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綿羊傳染性腐蹄病的發生與診治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王冬梅
(黑龍江省依安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161500)
傳染性腐蹄病是綿羊的一種疾病,其特徵是皮膚和角質交界處的皮膚炎症,穿透角質敏感的蹄葉發炎和嚴重跛行。
1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侵害綿羊和山羊,所有2月齡以上的動物均易感。本病發病率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是由於氣候特別是草地的濕度和環境溫度的變化造成的。放牧綿羊的大多數嚴重暴發於春季天氣溫和和潮濕時,並且必須是相當長時間的潮濕,短期大量降雨對本病發生無明顯影響,而連續降雨數月則有明顯作用。必須地面連續大量積水的氣候條件存在,本病才能傳播。當地面潮濕時,舍飼的綿羊也常患病。使綿羊集中於狹小範圍的任何因素都有利於本病的傳播,改良的草地,尤其是灌溉時,腐蹄病的發病率特別高。綿羊的蹄變軟,細菌被保護在潮濕而溫暖的環境中。類圓線蟲穿透皮膚也可能是一種誘因。受染蹄的排出物是傳染源,許多病羊自愈,但約有10%是無臨床症狀的慢性帶菌者。傳染能在綿羊蹄中持續存在數年。但在草地上幾天內即被消除,這是本病的防治中很重要的一點。潮濕和溫暖有利於有結擬桿菌在草地生存和使蹄易於損傷及發生皮炎,從而促進了帶菌綿羊傳播本病。炎熱乾燥環境有利於蹄的癒合而不利於本菌在草地上持續存在。腐蹄病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蔓延,而感染率可能很高,致使大量急性病例同時發生,引起暴發,受染牛對於綿羊有時可能具有傳染源的作用。
2 臨床症狀
急性腐蹄病的最早症狀是蹄叉皮膚腫脹和變濕,此炎症與輕度跛行相伴,跛行隨著蹄叉角質下發生壞死而加劇,當角質廣泛穿透時跛行嚴重.病畜不讓患肢著地,如果不止一足患病,則可能跪行或臥地不起。在此階段總是有少量腐爛氣味的排出物。可以將分離的角質大塊地拔掉或剪掉,不形成膿腫。重病例發生全身反應,厭食和發熱,臥地的綿羊逐漸消瘦,可能死於飢餓。繼發性細菌侵入可導致炎症向上蔓延至腿,嚴重者蹄殼脫落。公羊似乎比母羊或閹羊受害更為嚴重,因為體重較大。
無症狀的帶菌者可能患病達3年之久,其多數足畸形,如果進行削蹄,則可發現角質下有感染帶。不大常見的慢性型其蹄間皮膚變濕而蹄不受累,當天氣溫暖潮濕時,都可能發生急性腐蹄病。
3 診斷
為了控制和消滅綿羊腐蹄病,要求進行嚴格的防治措施,因此必須非常細心地做出診斷。只有在臨床症狀、流行病學材料和實驗室資料全部為陽性時,才能做出陽性鑑定。有許多疾病可能與腐蹄病混淆,特別是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發生時。
4 治療
一次肌肉注射青黴素和鏈黴素(每千克體重7萬U普魯卡因青黴素G和70mg鏈黴素),不進行削蹄可獲得96%的治癒率。如腐蹄病與大多其他療法一樣,此法在乾燥天氣治療時,效果要好很多。在潮濕環境中,抗生素在組織中的濃度大大下降。治療在潮濕天氣也可進行,但治療後應將治療過的綿羊關在室內24小時。此方法花費較高,但節省人力且不需要徹底削蹄。
雖然單獨注射治療可能已足夠有效,但清理蹄部,以及在5%的福馬林中進行蹄浴,可使療效顯著提高。由於局部治療花費人力,曾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以確定最佳的療效,這些療法是以永久治癒的比例為依據的,同時牢記本病發生的環境變化。當天氣潮濕很可能將蹄上的局部用藥沖洗掉。不論局部都應用什麼藥物,不容忽略的治療原則是必須仔細地除掉全部穿透的角質,以便使應用的抗菌藥能與感染的組織接觸。需要經常並仔細地檢查和修剪所有的蹄。如果只有少數綿羊患病,用繃帶包紮削過的蹄可能加速康復。為了專門進行這項工作,需要非常銳利的器械,包括一把小刀和削蹄的大剪刀,每次用畢應予消毒,應將修剪掉的物質收集起來並予以燒毀。
局部使用的藥物將取決於許多因素,乾燥的季節很可能發生自愈時,一些效力較低的藥物也許是足夠的,這些藥物可用作擦刷、噴洒、氣霧或蹄浴。遁於蹄浴的藥劑包括5%的福馬林,不因污染而變質,而5%的硫酸銅溶液則於污染時變質,還有使羊毛著色的缺點。有的畜主不願費力維持蹄浴中福馬林的適當濃度,並在炎熱天氣經常使用蹄浴,因而,有可能使福馬林的濃度高達30%,引起蹄冠周圍的廣泛蜂窩織炎,大量動物可能因此而嚴重患病導致淘汰,所以應合理使用福馬林。在進行腐蹄病的全部治療和檢查後,在正常蹄局部使用福馬林可減少留在蹄上的物質散播傳染的機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