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微課程教學法實驗的共性與個性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金陵
微課程教學法是翻轉課堂本土創新的理論與方法。在研究與實踐中,把課程的線性模式與離散模式融為一體,取得激發學生學習力、促進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和發展核心素養的良好成效,獲得實驗師生好評。
究其原因,與微課程教學法倡導課前學習採用「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視頻」的組合學習法、課堂學習遵循從鞏固知識過渡到內化知識的「四步法」(一般表現為檢測、進階、協作探究/創作、成果展示四個環節)有關。不過,常有教師擔心:是否會「模式化」?
其實,微課程教學法的實驗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在於,課前學習完成學習知識,課堂學習完成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和發展核心素養,並用「任務單」規範教師職業行為,使「教無定法」走上遵循「學習規律」的軌道。個性在於,指導學習的方式不同,即使在課堂學習「四步法」中,教師設計的四個環節也是爭奇鬥豔、精彩紛呈。我們不妨從孫曉娓的《江南春》與陳蘊潔的《暮江吟》的比較中窺見一斑。
在課堂檢測中,孫曉娓通過設計「做一做」「讀一讀」「說一說」完成閱讀理解、詩文誦讀和《江南春》寫作特點分析。陳蘊潔通過設計「拼眼力」「比耳力」「賽口才」完成詩文讀背、想像畫面和交流收穫。
進階環節,孫曉娓設計「填詩」任務,把自己創作的《七絕 夏日詠荷》一詩,每句分別摳去一、二、三、五個字,讓學生暢想填字,為創作完整的七言詩創造條件。
陳蘊潔則把進階與微項目學習合二為一,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習作3《寫觀察日記》,根據七絕的格律規範,創作一首七言詩」,要求做到:有形有色有動靜,描寫顏色用疊詞,藉助景物抒情感,用上比喻寫生動。為了保證學習質量,陳蘊潔提供了指導學習的表格作為腳手架。表格有四個欄目:一是創作思路,要求從形入手,選定「把    比作    」,進而觀察「色」,分析「動」「靜」,抒發「情」;二是鍊字,包括押韻的字和想用的疊詞;三是形成作品;四是評價標準,要求創作完成之後對照標準打「√」或打「?」。
再來看孫曉娓設計的微項目學習:
什麼季節、哪裡的景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選擇印象深刻的一處景,試著創作一首七言詩。
提示:1.確定景點和季節。2.選擇典型景物,想一想:從哪些角度表現景物特點?可以列一列。3.做到借景抒情,句末押韻。
於是,我們看到一條定點定季定景物、分析特點列提綱、借景抒情押好韻的創作之路,學生心中的詩便汩汩流淌出來。
由於杜絕了「腳踩西瓜皮」式的「教無定法」,規範出「學有規律」的「教無定法」,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微課程教學法的實驗路上,從劉潔、趙卉到陳蘊潔、楊強強、孫曉娓,以及不同學科的實驗者們,個個遵循學習規律,又不乏個性化創意的精彩。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