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龍眼鬼帚症狀是病還是蟲所引起的

2023年09月02日

- txt下載

龍眼鬼帚病,又名叢枝病、禿枝病、掃帚病、胡芽、麻風病、虎穗等,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浙江和台灣等省(區),本病在福建為害嚴重。在廣東、廣西為害較福建輕。病樹的花穗、枝梢生長畸形,發病枝梢上的花穗不能結實,病樹樹勢衰弱,產量逐年下降,常年減產20%-30%,嚴重時全無收成,終致全樹死亡。
症狀主要為害春梢及花穗,嫩梢受害,幼葉狹窄,淡綠色,葉緣捲曲,不能展開,嚴重的全葉呈現線狀扭曲,成葉受害,羽狀複葉的小葉葉柄常扁化變寬。葉片凹凸不平,捲曲皺縮,葉尖,葉緣向葉背捲曲,葉脈淡黃綠色(脈明),對光透視可見脈間呈現大小不等,不規則形的黃綠色斑駁。發病嚴重時,梢端葉片呈現線狀的畸形葉,不能展開,煙褐色,有時在枝梢上同時具有畸形葉和大小正常葉,但葉面凹凸不平,具明顯斑駁。病樹葉片多為各種畸形葉,容易脫落成禿枝。有時同一枝條上,春、秋梢葉片畸形,而夏梢葉片生長正常。發病嚴重的植株、嫩梢頂部的畸形葉,常全都禿落成禿枝,禿枝節間縮短,所生的側枝節間亦縮短,成叢生、掃帚狀的褐色無葉枝群,果農稱之為「掃帚病」、「鬼帚病」和「胡芽」。
花器受害,常因節間縮短,花穗呈叢生短簇狀,質柔軟而稍臃腫,花畸形膨大,不正常地密集在一起,故有「虎穗」或「鬼穗」之稱。一般不開花不結果,或開花結果但是果實發育不良,果小,果肉淡而無味,無食用價值,發病花穗褐色乾枯,經久不落。
病原Longanwitchesbroomwirus本病原為龍眼叢枝病毒。為一種線狀質粒,大小為12納米×1000納米,只存在於寄主篩管內,多數是許多粒子聚在一起,很少是單個獨自存在的,最近採用聚乙二醇分離提純方法和浸出法,在病樹的枝梢莖皮、葉片、葉柄和葉脈上觀察到一種球形或不規則狀質粒,大小為40-70毫微米,可能為類菌質體,或病毒與類菌質體復合感染,尚待進一步研究。
侵染循環本病的初侵染,主要借帶病苗木、接穗和種子傳播,亦可通過嫁接傳染。田間自然傳播、媒介尚未明確,根據調查可能與荔枝椿蟓、白蛾蠟蟬、角頰木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蟲有關。
發病條件幼年樹比成年樹較易感病,受害亦較嚴重。凡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園,荔枝椿蟓、白蛾蠟蟬和木虱為害嚴重的發病較多,樹勢衰弱,秋梢抽發不整齊,在寒潮來臨時,尚未生長充實的冬梢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本病主要通過繁殖材料傳播,因此在防治上應採取以培育無病苗木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嚴格實行檢疫,禁止病苗、病接穗和帶病種子傳入新區(無病區)和新果園。②培育無病苗木,用無病、品質優良的母本樹的種子或接穗育苗,嚴禁從病樹上高壓苗木。③結合修剪、疏花疏果等作業,剪除病枝、病穗,拔除病苗,集中燒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勢的擴展,延長結果年限。及時防治木虱、椿象、白蛾蠟蟬等害蟲。
加強栽培管理,發現零星發病的植株,應立即砍伐燒毀,在龍眼生長期中,注意適時適量施肥,增強樹體健壯,提高抗病力,采果前後在施用氮肥的同時,合理施用磷、鉀肥,促使秋梢及時萌發、充實,增強抗寒力,可減少秋梢發病。
柯冠武(1990)認為龍眼枝梢葉片和花穗所表現的鬼帚症狀,是枝梢新害蟲――龍眼亥麥蛾(Hypadimalonganae)幼蟲蛀食新梢木質所形成的「隧道」,破壞輸導組織,導致上下水分失調所引起的。新梢、嫩葉因缺水錶現捲曲皺縮呈叢枝狀。秋梢結果母枝展葉期亥麥娥蛀入,由於秋梢生長快且壯,葉片不表現捲曲皺縮,僅在木質部蛀食並化蛹越冬,或龍眼花序形成期蛀食主側花序,當側花序快速生長和花器官形成時,同樣因缺水,表現出密集花絲和肥大花朵。據福建莆田產區果農經驗認為:及時而徹底地剪除被害的枝條、花穗並集中燒毀,減少蟲源,同時結合各次梢期噴布治蟲農藥,即便在龍眼鬼帚病症狀表現嚴重的龍眼園,也能取得滿意的防治效果。至於龍眼鬼帚病認為是叢枝病毒線狀質粒引起,但是在病樹也發現類菌質體,或與病毒復合感染,至今病源尚未弄清,已應用聚乙二醇分離純病原也至今尚未回接試驗。因此,龍眼鬼帚症狀是蟲還是病引起,仍都須進行回接試驗加以驗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