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試論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對高職旅遊教育的影響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馮 芳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摘 要: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使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也呈現出新的態勢,我國的旅遊產業進入到新的春天。面對新興的旅遊經濟,傳統的高職旅遊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表現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專業設置上,要強化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強化產學結合;更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關鍵詞 :旅遊產業;文化創業產業;高職旅遊;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29
收稿日期:2015-05-16
旅遊產業作為中國支柱性產業之一,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力拉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而且在經濟效益方面效果突出。因此,旅遊產業的發展勢必對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而且當前世界經濟的融合、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方式的變化,使得它也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渠道。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與其有相同文化本質的旅遊產業而言,在新時代的召喚下,必然要求二者進行積極的融合,從而為我國的旅遊產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文化產與旅遊產業的融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文化產業的崛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使得我國的旅遊文化資源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因政策和思想的相對滯後使得我國又是文化產業的弱國。加速發展文化產業是我們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享受和需求對旅遊產業的期望值逐漸增強。固有的遊山玩水、拍照購物式的旅遊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和休閒慾望。
國家旅遊局在2009年1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一新的機遇就是人們的消費理念已經由有形過渡到無形。旅遊消費的形式不只是購買實體型的物質必須品,而是越來越多的從旅遊產品中去欣賞抽象高雅的文化藝術,購買精神上的享受與審美體驗,消費上的變革引發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勢必要求旅遊資源要加大在文化資源上的利用與開發,加大文化旅遊的力度。並要求文化創意產業積極為旅遊產業提供新思路和寬路徑,提升旅遊產業的文化價值。
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拓新傳統旅遊資源,加強資源的文化內涵,進行旅遊產業的延伸服務。當前最佳途徑是文化創意產品投入到旅遊資源整合開發和建設中,比如迪士尼公園、恐龍公園、歡樂谷等主題公園的建立,各地文化節的舉辦、動漫樂園的開放、文化博覽會的舉辦等就是文化產品與旅遊業整合開發和建設而成的經典案例。
因此,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有利於促進旅遊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2 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為高職旅遊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與挑戰
2009年3月在海南三亞舉行的2010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圍繞「後金融危機時期旅遊文化產業的變革」這一主題,論壇大會正式發布了《海南旅遊宣言》。宣言指出文化是旅遊之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而今旅遊業和文化產業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協同性越來越強,旅遊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顯,文化與旅遊一體化發展趨勢成為拉動需求、實現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因此,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特別是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4年,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旅遊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政府對旅遊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也為旅遊經濟、旅遊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面對新興的旅遊經濟,傳統的高職旅遊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但國內旅遊業正面臨發展中的一個尖銳問題,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院長趙鵬認為,面對激烈的世界競爭,旅遊業人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特別的是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駕馭各類市場(國內、入境和出境)的能力,對不斷湧現的新興業態的敏銳的捕捉能力和推進能力,以及旅遊產品體系構建、行業整合和產業對接等能力,對高新技術的把握和前瞻、升級產品、為產業可持續發展開拓空間的能力等嚴重不足」。
伴隨著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高職院校所培育出來的旅遊從業人員在進入行業之前,還未能完全實現高層次、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僅獲得技術層面的知識,尚缺乏一定的市場觀念和創新意識。而這與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標準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目前,人才的需求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和應用型的人才標準,而是需要文化性和創新性能力方面的提升。
3 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大融合對高職旅遊教育的影響
3.1 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依託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另一方面需要多元化人才的投入和供給。作為培養旅遊人才的高職旅遊教育,在面對國家對旅遊業的重視和投入下,應適應時代需求,將「面向生產一線培養高技能的文化型、復合型人才」當作人才培養重要目標,大力培養學識型創新型技能型人才。旅遊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提高了傳統旅遊業的文化附加值和利潤的空間,還為旅遊者提供了文化發展的潮流方向和時尚新品,引導出新的文化和旅遊潮流,從而增強旅遊業的產業競爭力。這就需要高職教育在進行知識的引導和文化的培養方面,能夠及時把握市場發展動態,了解產業尖端信息,及時將之反映到教學中,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加強培養。從知識層面上,學校需要給學生以文化修養和通識能力為基礎的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更大程度上融合文化和藝術方面的知識,為學生搭建出可塑性強的知識框架,滿足創意文化產業所需的文化素養需求。在能力結構方面,強調在專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學會運用各種技術創新性地去解決問題,並具備管理、服務、策劃等多方面的意識和能力等,並加強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激情和思維模式,具備合作與團隊精神。
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在人才需求上更傾向於文化創意、旅遊服務型的復合高級人才,文化創意旅遊產業的核心動力就是這一批創意階層。他們既具備旅遊服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文化創意的融合到策劃、管理、服務中。高職旅遊教育應抓住時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造就出高素質高技能的新興旅遊人才。
在專業設置上,要強化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強化產學結合。中國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比例,具有豐厚旅遊資源的地區紛紛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的大融合,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力,重視對旅遊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創建各自的旅遊文化品牌,如文化村的建設、文化節的開辦等,都大大增強旅遊業的活力和競爭力。而作為以學校教育為主的高職教育面對快速興起的新型旅遊經濟,必須要儘快與市場對接,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更改傳授方式,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及時地把握學習,並建立具有產業結合的實踐基地,適時促進企業對學校教育模式的干預和變革,培養市場需求的旅遊人才。
學校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強與企業和行業的聯繫,高效利用社會教學資源,共同開拓合作空間。企業可將項目引入教學中,學校可將企業項目帶入課堂,進行項目式教學。企業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和工作條件,根據項目任務需求,派遣行業專家進行課程講授;學校可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業務指導、諮詢、培訓。教師在企業和學生中發揮橋樑作用。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項目的參與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到項目中來,真實體驗相關崗位的需求,並通過協同努力完成任務。校企合作項目引進的方式,有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學生了解旅遊行業市場的需求。
另外,在課程的設計中,夯實文化素養的基礎課程學習,增加地方性的特色旅遊文化課程,滿足地方旅遊市場的需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與風景區合作,學生既可課堂中進行相關知識的習得,也可以在風景區進行實地學習和實習。並可參與當地的旅遊資源開發項目,做好市場調研和策劃,為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採用項目式、情景模擬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邀請行業專家開設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行業的人才需求和行業發展動態,並給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和方向上的指導與規劃,為學生學習和就業指明方向。也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增強學生的創新性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更好滿足旅遊市場人才需求。
3.2 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旅遊教育的關鍵。旅遊文化產業與高職教育的目標一致,均「以人為本」。但「人」的標準即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這對於從事旅遊專業的任課教師無論在專業理論和知識結構上,還是對旅遊的認識和實踐上都在極大挑戰。教師素質是培養人才的關鍵,要想培養出第一流的學生,就必須擁有第一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掌握大量的旅遊文化知識,並能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及時地把握學習,還能擁有較強的科研開發能力;雙師型教師還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具備實踐創新能力,了解旅遊文化產業的市場發展動向,針對學生情況作相應的職業定位。作為高職高專的大學層次,在培養目標上不應該定得太高,而應注重就業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重視實踐和就業和創業指導,更好地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想造就高質量的旅遊專業人才,就必須造就高素質的旅遊專業師資隊伍。
4 結語
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旅遊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旅遊教育的支撐。高職旅遊教育更應該根據整個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積極為旅遊市場培養大量的旅遊、酒店、會展等方面的高等應用型人才,充分體現高職高專的教育特色。更要根據區域旅遊經濟發展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加強校企合作,創新性轉變教學理念和方式,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為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董觀志.知識經濟時代旅遊高等教育的模式創新研究[J].旅遊學刊(旅遊教育專刊),1998(18)
(責任編輯 梁 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