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民間養魚傳統中的水之道

2023年08月16日 - txt下載
中國人養魚的歷史悠久,但苦於科學總結少,民間積累經驗多,說出來沒有公式也不成條文,而國外養魚講究科學,什麼ph啦,硝化菌啦,生化,物理等等。養魚的確需要這些專業知識,但太專業了就成了學術研究。
一種愛好一旦進入科學殿堂,弄好了相得益彰,弄不好,一不留神又會變成乏味的嚴肅的理論研究。只要誰的魚有病或水有問題就生化啦,ph啦一大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就會差了許多。讓剛學養魚的人望而生畏甚至卻步,讓養魚老手覺得自悲,———人家有那麼高深的理論,我別說了,說了讓人笑話。我覺得還是用中國傳統養魚經結合科學依據比較好。更帶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水是變化的,魚也在成長,缸里水與魚也會隨之變化。只用一些數據是遠不能替代的。我這樣說也是希望,更好地活躍愛魚族的討論氛圍,只是個人看法,不存在對任何文章和個人的褒貶,見者萬勿對號入座。
當今養魚講究生態。其實,中國傳統魚經中許多常識涵蓋了生態的說法。小時侯養金魚,從前輩學來水的變化,講來供大家玩味:
水不流動,陽光太多或無光照藻類會大量滋生,水冒泡,發綠其中綠色棉狀物為水華,這種水叫綠水。待這種水仍不加循環,流動就變成了回清水。這時,藻類仍大量滋生,直到將水中氧氣耗盡。於是藻類和菌類一夜間大量死亡,水很快變得異常清澈。這種回清水沒氧氣和有益菌,也就是死水。
水經過晾曬,有充足光照,不間斷流動,水清,無污染,內有有益菌和微生物(肉眼看不到),水為淺綠色或淺褐色,這種水叫老水。說明生態系統良好,最適合魚兒生長。這就是當今所說的生態。但如不注意循環,流動,和加入新水,這種水也最易變成綠水,甚至回清水。養魚就是讓水保持老水狀態。也就是保持生態的平衡。那末什麼叫新水?就是經過晾曬準備換水的水。
換水勤與不勤是相對的。有人一天一換,有人一周一換,甚至更長些,這叫條條道路通羅馬,各有道理。勤,可使魚增強適應力,但魚很累;相對不勤,魚兒嬌氣些卻安全些,關鍵是注意觀察,魚不舒服了讓她舒服,哪兒不舒服靠的是積累,很難言傳,但水是否適合,是優先要考濾的。也就是說,換水頻率應靈活掌握,太教條了適得其反。買回的魚,有時莫名其妙地死去,相信多數魚友都經勵過,是從魚場帶的病也有可能,所以不要一味怪自己沒勤換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