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泉州市文化旅遊開發對策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泉州歷史輝煌,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開發文化旅遊的優越條件。文章通過對泉州文化旅遊資源和旅遊發展現狀的分析,結合文化旅遊的特點和泉州發展文化旅遊的現實條件,提出了泉州文化旅遊的開發對策。
【關鍵詞】文化旅遊;旅遊資源;泉州市;對策研究


  泉州市位於東經117025'~119005'、北緯24030 '~25056 '的福建沿海,東臨台灣海峽,西部為連綿山脈,靠沿海地區為丘陵地帶,因城北泉山(又名清源山)而得名.由於處於閩浙丘陵地帶,而且終年溫暖濕潤,故雅稱「溫陵」;因五代時環城遍植刺桐樹,故又稱刺桐城。
  「基本建成文化旅遊強市」是泉州市「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目標之一。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國內外遊客近1448.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45.8億元,與2005年相比分別增長了21.0%和20.8%。無論是遊客人數還是總收入,均創出歷史新高。從經濟指標的統計分析看,旅遊業正成為泉州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旅遊總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6.15%提升至2006年的7.79%,距離201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10%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一、輝煌的昔日與騰飛的今日
  泉州素有「福建文化半壁江山」之稱,這與其「東方第一大港」的輝煌歷史是分不開的。
  南朝,泉州已有與外國海上往來的文字記載。
  唐朝,泉州對外貿易和對外文化交往都有很大發展,外國商人、旅行家和宗教信徒薈集泉州。唐朝詩人曾用 「船到城添外國人」和「市井十洲人」的詩句描繪當時的盛況,伊斯蘭教和摩尼教就是當時傳入泉州的。
  唐朝至五代,泉州的佛教發展很快,被稱為 「泉南佛國」,中外佛教信徒通過海上絲路進行交往。泉州城的範圍也擴大了七倍,環城栽種刺桐樹,故泉州也稱刺桐城。
  北宋,朝廷把福建市舶司設置於泉州,負責管理來往于海外的船舶、通商貿易、徵稅和接待外國商人等事務。它標誌著泉州港被朝廷確立為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
  北宋至南宋,泉州港的地位有了三次飛躍,第一次是在北宋中期,它趕上並超過明州(今寧波),僅次於廣州;第二次是在南宋初年,它趕上了廣州,且與其並駕齊驅;第三次是在南宋末年,它超過了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口。北宋詩人曾用「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來讚譽泉州港的繁榮。以南宋紹興三十二年泉州市舶司年收入為例,這一年市舶司收入在80萬緡以上,約占南宋朝廷年財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可見泉州港已成為舉足輕重的東方大港。
  元代,泉州港進入鼎盛時期,既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總吞吐港和東西方海上交通樞紐,也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最大港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說:「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其《遊記》中也說:「刺桐港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元代朝廷曾以泉州作為我國海外交通計算航程的起點。國外一些宗教也在這個時期通過海上絲路傳入泉州,如印度教教徒作為商旅來到泉州,並興建了規模輝煌的印度教寺院——番佛寺;景教(即古基督教)則在元代初期就傳入泉州。泉州先民在從事海外貿易和移居異國他鄉的過程中,也把本土的儒教、道教、民間信仰(如媽祖信仰等)以及戲曲音樂等帶到國外,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明清,由於統治者實行嚴厲的「禁海」、「遷界」政策,導致泉州港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被限定只與琉球交往,從而失去了昔日國際大港的地位。明成化八年,泉州市舶司被移置到了福州,從而標誌著這個東方大港由輝煌走向衰落。朝廷的「禁海」、「遷界」禁錮政策使老百姓陷入極其惡劣的生存困境,泉州一帶的沿海人民不避艱危,突破封鎖,一批又一批的泉州人飄洋過海到東南亞等地謀生,泉州因而成為全國著名僑鄉。
  20世紀50 年代至70年代,由於泉州面臨金門、台灣,被視為隨時可能燃起戰火的「戰場」,國家沒有投資項目,也沒有像樣的工廠企業,這裡的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貧困,加上十年浩劫的破壞,極「左」路線的肆虐,只剩下「刺桐花謝刺桐城」、「浪打空城寂寞回」的景象。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把握機遇,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前,泉州經濟總量居福建省倒數第二位,1978 年泉州的經濟總產值僅為7.79 億元,到 2006 年則實現全市生產總值1900.76億元,經濟總量持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躋身全國地級市前列。
  二、泉州發展文化旅遊的優勢
  (一)豐富而又珍貴的文化旅遊資源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瑰寶星羅棋布,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多達20處;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至今仍保留著 20 多種中外宗教的遺蹟;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國家級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就設立在泉州;國務院 2006 年5月20日以國發[2006]18 號文公布的第一批國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