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麥窪氂牛介紹及圖片

2023年10月23日

- txt下載

一、外貌特徵


麥窪氂牛頭大適中,絕大多數有角,額寬平,額毛叢生捲曲,長者遮眼。公氂牛角粗大,向兩側平伸而向上,角尖略向後、向內彎曲;相貌粗野雄偉,頸粗短,髻甲高而豐滿。母氂牛角較細、短、尖,角型不一;頸較薄,髻甲較低而單薄。前胸發達,胸深,肋開張,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較窄略斜。體軀較長,四肢較短。蹄小,蹄質堅實。前胸、體側及尾著生長毛,尾毛帚狀。以全身黑毛為主,其次為身黑端部帶白(占16.8%),青色(8.1%),褐色(5.2%)和黑白花(4.2%),亦有少數褐色花、白帶黑個體(1.1%),純白者極少見(0.4%)。麥窪氂牛初生重較小,公犢13.1±0.4公斤,母犢11.6±0.5公斤。
二、生產性能


1、產乳性能:麥窪氂牛產後10~15天開始擠乳,日擠一次,每年擠乳5個月左右(6~10月份)。於泌乳旺季(7月)測定,日擠乳量為1.8±0.07公斤。4頭歲胎母氂牛149頭共產奶230公斤。乳汁濃稠,味香甜,比重為1.036,乾物質含量17.9%;其中乳脂 7.22%,乳糖5.04%,乳蛋白質4.91%,灰分0.77%。成年母氂牛全泌乳期(180天左右)泌乳量為365公斤,乳脂率6.0%~7.5%,平均6.8%左右。母氂牛泌乳高峰期與泌乳月份關係不明顯,而與牧草生長狀況密切相關,每年牧草茂盛的7~8月份,正是氂牛泌乳的高峰期。
2、產肉性能:終年放牧不加任何補飼的條件下,成年閹氂牛體重426公斤左右,屠宰率55.2%,凈肉率42.8%。14頭周歲公氂牛去勢後草地放牧150天,全期增重62.5公斤,17月齡的體重為129.8±2.9公斤,平均日增重417±16.3克。每增重一公斤體重,平均消耗牧草25公斤。隨機抽取其中3頭屠宰測定,屠宰率為41.1%,凈肉率為30.8%,骨肉比為1:2.97,眼肌面積為31.7平方厘米,優質切塊占凈肉重的55.4%。9~11肋骨肌肉樣分析,含蛋白質21.4%,脂肪2.6%,灰分1.1%。
3、役用性能:麥窪閹氂牛善馱運和步履沼澤。長途馱運100公斤,日行30公里,可連續行走7~10天。短途可馱150~200公斤,日行30公里。馱75公斤(相當於體重18.4%),持續行走30公里,需時6.2小時,50分鐘後,生理狀況恢復正常。經測定,麥窪氂牛**挽力為390公斤,相當於體重的95.6%;用於耕地,「兩牛抬扛」一天可耕熟地5畝。
4、產毛性能:麥窪氂牛於每年6月初進行一次性剪毛,部分地區亦有先抓絨後剪毛者。其產毛量因個體、性別、年齡而異。成年公氂牛平均剪毛1.43公斤,成年母氂牛平均剪毛0.35 公斤。毛長因著生部位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成年公氂牛肩毛長38厘米,股毛長47.5厘米,裙毛長37厘米,背毛長10.5厘米,尾毛長者超過60厘米。
5、繁殖性能:麥窪氂牛晚熟。多數母氂牛3歲開始配種,4歲產**胎,約5%的個體2歲配種,3歲產**胎,但犢牛成活率低。公氂牛多數2歲具有配種能力,但3~4歲才開始留作種用,5~8歲配種能力**強。母氂牛為季節性發情,每年5~11月為發情季節,7~8月為旺季。發情徵狀不明顯,在大群管理中常以接受公氂牛爬跨作為發情的標誌。發情周期平均為18.2±4.4天。發情持續期12~16小時。懷孕期266±9天。麥窪氂牛一般三年兩胎,少數一年一胎或兩年一胎;一胎雙犢者極少見,繁殖成活率為43.7%(38.4%~46.3%);流產率地區間差異大,一般為6%左右(4%~14%)。
三、品種評價


麥窪氂牛對高寒草地,特別是沼澤草地有良好的適應性,具有產奶量和乳脂含量高的優良特性。但其毛色相對較雜、選育程度低、體格小、品種整齊度差。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