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侗族摔跤節

2023年10月10日

- txt下載

侗族摔跤是流傳於黎平縣的雙江鄉的四寨、坑洞、寨高、黃崗以及從江谷平、往洞、增沖、榕江的宰麻等地區,是一種集武術與娛樂為一體的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五日在坑洞,三月十五日在四寨先後舉行隆重的摔跤節,方圓上百里的侗族男女老少歡聚一堂。除開展的隆重摔跤比賽外,還有熱鬧非凡的集市貿易,晚上還有男女青年交流的行歌坐月等活動,有時往往還伴有斗鳥、賽蘆笙、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讓整個山寨沸騰激揚。
侗族摔跤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其產生年代已無從可查。相傳明朝熹宗年間,朝政腐敗,世態混亂,匪盜四起。為加強防範,四寨、寨高商議聯盟,共同抗匪,他們推選出了德高望重、武藝高強的公蠻、公柳為首領,並定於當年農曆三月十五比武。那天兩人比了一百個回合也不分勝負,最後大家要求兩人貼身肉搏,以摔倒對方為勝,結果兩人各一勝負,摔成平手。後來,兩寨就共同擁戴他倆為首領,此後,公蠻公柳同心同德帶領民眾,連出奇兵,剷除了盜賊。為了紀念公蠻、公柳,人們到每年二月十五在坑洞,三月十五在四寨舉行摔跤活動,年長日久,這項活動便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
另一種說法是,侗族祖先都囊生得虎臂熊腰,身高八尺,神力無比。有一天他上山,途中遇見一隻餓虎,老虎見人就咬,都囊便將老虎摔倒,並抱著老虎一起滾到山下,三拳兩腳把老虎打死。消息傳開,四寨坑侗等一帶的侗族群眾爭相來跟都囊學摔虎的招數,都囊見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便確定每年二月十五在坑洞,三月十五在四寨集體傳教、學習,並舉行摔跤大賽,這樣便形成了今天的摔跤節。
侗族摔跤與蒙古族的博克、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回族的絆跤、日本的柔道有很多區別。侗族摔跤雙方都不用手,只靠臂力的腰腿勁相互角力,各自拾一根青布帶,相互將右手插過對方的左肋,右肩互抵將布帶繞過對手的腹部,布帶兩頭置於對方的椎,兩手抓牢,正如鬥牛時兩頭牯子頭角相抵的架勢。其基本技巧是:(1)提摔,即使勁地提高布帶,讓對手騰空,失去平衡被摔倒;(2)絆腳,雙方對峙時,趁對方移動腳步之機用腳勾絆對方的腳,使其失去重心而摔跤;(3)拉摔,即雙方緊緊夾住對方身體,左右板動,使之倒地。
比賽以村寨為單位,但競技是個人對個人。參賽隊按各寨寨老賽前商定的次序先後入場,相互施禮後,在賽場兩端席地而坐。比賽開始,選手們由主持活動的寨老點名,競技的選手由一方先派一人上場挑戰,然後對方根據實力和體重狀況選派選手應戰。雙方準備就緒,主持人發出起的口令,參賽者便各自用力,想辦法將對手摔倒,比賽為三戰,兩勝為勝。賽場上依序逐對交鋒,多時有上百對選手。比賽的選手一般都是青壯年,也偶然有一兩對小選手助興。比賽活動以強身健體和娛樂為目的,優勝者雖然沒有任何物質獎勵,但為本寨爭光和在眾人面前露一手的強烈願望,使比賽異常激烈。
在雙江、四寨、坑洞等一帶,摔跤的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每年三月十五和二月十五節日到來之前的一個月,寨老都要組織本寨的青年到田壩練習,以迎接一年一度的摔跤大賽。比賽這天方圓上百里村寨的男女老少彙集在坑洞、四寨。大家身著節日的盛裝來觀看摔跤比賽.整個田壩人山人海,蘆笙悠揚,鐵炮聲聲,歌聲陣陣,商賈雲集,遊人如織,好不熱鬧。賽前,由寨老和祭師焚香祭祖,請神佑護,祈求比賽獲得成功,接著表演侗族歌舞,只見寨上身著節日盛裝的侗家姑娘亮開歌喉,引吭高歌,然後由主持比賽的寨老宣布開始比賽。一場場激動人心的角逐就這樣延續,直到傍晚時分,寨上殺豬宰羊的叫聲此起彼伏,房頂冒著濃濃的炊煙,各家各戶飄來醇醇的米酒清香,比賽也就進入了尾聲。人們便爭相拉著遠方來的客人和親朋好友入席,又開始了一場場酒桌上的大戰,把整個山寨鬧得沸沸揚揚。而姑娘和小伙子們則不貪戀飯桌上的狂歡痛飲,當夜靜下來的時候,他們相邀成群,拉著牛腿琴來到月堂,小伙子與姑娘們盡情地對歌,開始了不眠之夜的行歌坐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