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除法教學反思15篇

2023年11月11日

- txt下載

除法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教學反思1


  通過這節課,學生都能熟練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豎式,能正確把商寫在正確的數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不足之處:
  1、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還不是那麼清晰,有待於在後續的.教學中,逐漸滲透算理。
  2、對新教材的領會不到位,在課開始先複習舊知,沒有創設豐富的情景,給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覺。如果把舊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會更好。這是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3、總是怕學生不會,在每一個環節的練習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練習,即又費力。在一節課中,不但教要有重難,練也要有側重點,要適度。太少了沒鞏固,太多了,費時間,所以練習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4、由於過度緊張本節課開頭出現了一點失誤,再者本節課的版書很不理想,一是不完整,二是不整潔,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這些是我在今後的教學後要時刻注意的地方。
  5、學生的思維度還有待於加強。在一節課中,教師不能過多的替代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經歷思維過程中獲得新知,從而嘗到成功的喜悅。

除法教學反思2


  學生前面已學習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對學好本課時內容有一定的幫助。八年級學生有一定邏輯推理能力、代數式的運算的能力。但數與式的差別也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乘除法運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在分式的'乘除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分數的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提示學生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要求他們用語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學生反應較好,能基本上完整地講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利用類比的數學方法教學分式的乘除法教學,學生理解並不難,但在運算上要以練為主。
  1、學生對於法則的運用不難,但是基礎較差班學生在運用法則計算時遇到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或多項式乘多項式即整式的乘法運算時,情況較差,另外在結果的化簡上存在問題,化簡意識不夠,應該在複習分數的乘除法時複習分數的約分,通過對分數的約分類比分式的約分,加強化簡意識和能力。還有因式分解的基礎知識不紮實,這些直接影響這節課的學習,這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是相關相聯的,所以課前有必要鞏固整式的乘法運算和因式分解這兩方面的知識,進行有針對的練習。
  2、類比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好方法。

除法教學反思3


  《口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為學生掌握除法估算,學習筆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找准教學起點,探究導入,充分使用學生已掌握的有關口算乘法的知識和對「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認知的感性積累來同化、順應,所以我先讓學生複習口算乘法,並說說的算法。這樣即找准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得到反饋後,對學生可以遷移的知識沒有詳講,如:當學生學會60÷3後,他們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於對學生的'了解,我把討論、研究的「新知」和核心問題確定為:(1)將所解決的問題先進行分類。
  (2)我們應先解決哪道算式,再解決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同時給學生儘可能大的探究空間。如「再算什麼會容易些?你發現了什麼?」來組織學習活動。至於再算什麼?能發現什麼?這些我都沒有明確規定,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並且我還改變了「一問一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
  口算除法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建構新知呢?新的數學理念教會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悅;並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法教學反思4


  一、設計思路:
  《分數除法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節課我制定了三維目標: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在計算過程中,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並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技能,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體驗成功的歡樂。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用總結規律的方法來解這類題目:單位「1」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解答。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的嘗試,採用了開放式教學。
  教材中提供了一個主題圖,這個主題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學習的方法與幫助。首先我從關鍵句「跳繩的人數是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入手,問學生當你看到這句話,你想到什麼?這個問題比較開放,沒有固定的結論。問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數學材料,通過分析、思考,提出各自不同的見解,並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認可,他們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發現的快樂,一種成功的自我體驗。第二個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知識進行新舊知的學習遷移,得出數量關係式及表示分數意義的線段圖,為後面的方程法及代數方法解題打好基礎。
  新《課程標準》提出:「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完整的'出示題目後,我讓學生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學生要估算,必須要有依據,我想,大多數學生會根據線段圖進行估計,又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埋下伏筆。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要讓學生有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解決分數乘除混合問題時,學生往往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除法的問題。反饋時,學生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我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但也有學生選擇用除法或乘法進行計算,我藉助線段圖的功能理清解題思路,並強調把這些方法做為驗證結果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材上以方程解法為主的目的。其它方法要不要作為重點分析,在黑板上要不要呈現?試教時,我呈現了學生所有的解題方法,雖然方法多樣化了,但學生並沒有真正掌握其中的方法。後來在周老師的建議下,我只呈現了方程一種方法,並強調把它作為一個主要解題方法。
  二、心得體會:
  1、在對教材內容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注重以「人的發展為本」,靈活使用教材,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自我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實踐數學,從而激發學習和探究教學的熱情。
  2、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提供表現、操作、研究、創造的空間,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學生的潛能就會像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裡,它就會有多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而不能僅僅提供前人的思維結果。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鬆的思維氣氛,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要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探究是感悟的基礎。沒有探究就沒有深刻的感悟。教學中,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題方法,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
  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學習方式有些單一,師生一問一答式較多,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討論還有所缺失。
  2、鞏固練習不夠趣味性,缺少層次性。在鞏固練習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應多安排一些數學遊戲,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娛樂中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3、本節課缺少一些變式訓練,評價不夠到位,缺少激勵性。
  4、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除法教學反思5


  講了這麼多年課,好象把複習課作為公開課來講是第一次,複習課應怎麼上呢?在新課程中,複習課還是對舊知識整理,使之更加邏輯和系統,僅僅是學生對一部分知識理解的深化和升華嗎?突然間,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請教了好多老師,好象別的地方也在搞這個,她們把複習課叫習題課,但是對於怎麼上都沒有一個定論。
  「我們知道,複習課是最難上的一種課,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我認為就知識整理知識,學生肯定收穫不大,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具體操作可按下列步驟:
  首先要確定好複習課的教學目的,其次要精心選擇練習,第三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後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並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後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可以個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了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精心選擇教學方法複習課不只是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而安排的,就題教題,永遠也不會成為好老師。就題教題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因此,在複習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得、自悟,教師只是不失時機的點評才是上策。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創造氛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就很重要了。」

除法教學反思6


  這節課是這個單元的難點之一,學習計算,是一個枯燥過程,已經學會的孩子一通百通,覺得老師反覆的講解很乏味;計算有困難的孩子,似懂非懂,跟著大夥一起做會做,單獨完成,總是差那麼一點。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措施:
  1、課的開始,我就以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豬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為什麼得0。在此基礎上,通過一系列被除數為0的除法題,觀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在此前的筆算學習中孩子對筆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採用交流、討論的方式自己學習計算方法。在全班彙報中,明確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
  但是,這節課依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缺少對比練習,如:800÷7和707÷7對比起來練習。讓孩子明白被除數中間有0,商中間可能有0,也可能沒有0。這取決於百位有沒有除完。
  2、缺少變式練習,如從1、2、3、4、5、6中選填四個數,使得 ( )( )()÷( ) 的商中間有0。這是一個考驗學生運用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規律來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力有幫助。

除法教學反思7


  在說例1的口算方法的時候,第1種方法沒人說,主要說了這3種(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變成了「200」。我引導學生認識:此時的6已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的6,而是6個百,所以除得的是2個百,要在2的後面加2個「0」(2)受上面的啟發,有學生提出:看成60÷3=20,這是把600看成了60個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個十,在20的後面加1個0即200。我覺得這種說法也非常好,在後面學的首位不夠除的時候就會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結果。
  本周一開始展開了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口算除法作為單元的開篇,為後面的筆算除法教學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原計劃的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三位教師研究後決定將教學進度放慢,旨在讓學生能夠紮實掌握每一種類型的.除法計算。
  按照教學計劃,我將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內容作為了今天展示課的教學內容,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與三年級4班學生很好地配合,順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課後,與侯主任交流,現將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
  教學流程為:複習導入、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學指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與當堂達標。
  複習導入環節利用單元知識樹與口算除法習題相結合完成了複習的導入,之後提出本課學習目標並進行相應解釋;之後利用單元主題圖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關鍵問題在於結合具體情境如何提出問題,李萌同學很順利的將「三個人大約平均可以搬運多少箱」,此問題在設置的時候我做好了如果學生第一次提不出關鍵詞「大約」二字如何進行引導,從而在計算時採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算式符號使用「約等於」號。此環節很順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與估算有關的點撥即可。
  在三年級3班試講時我採用兩種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發現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間存在很大跨度,關鍵在於學生無法通過自學看懂方法二的每一個步驟,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學生自學方法一,學會後立刻鞏固練習,學生自學了什麼,教師點撥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那麼在練習中我們就練什麼。在此處,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縮減例題量和例題難度,在適量且難度適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學。之後重點是結合小組彙報,通過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體過程,最後對於兩種方法進行總結,這是本課的亮點,方法一稱為「找近似數估算法」,方法二稱為「拆數估算法」,對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在估算的同時可以結合精確計算,此過程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學思想中的類比思想,不足之處在於可以讓學生自行體會兩種方法,並在今後的練習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方法的篩選,在這裡面也有優化思想的體現,這一點,今後教學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難點後,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題是另一個難點,在學生學習了方法二的基礎上,再來處理做一做第一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小了很多,此時,教學內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過程相對順利,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講授還算高效。後面按照計劃進行了相應的當堂測試,並通過達標試題量化學生得分情況,組內解決了部分學生殘留的個別問題,至此,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

除法教學反思8


  二年級的表內除法是小學生第一次正式見到除法, 表內除法(一)主要是講清楚除法的含義,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兩種分法:一種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種是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學生對這兩種分法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分好層次的教學:
  1、教材首先引進了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我先讓創設一個生活情景,讓學生自己分一分,然後評價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樣多的一組來講解平均分的概念。
  2、教材引進第一種分法,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把自己的學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並且通過交流知道怎樣分,而且原來一部分沒有平均分的同學也學會了平均分。
  3、接著教材介紹第二種分法,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我運用了教材所創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自己來安排乘船的方法,最後同學們知道了,先確定每份多少個,通過一份一份的確定,等全部分完,那麼份數隨之知曉。
  4、在已經明確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樣平均分的條件下,教材引人了表內除法,表內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訣直接求出商。對口訣逆過來思考,低年級學生在初學這一方法時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溝通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依據是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因此,在初步認識除法後,可以經常進行看圖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練習。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用口訣靈活試商的'方法。例如,在計算除數大於商的題目時,要想口訣的第一個數,如12 ÷ 4,想「幾四十二」,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3,這類題首先要想未知的那個數,有一定的難度,常常學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訣。所以,這時要及時向學生說明,在用口訣求商時,如果想「四幾十二」得不出商時,就要想「幾四十二」,從而得出商是多少。
  5、本章節最難的地方是兩步解決問題,我在突破此難點時候,是這樣做的,直接缺少已知條件,讓學生提出沒有條件,此題沒解的想法。例如,我直接給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小明要買5輛小汽車,要付多少錢?學生一看完就直接問我,多少錢一輛呀?這時我還裝作說不知道呀,學生這時候泄氣了,這怎麼求嗎!然後我隨之說,想要知道多少錢一輛可以,但我不會直接告訴你們,得你們自己算出來,學生很快的進入了我設的圈套,這時我再給出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的條件。很快的,學生都能算出應付多少錢。之後,請學生自己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並說說怎樣解答!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知道了 第一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除法教學反思9


  筆者於本年度暑假期間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暑期培訓,其一項目是磨課,課題是《有理數除法》,通過磨課,眼界大開,受益匪淺,同時也產生了幾點看法,特記之,以供切磋。
  一、關於課題引入
  細細地揣摩這部分教材,不難發現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小學中已經學習了除法與乘法的關係,明確知道它們互為逆運算,所以,本節課開門見山,直接利用這個關係,通過一組具體的乘除法運算,驗證了這種關係在有理數範圍內也同樣適用,然後通過小帖示,將這種關係一般化,整個設計過程體現了建構思想,同時也滲透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可操作性、針對性是很強的。
  在磨課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在如何引入這一節課時頗費心思,設計了許多異彩紛呈的情境:利潤問題、統計問題等等,這些情境的引入無疑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激發了其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有理數除法應用的認識,但也應看到,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醞釀,這會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認識的難度——很多學生還沒轉過神來,就被帶到了下一個學習環節里去了。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了。
  二、有理數除法則(二)的給出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師生整合後得出法則(一):「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用式子表示為a÷b=a×」之後,不少教師主張給出一個題組,如①(—8)÷(—4);②(—8)÷(—);③8÷(—4);④8÷(—);⑤(—8)÷4;⑥(—8)÷;⑦0÷(—8).讓學生根據剛剛得到的法則進行運算,然後觀察算式結構與結果特點,總結出有理數除法則(二):「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得0」。這樣處理,與新課標理念並無相悖之處,但教材編寫者為什麼就沒有採用這種方法呢?仔細推敲來,筆者以為上述處理有不妥之處:淡化了有理數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互逆關係。如此一來,兩種算法則的推導就變得相對獨立了,有另起爐灶之嫌,破壞了有理數運算體系的有機性,同時對本小節內容來講,這樣處理,使知識變得鬆散,重點不突出,且占用了較多的課堂時間。
  三、完成上述兩個法則的認識之後,可放手讓學生嘗試解決例5,教師通過巡視,發現解題的差異性,並予以展示,通過對比,引導靈活運用兩個法則進行運算,使運算簡便,然後進行強化訓練,熟悉有理數除法運算,這樣,層層遞進,有利於減緩學生練習的盲目性,比一股腦兒塞給他們要好一點。

除法教學反思10


  這節課學習的「認識除法」這部分內容的直接基礎是乘法的含義以及剛剛學習的平均分的含義,重點是讓學生學會聯繫平均分的含義並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列出除法算式,《認識除法》教學反思。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二年級的小學生,喜歡動是他們的天性,具體形象思維是他們認知的特點。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教學反思《《認識除法》教學反思》。在今天的課上,我讓學生準備了小棒,但並不要求一定要用小棒操作,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通過前幾天的學習,平均分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在整節課的教學我還多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加喜歡參與到數學課中來。
  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還比較好,但也有許多感想,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節課都做到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上我還要不斷努力。

除法教學反思11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已經教完考完,感覺除法豎式計算和四則遞等式運算教得比去年好些,大部分的學生已掌握,很少出現形式各異的錯誤,個別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試商仍感覺困難,我也感到力不從心了,只能慢慢來。
  除法這一單元,由於計算都是死算,不像簡便運算那麼難,相關的解決問題也較為簡單,只是在三年級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情境中把數字改為除數是兩位數而已,所以大部分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其中的數量關係。
  今年教除法的體會是,不再是示範,讓學生模仿。而是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因充滿疑惑而變得有興趣。我在教商不變的規律豎式計算時,採取和學生比賽的形式,學生都輸給我了,不服氣,進而對我的方法很感興趣。自行觀察發現簡便省時之處,就輕鬆學會了。我只需要強化下難點:
  如末尾有0:7800/30= 和有餘數的情況:7700/300= 還有不夠商要補0:7560/70= 的計算方法即可。另外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方法計算時也可用此種方法,效果不錯!
  另外,充分利用好學生錯誤的生成資源,把錯誤全部暴露,讓學生多做「森林小醫生」找出計算毛病,集體分析糾正。這樣,學生犯的錯誤就慢慢少了,印象也比較深刻。
  發現,計算教學的單元容易讓學生產生成就感,他們會發現只要自己細心計算就能拿A+,這樣,讓中等生和中下生都找回了一些學習數學的信心,有利於他們以後的數學學習。

除法教學反思12


  進入筆算除法教學以來,我越來越感到困難。新課標教材例題精簡,新知點濃縮,使學生學得很吃力。課後習題形式靈活,解決問題時所需的計算步驟多,做起來耗時費力。所以教學進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學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滿意。學生的作業更是錯誤連篇。是新課標教材太難了,還是我沒有更好地把握新課標教材的編排意圖,抑或是我沒能正確了解學生,沒有找准新知的`切入點,使教學陷入被動?
  經過幾天的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教材例題太過精簡,使新知點的跨越度太大,而這部分知識難點較多。學生對於筆算除法的算理易於理解,要想正確計算,還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熟練把握,而那些學習處於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學起來尤其吃力。另外我在教學時對學生原有知識狀況了解不夠,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由於學生只在二年級下冊學過簡單的筆算除法,相隔時間較長,好多學生對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及試商方法已經淡忘,這部分知識如果分兩課時教學,把商是三位數的情況另做一課時來學習,時間會更充足,這樣教學效果肯定會更好。

除法教學反思13


  分數與除法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意義中的內容,是建立在除法意義的平均分和把一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看做單位「1」進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加深和擴展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後面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從解決簡單問題入手,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把一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在此基礎上,觀察三個算式和得數,得出結論:一張餅的1/3是1/3張餅。為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做了一個思路引領。
  其次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在這裡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把3張餅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人分到幾張餅?怎樣列式?結果每人分到幾張餅呢?請同學們藉助手中的學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張餅呢?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既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拼一拼,並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和分得的結果是怎樣的,學生出現了不同的分法和結果。我在這裡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交流中,對知識的內在聯繫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圍繞分餅的方法展開交流,引發學生不斷的數學思考,促進學生在動手操作,主動思考中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已有的知識結構,加強了思維深刻性的培養。在教學新課時,學生說的很好,我應該最後再引導學生完整的說出:每人分到這張餅的`1/4,3張餅的1/4就是3/4張餅,即3張餅的1/4展開後就是一張餅的3/4。而我在課前的預設中是有這個環節的,結果在教學中,把這個環節落下了。
  在今後的教學質量中,應儘量把數學課上的更紮實有效,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除法教學反思14


  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王世友
  在本學期的學習中,小數除法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小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相關運算,並且學習了小數乘法的基礎上,對小數除法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建立完整的整數與小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這一單元時,課堂上注重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計算方法的積極回憶,加強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的比較;注重聯繫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創設一些現實情境,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將學生的練習拿來分析,發現學生中錯得較多的題主要就是被除數添「0」再除的情況。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整數除法的基礎打得不牢,練習的比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學有疏忽的地方。二是課堂上有對算理的理解不夠,應該抽更多的學生來交流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三是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做題老是丟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數點,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四是訓練的量少了,教材在編排時相應的練習較少,課後補充的題也較少,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強。
  認識到這些後,我對這部分知識的做法:首先就是把這幾種有「0」的類型的題進行了比較,歸納總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分出每種類型中的0的意義的不同,在學生的腦袋裡建立起0的不同意義的印象;二是強化對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題都讓學生來說說每一步計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幾個幾除以幾,或是幾個十分之幾除以幾?;三是讓學生儘量能驗算,以便更好的檢查自己計算中的錯誤;四是加大計算的練習量,在課堂上補充了一些計算題給學生比賽算,既達到了訓練計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五是發揮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組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競爭,同時也可以相互學習解疑,這樣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也讓我明白,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從而忽視一些細節問題,應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靈活應對,採取相應措施去補救。

除法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課本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知識,本單元是期中考試的重點,因此需要我們沉下心認真學習,周一我只進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學,本以為這部分知識應該很簡單,可能因為例一包含三道題目的原因吧,課講得還是有點緊。以下是本堂課的簡單流程和反思:
  一、習題導入,明確目標
  口算下列各題:27÷9= 35÷7= 42÷8= 80÷4=
  學生試著回答這四道小題,特別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
  反思:由於二年級下冊學習過表內除法、三年級上冊學習過有餘數的除法,我們對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幾道練習題導入今天的新課。前兩道涉及到表內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關於有餘數除法的筆算,這三道題既複習了前面的知識,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知道題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情況。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單元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提煉數學信息,並提出問題。
  (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有此三個問題,來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擺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強調此處捂零法與三年級上學期在時間單位換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個十,六個十除以3等於兩個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觀察圖片的時候一定要強調觀察圖片要有規律;在提出問題時要強調平均分;注意培養學生探討算法多樣性的能力,我們可以以第一個問題為例,探討這四種方法,然後把這四種方法在第二、第三個問題中加以運用。把例題當成練習題來鞏固新學的知識,一箭雙鵰。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課本15也做一做。試著讓學生多說幾種口算的方法。
  四、當堂達標,課堂小結
  反思:本節課相對來說比價簡單,重點還是讓學生感受算法的`多樣性,會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多說多練,是熟練計算類知識的唯一途徑。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這個內容對學生而言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絕大多數的學生便能掌握計算方法。但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最後計算的結果正確率有多高,而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著去計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打好基礎,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做好鋪墊。我想,既然學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識,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學,因此在整節課的設計與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做好新課的知識鋪墊,課前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初步理解算理。
  課前,我讓學生複習表內除法,還引導學生細看書本14、15頁的內容,通過看例題的圖及小精靈的話,學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這樣想:幾個百(十)÷幾=幾個百(十);想乘算減;先算0前面的數,再在所得的商後添0,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不夠除時,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數與它下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分。
  二、加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很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指導孩子們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已掌握計算方法,懂得計算,所以在新課的學習中沒有用例題,而讓學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裡展示,說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充分讓學生說,對於中下層學生來說,算理還沒有真正掌握好。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