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生長點是「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探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1、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秘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2、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學友。
  4、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凈化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為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7、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應戰者。
  8、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為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9、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為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台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10、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為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為它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為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