達不到要求就必須進行灌溉補水。馬鈴薯澆水忌大水漫灌,一般出苗前不宜灌溉,若干旱且有灌溉條件的要注意播種前和苗期的澆水。塊莖形成期(現蕾期)不需過多的養分和水分,否則易引起徒長,此期約10~15天,原則上不澆水。塊莖膨大期不能缺水,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但忽干忽濕便會導致塊莖生長停止或發生二次生長,形成畸形薯,而且土壤濕度過大,又容易引起病害蔓延,造成腐爛,影響貯藏。結薯後期,收穫前15天應停止灌水,以利於薯皮木栓化,便於收穫。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