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日語聽力教學改革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馬艷波
【摘 要】 近年來,在日語聽力課程改革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本論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探討了日語聽力教學中的師生定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協助者、促進者;而學生應該是主導者、探索者。以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高效的日語聽力教學。
【關鍵詞】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日語聽力教學;師生定位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01
引言:
伴隨著日語水平能力測試改革,聽力所占比重由原來的四分之一變為三分之一,現今的大學日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聽力課程的改革。研究者或一線的教師們亦進行了各種聽力教學模式的嘗試,比如任務型教學,合作學習等。其大的趨勢都是摒棄了過去的「刺激-反應」的行為主義模式,更加注重學習者的主觀意識,只有提高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改變過去低效的日語聽力課堂。因此,本論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探討日語聽力教學的改革。
一、建構主義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建構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較理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基本內容可從「學習的含義」(即關於「什麼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關於「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進行說明[1]。從其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關鍵詞——「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社會文化互動」。與傳統教學觀念相比,「學習者的主動性」顛覆了以往的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習者觀念的改變,也應該是教師觀念的改變。「社會文化互動」,即在一定的情景——社會文化背景下發生的學習活動,要求情境、協作、交流,這也涉及到學生和教師觀念的改變。依次可見,如若進行新的日語聽力教學改革,首先應該進行的是學生與教師觀念的改變,即課堂中的師生定位。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下的師生定位
關於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下的學習概念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2]。
這裡首先否定了以往的教師中心的課堂模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領導者,而是輔助者,甚至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具體到日語的聽力教學,教師的功能不應該再是按照教材,在課堂上播放日語聽力片段,對日語聽力答案,反覆確認,直至學生聽懂本段內容。這樣的日語聽力課堂是低效的。學生雖然掌握了本段內容,但是換一個聽力主題,對於學生而言又是新的聽力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日語聽力教學是枯燥的,使學生在情感上不易接受,甚至產生厭煩、焦躁的情緒。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下的日語聽力教學,教師作為輔助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動機。體現在教師應設計符合教學主題的教學情境。在多媒體網絡發展的今天,這已經是一個很容易實現的手段,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造比較理想的語言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融文字、圖像、聲音和視頻動畫於一體的最真實、生動的可理解語言信息輸入,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使重現信息量大大增加,從根本上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3]。其次,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支架作用。根據學生的現有日語水平,學生要建構的知識,應符合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並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提示和組織學生協作交流。第三,要減輕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焦躁情緒。大學日語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都是從零起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聽力焦慮。根據李斌的調查,日語專業的男生和女生在聽力焦慮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聽力焦慮明顯高於高年級學生[4]。教師應多給予鼓勵,注重聽力材料呈現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刻板的聽力內容,引發學生興趣,減輕焦慮對聽力效果的影響。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來實現意義的建構。這對於在中國大環境下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步入大學階段的學生,還很難擺脫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學習缺乏主動性,但現在的學生都是95後,易於接受新事物,所以日語聽力教學改革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建構主義理論下的聽力教學,學生最要改變的就是主觀能動性。這種主動性既包括自己的主動探索,也包括和他人的主動協作。在日語的聽力教學中,學生首先要認識到聽力的重要性。作為語言能力實際運用的聽說過程,聽作為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前提。在日語的語言結構中,謂語最後出現,是一個效率不高的語言,好的聽力理解更為重要。其次,在教師設計的聽力情境下,學習者應主動去利用手頭的資料,包括詞典、書籍、網絡去尋找與自己已知知識的聯繫,積極地預測,實現意義建構。最後,注重和他人的協作,通過討論、交流,進行自我協商和內部協商,辨別意義建構是否實現。推展到具體形式,就是實行合作互動小組學習。這樣的形式,不局限於耳朵的練習,更促進了小組內成員的語言交流,實現了聽說互長。而且,相對於師生間交流,小組成員交流,更易於減輕學生的聽力焦慮,實現有效聽力練習。實踐證明,互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學生日語聽解效果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5]。
三、結語
如上所述,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下,針對低效率的日語,有效的日語聽力教學,首先要改變的是在課堂中師生的定位。教師聽力課堂中的協助者、促進者;學生才是聽力課堂的主導者、探索者。學生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不拘泥於一段聽力材料原文,而是擴充自己的聽力圖式,實現日語聽力的意義構建。
參考文獻:
[1][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3]施萬里,陳彩虹.運用建構主義理論設計多媒體輔助下的日語聽力自主學習模式[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125.
[4]李斌.中國日語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觀念與聽力焦慮[J].譯林,2012(10):168-179.
[5]宋馨華,張淑玲等.日語聽力課堂教學改革實證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2(6):75-79.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