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腦海綿狀血管瘤警惕二次出現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腦海綿狀血管瘤是腦血管畸形的類型,最常見於幕上皮質的深部白質,腦幹是幕下海綿狀血管瘤好發部位。腦幹位於大腦下方,是大腦和脊髓之間的較小部分,由延髓、腦橋、中腦三部分組成。腦幹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腦幹區域也常被稱為手術的相對禁區。
  腦海綿狀血管瘤發病率為0.4%-0.5%。以此估計,全球約有1800萬-2200萬人患有腦海綿狀血管瘤。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血管畸形中占第二位,僅次於顱內動靜脈畸形,占所有腦血管畸形的5%~16%。腦內海綿狀血管瘤多發生在20一50歲,女性多見。可以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64%~80%發生在小腦幕以上,主要在大腦皮質下;20%~36%發生於小腦幕以下,以腦幹和小腦蚓部多見,其中以腦橋最多,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是腦幹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腦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血管病變,但它的危害卻不容小視,其中最大的危害來自破裂出血,腦海綿狀血管瘤有出血和再出血的傾向。
  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都需要手術嗎?
  1、不出血、無症狀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幾乎不建議手術;
  2、建議有2次以上出血史的及在MRT1上表現為軟膜/室管膜信號的病變需要手術;
  3、反覆出血有嚴重神經功能損傷的需要手術。
  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早期症狀?腦海綿狀血管瘤症狀有什麼表現?
  1、無症狀:占總數的11%~44%,輕微頭痛可能是唯一主訴,常因此或體檢做影像學檢查而發現本病。頭痛可能與病灶出血無關,但其中40%在6個月~2年內出現下述症狀。
  2、癲癇:占40%~100%,見於大多數幕上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各種形式的癲癇。腦海綿狀血管瘤比發生於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於發生癲癇,原因可能是海綿狀血管瘤對鄰近腦組織的機械作用(缺血、壓迫),病灶周邊腦組織常因含鐵血黃素沉著、膠質增生或鈣化成為致癇灶。其中含鐵血黃素中存在的鐵是已知的致癇物質,癲癇的發作或加劇常與出血相關。
  3、出血:腦海綿狀血管瘤引起的顱內出血多出血量不大,以滲血為主,但常反覆發生。同時依照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與AVM出血不同,海綿狀血管瘤的出血一般發生在病灶周圍腦組織內,較少進入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出血的症狀取決於出血的位置,以及如何出血。病變位於腦幹,基底節區和丘腦的多表現為神經功能障礙,如肢體麻木,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復視等。
  4、局部神經功能缺失:占15.4%~46.6%。急性及進行性局部神經功能缺失常繼發於病灶出血,神經功能障礙如動眼神經麻痹、外展神經麻痹等;症狀取決於病灶部位與體積,可表現為靜止性、進行性或混合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